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二十講:二戰以來的理論發展

社會學二十講:二戰以來的理論發展
定價:174
NT $ 151
 

內容簡介

「亞歷山大的《社會學二十講》以其對現代社會學理論有爭議的主要問題廣泛、深入和精辟的論述而著稱。」亞歷山大繼續了北美社會學理論的最雄心勃勃的出版計划,因而《社會學二十講》的一個合理目標,是成為十年中重要的理論著作。亞歷山大對我們理解較早以前的有爭議的理論家作出了貢獻。他的秩序/行動坐標格——亞歷山大的利刃——不僅是識別理論的有力工具,而且促進了進一步深入閱讀,在閱讀中識別剩余范疇,和表明為什麽理論家要引進剩余范疇來填補由於缺少多維性而留下的知識空白。這本書告訴我們,社會學理論到底是什麽,以及推進這一理論我們需要做什麽。」

本書是戰後美國社會政治和經濟狀況的反映。作者在書中,圍繞帕森斯結構功能主義和戰後向其挑戰的美國社會學理論的主要流派,作了評論性的論述。

作者簡介:

傑弗里·C·亞歷山大(Jeffery C.A,exander),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是現代西方社會學界的一位名家。本書是他80年代後期的一部力作,堪稱權威的社會學理論的史評。
 

目錄

第一講 理論是什麽
第二講 帕森斯的第一次綜合論
第三講 結構功能主義
第四講 中期階段的結構功能主義
第五講 成功現代性的理論
第六講 帕森斯的後期理論
第七講 對帕森斯綜合論的反叛
第八講 沖突理論(1):約翰·克雷斯的策略
第九講 沖突理論(2):雷克斯和強制問題
第十講 交換理論(1):喬治·霍斯曼的洞察力
第十一講 交換理論(2):霍斯曼和個體論的困境
第十二講 符號互動論(1):喬治·赫伯特·米德的實用主義以及其遺產
第十三講 符號互動論(2):個體主義與布魯默和戈夫曼的成就
第十四講 本土方法論(1):現象學和埃德蒙·胡塞爾的遺產
第十五講 本土方法論(2):哈羅德·加芬克爾對規范的反叛
第十六講 文化社會學(1):解釋學的挑戰
第十七講 文化社會學(2):克利弗德·吉爾茨對決定論的反叛
第十八講 馬克思主義(1):遺產與復興
第十九講 馬克思主義(2):赫爾伯特·馬爾庫塞的批判性理論
第二十講 當代社會學理論
附錄:人名對照表
 

中國社會學自1979年中央決定予以恢復以來,已經20年過去了。當時中央決定恢復和重建中國的社會學學科,我想不僅僅是對於歷史上「左」的東西「撥亂反正」,也是考慮到中國社會發展和經濟事業對於這個學科的實際需要。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對我國社會、經濟、文化、思想各個方面的現狀與發展有一個系統和科學的認識。社會學是一門注重調查研究,強調從實際出發認識社會,以實事求是為宗旨的學科,在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社會迅速變化發展的改革時代,社會學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社會學在中國應當有一個大發展。歷史前進的步伐要求中國的社會學學科在理論、方法、具體專題上的研究能夠跟得上我國實際社會的發展,而且應當在理論上、研究方法上、研究專題上都局長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學科。改革開放20多年,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和人們的思想觀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12億人參與的偉大社會變革是社會學生長、發展的最肥沃的土壤,也應當結出社會學燦爛豐碩的果實。但是,坦率地說,我們所做的距離這個要求還差得很遠很遠。

我曾經多次說過,一個學科,可以揮之即去,卻不可能招之即來。80年代初我說,在大學里辦社會學系,一要教師,二要教材,即需要一批對課程內容十分熟悉的教師和一批高質量的教材。但是這個學科中斷了近30年,解放前的教材許多都不適用了,過去從事過社會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的人,作為起步階段,我們1980年在北京開辦了璁期社會學講習班,請了一些國外的學者來講課,後來又在南開大學辦了社會學培訓班。這些培訓活動為後來各地建系、建研究所打了一個基礎。到了80年代中期以後,有一批在國外學習社會學的留學生取得學位回國,加強了國內社會學的力量,也為中國社會學與國外學術界同行的交流與聯系拓展了渠道。今天雖然在一些大學和社會科學院成立和發展了一批社會學系和研究所,培養了不少學生,也出版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要清醒地看到,中國的社會學屬於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我們今天可以說仍然處在這個學科的重建過程之中,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頭腦必要清醒,仍然需要堅持少說空話,多做實事,一步一個腳印地踏穩了前進。

在培養教師和編寫教材方面,應當說這些年來大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這些成績是應當肯定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們與國際學術界之間的交流,還很不充分;國外社會學界的最新動態,他們在理論思考方面的新探索,在社會調查中開拓的新課題和在研究中做出的新成果,還不能夠及時地反映到我們的教材中來。我們絕大多數教社會學課程的教師和學生,還做不到流暢地閱讀外文原著。所以精心地選擇一些在國外一流大學通用的、學術水平和思想深度公認比較優秀的教材,把它們翻譯過來,洋為中用,提供給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做參考,以補充國內教材的不足,是目前階段學科建設需要認真去做的一件事。

我去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提出了「補課」的問題,我自己帶頭重新閱讀了一些經典的社會學教科書,寫了一些讀書札記一類的文章,也要求研究所的年輕教員和學生更認真地讀書。我感覺,有些人的學術基礎原來並沒有打好,畢業後處於做課題、寫文章,但是寫的東西讀起來讓人感到功底不夠。我由此想到,今後中國社會學的發展,最根本的一條是要幫助年輕人打好學術基礎,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建設一批高質量的教材和一批優秀的課程。

最近一個時期,高等學校正在積極推動和深化體制改革。為了在21世紀建設成一所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北京大學在體制上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在這種形勢下,社會學紗與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相互打通,這樣可以使教學與科研結合得更好,得以把兩方面的優秀和潛力充分地發揮出來,這 對於學科建設將是一個有力的推動。我希望今後北京大學在社會學教材與課程建設方面能夠多發揮些作用,與其他兄弟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同志們一起,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科的長遠發展共同努力。

華夏出版社積極於出版社會學的翻譯教材,對於高校課程與教材建設應當說是一個有力的支持。如何結合國內已經翻譯出版的教材和自己編著教材的現狀,根據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專題領域教學工作的實際需求,大家共同商議,制定出一個計划,從國外社會學公認的優秀教材中仔細選擇一些書,同時認真選擇譯者和校者,保證釋譯質量,逐步分批推出,我相信這將對於我國社會學的教學工作和課程建設是一個有力的推動。這也是北京大學應當積極參與並努力做好的一項服務工作。

同時,社會學恢復有20年了,我希望我國學者自己在積累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也能夠陸續出版一批我們自己編寫的、更加結合中國國情的優秀教材。逐步做到以我們自己的教材為主、翻譯教材為輔,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在這樣的基礎上,中國的社會學就會真正逐步成熟起來。21世紀不會是一個平靜的世紀,全球化增進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與交流,同時在相互碰撞中也隱藏著矛盾和沖突。我們需要了解其他社會的制度、文化、價值、觀念、行為規則,也需要認識我們中華文化的發展歷史和精髓,逐步在比較研究中更深刻地認識自己與他人,真正做到中國人的文化自覺。我想這應當是中國社會學者的責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不可固步自封,也不可妄自菲薄。翻譯國外的優秀社會教材,是我們努力認識其他社會的制度與文化,並在認識他人的過程中達到認識自身的途徑之一。

費孝通
1999年8月18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