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與賞析
因為愛與關懷,我們得以掙脫枷鎖,選擇做自己
你有沒有碰到過讓你痛苦難耐、快要撐不下去、想要趕快逃離的傷心事,面對這樣的狀況,你會怎麼因應?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人選擇全盤接受所發生的事,不加抗拒,採取這種態度的人,會逐漸習慣將生活中的不幸與苦痛視為理所當然;而有些人不願對它視若無睹,努力改變,希望掙脫不幸與苦痛的枷鎖,讓自己自由。這本書就是在描述一個十四歲的小女生面對生活中的不幸與苦痛,如何掙脫枷鎖,改變自己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貝芙莉,從小父親不告而別、音訊全無,母親長年酗酒,讓她感受不到關愛。在這樣的環境中,貝芙莉什麼都不怕,對所有的事情也都無所謂、不在乎,但當陪伴她的心愛小狗伴伴過世,面對好友蕾米痛苦的哭喊:「我們怎麼可以沒有牠,沒有牠我們怎麼活下去?」時,貝芙莉受不了了,她決定離開這個她從不覺得像是家的地方,逃得遠遠的,另覓新生活,「她希望每件事都有所改變,每件事都能變得不一樣」,她要掙脫生活的枷鎖,不再受困於過去。
故事就從貝芙莉離開家,在一個叫做塔瑪雷小鎮的生活開始說起。在這裡,她找到一份在魚料理餐廳擦桌子的工作,認識一群不同個性的同事,看到各種人心樣貌;並且借宿在一個獨居老婦人的拖車家中,兩人逐漸發展出彼此需要、相互關照的忘年情誼;還結識了一位在便利商店打工的小男生,彼此分享內心感受,建立起一段真摯的友誼。透過這些經歷,貝芙莉放下了過去一些莫名其妙的生活堅持(按照她自己的說法,是「做了各種不忠於自己的決定」),逐漸從一個對人冷漠,對生活沒有熱情,對事情不以為然,不相信世間有幸福、有承諾的人,轉變成為一個能關心別人,在意事情,對生活有期待的人。
而也藉由貝芙莉的轉變,故事不斷的在向我們傳遞一些訊息,包括了:
一、「這世界什麼事情都會發生,只是因為難受而不敢去想的事不代表沒發生,不代表不是真的。」反而會因為我們的不想、不作為,讓這些不幸與苦痛變成桎梏我們心靈的枷鎖,干擾我們的生活。
二、為了掙脫枷鎖,我們必須要改變,而我們生活中選擇做什麼樣的改變,就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三、「改變會痛,但不會一直痛。」只要持續不斷的去做、去改變,「沒事的,一切都會沒事。」
四、改變絕不是你一個人的事,它和我們生活週遭的每個人都有關聯,每件事都有關係。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在為別人守候,每個人都是依靠他人而活著的」。我們在互相關心、彼此幫忙中,成就了生活中的美好。
除了這些提醒,這本書的副標題:「在這裡」,也為我們帶來一個極具思考趣味的閱讀隱喻。在書中,我們看到貝芙莉不時藉由對「在這裡」的回答與反思,來對自己的選擇做確認與肯定。不論是從別人對她的提問:「妳還在?」的回答:「我還在!」,或是當她不逃避(離)現實處境時的自我意識:「我在這裡」、「我還在這裡」時,都透顯出她在生活中,對於當下選擇的肯定:我確認我「在」這個時刻、做出了我在「這裡」所該做的事。而也正是基於對自己所做選擇的肯定,貝芙莉逐步改變她的生活,做她想成為的人。也因此,最終,「貝芙莉突然有種感覺,她似乎來到了她原本就該在的地方。」
這是一本很精彩的自我探索的少年小說,主角放下孤傲冷漠,在愛與關懷的接納與付出中,和周遭世界的人事物建立起密切的聯繫關係後,不僅卸下了生活的枷鎖,更在改變中邁向自己想成為的人。而做為《少女三劍客》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它和前兩部作品一樣-就像第一部作品中膽怯的蕾米認真設定目標,勇敢執行,想挽回現實生活中的缺憾,第二部作品中自比為牧羊女的路易絲安娜則是在獲悉身世之謎後,奮力想破除被拋棄的詛咒-三個性格迥異的主角都在現實既存的困頓中,努力思考與探索,如何掙脫生活的枷鎖,讓自己自由。而在探索的過程中,她們雖然面對不同的問題,卻都有共同的發現,那就是唯有透過愛與關懷,才是在人生路上與世界建立關係,進而尋得生活意義與生命發展的最好方式,同時,也是解除坎坷生活中的不幸與苦痛的最佳良方。
林偉信(台灣兒童閱讀學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