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

微光成炬
定價:290
NT $ 276
 

內容簡介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12年來整合各研究領域的耕耘成果,內容包含五大主題:臺灣海洋史、公民與公共論述、性別與跨域倫理、老年與健康福祉,以及社會與社區生態,如守望社會各角落的光點,以共好之心探照在地,以人文精神落實良善於社會。本書聚集點點微光成炬,將理念與實踐化作篇章,願知識與關懷的熠熠火光,能以文字溫暖人心,照亮更多地方。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游素玲


  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主任

徐珊惠

  國立成功大學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副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副主任及研究教育組組長

陳麗君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中心行政企劃組組長

吳昭儀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
 
 

目錄

生息於海:臺灣與海洋
(01)陳信雄/水下文物多而豐富 臺灣歷史有新證
(02)陳政宏/工學院裡的史料寶庫 建立臺灣漁船檔案室
(03)江寶釵/海洋臺灣跨域整合 打造文化、文學大南方
(04)鄭永常/海洋般的寬闊視野 與無法澆熄的研究熱忱

現聲於地:公民與公共論述
(05)戴 華/將生命襯映成和煦光輝 普照於人文社會
(06)游勝冠/呼應時代思潮 臺灣人文與社會的回音
(07)林從一/跨領域結合 大學和地方一起面對真實世界
(08)謝仕淵/他者映照於自身 以實踐影響生命的人文社會價值

匯流之道:性別與跨域倫理
(09)劉開鈴/歷史洪流中的熠熠光亮 重探安平婦女圖像
(10)游素玲/人文社會跨域創新 性別跨國共善共好
(11)楊芳枝/議題連結在地國際化 用知識解決社會問題
(12)黃美智/架構人類研究倫理治理 落實效能共同成長
(13)甘偵蓉/以人文出發點 架構研究學術倫理之路徑

樂齡之年:老年與高齡照護
(14)王靜枝/整合身心社會機能活動 開創高齡風險預防新視界
(15)劉世南/高齡社會與長者健康 恬淡生活的意義幸福
(16)胡淑貞/老年議題全新思維 以社會為脈絡根深於社區
(17)陳靜敏/科學結合人文量能 創新媒合跨域資源
(18)張玲慧/全臺首座高齡友善樂智園區 從在地、醫學、空間與科技出發
(19)黃百川/職能治療以人本出發 跨域落實場域真實需求

關照之光:社會與社區生態
(20)楊永年/來自人文社會的環境正義 起身行動的關懷者
(21)張 珩/人文素養鏈結在地規劃 注入高齡社區全新生命力
(22)陳世明/永續城鄉營造 在地實踐共學共作
(23)簡義明/人文社會與科技 點亮社會實踐的前行之路
(24)董旭英/建構E-PCK整合平臺 有效提升教學機能
(25)宋立文/搭建偏鄉學校中央廚房 構築教育現場與社會實踐的永續橋
 
 



微光成炬 點亮城市
國立成功大學校長 蘇慧貞


  穿越繁忙的臺南市區,轉入小東路,成大的規劃與設計學院、社會科學院、文學院,漸次映入眼簾。遍佈各校區裡的系所也是如此各自靜守,沉穩地照望著往來的人潮。日落後,自窗格間陸續透出的微光,則是孜孜不懈的諸多學者,以成大之名,相聚成炬,點亮這座城市。

  成功大學在許多領域皆有著極高的能見度,然而原以工科見長的成大,歷經哪些耕耘,才發展成如今完整的綜合型大學?在各學門的專業背後,是什麼樣的精神,使各院系所薪火相傳?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和理念,促使教授與學者們從事教學和研究之餘,還能戮力投入社區、回饋社會?科技發展與思想進步,讓我們深入自省,探究身而為人存在的價值和歸依;大學,正是為了教會學生如何在時代演進中自處,並尋求更好的方式與他人共存。一所恰如其分的大學,除應致力於人才培育與學術研究,更應將知識傳遞並應用於社會,帶動地方成長及發展。一所承擔挑戰的大學,更應活用其知識能量、見微知著,隨時懷抱問題意識,肩負社會共善共好的責任,推動社會永續向前。

