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有些人將芳香精油視為時尚,視為香氛,但這些都會隨著生活的需要程度而消逝,事實上芳香精油現今在法國唾手可得,甚至眾多醫學院與研究單位也越來越重視它帶給我們身、心、靈各個層面的護理與療癒價值。雖然芳香精油在法國已經廣為人知,但是他們是從科學的角度與嚴謹的態度來應用,精油是良藥也是毒藥的觀念一定要有。
法系芳療重視起因、機轉與分子靶向應用,身為藥師的丹妮兒‧費絲緹在書中深入淺出地分析疼痛的起因和清楚說明緩解的方式。她的配套方式不似一般市售的配方書,為我們解析各種精油化學分子適用的疼痛類型,再將疼痛症狀加以分類,給予對症的精油方案。這是一本有法系思維的實用書,即使是初學者,只要循著作者的思路,就能了解芳香精油如何紓解各種疼痛。不但為使用者提升止痛效果,對身體也更安全,能夠輕鬆做日常保健與減少使用抗生素。
芳香學苑SPAATM創辦人/法、英、美系國際芳香療法認證校長 靳千沛
推薦序2
慢性疼痛帶來的影響超乎你我的想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疼痛學會統計,每五名成年人就有一人有慢性痛症(並不包括癌病所引起)。美國國家痛症基金會(The National Pain
Foundation)的數據顯示,慢性疼痛造成的損失,包括醫療開支、工時損失等,每年估計高達一千億美元。當全世界的老齡化日益加劇,慢性痛症的問題只會越趨嚴重。然而不僅是肉體上的折磨令人難以忍受,美國研究指出,近10%的慢性疼痛患者自殺身亡。疼痛已成為現代社會裡,巨大的身心健康問題。
當人類壽命越來越長,最常見的疼痛問題便是退化性的疾病、骨、關節等相關原因,拜醫療與生藥進步之下,確實有許多治療方式與藥物能夠良好控制疼痛,但「是藥三分毒」,長期服用藥物會損害肝腎、破壞大腸菌叢生態,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的副作用。
芳香療法是我認為最適合處理各種疼痛的自然療法,它完美地平衡我們的身心靈。其化學分子帶來的生理療效減輕了疼痛;其芬芳的氣味,則帶來心理的療癒力。當腦內啡被激活,可減緩生理的痛,也安撫了心裡的苦。我非常喜歡書中的一句話:「我們治療的不是疾病,而是患者。」芳療的特色就在於,為每一個人量身打造屬於他的療癒計畫,適合什麼配方、該用什麼劑量、搭配什麼運動、需要補充的保健食品等,全方位支持及照護陷於苦痛的人。吃止痛藥只是一味抑制症狀,不僅讓疼痛繼續存在,當藥效過了還可能更劇烈。
還記得初學芳療時,市面上的中文芳療書不多,更不用說專談疼痛的芳療工具書。幾年下來,實務經驗多了,也因持續在醫院為癌症病人服務,深深感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因為疼痛發作時,絕不僅是使用止痛藥、消炎藥那麼輕易能了事,患者本身的生命、他的生活品質,才是我們需要留心的長遠目標。
我很開心又能夠推薦丹妮兒‧費絲緹的書,她總是諄諄教誨般,仔細地把每一個自然療法的照護方式講清楚,讓我們知道日常生活中可以怎麼執行,而你只要照著做就好!初學者也無須擔心是否要一次購入很多種精油,書中的配方有許多是「異病同治」,同一隻精油可以靈活應用在各種症狀。
有很多疾病是無法痊癒的,尤其是自體免疫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再先進的醫療都幫不上忙,我們要學習的是怎麼與疾病共處。作者提到:「最重要的是療癒病症、緩解疼痛和保護身體,而不是用盡一切方法逃避其他醫療方式介入。」只要合理使用,便可以發揮藥物的長處,芳療亦是如此。看完此書,你會非常佩服作者對於全人醫療的宏觀,且漸漸培養起對於醫療與自然療法的正確態度,這是每一位芳療師都該具備的素養。
芳雅集療癒空間/美國NAHA認證學院校長 鄭竹祐
前言
「安靜一點,不要慌張,噢,我的苦惱(疼痛)」
和所有人一樣,大詩人波特萊爾也曾哀怨過疼痛。他直接面對疼痛,指責它的急躁與無所不在,更不滿它占據所有時間與空間的霸道。疼痛的第一項特點就是花時間、花力氣又占空間──就像一位嬌生慣養的公主。它渴求注意力、獨斷各種情緒、頤指氣使。誘發疼痛的因素多到數不完,其中關節、肌肉、韌帶和肌腱的傷害無疑是最常見的。大多時候,疼痛是因為某個部位發炎(如關節炎、肌腱炎),但也有可能是來自神經性的疼痛(如坐骨神經痛⋯⋯)或是兩者混合(如腰痛混合坐骨神經痛⋯⋯)。
目前的醫學對很多情況(如纖維肌痛症)的了解仍是瞎子摸象,所以會視為功能障礙疼痛。另外,還有單純機械性的問題,指的是外在某些因素可以影響心靈和身體。就拿壓力來說,負面情緒、疲憊都是誘發疼痛的因子,但一部精彩的電影、一本好書或和朋友的一頓飯也能讓我們「忘卻疼痛」。這不是「做白日夢」,兩者互相影響是正常的且客觀的事實。大腦中主管疼痛的區域與情緒調節的區域之間有著緊密的連結,因此才能互通有無。換句話說,疼痛也會影響情緒,令人感到不快,並降低感知與反應的能力,大家都有過這種經驗吧?
腸道菌群、運動與精油
本書的目標在於:提供各種抵抗發炎的配方,幫助你緩解各種運動性疼痛,視其必要,也針對神經和情緒等方面來調節。處理急性肌腱炎和慢性下背疼痛的方法絕對不同,因為兩者基本上就不是同一種疼痛,臨床反應和發病過程也都不一樣,與其一直服用同樣的消炎藥,針對不同症狀使用不同的精油配方才是更合理的方法。雖然一般的消炎藥在某些特殊的案例中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但若太過頻繁,服用過多的話,最終可能為人體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幸虧科學不斷進步,科學家們找到更多證據,增進我們對疾病的認知,並改善醫療方式。比如某些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可能都是病毒(如EBV人類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另一個例子是,我們現在已經知道,腸道菌群(微生物菌群)的平衡能提升人體抵抗發炎的能力。壓力、抗生素或「飲食習慣太差」等因素都會影響腸道菌群平衡,人體也會因此變得容易發炎。
總之,這件事沒有那麼容易。同樣的,也不是一味壓下症狀就可以解決關節疼痛,必須治療更深入,才能真正緩解疼痛並維持關節健康(消炎藥做不到這件事,甚至會造成相反的結果!),同時也在可行的範圍內為下一次「發作」做好準備。
追根究柢,最重要的還是要動起來,自主管理,日復一日走路、運動、多吃蔬食,再搭配適當的療程,這些事才是珍貴的寶藏。某些效果驚人的精油能達到消炎、麻醉、抗神經疾病、舒緩等效果,很適合使用在這種情況。謹慎選擇並小心使用精油,觀察記錄最適合自己的精油和使用途徑(按摩、泡澡或口服等),當然也別忘了能快速抵達大腦產生效果的聞嗅法(呼吸)。還記得情緒和疼痛的連結嗎?醒目薰衣草、真正薰衣草、樟腦迷迭香、海岸松、白珠樹(冬青)、檸檬尤加利、杜松等,其中某些精油很快就會成為你無法離身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