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僱用資本:以經濟民主翻轉資本主義之路

勞動僱用資本:以經濟民主翻轉資本主義之路
定價:300
NT $ 237
  • 作者:洪敬舒張烽益
  • 出版社:台灣勞工陣線
  • 出版日期:2021-01-2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870747
  • ISBN13:9789868870741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4.5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第一章 經濟民主是什麼?
  經濟民主是透過「自願的社群」,將政治民主的運作模式運用在所有權的共同控制,從而修正了共產主義的大鍋飯與資本主義的英雄崇拜。在自由意願的基礎之下,經濟民主揚棄傳統資本主義以資本計算所有權占比,回歸到民主式的一人一票計算規則,賦予成員集體控制所有權的權力。

  第二章 經濟民主與勞動
  由勞動者共同控制生產工具之後,生產規劃就不再是由資本或是國家完全控制或承擔,而是勞動者共同議定並承擔生產責任與風險。所以勞動者若能夠真正的控制企業,不只能從市場機制中獲得集體投入貢獻的合理獎勵,也會封閉了資本主義透過股東從外部剝奪利潤的管道,得以保留更多利潤在身上。

  第三章 台灣經濟民主的顛簸
  台灣「經濟民主」的發展經驗,很可惜都沒有成功,不管是勞工被迫自主營運長達五年的新竹玻璃,還是公營事業民營化中讓員工自主經營的中興紙業與國光客運,都是歷史上的曇花一現。八○年代科學園區實施分紅配股,也在分紅費用化的會計準則實施後消失匿跡,員工持股信託方案則是淪為資方鞏固股權的籌碼。

  第四章 經濟民主的借鏡與實踐
  共同支配所有權的經濟民主,能夠讓企業轉化為勞工、社區乃至社會可控制的經濟體,是因為在它的社會使命中,資本從來就不是唯一的利益關係人,只要經濟民主能夠再進一步擴大市場領域,那麼以社區為核心的各種利益關係人,自然會從各種民主組織提供的平等參與機會中受益。

本書特色

  要讓勞動從資本主宰中獲得解放,就必須先讓企業脫離資本與少數者控制,也就是解放集中化的所有權,轉為由勞工共同持有,如此一來勞工就成為擁有控制權的利益關係人,自然能夠主導企業決策與分配,從而形塑合作團結的商業文化,實踐並滿足更廣泛的社會需求,這正是「經濟民主」的真諦。

各界推薦

  改善所有工作者的待遇與勞動條件,攸關民主體制能否永續深化,但是該如何達到目的?過去主流經濟政策思維認為應該先把餅做大,政府政策挺企業,企業追求獲利極大化,企業就會挺員工。由此所形構的經濟型態,除了國家所制定的勞動法規保障勞工基本權益外,員工多半在公司政策下被動式參與,生而為人最珍貴的主體性與創造性因而受到抑制。這本書揭櫫了一種全新的工作視野與企業組織的可能性,亦即由工作者共同參與企業組織,參與決策與行動,將民主原則從政治場域落實至經濟場域。事實上,由於人口快速高齡化,「銀色海嘯」全面來襲,許多中小企業接班無人,如何協助員工共同來參與企業治理,已然成為當前國家經濟治理的新興課題。——鄭麗君/前文化部長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於二0一九年對長榮航空發動了罷工,提出開放勞工參與公司治理—例如設立勞工董事或勞工監察人,「勞工參與治理」的口號一喊出來,即受到社會各界強烈反彈,批評工會干涉企業經營的聲浪不絕於耳,這反映了經濟民主的觀念在台灣極其陌生。在失業、低薪與過勞中循環維生的受僱者已然喪失了想像力與創造力,這本書提醒了習慣處於從屬關係中的受僱者,除了依循資本的統治、自我囚禁於薪資勞動的生活之外,經濟活動中的每一位利益關係人,其實都擁有參與及制定決策的權利,勞動者≠受僱者,擺脫被支配與被分配的結構位置,創造真正的共享經濟,我們應該給自己這樣的機會迎向未來。——邱羽凡/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