  臺灣是多元包容的社會,於擁抱外來思潮與風尚之同時,仍存續本土文化,將新舊內涵交融並蓄。在追求美好與完善的過程中,能夠回頭關切那些待援與匱乏, 使良善和幸福成為共同享有;在社會快速邁步向前的路途中,還能守望歷史與傳統。無論是當代或過往,因為維護與傳承而歷久彌新。這些理想,正是啟發成大人起身投入社會的原動力。因產業導向而匯聚定居的新住民、偏鄉學齡幼童及社區裡的高齡長者,或是因天災人禍而急需救助的災民,都是社會必須優先幫助與輔導的對象。深具人文關懷的成大學者們,除以社會中種種案例為研究對象或素材,更以知識力量,思索並探討問題的解方,以具體行動投身社區和田野,不僅為探究問題本質,甚至預防往後的相關風險及危害。

  任何形式的探究,最終都將回歸以人文為本質的追求。本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便是因此應念而生;自二○○九年成立以來,匯集來自本校不同院系所有志一同的學者,協助他們執行各項關於人文、社區及鄉土的研究計畫。各個系所教授規劃的特色計畫主題廣泛,研究內容深入,方法亦各有所長,共通點不僅在於以人文創新方式,整合跨領域學科,更著重以在地實踐,連結學術社群與社會,實際為我們所生活的地方貢獻所長。

  在疫情時代,我們看到即使面臨同樣困境,在不同的文化或場域中,就會相應產生不同解決方法。社會中的千百種問題亦是如此,關乎民主、性別、倫理、高齡化和環境生態等議題,都需要我們在不停止的對話、嘗試與行動中,擇善固執、藏行顯光,尋找最適合的有效方法,成就社會共好!創世紀中,神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光。翻閱這《微光成炬》文集,將看見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臺灣這片土地上, 「成大人」以人文關懷與在地實踐,為前行的路途,成就一片光。

以人文光輝普照社會
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 陳玉女


  走在光復校區的人文大道上,蒼翠老榕迎面,百年建築在側;陽光灑落在成功湖面,反射成大人勤快的腳步,倒映穩定不懈的自行車輪轉。成大人不息的自許與堅毅,如同校園裡的一景一物,近百年來歷久不衰。

  作為學術機構,成大除以作育英才及知識傳承為己任,更以實踐社會責任為使命。如同對環境和文物的維護與存續,成大人對社會的關懷也是綿長不絕。透過跨領域學術合作與研討,將學養回饋社會,使良善的種子一顆顆日漸萌芽、發散、茁壯,形成一股豐沛而穩健的力量,從校內延伸到整座城市,乃至於臺灣的土地上。

  成大是一所綜合大學,各個領域皆有傑出的人才和表現,辦學成績和研究產能更是為人稱道。然而我們亟欲培養的,是為成就這些亮眼表現所必須具備的社會關懷和人文底蘊。無論是為學或是將理想付諸實行,從「人本」和「文化」,而非績效或量化的角度出發,才能夠在精神層次及實用層面回應社會所需。所謂的人文精神,對大學而言,是探究問題的方法,也是解決複雜而無標準解答的問題之能力;對於個人生命而言,是肯定每個人自身的價值,以及能夠自覺、覺他的理性思維;之於整體社會,它是文化內涵的所在,也是集體意識於萬千事物的投射。

  我們在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問題,需要各方有志之士的力量集結,才得以趨近改善和解決;而人際互動與社會關係的複雜性,以及人們內在精神與心靈的深究,更是無從套用直接對應的公式與演算,必須透過潛心釐清和修行,方能悟得屬於各自的真理。九十年來,成大一如校訓「窮理致知」所示,對於理想勤求不止,致力實踐大學責任,於各個領域貢獻良多;而支持並推動著這些作為的,不僅是學者們肩負的高教責任,更是對賴以生存的環境之敬畏、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尊重、對歷史和傳統的珍視與維護,以及以人為本的情懷。

