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先秦法家中能夠登上政治舞台,並且充分發揮自己才干及實現自己理想的少數人物之一。在他精心策划及嚴厲推動之下,秦由一個半封建半游牧的落後國家,不出數年之間躍登為強國,威脅山東六國。在商法被嚴苛執行下,商鞅雖然殉法而終,然而,他的學派及徒屬依然占據著秦國的要職,在政治上繼續發揮影響力,以至於商學、商法成為秦國的政治文化和傳統中的主要部分,鞭策秦國完成統一大業的使命。
如果沒有商學、商法,無疑,秦國不可能成為政治及軍事強國,並且一統天下,但秦一統天下後,在面臨新的文化及政治環境時,這股傳統和文化竟無法調適自己,終於把秦國帶上了覆亡的道路。
目錄
第一章 戰國的社會和文化
第一節 社會層面
一、政體的改變
二、經濟的轉型
三、社會階級的興替
第二節 文化層面
一、戰爭引起搶掠爭奪的功利思想
二、縱橫家引起朝秦暮楚的投機風尚
三、新興知識分子培養出鄙陋庸俗的次等文化
第二章 秦國的特殊背景和發展趨勢
第一節 特殊的周邊環境
一、《車鄰》
二、《駟(馬土戈呈)》
三、《小戎》
四、《無衣》
第二節 特殊的文化形態
一、屈原葬
二、宗教祭祀
三、半耕半牧的生活
第三節 與戎、狄長期周旋於西陲
一、內附周室,外聯西戎
二、落根華夏,面對西戎
三、艱苦奮斗,開辟血路
四、繼往開來,繼續奮斗
五、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第四節 東進受阻,艱苦經營
一、聯楚抗晉的確良無奈選擇
二、戰國初年對秦有利的形勢
三、厲公時期重振國威的努力
第三章 從躑躅不前列大有為時代的開啟
第一節 坐失良機的躁公及懷公
第二節 東方各國的改革新貌
一、魏的改革
二、趙的改革
三、楚的改革
第三節 舊勢力糾纏下的秦國
第四節 秦國改革的前奏曲
一、廢除人殉制度
二、遷都
三、編制戶籍
四、允許商業活動
┅┅
第一節 社會層面
一、政體的改變
二、經濟的轉型
三、社會階級的興替
第二節 文化層面
一、戰爭引起搶掠爭奪的功利思想
二、縱橫家引起朝秦暮楚的投機風尚
三、新興知識分子培養出鄙陋庸俗的次等文化
第二章 秦國的特殊背景和發展趨勢
第一節 特殊的周邊環境
一、《車鄰》
二、《駟(馬土戈呈)》
三、《小戎》
四、《無衣》
第二節 特殊的文化形態
一、屈原葬
二、宗教祭祀
三、半耕半牧的生活
第三節 與戎、狄長期周旋於西陲
一、內附周室,外聯西戎
二、落根華夏,面對西戎
三、艱苦奮斗,開辟血路
四、繼往開來,繼續奮斗
五、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第四節 東進受阻,艱苦經營
一、聯楚抗晉的確良無奈選擇
二、戰國初年對秦有利的形勢
三、厲公時期重振國威的努力
第三章 從躑躅不前列大有為時代的開啟
第一節 坐失良機的躁公及懷公
第二節 東方各國的改革新貌
一、魏的改革
二、趙的改革
三、楚的改革
第三節 舊勢力糾纏下的秦國
第四節 秦國改革的前奏曲
一、廢除人殉制度
二、遷都
三、編制戶籍
四、允許商業活動
┅┅
序
偉大的中華民族在長達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曲折發展過程中,像滾滾東流的長江那樣,以磅礴之勢,沖破了重重險阻,奔騰向前,現在更以嶄新面貌,雄姿英發,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產生這一奇跡有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勤勞、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社會活動、思維活動和對外交往以及抗擊外來侵略過程中,逐漸創造、積累、發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內在思想活力為核心的優秀傳統思想文化。這是一種偉大、堅強的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歷史留給我們所有海內外炎黃子孫引以自豪的無價之寶。
當然,和各國各種不同傳統思想文化一樣,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傳統中,也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因而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不對;一知半解、信口開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對。鄭重而嚴肅的態度應該是對它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和弘揚這份瑰寶,振興中華,造福人類。人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就是在不斷去粗取精、繼往開來和改革創新過程中實現的。繼往是為了開來,開來不能離開繼往。民族虛無主義和復古主義,都是違背歷史發展的辯證規律的。
現在我們國家正處在一個新的繼往開來邁向四化的關鍵時刻。繼往就是繼民族優秀傳統之往,開來就是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來。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從廣度和深度上進行系統研究,實現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繼往開來必須完成的緊迫任務。我認為這是中國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學術界、理論界義不容辭的光榮職責。但面對這一時間上長達五千年,內容上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的傳統思想文化,將從何著手呢?毛澤東同志早在1938年就說過:「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是很有遠見而又切合實際的英明建議。從孔子到孫中山這兩千余年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最豐富的時期,如果總結了這段歷史,也就基本上總結了五千年傳統思想文化的主要內容。