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全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透過文殊師利等十二位菩薩與佛陀的問答,宣說如來圓覺妙理,揭櫫一切眾生具足圓覺妙心,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經典。《圓覺經》廣受唐代天台、華嚴、禪宗、密宗重視,北宋郭印提出佛教四書,清末吳坤修甄選釋氏十三經,它從未缺席,又早早流布高麗與鎌倉時代的朝鮮、日本。該經一卷之薄,允為東亞漢傳佛教「經中之睛」。是次新注新譯,深度利用東亞文獻以校勘、輯佚,紹述唐僧玄奘忠於原典及思想、語言原貌之傳統,從佛學乃至文學角度,予以精當闡釋,化深奧為易懂,內容至簡至要。〈導讀〉一文更明析該經結構、善本、善注、文體,乃至東亞古典時代地位諸議題。研讀佛教經典者,切莫錯過。
The Sūtra of Perfect Englightenment 圓覺經, whose full title is The Nītrtha Sūtra on the canon of the great and expansive Perfect Enlightenment (D fāngguăng yuánju xiūduōluó
liǎoyì jīng)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uses a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Buddha and twelve Bodhisattvas, led by Mañjuśrī, to promulgate the wondrous doctrine of perfect enlightenment. It
discloses that all sentient beings have an innate mind of perfect enlightenment, and guides them on how to train to attain Buddhahood.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Sūtra of
Perfect Enlightenment was held in high esteem by the Tiantai, Huayan, Chan, and Vajrayāna (Esoteric) schools. And it was listed in the four Buddhist classics proposed by the
Northern Songs Guo Yin 郭印, and the Thirteen Buddhist Sūtras selected by the late Qings Wu Kunxiu 吳坤修. It was also disseminated in the Goryeo Kingdom 高麗 in Korea (918-1392), as well as Japan
during the Kamakura 鐮倉 period (1192–1333). Only one fascicle long, the Sūtra of Perfect Englightenment rightly came to be regarded as ‘the eye of the Buddhist canon in East Asian
Buddhism. This new translation, with new annotations, draws heavily upon East Asian sources to collate, reconstruct and pass down the true spirit of the Sūtra. It also follows
the Tang monk Xuan Zangs tenets of being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manuscript, as well as its ideas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Informed by Buddhist studies and also literary
studies, it provides meticulous and accurate explanations in a way that is easy to understand and as concise as possible. The author has also provided a Readers Guide to point out
the Sūtras structure, the most authoritative manuscript and annotations, the literary genre, and the question as to the texts status as an East Asian classic. This is a
must-read for those studying Buddhist classics.
(Translated by Dr. Corey Lee Bell)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商海鋒
北京人,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博士。曾獲聘耶魯大學、東京大學訪問學人。曾任臺灣中研院文哲所博士後,日本東京國文研外來研究員,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特聘研究員。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京都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客員研究員。致力於「東亞漢籍為基礎的文學藝術思想史」,主持香港政府優配研究金「日本詩僧萬里集九對蘇軾的詮釋與想像:東坡抄物《天下白》研究」,傑出青年學者計劃「日本禪僧萬里集九的黃庭堅詩注《帳中香》研究」。
商海鋒
北京人,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博士。曾獲聘耶魯大學、東京大學訪問學人。曾任臺灣中研院文哲所博士後,日本東京國文研外來研究員,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特聘研究員。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京都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客員研究員。致力於「東亞漢籍為基礎的文學藝術思想史」,主持香港政府優配研究金「日本詩僧萬里集九對蘇軾的詮釋與想像:東坡抄物《天下白》研究」,傑出青年學者計劃「日本禪僧萬里集九的黃庭堅詩注《帳中香》研究」。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序文
導讀
凡例
經題
序分
正宗分一・文殊師利菩薩
正宗分二・普賢菩薩
正宗分三・普眼菩薩
正宗分四・金剛藏菩薩
正宗分五・彌勒菩薩
正宗分六・清淨慧菩薩
正宗分七・威德自在菩薩
正宗分八・辯音菩薩
正宗分九・淨諸業障菩薩
正宗分十・普覺菩薩
正宗分十一・圓覺菩薩
正宗分十二・賢善首菩薩
流通分
序文
導讀
凡例
經題
序分
正宗分一・文殊師利菩薩
正宗分二・普賢菩薩
正宗分三・普眼菩薩
正宗分四・金剛藏菩薩
正宗分五・彌勒菩薩
正宗分六・清淨慧菩薩
正宗分七・威德自在菩薩
正宗分八・辯音菩薩
正宗分九・淨諸業障菩薩
正宗分十・普覺菩薩
正宗分十一・圓覺菩薩
正宗分十二・賢善首菩薩
流通分
序
序言
與《新譯圓覺經》項目結緣,始於二○一二年冬,業師張伯偉教授的一通薦函。其時,筆者在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北宋室町詩禪綜合研究》正在攻堅階段。緣此,得與臺北三民書局的資深編輯張先生書函往復,研討工作細節。二○一三年秋,張編輯來北京出差,下榻王府井華僑飯店。時筆者已從南大畢業,回至北京家中,一邊在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兼職,一邊籌備簽證,欲趕赴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任博士後研究員。書稿正式簽約,即在此間匆匆一晤之際。臺北兩年深造,遂赴任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再赴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直至二○一九年夏,書稿始得殺青。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人世輾轉,歲月蹉跎,如今落墨導讀並序言,恍然已是庚子大疫後的二○二一年春。其間張編輯退休,與書局信函聯絡,改為向劉編輯討教。其後,又承書局安排責任編輯王小姐,專司此稿。王編輯的工作綿密、謹嚴,每次信函討論都有及時、切實的效果,有力保證了書稿的品質。對於業師的點撥和書局多年來垂賜的耐心與信任,筆者銘記於衷!
