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史

明代史
定價:560
NT $ 504
  • 作者:孟森
  • 出版社: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1-08-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541947
  • ISBN13:9789865541941
  • 裝訂:平裝 / 412頁 / 14.8 x 21 x 2.0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宦官無代不能為患,而以明代為極甚。
  歷代宦官與士大夫為對立,士大夫決不與宦官為緣。
  明代則士大夫之大有作為者,亦往往有宦官為之助而始有以自見。
 
  這部明代史,論述有明一代的大事同重要制度,簡明扼要,便於参考,原稿是孟森教授(一八六七——一九三七)在北京大學講授明清史的時候,由北大出版组鉛印發給學生的,外間流傳甚少。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孟森(1868/05/11-1938/01/14)
 
  字蓴孫,號心史,別署純生,江蘇武進人。中國歷史學家,對明清史研究影響深遠。
 
  孟森早年出身廩生。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留學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研習法律。1904年歸國。1905年,他被廣西邊防大臣鄭孝胥延聘為幕僚,並跟隨鄭孝胥學詩。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上海參與籌組預備立憲公會。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初,《預備立憲公會報》出版,他任主編。同年,他入商務印書館工作,接替徐珂任第二任《東方雜誌》主編。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他當選為江蘇諮議局議員,此後奉命赴中國東北考察憲政。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共和黨成立,他任共和黨執行書記,並任民元國會議員。民國3年(1914年),國會被袁世凱解散,孟森遂退出政界,專心研究學術。民國18年(1929年),他就聘南京中央大學歷史系,主講清史。民國20年(1931年)他被聘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未曾擔任系主任),專門研究明清史,至七七事變為止一直講授滿州開國史。"
 

目錄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明史在史學上之位置
第二章 明史體例 附明代系統表

第二編 各論
第一章 開國
第一節 太祖起事之前提 附群雄系統表說
第二節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節 明開國以後之制度
第四節 洪武年中諸大事

第二章 靖難
第一節 建文朝事之得失錄
第二節 靖難兵起之事實
第三節 靖難後殺戮之慘
第四節 靖難以後明運之隆替
第五節 靖難兩疑案之論定
第六節 仁宣兩朝大事略述
第七節 明代講學之始

第三章 奪門
第一節 正統初政
第二節 土木之變
第三節 景泰即位後之守禦
第四節 景泰在位日之功過
第五節 奪門
第六節 成化朝政局
第七節 弘治朝政局
第八節 英憲孝三朝之學術

第四章 議禮
第一節 武宗之失道
第二節 議禮
第三節 議禮前後之影響
第四節 隆慶朝政治
第五節 正嘉隆三朝之學術

第五章 萬曆之怠荒
第一節 沖幼之期
第二節 醉夢之期
第三節 決裂之期
第四節 光宗一月之附贅

第六章 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
第一節 天啟初門戶之害
第二節 天啟朝之奄禍
第三節 崇禎致亡之癥結
第四節 專辨正袁崇煥之誣枉
第五節 崇禎朝之用人
第六節 流賊及建州兵事

第七章 南朝之巔沛
第一節 弘光朝事
第二節 隆武朝事 附紹武建號
第三節 永暦朝事
第四節 魯監國事
 

 
影印孟森先生「明代史」說明 
 
  孟森先生的這一本明代史,第一次在臺灣翻印是民國四十六年底由中華叢書委員會所出版,二十多年來,又有些出版社和團體陸續翻印,也可見此書的評價及受歡迎的程度了。當年在哈佛大學的楊聯陞教授為中華叢書作了一篇序,為了讓大家對孟森先生多些了解,我們把它全抄在底下:
 
  這部明代史,論述有明一代的大事同重要制度,簡明扼要,便於参考,原稿是孟森教授(一八六七——一九三七)在北京大學講授明清史的時候,由北大出版组鉛印發給學生的,外間流傳甚少。 
 
  孟先生,字莼孫,一作莼生,筆名心史,江蘇武進人。曾在日本留學,學法政。在清末,致力於憲政運動,當選江蘇諮議局議員。那時的「東方雜誌」,為適應潮流,由光緒三十四年——即一九○八年七月起, 增加「記載」一欄,其中有「大事記」、「憲政編」等項,看作者的署名,最初全部由先生執筆。後來有別人參加,先生專營「憲政篇」,如此一年。以後本社稿件大抵不署名,就不易確定有多少是先生的手筆了。
 
  民國二年,先生任眾議員,屬於當時新成立的進步黨。又任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不過那一年的十一月,議會就解散了。以後先生有時撰述,有時從政,有時從事實業。到大學教歷史則好像是晚年的事情。最後幾年在北京大學。
 
  孟先生對明清史下功夫,開始的時間很早,他那一部考訂清代史實的「心史叢刊」,是民國五年出版的。二十三年到了北大,不久就印行了「清初三大疑案考實」同「明元清系通紀」兩部書。這幾部書都是很有用的。明元清系的意思,是「以明代之紀元、敘清代之世系」,以明實錄朝鲜實錄為主,考定清朝先世的史事。印行的是前五卷(前編一卷,正編四卷),由滿州發祥起到正統五年——即一四四〇年十二月止。心史先生關於明清史的論文,散見於「北大國學季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等處。集刊六本三分的「八旗制度考實」一篇,尤受推重。「北大五十週年論文集」文學院第一種有「海寧陳家」一文,是先生在二十六年八月的手稿。先生去世也就在那一年。 
 
  我對於心史先生的史學,素來敬仰。我在清華大學讀書的時候,曾到北大偷聽先生的明清史課,大約是在二十五年。那時我並沒有講義。這一份講義,是一兩年後在東安市場的書攤上買來的一個裝訂本,大約是一個學生賣出來的。民國三十年,我到美國來留學,也就帶出來參考。我想:這部講義始终没有印行,流傳既少,又經戰禍,我這一份,可能已經成為海外孤本。四十六年夏,帶到臺北,同張曉峰先生商量是否可以付印。張先生欣然接受,說可以收入中華叢書。又請勞貞一先生擔任校對。勞先生在北大畢業較早,好像沒有上過心史先生的課,但是對於先生在明清史上的成就,也是很佩服的。 
 
  回想二十六年夏,盧溝橋事變,不久日本侵略者就佔領了北平。那時心史先生同我,都住在城内。我曾託人轉請先生给我寫過一把扇子。先生寫的是李越縵的「九日寄雪鷗」七律:「越山雲物逼秋清,细雨黃花易得晴。落葉與人爭野渡,斜陽随雁下江城。無多朋輩艱求食,如此窮途未悔名。念爾閉門誰送酒,登臨應解遣遙情」。現在扇子没有了,詩倒還記得,因為當時讀了很感動。那時心史先生已過七十,身體不佳,心境更壞。寫這首詩,大約也是借來發洩自己的憂憤。「海寧陳家」一稿,撰寫也在此時。光復之後才得印行,可惜先生已不及見了。 
 
  本社第一次翻印本書,是在民國六十四年十月,當時曾改正誤字達六百餘處,後來又有發見,因此在六十五年底初印之書售罄時,未立即再印,至今缺書已近一年。這次再印,又改正約二百處,但是仍然不能滿意,這是本社感到抱歉並且渴望得到大家的指正的。
 
编輯部 謹啟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