  成大人社中心成立迄今十二年,便是依循這樣的宗旨,推行了許許多多來自不同領域的整合計畫,以合作研討及深入當地的方式,強化人文社會科學在當代的價值。由人社中心執行的各項計畫,有的深具區域特性,有的焦點不為時代和疆域所限,無論是深耕於某項議題,或是藉由國際合作計畫促成跨國互動與交流,在在都是人文影響力不受時空限制的發揮。 

  在《微光成炬》一書中,能夠看見參與執行各項研究計畫的教授及學者們, 因為共同關注的議題而相聚、研討、產出具體成果,並進一步對整體社會產生正向影響,就像是遍佈各處的點點微光聚集成一道溫暖人心的光束,懷著理想與人文素養,謙卑而通達,其行經之地皆為滋養,所及之處皆為照亮。

如果成大沒有人社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主任 游素玲


  成大若沒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會有什麼不同呢?

  也許,如同一路走來的九十年,成大各領域中優秀的學者,仍會從各自專業的角度關注人文社會議題。然而,若是沒有人社中心,這十二年來曖曖內含光的成大人,因人社中心凝聚的研究能量與社會影響力,會不會就此被隱沒呢?如果沒有人社中心,《微光成炬》中二十五則啟發人心的故事,還會不會留下印記呢?

  一直以來,成大各學科領域中皆不乏對社會懷抱理想的學者,這樣的心意也顯露於他們各自的研究中。老師們對環境與社會的關心和付出,幫助弱勢、老年人與邊緣族群的真情,無不散發著關懷的光和熱。正因為深知他們的存在,以及他們對在地社會、歷史及文化長期的耕耘與默默的守護,我們希望將關照的火光,傳承得更久,傳達得更遠。因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推動不只是大學責任,更是一種因看見了需要、發現了問題,而不求回報付出的精神、一種利他的人文關懷。

  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既是學門間交流互動的橋樑,更是一個「主動整合」的平臺,讓各個領域的學者不受院系困囿,跨越階級、性別、族群、年齡和地域的藩籬,深入在地並了解問題所在,尋求適切的方法對問題提出更完整的論述和解方。在學術上,不僅有助於跨領域社群與跨學科鏈結的形成,也為共同發展出具有各學科特色的多面向人文社會科學,提出創新理念與實踐思維。

  過往參與研究的學者們皆是懷抱著對人們和社會的美好願景而相聚於中心,攜手共作將理念實踐,期望對社會帶來良善的影響。因此,人社中心不只是存在於校內的整合平臺,更是聚集力量的所在,身在其中的我們,希望這些溫暖有影響力的關懷、研究與實踐,能讓更多人聽見與看見。

  因此,成大需要人社中心;成大不能沒有人社中心。

  時逢成大創校九十週年,我們整理了人社中心曾經執行的整合型研究計畫,將其與計畫主持人訪談的內容結合,製作成一本傳達人社理念的專刊。不只是中心成果的展現,也能使日後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們更加了解人社中心關注的議題。中心建置檔案庫的同時也是研究脈絡的延續,回顧既存的研究基礎和能量,並依此展望未來的方向。

  《微光成炬》專書的五大主題:〈生息於海〉、〈現聲於地〉、〈匯流之道〉、〈樂齡之年〉、〈關照之光〉,即是依十二年來所累積的成果分門別類地整理,形成一套知識系統,不只使成大既有的人社相關研究更加一目了然,也期望為日後參與的學者提供充足的知識背景,奠下深厚的基礎,以延續相關的研究,甚至據此開創新的主題。

  同時,我們也期待透過書中的二十五篇故事——我們對社區和環境的關心,及對土地和人們的愛——訴說人社中心的使命與理想,以觸發更多思考,點燃更多人心中的火苗,進而成就未來更廣泛且深入的跨領域合作,和更多啟發人心的篇章。

  《微光成炬》是人社中心的里程碑,也是中心理念的象徵。我們期望傳承人社的價值和意義,並藉由系統性的歸納與彙整成冊,將過往只是分散各處的微微光芒,聚集成一把溫暖而恆久不滅的火炬,為社會帶來良善的能量。我們期許自己以踏實的腳步與共善的心意,延續窮理致知的精神,以關懷之心點燃希望之光,照亮社會更多的角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