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評的觀念:法蘭克福學派、存在主義和後結構主義

文化批評的觀念:法蘭克福學派、存在主義和後結構主義
定價:114
NT $ 114
 

內容簡介

本書集中討論了20世紀西方思想的三大流派——法蘭克福學派、存在主義和後結構主義,通過諸多思想家對文化批評觀念的解析,考察了霍克海默、阿多諾等人的文化批評思想。勾勒了西方政治和思想發展的歷史輪廓,並對這些思想流派的關系和影響展開了深入的分析。

除了關注歷史現實的諸多失敗之外,文化批評還包含某個潛在的烏托邦維度或解放維度。它相信,通過義無反顧的關注現代的諸多缺憾,它將獲得導向某個更融洽、更和諧的未來的前提條件。

也許,了解隱藏在《文化批評的觀念》中的批評意圖的最好辦法是把它理解成同後現代主義的一次對質。後現代主義是在本書第三部分中和到尤為明確地探討的一個話題。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後現代主義一直是文化批評的主導形式。它有的各種思想弱點和失誤——它不適用於個某新的後極權主義時代的立場和問題——是本書所要通篇探討的核心問題。
 

目錄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關於曼·雷《想像的薩德肖像》的說明
導論 色拉敘馬霍斯的幽靈
第一部分 法蘭克福學派的遺產
第1章 批判理論和理性主義的辯證法
第2章 法蘭克福學派:從跨學科唯物主義到歷史哲學
第3章 仿真、烏托邦與和解:對阿多諸《審美理論》的救贖性批判
第二部分 政治存在主義
第4章 卡爾·施密特、政治存在主義和總體國家
第5章 格洛-龐蒂和韋伯式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6章 薩特、海德格爾和歷史的朗晰性
第三部分 新實用主義和後結構主義
第7章 新實用主義的重新語境化:羅蒂反基礎主義的政治意義
第8章 米歇爾·福柯和理性的他者之探索
第9章 雅克造的房子:解構主義和強評估
注釋
索引
譯後記
 

對作者來說,再也沒有比得知自己的著作已被人譯介更令人欣慰的事情了。通過這種方式,作者的文本獲得了新生:其言論和思想獲得了新的切人點和新的意義。不過,令我尤感榮幸的是得知拙作《文化批評的觀念》將以中文出版。因為中國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而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國人民在近些年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經濟變革和社會變革的成就。為此,我尤其要感謝浙江大學政治學系張國清教授為本書中文版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勞動。作為張教授和作者合作的結晶,本書凝結著我們兩種文化的學者的友誼和希望。

張教授邀請我借本書中文版出版之際就中文讀者感興趣的某些問題談點看法。

那麽,就讓我從本書書名開始吧。確實,「terms」一詞有點含糊性。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廣義上,它指「words」(「言語」、「言論」);而在狹義上,它暗示某個給定習語(idiom)或話語(dis-course)的疆界和局限。七年以前,當我寫作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對這個問題作過太多考慮。相反地,我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到三個思潮上去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它們對西方(歐洲和北美)批評思想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

如果說有一個潛在的主題貫穿於我所討論的三個思潮(即法蘭克福學派、存在主義、後結構主義)的話,那麽它就是反黑格爾的主題。請讓我對此作些解釋。黑格爾哲學——作為世俗神正論的一個形式——明目張膽地把「現實性」和「合理性」等同了起來。憑借「充足理由律」(每個事件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黑格爾聲稱,現存的任何事物都肯定有一個合理的基礎或根據。他甚至把這個公理進一步應用到了歷史領域。他在《歷史哲學》中宣揚「世界的歷史就是世界的審判」。總而言之,他的「客觀精神」哲學(《歷史哲學》和《法哲學》)可以被理解為是對於歐洲復興的事後證明。因此這種哲學不利於實質性的政治變革。我們知道,馬克思和左翼黑格爾主義者(布魯諾·鮑威爾、馬克斯·施蒂納、阿諾爾德·盧格)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抨擊了羆格爾哲學,認為它毫無保留地神聖化了現存的社會和政治狀況。

相反地,我將在本書中給予探討的 世紀文化批評的諸多見解堅信:「合理性」和「現實性」被一條無限的鴻溝隔離了開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災難和混亂的深刻影響下,它們斷定,在某種深刻地非黑格爾的精神中(並且首先在歐洲啟蒙運動的演進中),某些非理J性力量——野蠻的帝國主義、戰爭大屠殺、大毀滅、國內的社會壓迫、核毀滅,等等——取得了勝利。因此,在馬克思和康德用「批判」來指示某套給定話語或思想樣式的固有概念局限性的意義上,他們的精神是「批判的」。文化批評家的角色則在於精確地揭示「現實性」釉「合理性」之間的差異,暴露事物的實然存在和應然存在之間兩相對立的隔閡。

因此,除了關注歷史現實的諸多失敗之外,文化批評還包含某個潛在的烏托邦維度或解放維度。它相信,通過義無反顧地關注現代的諸多缺憾,它將獲得導向某個更融洽、更和諧的未來的前提條件。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