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沒有不變的傳統,或者說沒有自古及今一以貫之的傳統。中國的幅員與人口,中國的民族與語言,中國的歷史與現狀,都使中國堪稱一個小世界。這個小世界的生成史,至今仍屬學者們沒有完全探究清楚的課題。有一點則是無可否認的歷史事實,那就是這個小世界,盡管常被說成自我封閉或自我完善的典型,但無論考古學、人類學或歷史學的研究,都在不斷提供否定性的證明。
世界大同也許在可以企及的將來,仍屬東西方哲人們共有的而渺茫的一種理想。然而從有文獻以來,這種理想時現時隱,卻從來沒有斷絕過,我們可以批評乃至譏嘲那些哲人們,誰也沒有真正發現過到達大同之路,卻不能否認,人類社會的空間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愈來愈小,乃屬歷史的事實。如果不抱種族的、意識的或其它非歷史的偏見,而堅持從歷史本身說明歷史,那末從這個基本的歷史事實中間,
除了證明那些不幸的哲人們的大同理想,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還有別的解釋麽?
本套文叢書包括:《沙上的腳跡》(施蟄存)、《蝸角古今談》(金克木)、《書邊雜寫》(谷林)、《饔飧集》(唐振常)、《如是我聞》(辛豐年)、《邊緣人語》(董樂山)、《劍橋與海德堡——歐游語絲》(金耀基)、《音調未定的傳統》(朱維錚)、《都市的茶客》(施康強)、《脂麻通鑒》(揚之水)十冊。
本書是其中的一本。歷史非但沒有證明中國存在過自孔子以來便一成不變的傳統,而且只能證明所謂傳統總在發生時空連續性的變異。
目錄
《書趣文叢》序
小引
音調未定的傳統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
文化的類型
中國文化的歷史及其它
中國文化史的小史
隔膜的理解
何謂「人文精神」?
後顧與前顧
孔子與教育傳統
基督教與近代文化
清末的民族主義
晚清上海文化:一組短論
失落了的「文藝復興」
從乾隆到嘉慶
洪亮吉案
道光帝和他的首相
「何敢自矜醫國手」
魏源:塵夢醒否?
「屍諫」
張之洞與《書目答問》二種
康有為和朱一新
神州長夜誰之咎?
忘卻了的公案
從《實理公法全書》到《大同書》
《民報》主編章太炎
劉師培訓的腳印
辜鴻銘,生平及其它非考證
附:談學
小引
音調未定的傳統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
文化的類型
中國文化的歷史及其它
中國文化史的小史
隔膜的理解
何謂「人文精神」?
後顧與前顧
孔子與教育傳統
基督教與近代文化
清末的民族主義
晚清上海文化:一組短論
失落了的「文藝復興」
從乾隆到嘉慶
洪亮吉案
道光帝和他的首相
「何敢自矜醫國手」
魏源:塵夢醒否?
「屍諫」
張之洞與《書目答問》二種
康有為和朱一新
神州長夜誰之咎?
忘卻了的公案
從《實理公法全書》到《大同書》
《民報》主編章太炎
劉師培訓的腳印
辜鴻銘,生平及其它非考證
附:談學
序
中國究竟是有幾千年文明的古國政治上鬧感冒的時候,經濟上犯窮病的光景,人們會發些「讀書無用」、「百無一用是書生」的牢騷。 日子一好過,政道一通暢,大家想到的多是如何建立一個「書香門第」——為自己的家,也為社會和國家。
所以,要說「讀書有用」,古賢今哲,說過的話盡多,可舉的范例也盡多。不過,讀書要怎麽才能「有用」?認識卻未必一致。從歷史到時今,占主要地位怕還是那種把「讀書」和「有用」直接聯系起來的看法,所謂「顏如玉」、「黃金屋」即是。要換個說法,也無非是說讀書之後要立即用書中的知識去為現實任務出力,不然就有「遺少氣」、「頭巾氣」之嫌!
我們編這套叢書,正是要想說明,「讀書」這件怪事,實在並不簡單。讀以致.用是好事,並不立即「致用」也不是壞事。甚至可以說,作為一個知識者,人人都應有「致用」和「不立即致用」這兩種讀書態度的結合。什麽是「不立即致用」,那就是把讀書當作一種興趣,簡單說來,「書趣」即是。
我們請了一些讀書的大行家來現身說法。不是請他們來說自己如何讀書成「趣」——那未免俗了,而是把他們「讀書成趣」的成品展示出來。這成。品全是作為趣味的讀書結果,卻未必時時處處都點出自己讀了什麽書、作了什麽「懸梁刺股」的努力方克臻此。作者們讀書已成「趣」,所得的結果也大多能使讀者覺得有「趣」,即可以讀得下去。如果大家都以讀書為一「趣」事,由此多產生一些「趣」,不亦有益於「書香門第」之建立乎?!
