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在傳奇小說中探尋靈魂隱居的文化溪壑
這本《傳說裡的心理學》乃是鐘穎老師的力作。
全書分為三冊,主題分別是「變形、狐仙」、「異婚、冥戀」與「厲鬼、妖怪」。故事來源取材自中國的《太平廣記》、《聊齋誌異》、《搜神記》、《牡丹亭》、中國民間傳說,以及日本的《今昔物語集》等頗負盛名的民間傳說作品,其中不少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段子,有的哀怨、有的曲折、有的變化莫測、有的離奇振動,不一而足,但是率皆反映牽扯了人性中真假難辨、善惡含混與愛恨交織的質素,因此單是故事本身就已具備了引人入勝的條件,閱讀經驗精彩可期。
不過我認為這些故事中所蘊藏的深度存在心理意義,一般讀者若是沒有適當的心理知識嚮導協助的話,要直接從閱讀中挖掘獲取,是會有相當難度的。這倒不是說讀者自己沒有能力從這些動人的傳奇故事中,感應其中委婉曲折的意境,或是從中提煉出自己的人生哲理感悟。我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論斷,主要是因為這些傳奇小說與民間故事的屬性,傳統上都被定位在稗官野史、鄉野傳聞的角色上,作為茶餘飯後談話的素材尚可,但是要登大雅之堂卻難,這從作者的三冊書中大量引用的《聊齋誌異》的書名,便可管窺一豹,因為書中故事皆被定位為「異」事,只是閒「聊」之資而已。
因此,這些傳奇故事絕對是傳統意義下的非主流經驗。然而,就深度心理學的觀點而言,它們都是已被社會化之後的自我意識排拒出去的經驗內容。它們是我們社會集體無意識中的陰影層,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所謂的「生物社會帶」,也是深植於我們集體心靈意識之下的溪壑溝渠中,那些不斷幽微擾動的情欲暗流。準此而言,當我說傳奇小說與鄉野傳奇故事難登大雅之堂時,我並非是從外在的社會位階高低價值來定位它們,相反的,我是把它們看成榮格所謂人們邁向整體(wholeness)的個體化(individuation)過程中,整合心靈意識、向上提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邁向健康人格、心靈煉金的必經之路。
因為這牽涉到深度心理學的專業知識與心理工作的實務經驗,所以才會有前述讀者需要心靈嚮導伴讀本書的說法,但是要找到理論知識與實務能力兼具者來擔任此行的心靈嚮導並非易事。然而很幸運且難能可貴的是,長期愛好並浸淫在存在心理學與深度心理學知識領域,又同時是經驗豐富的資深諮商心理師的鐘穎老師,為我們擔綱了這個角色,使得這一趟心靈旅程變得生動精彩且豐富滋養。
我有幸先睹為快讀了鐘穎老師的大作,除了對他書中整合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所凝練的詮釋見解,表示肯定讚嘆之外,對於他描述故事情節的巧妙細膩質地,更是深感佩服。這也讓這三冊書的可讀性大為提高,使讀者能在閱讀故事精華的同時汲取卓越的心理洞見,而毫無違和之感。深度心理層次的集體無意識的能流,也因為鐘穎老師的天分與努力,而有機會從生命的縱谷溪壑中緩緩浮現來到平原大地,其面容也讓一般人覺得溫暖和藹而可親。
榮格心理學博大精深,其中在文化原型心理意義的挖掘與提煉方面,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面向,但是出於種種原因,其在本土心理學中卻是個有待耕耘的領域。近年來榮格心理分析師呂旭亞老師出版的《公主走進黑森林:榮格取向的童話分析》,可謂是在荒蕪的領域首開了先河,但其分析的童話故事是以西方文化為主體的,與東方的心靈世界還是有所差異。如今鐘穎老師以東方傳奇故事為主體的心理詮釋的出版,算是填補了這分缺憾。相信這對有志於將榮格心理學應用於東方文化解讀的同儕,是一個充滿激勵的召喚。