當然,基本上不等於全部。孔子以前和孫中山以後的情況,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認為首先最好是在時間上從孔子開始到孫中山為止,方法上采取《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形式作為實現這一任務的開端。這就是從這段歷史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和各個學科(包括文、史、哲、經、教、農、工、醫、政治等等)有傑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選二百余人作為傳主(一般為一人一傳,少數為二人或二人以上合傳),通過對每個傳主的評述,從各個側面展現那些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業績,從而以微見著、由具體到一般地勾勒出這段歷史中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總體面貌,揭示其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的主要內涵,以利於開門見山、引人入勝地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也為進一步全面系統地總結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打下基礎。自從毛澤東同志提出上引建議後,半個世紀以來,不少專家學者已從各個方面作了許多工作,但對全面完成這個任務來說還遠遠不夠,還要在深度和廣度上繼續努力。作為「拋磚引玉」,本《叢書》只是這個繼續努力所應完成的工作的一部分。《叢書》凡二百部,約四千萬言,自1990年開始陸續出版,爭取十到十五年全部出齊。
┅┅
當然,和各國各種不同傳統思想文化一樣,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傳統中,也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因而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不對;一知半解、信口開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對。鄭重而嚴肅的態度應該是對它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和弘揚這份瑰寶,振興中華,造福人類。人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就是在不斷去粗取精、繼往開來和改革創新過程中實現的。繼往是為了開來,開來不能離開繼往。民族虛無主義和復古主義,都是違背歷史發展的辯證規律的。
現在我們國家正處在一個新的繼往開來邁向四化的關鍵時刻。繼往就是繼民族優秀傳統之往,開來就是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來。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從廣度和深度上進行系統研究,實現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繼往開來必須完成的緊迫任務。我認為這是中國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學術界、理論界義不容辭的光榮職責。但面對這一時間上長達五千年,內容上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的傳統思想文化,將從何著手呢?毛澤東同志早在1938年就說過:「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是很有遠見而又切合實際的英明建議。從孔子到孫中山這兩千余年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最豐富的時期,如果總結了這段歷史,也就基本上總結了五千年傳統思想文化的主要內容。當然,基本上不等於全部。孔子以前和孫中山以後的情況,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認為首先最好是在時間上從孔子開始到孫中山為止,方法上采取《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形式作為實現這一任務的開端。這就是從這段歷史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和各個學科(包括文、史、哲、經、教、農、工、醫、政治等等)有傑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選二百余人作為傳主(一般為一人一傳,少數為二人或二人以上合傳),通過對每個傳主的評述,從各個側面展現那些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業績,從而以微見著、由具體到一般地勾勒出這段歷史中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總體面貌,揭示其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的主要內涵,以利於開門見山、引人入勝地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也為進一步全面系統地總結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打下基礎。自從毛澤東同志提出上引建議後,半個世紀以來,不少專家學者已從各個方面作了許多工作,但對全面完成這個任務來說還遠遠不夠,還要在深度和廣度上繼續努力。作為「拋磚引玉」,本《叢書》只是這個繼續努力所應完成的工作的一部分。《叢書》凡二百部,約四千萬言,自1990年開始陸續出版,爭取十到十五年全部出齊。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