或謂,這種做法,其實盡是拾古人之唾余,不是什麽適合時代要求的辦法。所謂「遺少」之責,多半來此。這涉及對中國讀書傳統的看法,這里不去辭費。要說的是,這種讀書方法,要說「時代」,其實是最時髦不過的。我們現在最現代的讀書觀,便是反對主體和作品的對立,把所謂讀書,說成只是領會作者的本意。好在這套叢書的作者,不管他們是不是「後現代」的,他們的讀書,卻都能跳出這一框子,不把讀書看成教訓與被教訓、賜與與接受的關系,而只是一種「對話」。因此,他們方能不為某書某人所永久俘虜,而能以自己為本位,「自」得其趣。
自然,讀書成「趣」,其病亦多。一個毛病,便是成了蛀書蟲,變為書淫。在一個寬容的社會里,蛀書蟲也會受到表彰,不是壞事,但究竟難以在商品經濟中討得生活,更難成為「大款」。我們幾個編書匠,以「脈望」為名,也只是想以此表明自己已患此「病」而已。「脈望」是蠹魚之種,是蠹魚吃了書中的神仙字化成的。傳說服了用「脈望」煎的水,便可「白日飛升」。這是古人把讀書致用和不立即致用兩者相結合的一種美麗的幻想。我輩有幸,平時時常貪念當代讀書成仙的大家的許多「神仙字」,然而現今不能飛升,卻得蒙厚愛,允以所作編集問世。我們願意永遠抱有做「脈望」這一幻想,為中國的讀書界做些微末的工作。
脈望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所以,要說「讀書有用」,古賢今哲,說過的話盡多,可舉的范例也盡多。不過,讀書要怎麽才能「有用」?認識卻未必一致。從歷史到時今,占主要地位怕還是那種把「讀書」和「有用」直接聯系起來的看法,所謂「顏如玉」、「黃金屋」即是。要換個說法,也無非是說讀書之後要立即用書中的知識去為現實任務出力,不然就有「遺少氣」、「頭巾氣」之嫌!
我們編這套叢書,正是要想說明,「讀書」這件怪事,實在並不簡單。讀以致.用是好事,並不立即「致用」也不是壞事。甚至可以說,作為一個知識者,人人都應有「致用」和「不立即致用」這兩種讀書態度的結合。什麽是「不立即致用」,那就是把讀書當作一種興趣,簡單說來,「書趣」即是。
我們請了一些讀書的大行家來現身說法。不是請他們來說自己如何讀書成「趣」——那未免俗了,而是把他們「讀書成趣」的成品展示出來。這成。品全是作為趣味的讀書結果,卻未必時時處處都點出自己讀了什麽書、作了什麽「懸梁刺股」的努力方克臻此。作者們讀書已成「趣」,所得的結果也大多能使讀者覺得有「趣」,即可以讀得下去。如果大家都以讀書為一「趣」事,由此多產生一些「趣」,不亦有益於「書香門第」之建立乎?!
或謂,這種做法,其實盡是拾古人之唾余,不是什麽適合時代要求的辦法。所謂「遺少」之責,多半來此。這涉及對中國讀書傳統的看法,這里不去辭費。要說的是,這種讀書方法,要說「時代」,其實是最時髦不過的。我們現在最現代的讀書觀,便是反對主體和作品的對立,把所謂讀書,說成只是領會作者的本意。好在這套叢書的作者,不管他們是不是「後現代」的,他們的讀書,卻都能跳出這一框子,不把讀書看成教訓與被教訓、賜與與接受的關系,而只是一種「對話」。因此,他們方能不為某書某人所永久俘虜,而能以自己為本位,「自」得其趣。
自然,讀書成「趣」,其病亦多。一個毛病,便是成了蛀書蟲,變為書淫。在一個寬容的社會里,蛀書蟲也會受到表彰,不是壞事,但究竟難以在商品經濟中討得生活,更難成為「大款」。我們幾個編書匠,以「脈望」為名,也只是想以此表明自己已患此「病」而已。「脈望」是蠹魚之種,是蠹魚吃了書中的神仙字化成的。傳說服了用「脈望」煎的水,便可「白日飛升」。這是古人把讀書致用和不立即致用兩者相結合的一種美麗的幻想。我輩有幸,平時時常貪念當代讀書成仙的大家的許多「神仙字」,然而現今不能飛升,卻得蒙厚愛,允以所作編集問世。我們願意永遠抱有做「脈望」這一幻想,為中國的讀書界做些微末的工作。
脈望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6折$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