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嘉璐,1937年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淮安。1959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並留校任教,先後擔任系主任、副校長等職。1986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曾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划領導小組語言學組組長、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會長、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現任全國人大常委員副委員長、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主席。
主要從事古代漢語、訓詁學、音韻學、《說文》學、古代文化學、應用語言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補習,遂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於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了多少時間,確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
目錄
第一編 服裝和佩飾
一、頭衣
1.冠
2.冠的形制和部件
3.冕、弁
4.胄
5.頭衣的質料
6.平民百姓的頭衣
7.婦女的頭飾
二、體衣
1.衣與裳
2.寒衣
3.上衣的形制和部件
4.脛衣
5.制衣的質料
三、足衣
1.鞋
2.襪
附:寢衣
四、佩飾
1.玉
2.其他
第二編 飲食和器皿
一、主食
二、肉食
三、烹調
四、酒
五、食器和飲食習慣
第三編 宮室和起居
一、宮室
1.穴居與版築
2.城市布局
3.庭院
4.堂堂
5.其他建築
6.室內
二、陳設和起居
1.室內陳設
2.起居習慣
三、觀闕園林
第四編 車馬與交通
一、車與馬
二、車的部件和馬飾
1.車的部件
2.車的附件
3.馬飾
三、乘車的禮俗
1.立乘與馭馬
2.乘車位次
3.超乘
四、 車的種類
1.牛車、羊車
2.棧車、輜車、安車、溫車、傳車、輦
五、兵車
六、步行
七、道路
一、頭衣
1.冠
2.冠的形制和部件
3.冕、弁
4.胄
5.頭衣的質料
6.平民百姓的頭衣
7.婦女的頭飾
二、體衣
1.衣與裳
2.寒衣
3.上衣的形制和部件
4.脛衣
5.制衣的質料
三、足衣
1.鞋
2.襪
附:寢衣
四、佩飾
1.玉
2.其他
第二編 飲食和器皿
一、主食
二、肉食
三、烹調
四、酒
五、食器和飲食習慣
第三編 宮室和起居
一、宮室
1.穴居與版築
2.城市布局
3.庭院
4.堂堂
5.其他建築
6.室內
二、陳設和起居
1.室內陳設
2.起居習慣
三、觀闕園林
第四編 車馬與交通
一、車與馬
二、車的部件和馬飾
1.車的部件
2.車的附件
3.馬飾
三、乘車的禮俗
1.立乘與馭馬
2.乘車位次
3.超乘
四、 車的種類
1.牛車、羊車
2.棧車、輜車、安車、溫車、傳車、輦
五、兵車
六、步行
七、道路
序
老師的《中國古代衣食住行》要再版,出版社讓我寫幾句話作點說明。這當然是給我提供了一個再次學習老師著作的機會。
老師是語言學家,但從上世紀70年代末跟隨老師學習以來,我卻感到文化是老師研究語言的終極目的o「大革文化命」結束後,老師是最早提出要關注語言與文化關系研究的學者之一。在其後的20多年里,老師始終堅持以漢語本體為出發點,以古今禮俗為觀照系,以既往與當代的史實為依據,以現代科學的方法為指導,在這個領域中辛勤耕耘。一方面在教學中以此指導學生,使一些後學深受啟發而專心鑽研,寫出了一批漢語漢字與文化的著作,如《禮俗辭典》、 《漢字文化》等;另一方面,老師自己身體力行,在一系列論著中專門探討了傳統文化及其現代化問題o《中國古代衣食住行》是其中較早寫作的專論古人服飾、飲食、宮室、車馬等生活的情況及相關文化現象的一種。
度人金針、深入淺出、系統周密是我再讀此書的深切感受,這也許就是出版社希望我說明的《中國古代衣食住行》的基本特色吧。
老師是語言學家,但從上世紀70年代末跟隨老師學習以來,我卻感到文化是老師研究語言的終極目的o「大革文化命」結束後,老師是最早提出要關注語言與文化關系研究的學者之一。在其後的20多年里,老師始終堅持以漢語本體為出發點,以古今禮俗為觀照系,以既往與當代的史實為依據,以現代科學的方法為指導,在這個領域中辛勤耕耘。一方面在教學中以此指導學生,使一些後學深受啟發而專心鑽研,寫出了一批漢語漢字與文化的著作,如《禮俗辭典》、 《漢字文化》等;另一方面,老師自己身體力行,在一系列論著中專門探討了傳統文化及其現代化問題o《中國古代衣食住行》是其中較早寫作的專論古人服飾、飲食、宮室、車馬等生活的情況及相關文化現象的一種。
度人金針、深入淺出、系統周密是我再讀此書的深切感受,這也許就是出版社希望我說明的《中國古代衣食住行》的基本特色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6折$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