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英文版原著是一本優秀的金融經濟學著作。成書以來,成為金融經濟學的經典教材,在美國著名商學院長期使用本書作為金融學和相關專業研究生學習金融經濟學和相關專業研究生學習金融經濟學導論課程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同時也用作研究生或者本科生級課程中關於不確定性經濟學的教材。

本書系統而全面地講解了經典金融學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到第六章討論兩期模型。第一章分析了在不確定情況下個體的行為;第二章講解隨機占優的重要概念;第三和第四章討論投資組合理論,提供了精致的數學分析;第五章開始敘述或有狀態證券及其均衡估值;第六章說明了在多於一個自然狀態下提供回報支付的證券的一般定價規則;第七、第八兩章討論多期動態經濟建模,是資產估值與定價理論的核心部分;第九章論述了金融市場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均衡這一重要議題;第十章則考察了一些檢驗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的計量經濟學問題,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的介紹。

本書可用作金融學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的金融經濟學課程的基本教材(本科生可選講部分內容),也可用作經濟學、會計學、工商管理等專業相關課程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並可供銀行金融業界實務工作人員作為進修提高的參考用書。
 

目錄

譯者序
譯者推薦的金融經濟學經典文獻
中文版作者序言一
中文版作者序言二
原版前言
第一章 偏好表示與風險厭惡
第二章 隨機占優
第三章 資產組合前沿邊界的數學分析
第四章 兩項基金分離與線性估值
第五章 配置效率和狀態或有證券的估值
第六章 具有偏好約束的復雜證券和期權的估值
第七章 多期證券市場I:均衡估值
第八章 多期證券市場II:套利估值
第九章 具有不同信息的金融市場
第十章 資產資產定價模型(CAPM)檢驗中的計量經濟學問題
附錄 金融經濟學評述
 

本書的英文版原著是一本優秀的金融經濟學著作。兩位作者既是對現代金融學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的著名金融經濟學家,又是金融商海中成功的弄潮兒,掌控數十億至上百億美元持金融資產。本書成書以來,實際上成為一本金融經濟學的經典教材。美國著名商學院如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學院等都長期使用本書作為金融學和相關專業研究生學習金融經濟學導論課程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在美國曾經一度絕版,後因為市場需求,不得不大量印制影印版。本書的最大特點是程度適中,系統而全面地介紹了經典金融學理論的核心內容和研究方法。事實上,書中一些章節的內容已經被編譯進國內出版的中文書籍。但是,因為金融經濟學本身已經形成了邏輯性很強的體系,一鱗半爪的學習不易認識全貌,所以值得將本書完整地介紹給中國讀者。

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是從銀行體系的改革開始的,因此國內傳統金融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也是從對貨幣體系的認識出發的。由於這種歷史的原因,國內對金融學科的傳統界定和國際上金融學發展的主流存在明顯的差異。在國外優秀的商學院發展的金融學,主要包括公司財務和資本市場兩個組成部分(後者在課程設置上常常稱作投資學),金融經濟學則是其微觀經濟學基礎。國內傳統的金融學科體系以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為核心,因此常常把金融經濟學和貨幣經濟學相混淆。金融經濟學的著眼點在企業和市場的微觀層面,而貨幣經濟學討論貨幣、金融與經濟的關系(國際金融學則主要研究國際資本流動和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側重於比較宏觀的層面,二者之間有明顯的區別。

我自1995年歸國工作以來,和同事們一道致力於完全按照國際化的要求建設清華大學的金融專業,將金融經濟學作為一門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加以開發和建設。我們從1996年秋季就開始為金融學專業本科畢業班學生和研究生開設金融經濟學課程,就是采用本書的英文版作為教材。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本書作為教學用書是相當成功的。這也是我們決定把它翻譯成中文出版的一個重要原因。

由於歷史的原因,國內大部分金融學專業是按照文科設置的(清華大學的金融學專業則完全按理科招生)。因此,大部分文科金融學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對於使用數理模型來講解的學習經濟學和金融學理論還是有相當程度的不適應。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不習慣,而不是數學、統計學的基礎不夠。本書大量采用數理模型講解金融學理論,看上去通篇都是數學公式,實際上使用的數學工具並不艱深。正如作者在原版前言中所說,本書所要求的數學准備僅僅是矩陣代數和基礎的微積分。涉及到的概率論、數理統計方面的知識也非常淺顯。因此,目前各院校金融學專業的中青年教師和學生使用和學習本書的數學基礎應該是足夠的。我們鼓勵讀者耐心地讀下去,肯定不會有嚴重的困難。

金融經濟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金融經濟學提供公司財務與資本市場兩方面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狹義的金融經濟學則側重於資本市場,重點在金融資產的估值與定價,實際上是討論金融市場有別於一般的商品和服務市場的特殊的均衡建立機制。本書的內容則主要限於狹義的金融經濟學。