我與鐘穎老師素未謀面,算是神交,但是對於他長年推動經營心理靈性知識閱讀團體的事蹟頗有耳聞,近來也常有機會拜讀到他的心靈敘事或詮釋的文章,由於自己在宗教哲學與心理學領域的訓練背景,所以頗感認同與受益。
佛法有一切皆因緣所成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今日有緣拜讀鐘穎老師力作,心有所感之餘,樂與同道推薦分享,滿心祝願此書香溢人間,是為之序。
美國費城天普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哲學博士——蔡昌雄
前言
從鬼神到妖怪,從冥戀到狐仙,這些古老又耳熟能詳的傳說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其實有著深刻的原因。故事的寓意對古人來說並不複雜,他們總是能直觀地明白說者的意圖。然而,現代人背離自己的內心太久、太遠,以致這些傳說逐漸成為可笑的東西。想想孩子們以及還是孩童時的自己,你可能還記得聽到這些故事時內心湧現的驚異與期待。那些絕非言語可以清楚表達的,正是這些民間故事能吸引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原因。
在心理學龐大的族系裡,以研究潛意識心靈為主的「深度心理學」,與研究愛、孤獨及勇氣的「存在心理學」一直是我最鍾愛的兩門學科。比起事實,它們更關注意義,因此成為我一生的關切。我幼年時在臺東長大,那裡美麗的山與海至今仍澆灌著我的心靈,在我成長的這塊土地中,也有許多故事影響我至深。因此我再次翻閱了小時候讀過的民間故事集,從著名的鬼怪典籍中整理那些看似原始的樸拙傳說,並編以「變形」、「狐仙」、「異婚」、「冥戀」、「厲鬼」、與「妖怪」等六個主題,為每個渴求完整與良善的讀者解讀這些有趣玄妙甚至帶著恐怖的鄉野奇譚。
直到實際研究之後,我才更加肯定那些古老的東西有著真正的生命。它並不是某個古人的囈語,而是源自東方人集體心靈深處的原型。它所訴說的是我們祖先在面對生命的諸般考驗時所留下的冒險事蹟,是大我心靈在推動整合時所留下的勇敢記錄。只是這一切使用了象徵的語言,需要我們用一個更寬廣的心去理解。不要小看這些內容,因為我們的集體心靈從來不會挽留那些多餘的故事。唯有那能打動潛意識深處的故事元素,才可能成為我們記得住的情節與人物。
從這個角度來看,正是個體化的過程貫穿了這些耳熟能詳的傳說,描述的是人們在整合路上所遭遇的各種困難與因應之道。「個體化」一詞是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所提出,他用這個概念來說明人一生朝向完整性的發展動力及歷程。在這條個體化路上,有的主角成功,有的主角失敗。但不論如何,我發現他們共享同一種倫理,並傳遞了一種有秩序的宇宙觀。
在這樣的宇宙觀中,宇宙遵循著平衡的法則,冥冥中自有正義。那不是迷信,那遠遠超過了無稽之談。迷信的人總是專斷,但這個宇宙觀卻要求我們寬容;迷信的人自以為全知,但這個宇宙觀卻希望我們謙卑。只是遠離大自然、遠離了傳統心靈的現代人已漸漸地不再能理解它的意義。寫下這些文章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讓讀者明白,傳說不僅對個體化歷程有著精彩的描述,同時又具有深刻的倫理意義。
在閱讀這本書時,請容我再次提醒您,它不只是虛構的故事。它是萬千人類心靈在走向整合之路時所留下的結晶。雖如此,你的詮釋才是最適合自己的。請把我的書當作一種參考吧!如果可以,也請把它當成一份指引,指向最深最遠的黑暗,指向最終了悟的道理與神聖。這是我的期待,我的願望。謝謝每位喜歡聽故事的你,謝謝你願意一起參與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