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識界:八識規矩頌講記 (四版)

探索識界:八識規矩頌講記 (四版)
定價:200
NT $ 180
 

內容簡介

  唯識,是一門很有趣味的佛學。——聖嚴法師
 
  唯識學,被稱為佛教心理學
  以精確無比的解析,層次綿密的歸納,
  一探人類深邃心靈的運作祕密,
  發現生命真正的主宰!
 
  《八識規矩頌》是玄奘大師偉大的論著,內容討論八個識與一百個法的關係,是學習唯識學的入門經典。
 
  唯識是學習佛學名相及佛學組織的基礎。不僅重視人的心理分析,更說明如何由煩惱無明,轉為解脫智慧,如何從凡夫成就佛道,廣度眾生。可以說,唯識學便是基礎佛學。
 
  唯識學的名相較多,在中國佛教史上被稱為法相宗。正由於名相較多,所以由凡而聖的分位次第,極其明確,不致以凡濫聖,含混籠統。清楚說明三乘佛法的行位、果位,八個心識所扮演的角色功能。
 
  如不明白唯識而只修各種資糧加行,略有身心反應的覺受,便會濫作聖解。認識「識」的作用,可以讓我們面對各種現象、境界時,看清自己的起心動念、喜怒哀樂,不再迷惑。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目錄

自序
《八識規矩頌》
 
第一篇 唯識的源流
第二篇 百法的內容
第三篇 唯識的涵義
 
第四篇 前五識頌釋義
性境現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瞋癡
五識同依淨色根
九緣七八好相鄰
合三離二觀塵世
愚者難分識與根
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第五篇 第六識頌釋義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恆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第六篇 第七識頌釋義
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八大遍行別境慧,貪癡我見慢相隨
恆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無功用行我恆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
 
第七篇 第八識頌釋義
性唯無覆五遍行,界地隨他業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執,由此能興論主諍
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
受熏持種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公
不動地前纔捨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剎中
 
附錄
《唯識三十論頌》
 

自序
 
  唯識,是一門很有趣味的佛學,從佛學名相及佛學組織的觀點而言,這是初階的基礎。對於人的心理分析,不僅重視現象,更是為了說明如何由煩惱的無明,轉變為解脫的智慧,如何從普通的凡夫,一步一步地成為菩薩、成就佛道,廣度眾生;而且是在修行的過程中,一邊自利得解脫,一邊利他生慈悲,悲智圓滿之後,再以三身四智,一邊自受用,一邊他受用。所以可說,唯識學便是基礎佛學。
 
  唯識學的名相較多,所以此一學派在中國佛教史上,被稱為法相宗。正由於名相較多,所以由凡而聖的分位次第,極其明確,不致以凡濫聖,含混籠統。它會告訴我們三乘佛法的行位及果位,八個心識在各層面中所扮演的角色功能。
 
  若不明白唯識而只修各種資糧加行,或者略有身心反應的覺受,便會濫作聖解。尤其是禪修之士,若不釐清無心、無念、無相在唯識學中的層次界定,極容易將無想定無想天的禪境,甚至僅僅是輕安境,便誤以為是明心見性,或將直覺、直觀的尋思境,謬認為是無我無心;其實這都跟初得轉依的見道位所證真如自性,相去十萬八千里了。
 
  我不是唯識學者,但我曾在中國文化大學為哲學及佛學的兩個研究所,開過《成唯識論》的課,也寫過一篇〈明末的唯識學者及其思想〉,並於紐約禪中心為幾位學生講了兩學期的《唯識三十頌》;一九六九年在臺北善導寺,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八年之間,在臺北農禪寺,亦曾兩度講解《八識規矩頌》,故對於唯識學也不是沒有興趣。只因我的生涯都在隨緣之中度過,時間有限,故也不夠深入。
 
  最近,接獲臺北寄到紐約的一包稿子,那是我在農禪寺講《八識規矩頌》的錄音稿,是由徐惠文、楊季芳、劉秋蘭、陳秀文、陳光宇從錄音帶寫成文字,再由曾慶堂、鄭熙彥先後潤修,成為文章。文字是我講的話,文章也頗流暢,我真感謝他們。可惜講堂的上課,東扯西拉的東西不少,實際提供的資料訊息卻不足。為了表示對於以上所舉七位居士所費心血的回饋,為了對我自己授課內容的負責,為了將唯識學理出一個比較完整的面貌,所以從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八日至十二月十八日為止,利用病餘、課餘、公餘,趕早待夜,除了第一及第二篇,均予逐頌逐句,重新親手寫出了三萬多字的釋義。
 
  我除了參考《成唯識論》,主要的資料來源是太虛的《八識規矩頌講錄》、王恩洋的《八識規矩頌釋論》、《卍續藏經》所收明清諸先賢的《八識規矩頌》註釋,以及近人楊白衣的《唯識要義》。前人的智慧,不敢掠美,我很感恩。
 
  此一釋義,可能尚嫌粗疏,但對於初入門的現代人而言,還是很好用的。若在研讀或參考之時,發現疏漏及不當處,請予指正,待再版時改進。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日於紐約東初禪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