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正是時候讀老子:直指世間運作法則本質的經典,現代人最迫切需要的生存指南
《老子》是距今約兩千五百年前的經典。
能夠歷經如此長久的歲月仍廣為後代流傳,就證明它具備了相當的理由及魅力。
事實上,《老子》被認為是「期望尋求改變時的最高指導原則」。
像是「希望轉換一下心境」「希望人生能煥然一新」,或是「希望讓社會呈現嶄新氣象」……等,人們時常萌生想要轉換、革新某些事物,讓生活或人生更加美好的念頭,期望讓社會或國家有新的轉變,歷史能有新的進展。
但實際上,「改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光是改變每天的生活習慣,就是件困難的事。回想過去的自身經驗,你應該更能體會這個道理。
即使心想每天早點起床念書、改變上下班路線以轉換心情,只要稍微忙碌一點,或是發生什麼令人煩心的事,就會立刻挫折氣餒。
抑或者,原本企圖往好的方向尋求改變,卻造成自己及周遭的混亂;或是雖然想革新某件事物讓它變得更好,卻反而弄巧成拙比過去的狀況更糟。類似的這樣的事情,可說不勝枚舉。
這樣的時刻,正是歷經時代千錘百鍊的資深顧問《老子》登場的最佳時機。
作為最實用的人生指南,老子給你的建議,重點如下:
當你想致力於某件事時,老子首先會確認你當下的心理狀態──
「等一等!
就你的實力而言,你所設定的目標或收穫,是不是有點好高騖遠?會不會太貪心了點?
而且,你想這麼做的動機,是希望向同伴誇耀?還是存心在他人面前耍帥?是否出於這類不良的動機呢?」
接著,當你正在進行什麼事時,老子會提醒你──
「不是任何事都只要埋頭苦幹就會成功,努力過頭反而會壞事唷!」
即使與一般大眾的意見相反,他也會依據真理,確實提出忠告。
而當你完成某件事時,他則會嚴厲地提醒你──
「別總是留戀於過去的成功經驗!這樣簡直乏味透頂,就像『再三回沖以致淡而無味的茶』。早早迎向下一個挑戰,好好享受你的人生吧!」
儒家和道家雖同屬中國傳統思想,兩者的思想卻南轅北轍。
例如,儒家的名作《論語》,對於想要維持現狀,希望持續保持長期穩定狀態的人而言,是最能有所助益的指南。
因為《論語》是站在社會內部的角度觀察社會。所以,《論語》指導的是人們想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時必須注意的要點。
相反的,《老子》則是站在社會外圍觀察社會。其中的陳述是由宇宙鳥瞰地球的觀點。由於它極度客觀且全面地觀察人類或人類社會,所以《老子》往往能夠切中事物的本質。
因此,當我們意圖尋求改變或轉換時,《老子》能夠從客觀且全面的角度,給予我們最中肯的建議。
一般認為,現代社會正面臨「大轉換期」。我們必須面對和明治維新時期同等程度的轉換及變化。
留心回想,我們的周遭豈不是已發生許多和以往截然不同的變化嗎?
「不知為什麼,以往沒問題的方法,近來卻行不通了。」
「以往水乳交融的關係,曾幾何時竟然惡化了。」
「以前不曾有過的全新競爭對手,接二連三地出現。」
「出現始料未及的商業模式,整個業界和以前截然不同。」
諸如此類,以上這些都可說是「大轉換期」特有的、最明顯的現象。
因此,現代人更迫切需要的,正是「尋求改變時的指南」──《老子》。
老子在他的著作中,詳細解說了創造宇宙根源、世間萬物(也包括我和你在內)的「道」。「道」的中文讀音是「TAO」,因此,道家思想在英文中被稱為「Taoism」。
老子之所以講述「道」,原因在於「道」創造了宇宙萬事萬物,是這個世界運轉能量的根源。世間的一切,任何事物都離不開「道」。
因此,這一切根源的「道」所闡述的生存方式及實踐方法,才是最合理的。換句話說,「道」教導的是世上的真理,所以依照「道」去生活、於生活中實踐,原本就是最佳的生存原則。
這就是老子的基本思想。
換句話說「把道的樣子,作為自己應有的樣子」,就是《老子》講述內容的根本。
我在二十五歲那年,於泰國曼谷市郊的農田,被兩頭巨大的水牛牛角刺穿,身受重傷性命垂危。當時孤單的住院生活中,一位住在泰國的日本人給了我一本書。
那就是我和老子初次的邂逅。
後來的五十多年間,《老子》從未離開過我身邊,可以說是我片刻不離手的一本書。
而且,老子所講述的「道」,正有如故鄉的母親那般,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時時常伴我左右。
「與道同行」的經驗越深,我越覺得不該一人獨享如此深遠而實用智慧。因而決定出版本書。
期盼藉由本書,能夠讓更多人理解、實踐老子所說的「道」,每個人都能藉此實現「愉快的人生」,這將是我無上的喜悅。
田口佳史
編者序
示弱的勇氣:競爭激烈的時代,老子教你學會真正的堅強
身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春秋時代的《老子》?