  作為一個經濟學者,我首先要讚佩這本書深富啟發性的反思觀點與主張。暫不論經濟民主,當代資本主義已被唯成長論蒙蓋得光澤盡失,「善用資源以創造人們最大滿足」的初衷盡失,創造巨大經濟成果的絕大多數勞工明顯未得到適當的成果分配,只因勞工是競爭市場的「生產投入要素」,其報酬被視為成本而須被努力抑低,既是生產要素,就不被認為可以分享經濟成果來提高滿足程度。實務上,勞動「成本」先被扣除後的無上限報酬全歸資本家所有,完全忽視經濟成果係合作共創而來。因此,經濟民主其實才是回歸經濟學初衷的根本思維與作法,是落實所有合作貢獻者都能合理共享經濟成果的解方,是已經走偏的資本主義經濟學的救贖之道。經濟學本該是追求幸福快樂的科學,但若缺少了經濟民主,這個目標就只會是空中的彩虹!——邱俊榮/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在利潤和成長掛帥的經濟體制裡,資本因缺乏制衡的力量而成了勞動尊嚴和合理回報的對立面。台灣的威權主義轉型包含經濟民主的面向,但因制度、意識觀念、社會資源、公共政策等因素而功敗垂成。本書透過國內外個案和經驗,深入淺出地闡明經濟民主的理念和做法,為台灣未竟的威權主義轉型指出努力的方向。——許甘霖/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政治民主所標榜的人人平等,在我們完成投開票之後,便杳然消失,只有等待數年後的選舉,平民與巨賈才又站上等高的天平。誠如本書所言「政治並非生活常態,經濟才是。」民主所允諾的平等,如果不存在每個人的生活場域之中,那麼自由到底何在?經濟民主的空白,正是阻擋台灣民主深化的巨石,堵住了我們的自由之路。我對這本書的主旨與作者群,懷抱深深敬意,因為他們使盡全力在為我們搬開擋路巨石。——吳啟禎/經濟民主連合經濟組召集人、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經濟學博士

  不同於一般拗口的學術著作,或者過於輕鬆詼諧卻深度不足的通俗讀物,這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什麼是「經濟民主」的概念,也透過實際案例的分享,讓我們清楚看到經濟民主的意義與可行性。透過這本書我們認識到,經濟民主既非資本主義也非社會主義,而是一種建立尊重個人自由意願前提下,積極與他人合作,彼此互助互惠的信念。更是一種將「民主」推展到經濟生活領域的實踐方案,因為,唯有經濟領域的民主,才能是政治民主的紮實根基。——謝昇佑/好食機農食整合有限公司創辦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洪敬舒


  輔仁大學社會企業在職碩士專班畢,現職於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長期關注工作貧窮、租稅政策、居住正義與社會企業,並以社會團結及合作經濟為研究核心,思索運用勞動者企業建構經濟民主的在地化工程。

張烽益

  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畢,現職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長期關注台灣勞資關係發展,《新國有政策》、《崩世代》、《搞工會》與《公平經濟新藍圖》等專書共同作者,長期經營「鳴人堂」、「報導者」網路專欄。
 
 

目錄

第一章 經濟民主是什麼? 
資本主義的荒謬 
為誰服務的資本主義? 
用政治民主理解經濟民主 
既非資本主義,更不是共產主義 
誰擁有,就由誰決定 
經濟民主的社會方案 
以多元取代獨裁 
用民主修復社會關係 
 
第二章 經濟民主與勞動
下流的勞動市場 
以勞動為核心的民主職場 
經濟民主企業的類型 
把資本降為生產工具 
經濟民主的效率實證 
夥伴關係的發展效益 
我們不需要老闆 
互助合作的利他主義 
真正的涓滴經濟 
用資本主義解決資本主義?  
以共享之名的平台資本主義 
平台獨裁經濟的解毒劑 
員工所有權作為危機的解方 
被遺誤的不平等解方
 
