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西方人而言,古埃及的歷史文明是他們認同的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雖然事實上埃及文明在伊斯蘭進入埃及之後中斷了千余年之久,而歐洲人要到1
9世紀才開始逐步地重新認識古埃及。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埃及學已經是一門重要的古典學科,是歐美各國用來證明其文明歷史悠久的一個指標,而任何社會若能發展這些有「無用之用」的學問,都會被認為是富裕而有文化涵養的,包括近20年來持續在埃及進行考古研究的日本人。埃及本土的學者在近數十年中也逐漸崛起,試圖由昔日西方帝國主義學者手中取回對古埃及的研究和解釋權。他們有地利之便,力量正在逐漸形成中,但他們是如何在文化上認同一個和伊斯蘭大不相同的古代文化,仍是個相當有意思的問題。
早在三千年前,埃及即以強大的國力獨霸一方,而其象形文字、宗教理想與金字塔等豐富的文化內涵,更成為後代史家不斷研究的對象。
本書從地理與人文角度切入埃及的發源初始,再由金字塔與信仰、文化的關系,深入介紹埃及的文藝與生活。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千載揭秘——探索古埃及文化
第二章 荒漠甘泉——地理與人文環境
第三章 篳路藍縷——文化主體之成形
第四章 萬丈光芒——金字塔的陰影
第五章 天上人間——信仰與生活之互動
第六章 戰國風雲——誰盛誰衰
第七章 文采飛揚——文藝傳統之建立
第八章 意氣風發——由尼羅河到幼發拉底河
第九章 踵事增華——信仰或藝術?虔敬或浮誇?
第十章 回光返照——傾圮的能否復興?
第十一章 薪盡火傳——古埃及文化之蛻變
年代表
圖版出處
書目
第一章 千載揭秘——探索古埃及文化
第二章 荒漠甘泉——地理與人文環境
第三章 篳路藍縷——文化主體之成形
第四章 萬丈光芒——金字塔的陰影
第五章 天上人間——信仰與生活之互動
第六章 戰國風雲——誰盛誰衰
第七章 文采飛揚——文藝傳統之建立
第八章 意氣風發——由尼羅河到幼發拉底河
第九章 踵事增華——信仰或藝術?虔敬或浮誇?
第十章 回光返照——傾圮的能否復興?
第十一章 薪盡火傳——古埃及文化之蛻變
年代表
圖版出處
書目
序
如同生命中許多事情一樣,進入古埃及的世界,是一種偶然。若不是1975年秋天的某日,在現已消失了的台大7號館附近樹下,與一位來自新英格蘭的學子談到如何可以追尋希臘羅馬古典文明,得知有所謂的埃及學(Egyptology),若不是為了設法接近心儀的友伴,我不大可能申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埃及學研究所。而若不是卡密諾斯(Ricardo
A.Caminos)教授心血來潮,自埃及南方沙漠邊緣來信接受我的申請,我更不可能一頭進入一個完全陌生而又遙遠的國度。當然,那時我早已聽說過金字塔與木乃伊,但是對於產生它們的社會,對於那個社會里人們的信仰與價值,生活與習俗,卻是毫無所知。20多年過去了,雖然累積了較多的知識,可以在學校中稍解年輕學子之惑,但仍不能說對埃及有全面性的了解。畢竟,要完全掌握4000年歷史文化的發展和特質,是遙不可及的理想。但我也不以為這是什麽大問題——任何形式的歷史研究不都是以有涯隨無涯?問題是,這有限的知識能有什麽意義?