閱讀,需要一個理由或誘因。這部五千多字、距今兩千五百年前的作品,能夠給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助益?相信這是許多讀者都想知道的。
《老子》(又叫《道德經》)相傳是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李耳的著作,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老子》是世界上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人類文化典籍。之所以有如此歷久彌新的翻譯量、印刷量和閱讀量,根本原因在於它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恒常思辨、警醒。
其影響之深遠不僅止於東方文化,知名哲學家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均對老子十分推崇;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書架上僅有的幾本書,其中一本就是《老子》的德文譯本。一九八七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更是評選老子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就連國際知名導演李安執導的電影《臥虎藏龍》中,也可以看到老子哲學的深刻影響。由此可知,《老子》的內容並不隨著時代變遷而過時,反而在經歷時空的考驗之後,更顯出其智慧的深遠與永恆。
那麼,再次回到開頭的問題:
身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春秋時代的《老子》?
現代人能夠從《老子》學習到什麼呢?
生在這個劇烈競爭的社會,身處急湍的資訊洪流,這些資訊在在煽動著欲望,每天都有不同聲音告訴我們:不能輸在起跑點上、要比別人有錢、要贏過別人、要過比別人更富裕的生活、要成為眾人艷羨的大人物……「強大」,成為人類社會苦苦追尋的生存目標。社會的浮躁衝動,個人主義盛行,短視與功利主義氾濫,都是一味要強惹的禍。人們為了虛榮而勉強自己追求私利私欲,但曾幾何時,我們追求的是別人的夢想,滿足的是別人的渴望,卻只換來滿臉滄桑與疲憊的身心,自己一點也不開心……人人都在想,是否有辦法改變這樣的現狀呢?
面對這樣的社會風氣,老子給予現代人的建言是:「柔弱勝剛強。」
老子說:「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堅強是死亡之路,柔弱是生命之路。)一味追求變強,不可能成為「真正堅強的人」。這樣的人往往被既定成見與我執束縛,難以變通,導致身心僵硬,缺乏靈活應對時代或情勢變化的彈性,這也就是「剛強易折」的道理。
但是,表現「柔弱」為何能讓人學會真正的堅強?在此必須就老子的「柔弱哲學」進一步解釋。老子說:「上善若水。」(上善之人的德行像水一樣。)水是最柔弱的,處萬物之下,卻無堅不摧,無所不至。強者,不以示弱為恥。柔軟的身段、思考、態度,往往能造就一個人真正的強韌。真正的強者,其思維柔軟,從不自我設限,也不墨守成規,能以最柔軟謙卑的身段與虛懷若谷的胸懷待人接物,擁有順應各種變化的行動力與判斷力,他們不被世俗追求的欲望誘惑,善守自己真心想追求的夢想與信念。像這樣大器的人,在任何時代都能生存。
老子的思想對於今天的我們,仍是非常適用的哲學。本書作者田口佳史也是《老子》的受益人之一。二十五歲那年於曼谷市郊外身受重傷。在生死交關之際,邂逅了《老子》。之後,奇蹟似生還。自此以後,他專注研究中國傳統思想四十餘年,成為日本第一東洋思想家。擅長以淺顯易懂的平實文字,用現代人能理解的方式,超譯詮釋古籍經典的精妙思想。同時,他也是擁有三十年實戰經驗的知名企業顧問,曾協助兩千多家公司企業改造,指導一萬多名社會人士成為職場贏家。而他在日本知名學府慶應大學開設的「老子」「論語」課程,更是學生們爭相搶修的人氣課程。
他將五千多字的《老子》精煉為最足以滋養現代人的六堂心靈成長課,本書內容可細分為四十六則〔人生智慧〕,鼓勵我們「用心體驗生活的每一刻」,提醒我們「丟掉妨礙心靈自由的包袱」,教導我們「以柔克剛的彈性思維」,傳授我們「與欲望和諧共處的方法」,提點我們「吃虧就是占便宜的智慧」,提醒我們「謙虛寡言的美德」,勉勵我們「強者,不以示弱為恥的道理」。
《示弱的勇氣:老子教你學會真正的堅強》堪稱最適合現代人的生存指南。相信本書作者對《老子》的全新詮釋能夠幫助你擁有超強抗壓力、消除干擾人生的欲望、活得更舒心自在、學會真正的堅強、成為更大器的人,從而活出身為一個人的從容、淡定和美好詩意。
野人文化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