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盡管古往今來被稱為哲學家的思想者千差萬別,還是有可能在相隔幾世紀之間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點就是忠於「哲學」一詞希臘文的原意--「愛」「智慧」。他們的共同愛好,就是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們說一些寬慰而切合實際的話;他們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頭,堅持獨立思考。

《哲學的慰藉》選取了六位哲人——蘇格拉底、伊壁鳩魯、塞內加、蒙田、叔本華和尼采。在這六位哲人中,有寧靜內斂的智者,有世俗而講求實際的生活導師,也有頗具詩人氣質、勃發著生命意志沖動的強人、狂人。德波頓這種選擇處理的方式很見用心。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傳統的土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一向講求儒、佛、道的調劑互補。在德波頓的書中,我們是否也可以看到這種調劑傾向呢?哲學家,特別是那些以所謂體系完美而著稱的大哲學家,如黑格爾,往往會使普通人敬而遠之,但在德波頓看來,真正的哲學不應遠離普通人及其世俗的生活,而只關注弄清一些抽象的哲學定義;不應只是提出一些毫無意義的假設,而對於人們該如何生活得更好等至關重要的問題不聞不問。作者是英國人,而二十世紀一些聲名顯赫的英國、美國的哲學大家,如羅素、懷特海、艾耶爾竟無一人能有緣入選該書。這或多或少透露了作者對二十世紀英美哲學的評判。羅素和懷特海都力圖將抽象的思辨還原為數學,而艾耶爾則更是直接地認為哲學是個封閉的系統,它與現實生活無關。這樣一來,他們的哲學大概就真的不能給人的生存以慰藉了。難怪比較關注人類當下生存狀況的德波頓要將他們排除在其《哲學的慰藉》之外。
 

目錄

第一章 對與世不合的慰藉
第二章 對缺少錢財的慰藉
第三章 對受挫折的慰藉
第四章 對缺陷的慰藉
第五章 對傷心的慰藉
第六章 困難中的慰藉
 

由於精力與時司有限,我一般不輕易接受翻譯的約稿。因此譯文出版社的朋友最初提出要我承擔他們准備出的一套叢書中的一本時,我本能地傾向於推辭。但是當他們把阿蘭·德波頓的《哲學的慰藉》一書送到我手上後,翻閱之下,立刻就被吸引住了。首先是文字,後來才是內容。說來慚愧,我也算是主修英國文學出身,在大學上的基本課程是從莎士比亞到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作品。較之詩歌、戲劇,我自己更偏好小說和散文。但是~出校門,我的工作就與文學絕緣,也做了不少翻譯工作,卻多為政治性的文獻、資料以及口譯,少有文采可言。近20年來,專業是國際政治研究,所讀書刊文章很少在文字上有特點,而且大量是美國人的著作。在這個領域內我所讀到的真正上乘的英文是丘吉爾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回憶錄,雖不是文學作品,卻在遣詞用字上有不可言傳之妙。當然,丘吉爾除了政治家的身份外,作為寫作家的英文也是享有盛名的,不必我贅言。

這一次,這本小書的文字使我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那種特別英國式的散文風格,簡潔而優雅,機智而含蓄,能用小字眼就不用大字眼,慣以輕描淡寫代替濃墨重彩,給讀書留有回味的余地,這些都深得英國古典散文的傳承。我一向認為,一種臻於上乘的文字首先是本土的,不是洋腔洋調的,中文如此,其他國家文字也如此。例如純粹英國英文與帶點法國味或德國味(指文風,不是口音)的英文就不一樣,哪十白後者非常流暢而正確。(現在國內流傳的美國式英文又當別論,其實美國真正的大作家也有文字不俗的。)因為每一個有悠久文明的民族的語言都是經過千錘百煉,形成自己特殊的審美和表達方式。每一種文字本身又有文、質、雅、俗之分。凡精美的文字,大多讀來明白曉暢,看來朴素無華,修辭卻極有講究,越是如此,要精確傳神地譯成別國文字就越加難平其難。正是這本小書的這一特點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對自己的中文形成一種挑戰,使我躍躍欲試,於是就知難而上了。

當然,本書的吸引力與難譯之處不僅在於文字,更在於內容。這是一本以介紹幾位哲學家及其思想的非學術性書,既像寫自己讀書心得的隨筆,又像普及知識的「科普」作品。人物的挑選、切入的角度和思想的詮釋都憑作者的個人興趣和理解。對某位哲學家的言論是否引用得當,詮釋是否到位,專家們可以提出各種批評和質疑。但是如果不以學術性著作來要求(本來就不是),我覺得本書決不是「戲說」,表達方式雖然活潑俏皮,作者的態度卻是相當嚴肅的。可以相信,他對所涉及的哲學著作是認真讀過,經過自己思考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8
    $82
  2. 二手書
    71
    $85
  3.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