對於西方人而言,古埃及的歷史文明是他們認同的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雖然事實上埃及文明在伊斯蘭進入埃及之後中斷了千余年之久,而歐洲人要到19世紀才開始逐步地重新認識古埃及。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埃及學已經是一門重要的古典學科,是歐美各國用來證明其文明歷史悠久的一個指標,而任何社會若能發展這些有「無用之用」的學問,都會被認為是富裕而有文化涵養的,包括近20年來持續在埃及進行考古研究的日本人。埃及本土的學者在近數十年中也逐漸崛起,試圖由昔日西方帝國主義學者手中取回對古埃及的研究和解釋權。他們有地利之便,力量正在逐漸形成中,但他們是如何在文化上認同一個和伊斯蘭大不相同的古代文化,仍是個相當有意思的問題。
對於中國人而言,埃及文明也一直是教科書中贊賞的對象:金字塔與神廟、繪畫與雕像,呈現了其高度的工藝水准;木乃伊所代表的對永生的信仰,似乎也相當能為人所接受,畢竟中國也有相似的神仙道術。但是自19世紀末以來,一百多年的時間,中國人畢竟沒有機會,可能也沒有必要發展埃及學。在這21世紀的門檻上,經濟和文化有了國際化和多元化的趨勢。這也許是一個更深入了解各種異文化的機會,因為,多了解異文化,其實也是了解自己的另一種方式。這本古埃及文化史,基本上是個人的一隅之見,不論是在資料的詳盡和史實的解釋方面,都難免有所遺漏或謬誤。不過我目前的目標只是要提供給讀者一本大綱式的簡介,一方面給讀者一些基本材料,另一方面也設法留下一些線索,好讓讀者將來有機會時能繼續探索埃及或其他地區的歷史與文化。至於對古埃及研究和文化和知識立場問題,我在第一章中略有所論,此處不贅。
如果每一本著作都有可以致謝的對象,那麽本書也不例外。給予我最多的鼓勵和最嚴厲的批評的,仍是我長久的友伴秉真,她的寬懷和容忍,慧識和幽默,不以我在智識和情感上的淺薄為意,雖不足為外人道.卻是我最重要的支柱。歆笛和歆嵐雖不以為她們的父親有何過人之處,但似乎也覺得她們和古埃及有某種關聯,本書也許可以作為一件紀念。若書中有任何不足之處,希望有心的讀者能予以指正,以供他日修訂參考。
對於西方人而言,古埃及的歷史文明是他們認同的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雖然事實上埃及文明在伊斯蘭進入埃及之後中斷了千余年之久,而歐洲人要到19世紀才開始逐步地重新認識古埃及。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埃及學已經是一門重要的古典學科,是歐美各國用來證明其文明歷史悠久的一個指標,而任何社會若能發展這些有「無用之用」的學問,都會被認為是富裕而有文化涵養的,包括近20年來持續在埃及進行考古研究的日本人。埃及本土的學者在近數十年中也逐漸崛起,試圖由昔日西方帝國主義學者手中取回對古埃及的研究和解釋權。他們有地利之便,力量正在逐漸形成中,但他們是如何在文化上認同一個和伊斯蘭大不相同的古代文化,仍是個相當有意思的問題。
對於中國人而言,埃及文明也一直是教科書中贊賞的對象:金字塔與神廟、繪畫與雕像,呈現了其高度的工藝水准;木乃伊所代表的對永生的信仰,似乎也相當能為人所接受,畢竟中國也有相似的神仙道術。但是自19世紀末以來,一百多年的時間,中國人畢竟沒有機會,可能也沒有必要發展埃及學。在這21世紀的門檻上,經濟和文化有了國際化和多元化的趨勢。這也許是一個更深入了解各種異文化的機會,因為,多了解異文化,其實也是了解自己的另一種方式。這本古埃及文化史,基本上是個人的一隅之見,不論是在資料的詳盡和史實的解釋方面,都難免有所遺漏或謬誤。不過我目前的目標只是要提供給讀者一本大綱式的簡介,一方面給讀者一些基本材料,另一方面也設法留下一些線索,好讓讀者將來有機會時能繼續探索埃及或其他地區的歷史與文化。至於對古埃及研究和文化和知識立場問題,我在第一章中略有所論,此處不贅。
如果每一本著作都有可以致謝的對象,那麽本書也不例外。給予我最多的鼓勵和最嚴厲的批評的,仍是我長久的友伴秉真,她的寬懷和容忍,慧識和幽默,不以我在智識和情感上的淺薄為意,雖不足為外人道.卻是我最重要的支柱。歆笛和歆嵐雖不以為她們的父親有何過人之處,但似乎也覺得她們和古埃及有某種關聯,本書也許可以作為一件紀念。若書中有任何不足之處,希望有心的讀者能予以指正,以供他日修訂參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