中國茶情

中國茶情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林治 @編/著
  •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1-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00812X
  • ISBN13:9787801008121
  • 裝訂:323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茶道不僅是深沉的,而且是雋永的、藝術的、美學的。如果說起自於中國的日本茶道是一種嚴格尊崇、極其講究的終極宗教的話,那麽,中國茶道應是一種包羅萬象、順乎自然的美麗哲學。因為中國茶道是和一脈相承的中國歷史一起走來的,因此,從哲學美學上,中國茶道不同於世界上任何其他茶道。

本書揭示了茶藝的四大特點,將茶藝上升到美學高度,並指出中國茶藝美學的四大理論。並闡明中國茶藝的九大表現法則等。
 

目錄

第一章 茶聖——陸羽
一、一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
茶是一種神秘的氣息,是一份幽冥的靈感,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是一支文明的演繹。正如可口可樂是歐美文化的象征,茶是東方文明的沉積淀。如果說中國的歷史衍化是舒緩的怡情樂意,那麽中國人亘古以來的休閑嗜好就是「喝茶」。
茶就是陸羽,因為茶是佛,是道,是詩,因為陸羽是禪,是仙,是儒。陸羽和茶一樣的神秘、幽寂、空靈,茶里氤氳著陸羽的超然、含蓄、執著。茶使陸羽流芳千古,陸羽讓茶源遠流長,史不絕書。陸羽是茶。
自古才子多風流。陸羽是才子,他自然也風流,但他的風流是茶,而不是風花雪月,摟香抱玉。「食色,性也」。陸羽是肉體凡身,他自然也喜食好色。但陸羽所喜之食是茶,所好之色是李季蘭,他把自己的一生都付給了這兩個尤物。陸羽色欲的根源是茶和詩,是真和善,是美與雅,是趣和悟┅┅
《茶經》是茶學的經典,是茶文化的淵源,它是陸羽的千古風流,是華夏文明的優雅心情。《茶經》寫出了中國人的生存狀態,折射著一份古國文明的智慧,凝聚著農耕文化的萬千思考。《茶經》里的每個字都是香馥撲算的,字里行間彌漫著茶的芬芳和風景。《茶經》是陸羽字寫的精魂。
二、寂寂燃燈夜,相思一磐聲
茶是中國人的普遍良心,它崇尚善良、自尊、獨立和寬容,它內蘊神秘、自然、靈動和智慧。茶里凝結著跏珍的基本人性,它是一種來自中國幽深歷史的中庸、含蓄、溫綿和柔韌,它把泱泱天國的文明和智慧集於一葉,溶於一杯,潤澤了世世代代龍的傳人。
《茶經》是陸羽用心血燃亮的一盞明燈,它不僅指導照亮著茶人們,而且為後人研習東方茶文化指明了方向。《茶經》有如深山古寺中的磬聲,一下,又一下,響徹山林,扣人心弦,余音不絕┅┅
茶文化是崇尚自然造化,追求自得之樂的文化。茶人應具備一份曠達灑脫的胸襟,一種發自自然的性情。山野是茶的天堂,曠遠是茶人的意境,狗苟蠅營、患得患失、機關算盡的人生,不是茶人的生存狀態和生命的演繹方式。真正的茶人,苦辭同味,人茶共體,表里如一。
三、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源
四、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
五、所思不可見,歸鴻自翩翩
第二章 別茶人——白居易
第三章 茶仙——蘇東坡
第四章 茶神——陸游
第五章 茶怪——鄭板橋
第六章 茶皇——乾隆
第七章 文學大師談茶
第八章 才女茶情
第九章 台灣文人談茶
附錄 名家詠茶墨寶
 

  自歡20世紀70年代台灣的茶人們捷出「茶藝」這個概念以后,20多年來已被海峽兩岸的廣大茶文化界人士所接受,在大陸各地的街頭巷尾到處都可看到「茶藝館」的招脾,在各種大小茶文化盛會及茶藝館中,「茶藝表演」也往往成為重要節目。在各種視聽媒體中,「茶藝」也是一個出現率較高的名詞,並己逐漸成為穴們的日常用語。

應該說,「茶藝」一詞的創造和「茶藝館」業的形成,是台灣茶藝界對祖國茶文化學業的重要貢獻之一,從中華茶文化發展史的角度來考察,「茶藝」一詞的出現,還具有更高的學術價值。
 
眾所周知,早在唐代,我國就出現「茶道」一詞,但其內涵並無明確的界定,往往是指煮茶之道和飲茶之道,有時也泛指飲茶過程中所頷悟之道。如《封氏聞見記》記載:「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並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里的「茶道」顯然是指煎茶之道,以技術層面為主。宋人重視斗茶,但斗的是點茶的技術,並無道德方面的要求,因此,宋代的茶書不談藝道。直到明朝的張源《茶錄》中才重提茶道:「茶道: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也。」但是這「茶道」僅僅是造、藏、泡等純技術層面的要求,也無品苟悟道等精神的東西。中國歷代茶人不太談「茶道」,不將老百姓日常的飲茶之道硬抬到「非常之道」的高度,中國古代也沒有專論茶道的論莉,這是不爭的事實,毋庸諱言。現在有許多文章和著作大談茶道,論證茶道在中國自古有之,不讓日本專美於世。然而更多的是從古籍中發掘出一些處於萌芽狀態的零星章句,然后以自己的現代意識加以深化,加以升華。但這些最多只能說是現代茶人對中國茶道的理解和闡述,並不先天玳不有如此豐富、如此完備、如此理想的理論體系。至於這些理解和闡述是否就是准確無誤,能否為大家所接受,形成共識,更需經濟時間和實踐的考驗,並不以個人意志或地位而轉移的。

茶道傳到日本,被發揮到極致。自從唐代中國茶道傳入日本之后,經過幾世紀的發展,到相當於中國的明代中朝(16世紀),「在紹鷗、利休等一大批偉大的茶人們的卓越的努力之下,日本茶道終於發展成為具備有深遠的哲理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的一大綜合文化體系。從那時起,『茶道』一詞逐漸被使用起來。至18世紀,『茶道』已成為人人皆知的詞匯和事物。」但是即使在日本,「茶道」的概念也不是那麼確定的。有時它指「具有深遠的哲理」的精神層面,如歸納為「和、敬、清、寂」四規。有時又指具體的操作方法,如「煎茶道」、「末茶道」和「茶道表演」等,這里的茶道就是僅指泡茶方法等技術層面。當台灣的茶文化界創造「茶藝」一詞時,最初的用意是「』茶道『雖然建創於中國,但已為日本專美於前,如果現在提出』茶道『恐怕引起誤會,以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台灣來;另一個顧慮,是怕提出』茶道『過於嚴肅性。中國人對於『道』字特別庄重的、比較高高在上的、要人民很快接受可能不容易,於是提出『茶藝』這個詞。」顯然,這里的「茶藝」也只是「茶道」的代名詞,其內涵並無明顯的區別。因此,台灣茶文化界在解釋「茶藝」一詞時與「茶道」沒什麼區別,有時是指泡茶的技藝,有時又指「茶藝精神」,所謂「茶藝精神」也就是「茶道精神」。換句話說,在中華茶文化復興事業的起步階段,「茶藝」並沒有真正從「茶道」中獨立出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