本書的英文版原著出版於20世紀80年代末。自從20世紀50年代阿羅(K.Arrow)、馬科維茨(H.Markowitz)、莫迪格利亞尼(F.Modigliani)和米勒(M.H.Miller)的開創性工作以來,到20世紀80年代,經典金融學的理論框架已經基本確立。本書正是相當系統完整地闡述了經典金融學的理論全貌。為了幫助讀者從總體上理解金融經濟學的概貌,我把我寫的「金融經濟學評述」一文作為附錄附於本書的末尾。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提的金融經濟學三大基本定理是後人總結的,比如參見魯賓斯坦(M.Rubinstein)。本書中雖然沒有直接提到三大基本定理,但有關內容都已經涵蓋在內。

本書出版後的最近15年來,金融經濟學有以下方向的發展:

在理論方面,經典的金融經濟學是建立在理性預期和有效率市場假設的基礎之上的,因此也可稱為理性金融學。本書的全部內容都是在理性金融學的框架下論述的。對理性預期和有效率市場假設的挑戰是最近10多年來金融學理論研究最為熱烈的議題,行為金融學的興起和大量研究成果的涌現是這一發展方向的充分體現。行為金融學者依據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理論基礎來研究金融市場和企業活動參與者的行為,獲得了許多有趣的發現和有意義的結論,聖經曲折理性金融學產生了重大的沖擊。但是,又有研究表明,許多金融現象(包括行為金融學非常關注的各種「異象」)既可以用行為金融學的新理論來解釋,又可以在原有的理性金融學的框架下解釋。金融學研究的目的不在於采用不同的理論模型來解釋同樣的現象,而是要透過現象揭示隱藏感動現象背後的本質規律。所以,迄今為止,行為金融學與理性金融學的爭論應該是還沒有結論。無疑,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斬新興金融市場(emerging market),研究行為金融學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我們認為,做學問還是應該循序漸進。金融學者在研究行為金融學之前,還是應該先掌握理性金融學的基本內容,搞清楚二者的區別和分歧爭議點,對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才可能取得真正有價值的成果。所以,掌握本書的內容應該是非常基本的。

在研究方法方面,以數理統計為基礎的計量經濟學的經驗實證研究更加受到重視,理論研究模型必須經受得起經驗實證研究的檢驗。金融市場計量經濟學作為計量經濟學在金融學領域的應用獲得了迅猛的發展,有力地支持了理論模型的爭辯能力。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市場的均衡是競爭的結果,誰具有競爭優勢,誰就能主導市場的均衡。因此,本書中討論的隨機占優、信息不對稱等概念是非常重要的。金融資產的估值和定價並非統計平均的結果!而且,使用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方法研究時,蘊含的假設是未來會重復過去,而金融研究的核心是對未來的預期。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不同在於,雖然未來不會完全不重復過去,但未來一定不會完全地重復過去。因此,在使用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方法研究金融問題時,必須非常小心和仔細,否則,很容易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結論。

在應用方面最重要的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工程的興起和洶涌澎湃的發展。金融工程是金融學的工程化發展,面向創新金融產品的設計、開發和實施,其核心是利用創新性的結構化金融工具和技術進行風險的管理。金融工程的核心原理——無套利均衡分析和關鍵技術——組合分解技術的理論基礎正是金融經濟學中的資產估值和定價理論。如果將金融工程和機械工程做類比的話,金融經濟學對金融工程的作用好比是物理學中的力學部分對機械工程的作用。物理學學中的力學部分構成了機械工程最主要的理論基礎(機械工程還需要其他理論的支持,如金屬材料學),金融經濟學也為金融工程提供了最主要的理論基礎。另外值得提醒的是,目前國內有些金融學專業在開設金融工程課程時,實際上把金融工程與期貨、期權等基本衍生品課程相混淆,這好比是在機械工程中把機械設計和機械零件兩門課程混為一談。因此,我們認為,要建設與發展金融工程這一實踐性非常強的新興工程型學科,一定要建設好金融經濟學一基礎課程。

以上意見,只是個人的一些認識體會,難免有偏頗與不當之處,僅供讀者參考。

本書的英文版原著是一本研究性很強的著作,每章的末尾都列出了相當詳細的參考文獻,這對於讀者進一步的研究工作是非常有用的。但作為教學輔助材料來看,可能嫌多了。為此,我們在譯者序的后面列出了一份簡短的推薦閱讀的經典文獻的清單,其中許多文章在金融學的發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相當一部分工作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本書的翻譯工作是這樣完成的,先由清華大學金融學專業的畢業班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譯出初稿,他們都用本書的英文版原著作為教材學習過金融經濟學課程,由此保證在內容的理解上不至於有大的出入。然后由我本人對照原著進行了逐字逐句的校譯,許多段落進行了重譯。譯書的排印稿出來后,除了我本人做了校改外,還請博士生袁儷勝幫助仔細校改了一遍。袁儷勝同學還為數學符號的統一做了許多校改的工作。本書初稿的翻譯是這樣分工的:杜爽、吳雲峰(第一章、第十章),曹映雪、葉冬艷(第二章、第九章),何曉峰、張菁菁(第三章、第六章),王東傑、張薇(第四章、第五章),樂慧、苑元(第七章、第八章)。

囿於我們的水平,譯稿中難免還有許多錯誤與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最后,對清華大學出版社徐學軍先生和其他編務人員對本書的貢獻表示感謝。

宋逢明
2003年6月於清華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