香港工作期間,筆者草創「東亞古典學研修會」。承蒙學系支持,曾以「《圓覺經》譯注」為名,申請到啟動研究金的支持。得以招聘研究助理(程廣泉、陳越溪)、學生助手(張歡歡、郭禹昆、陳澤霖、謝李潔、李抒颺、陳灝揚、鄭麗詩、李多航、魏搏、張曦元、莊鳳妮),又邀請學界同好(梁樹風博士、劉雅詩博士、許建業博士),每週圍坐研讀《圓覺》。是此整理,底本得以採用北京國圖善本室藏《圓覺藏》本《圓覺經》,乃該經存世之最善本。以上,謹申謝忱。
筆者自南京大學秉承的學術薰習,從師公程千帆先生(西元一九一三—二○○○年)「文獻學與文藝學相結合」的理念,到業師域外漢籍研究所的祕籍琳瑯,既霑既足,生我百穀!因之,是次新譯《圓覺》,筆者不僅在精神上力圖紹述唐僧傳統,亦欲充分發揮自身所受「域外漢籍」與「古典文學」的綜合訓練潛質,令舊經再譯,其命維新。
二○一七年,緣兼任京都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客員研究員,筆者摯友、前任副所長柳幹康博士,曾帶引參訪初代所長柳田聖山教授(西元一九八八—一九九四年在任)當年伏案的空間。一代禪學泰斗,素樸無華如斯。謹以是次新譯,向給予筆者把握《圓覺》經義上最多啟迪的海外三賢(韓僧涵虛己和、柳田教授、Charles Muller教授),致以溫厚的敬意。
與《新譯圓覺經》項目結緣,始於二○一二年冬,業師張伯偉教授的一通薦函。其時,筆者在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北宋室町詩禪綜合研究》正在攻堅階段。緣此,得與臺北三民書局的資深編輯張先生書函往復,研討工作細節。二○一三年秋,張編輯來北京出差,下榻王府井華僑飯店。時筆者已從南大畢業,回至北京家中,一邊在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兼職,一邊籌備簽證,欲趕赴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任博士後研究員。書稿正式簽約,即在此間匆匆一晤之際。臺北兩年深造,遂赴任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再赴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直至二○一九年夏,書稿始得殺青。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人世輾轉,歲月蹉跎,如今落墨導讀並序言,恍然已是庚子大疫後的二○二一年春。其間張編輯退休,與書局信函聯絡,改為向劉編輯討教。其後,又承書局安排責任編輯王小姐,專司此稿。王編輯的工作綿密、謹嚴,每次信函討論都有及時、切實的效果,有力保證了書稿的品質。對於業師的點撥和書局多年來垂賜的耐心與信任,筆者銘記於衷!
香港工作期間,筆者草創「東亞古典學研修會」。承蒙學系支持,曾以「《圓覺經》譯注」為名,申請到啟動研究金的支持。得以招聘研究助理(程廣泉、陳越溪)、學生助手(張歡歡、郭禹昆、陳澤霖、謝李潔、李抒颺、陳灝揚、鄭麗詩、李多航、魏搏、張曦元、莊鳳妮),又邀請學界同好(梁樹風博士、劉雅詩博士、許建業博士),每週圍坐研讀《圓覺》。是此整理,底本得以採用北京國圖善本室藏《圓覺藏》本《圓覺經》,乃該經存世之最善本。以上,謹申謝忱。
筆者自南京大學秉承的學術薰習,從師公程千帆先生(西元一九一三—二○○○年)「文獻學與文藝學相結合」的理念,到業師域外漢籍研究所的祕籍琳瑯,既霑既足,生我百穀!因之,是次新譯《圓覺》,筆者不僅在精神上力圖紹述唐僧傳統,亦欲充分發揮自身所受「域外漢籍」與「古典文學」的綜合訓練潛質,令舊經再譯,其命維新。
二○一七年,緣兼任京都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客員研究員,筆者摯友、前任副所長柳幹康博士,曾帶引參訪初代所長柳田聖山教授(西元一九八八—一九九四年在任)當年伏案的空間。一代禪學泰斗,素樸無華如斯。謹以是次新譯,向給予筆者把握《圓覺》經義上最多啟迪的海外三賢(韓僧涵虛己和、柳田教授、Charles Muller教授),致以溫厚的敬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