第三章 台灣經濟民主的顛簸
新竹玻璃勞工自主營運 
中興紙業員工九成認股後成空 
台汽客運的員工認股 
早熟、毫無準備之下的挫敗
風靡一時的「員工分紅配股」 
大同公司的非自願性「工者有其股」 
被閹割權利的「員工持股信託」 
員工持股的其他途徑  
被扭曲的員工持股 
當台灣家族企業撞見勞資對等協商 
家族企業的封閉分享  
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勞工董事
 
第四章 經濟民主的借鏡與實踐
以經濟民主弱化資本主義 
後疫情時代的共同所有權契機 
把餅做大≠把餅分好 
用員工接管解決二代接班難題 
將失業救濟轉變為接管企業資本 
為新創產業注入經濟民主靈魂 
推動經濟民主的工會新策略 
如何邁向員工接管的民主道路 
只有經濟民主,才有社會民主 
不簡單的改變是唯一的出路 
 



在社會民主的道路上,實踐經濟民主的指南


  在二戰結束後,東西冷戰展開,共產主義陣營興起,追求民主社會主義的歐洲各國社會民主黨組成「社會黨國際」,在一九五一年發表了重要的《法蘭克福宣言》,揭示民主社會主義者追求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決心,以有別於專制獨裁的共產主義者,並在序言中指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剝削造成人群的分化。社會主義者的目的在於消滅這種剝削,以實現自由與正義;而共產主義者只是為了建立一黨專政,企圖使這些階級的分化加劇。」

  《法蘭克福宣言》主張在追求民主、保障個人自由與人權的前提下,必須對資本主義逐步進行替代,達到充分就業、增加生產、提高生活水平,實行社會保障以及收入與財產合理分配等目標,這是標榜民主社會主義的社會黨國際長期追求的核心理念。該宣言共分為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社會民主與文化進步、國際民主等四大部分,其中在「經濟民主」部分,對於經濟權力集中於少數人的現象進行了批判,強調經濟應受到有效的民主監督,工會、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組織應共同參與經濟政策的制定,以及根據各國的狀況與各種不同的形式,實現地區性企業、消費或生產合作社等,避免少數人壟斷經濟生產的成果。

  將民主的價值落實到經濟生活與日常中,應該是政治民主化之後的台灣,所必須面對的下一個挑戰。然而要如何具體做到,還需要更多經驗的累積與分享。由筆者於二0一八年翻譯,台灣勞工陣線出版的《社會民主是什麼?-瑞典的實踐與挑戰》一書,已介紹了瑞典社會民主黨在百年發展過程中,如何在保障自由民主與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仍維持著社會階級的平等。本書《當勞動僱用資本-以經濟民主翻轉資本主義之路》的出版,則是在上述《社會民主是什麼?》的基礎之上,沿著社會民主的道路,更進一步探討經濟民主的理念,以及在台灣實行這項理念的可能性。

  本書深入介紹了經濟民主在世界各國的實踐經驗,更盤點了台灣本土的案例,提出具體的解方。過去台灣勞工陣線積極提倡,在僱傭關係之下推動勞工董事與工會對等協商,讓勞工有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權利,開展「產業民主」理念。而本書更進一步擴大了勞動關係的範疇,將勞工接管轉型成為勞工自主企業、集體創業、組織工作者合作社等企業民主化的行動,逐一深入探討,提供落實經濟民主更多可行的策略。

  台灣在政治民主上已有一定成果,接下來正是實踐經濟民主、深化社會民主的時候,本書也盡詳提供了行動的指南。期待更多夥伴在閱讀本書之後,能夠對經濟民主的概念產生更加清晰的認識,然後一同加入實踐的行列!
 
蔡培元/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理事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