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從文本真實及理論蘊涵兩個層面考察了馮友蘭的人生境界說,梳理和分析了這一學說的知識資源預備、主體理論形態和發展變化,指出這一學說中的一些矛盾和錯誤之處,同時也揭示出其中的許多深刻和精彩的見解,而且,對於其中蘊涵的多種理論可能性予以闡發。其次,本書對比了人生境界說與克爾凱郭爾的三種生活方式說,詳細考察了它們之間的同異之處,然後對它們的思想進行了會通和整合。最後,在二者的基礎上,本書給出了對人生境界說的評價和拓展,以其為新的生命層級學說奠定某些基礎。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存有的架構:理、氣、道體、大全
——人生境界說的本體論基礎
第一節 理、氣:六十年的歷程
——馮友蘭理氣論研究
第二節 動、靜的整合:道體、大全
第二章 理論資源的預備
——《新原人》之前有關人生境界的觀念
第一節 初期的思考
——二十年代早中期的有關說法
第二節 《新理學》的境界學
——二十年代晚期至三十年代的有關提法
第三節 《新世訓》中的境界說
第三章 心性論前提
——附《新原人》的內外思想線索
第一節 《新原人》:定位於歷史與邏輯之維
第二節 《新理學》:心性的闡釋
第三節 《新原人》:知覺靈明的心性
第四章 達到和保持的方法
——論覺解和學養
第一節 走入境界的途徑:覺解
第二節 持守境界的功夫:學養
第五章 生命的層級
——四重人生境界述析
第一節 境界概說
第二節 生命存在的起始層級——自然境界
第三節 生命的第二層級——功利境界
第四節 生命的第三層級——道德境界
第五節 生命的最高層級——天地境界
第六章 運用和例證——論才命和死生
第一節 天資和命運
第二節 死生
第七章 發展和變化
——《新原人》之後馮友蘭有關境界說的思想
第一節 極高明而道中庸
——《新原道》中的境界說
第二節 人生境界說:批判與自我批判
五十年代人生境界說的變化
第三節 人生境界說:回顧與反思
——八十年代人生境界說的變化
第八章 新理學和存在主義神學:人生境界說和克爾凱郭爾三種生活方式說比較
第一節 宏觀框架和基本內容的比較
第二節 有關觀念的比較
第三節 會通和整合
第四節 總結和思考
第九章 評價和拓展
第一節 評價:得失成敗之際
第二節 拓展:個體的生命層級和歷史的軌跡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存有的架構:理、氣、道體、大全
——人生境界說的本體論基礎
第一節 理、氣:六十年的歷程
——馮友蘭理氣論研究
第二節 動、靜的整合:道體、大全
第二章 理論資源的預備
——《新原人》之前有關人生境界的觀念
第一節 初期的思考
——二十年代早中期的有關說法
第二節 《新理學》的境界學
——二十年代晚期至三十年代的有關提法
第三節 《新世訓》中的境界說
第三章 心性論前提
——附《新原人》的內外思想線索
第一節 《新原人》:定位於歷史與邏輯之維
第二節 《新理學》:心性的闡釋
第三節 《新原人》:知覺靈明的心性
第四章 達到和保持的方法
——論覺解和學養
第一節 走入境界的途徑:覺解
第二節 持守境界的功夫:學養
第五章 生命的層級
——四重人生境界述析
第一節 境界概說
第二節 生命存在的起始層級——自然境界
第三節 生命的第二層級——功利境界
第四節 生命的第三層級——道德境界
第五節 生命的最高層級——天地境界
第六章 運用和例證——論才命和死生
第一節 天資和命運
第二節 死生
第七章 發展和變化
——《新原人》之後馮友蘭有關境界說的思想
第一節 極高明而道中庸
——《新原道》中的境界說
第二節 人生境界說:批判與自我批判
五十年代人生境界說的變化
第三節 人生境界說:回顧與反思
——八十年代人生境界說的變化
第八章 新理學和存在主義神學:人生境界說和克爾凱郭爾三種生活方式說比較
第一節 宏觀框架和基本內容的比較
第二節 有關觀念的比較
第三節 會通和整合
第四節 總結和思考
第九章 評價和拓展
第一節 評價:得失成敗之際
第二節 拓展:個體的生命層級和歷史的軌跡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
馮友蘭是20世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這種影響既緣於他「三史釋古今,六書紀貞元」的學術成就,也與他一生「道術多變」,長期作為一個有爭議的人物頗有關系,以至在他身後,「馮友蘭現象」仍然是一個備受關注,需要認真地研究、解讀、總結和反思的課題。馮友蘭哲學思想的豐富性也為後人的研究留下了比較大的解釋空間。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指導的研究生中己有多人博士論文選做馮友蘭,不過各人研究的問題、范圍、角度、思路各不相同。在我看來,只要大方向正確,肯下扎實的工夫,都可以為馮學研究作出價值的貢獻,所以我對這些選題一般都是予以支持的。劉東超同學的博士論文《生命的層級——馮友蘭人生境界說研究》就是其中的一篇,其細密的分析論說和獨特的研究視角得到了評閱專家的一致好評。
