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到這本書的名字「空雨衣」,一定會陡生疑惑,不知道一本有關空雨衣的書會講些什麼東西;但同時在你的心中,也一定會非常好奇,很想知道為什麼一本有關空雨衣的書在國外會如此暢銷,居然發行了100多萬冊。當我最初讀到這本書,特別是這本書的名字時,也出現過上述的疑惑和好奇。於是,翻譯過程就成了長長的解讀過程,希望找到那個使我感到疑惑同時卻又好奇的「答案」。當我譯完本書,深感此書確實大有裨益,並在心中浮現出一個簡短的「空雨衣」的故事——當然,正如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讀過此書的你,心中也許會浮現出完全不同的故事。
什麼是「空雨衣」?在本書中,空雨衣是一個象征。在我們身處其中的變化迅猛的世界,競爭日益激烈。以企業為主要代表的組織忙於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因此變得越來越機械、越來越沒有人性,越來越強迫員工長時間工作;而個人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只有疲於奔命,許多人實際上除了工作外幾乎不再有別的自由空間,即使雙休日、節假日也都在公司中度過,對他們來說,人生就是完成一項又一項永遠也完成不了的任務。因此,當本書作者查爾斯·漢迪((Charks
Handy)看到公園里~一座銅鑄的空雨衣時,馬上聯想到空雨衣正是變革時代組織與個人非人性化的象征。當組織或個人整天忙:忙:碌碌,失去自我,忘記自己本來的角色,只把自己當作是社會進步的必要元素、無名無姓的工作角色、政府報告中的統計數字時,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實際上已經變成了純粹的工作機器,除了工作外生命不再有別的含義,就像是一件空空如也的雨衣。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我們淪為空雨衣?在本書中,查爾斯·漢迪不僅感悟到組織或個人生命之有可能淪為空雨衣,還進一步探究了其中深刻的原因所在,他將之歸結為「悖謬的存在」。在現實中,一般人很難認識到各種悖謬的存在,對於如何走出悖滲更是手足無措。然而,當我們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悖謬時,生命就極有可能淪為空雨衣,組織或個人均容易迷失自我,迷失最本質的東西。
在本書中,查爾斯·漢迪列舉了9個悖謬——我相信這些悖謬也存在於中國社會之中。並且,你要是留意並願意用心思考的話,勢必還能找到更多的悖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