人生境界說是馮友蘭哲學思想的核心。關於哲學的作用與功能,他一再表述的基本看法是:「哲學不能增進人們對於實際的積極的知識,但是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他在晚年接受了恩格斯關於哲學可以發展、鍛煉人的理論思維能力的觀點,將上述看法補充、修改為:「哲學的作用有兩方面,一是鍛煉、發展人的理論思維的能力,一是豐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中國哲學史新編·緒論》)他始終堅持哲學是供人「受用」的,哲學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給人一個「安身立命之地」這個傳統哲學的基本觀點。馮先生解放後對自已的舊哲學作過多次自我批判,明確地否棄了「新理學」的唯心主義,表示接受「理在事申」、「共相寓於殊相之中Ⅱ的唯物主義世界觀;而對《新原人》的人生境界說,雖然也從哲學上和政治上作了批判,但始終有所保留,認為它在認識論上還是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些特征,經過重新解釋在新社會中還是有用的。晚年馮先生在《新編·J總結》中又重提《新原人》的四境界說,強調哲學的概念有「無用之大用」,就是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由此可見,馮友蘭一生的哲學創作活動,他自已最看重、最鍾情、最難以舍棄的思想成果就是人生境界說。這體現了他作為一個現代新儒家學者對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的深層理解與把握,也說明他的哲學最後還是歸宿於個人的「內聖」修養之學、精神生命之學。對於馮先生哲學思想中的這一核心部分,從思想發展線索和理論內涵上對其進行系統疏理,聯系時代特征作出得失評價,並試圖探討其理論拓展的可能性,無疑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指導的研究生中己有多人博士論文選做馮友蘭,不過各人研究的問題、范圍、角度、思路各不相同。在我看來,只要大方向正確,肯下扎實的工夫,都可以為馮學研究作出價值的貢獻,所以我對這些選題一般都是予以支持的。劉東超同學的博士論文《生命的層級——馮友蘭人生境界說研究》就是其中的一篇,其細密的分析論說和獨特的研究視角得到了評閱專家的一致好評。
人生境界說是馮友蘭哲學思想的核心。關於哲學的作用與功能,他一再表述的基本看法是:「哲學不能增進人們對於實際的積極的知識,但是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他在晚年接受了恩格斯關於哲學可以發展、鍛煉人的理論思維能力的觀點,將上述看法補充、修改為:「哲學的作用有兩方面,一是鍛煉、發展人的理論思維的能力,一是豐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中國哲學史新編·緒論》)他始終堅持哲學是供人「受用」的,哲學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給人一個「安身立命之地」這個傳統哲學的基本觀點。馮先生解放後對自已的舊哲學作過多次自我批判,明確地否棄了「新理學」的唯心主義,表示接受「理在事申」、「共相寓於殊相之中Ⅱ的唯物主義世界觀;而對《新原人》的人生境界說,雖然也從哲學上和政治上作了批判,但始終有所保留,認為它在認識論上還是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些特征,經過重新解釋在新社會中還是有用的。晚年馮先生在《新編·J總結》中又重提《新原人》的四境界說,強調哲學的概念有「無用之大用」,就是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由此可見,馮友蘭一生的哲學創作活動,他自已最看重、最鍾情、最難以舍棄的思想成果就是人生境界說。這體現了他作為一個現代新儒家學者對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的深層理解與把握,也說明他的哲學最後還是歸宿於個人的「內聖」修養之學、精神生命之學。對於馮先生哲學思想中的這一核心部分,從思想發展線索和理論內涵上對其進行系統疏理,聯系時代特征作出得失評價,並試圖探討其理論拓展的可能性,無疑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