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致青春
「致青春」,近年來常常看到這三個字。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少年正是從兒童邁向青春的過渡期,這段時期的孩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是一個很尷尬的年齡。
這些小大人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不願再當一個百依百順的乖乖牌,急欲掙脫傳統禮教的束縛,更想掙脫大人的管教。他們血管裡流竄的是叛逆的血液,行為常常脫序,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不再是幼稚無知的小孩,但在別人眼中,他們明明還是不成熟的小屁孩。
這個時候的青少年,身心開始變化,功課壓力也逐漸變大。
這是他們人生第一次遇上暴風雨,有人安然度過,無風又無雨,有人像是吃了迷幻藥,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了。
誰來關心這些青春期的孩子?透過閱讀主角和他們同為少年的小說,是一個很棒的方式。
學生時代,我曾住在北部一個偏僻的村落,村落裡的居民有五成是礦工家庭。看著那些礦工為了養家餬口,每天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暗無天日的洞穴工作,或是推著沉重的煤車在簡陋的鐵軌上奔跑,感觸頗多。在那個人命不值錢的年代,摔死一個工人和摔死一條狗差不多,甚至可以說,摔死一條富人家的寵物狗,可能還比摔死一個工人來得嚴重。在那樣的年代裡,工人的命不值錢,但他們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支柱,他們摔死了,有人成了孤兒,有人成了寡婦,有人白髮送黑髮……「西北雨」這篇少年小說,就是在這種記憶中寫出來的,紀念那個時代的礦場風景,紀念那個時代的朋友。
「阿輝的一天」是以野柳風景區為背景,記得高中時,我和同學去那裡踏青,看到許多小孩在一座橋下搶錢,那些錢幣是遊客從橋上拋下的,拋下去後,橋下的孩子立刻搶成一團。幾個孩子為了錢你爭我奪的畫面在我腦海盤桓數十年,印象十分深刻。對當時來說,幾枚硬幣固然是不小的誘惑,但是為了金錢,失去了尊嚴;為了金錢,失去了朋友;為了金錢,失去了一切,真的值得嗎?
「西北雨」和「阿輝的一天」這兩篇少年小說,像是一對好兄弟,曾一起被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選入《臺灣兒童小說選》,又一起被北京開明書店選入《世界華文兒童文學大系》,接著民生報少年小說選集《寂寞夜行車》一書,又將這兩篇小說一起選入書中。後來,公共電視臺的「少年劇坊」節目,還根據「阿輝的一天」改編成單元劇,片名為「小麻雀的天空」。
「不能說的祕密」是許多孩子會遇到的問題,鍾木坤和劉志成兩個家境懸殊的孩子,在校園裡會發生什麼事?他們之間有什麼祕密?為什麼不能說出來?相信少年讀者看完這篇,心裡一定也會有很多感觸。
「阿忠和白鷺鷥」裡,阿忠是一個跛腿少年,先天的缺陷讓他感到自卑,禁錮了他的心,不願與同學交往,寧可像隻孤獨的鳥。而白鷺鷥是臺灣鄉村常見的飛鳥,一身潔白,一身優雅。阿忠在照顧一隻受傷的白鷺鷥的過程中,明白父母不可能是自己一輩子的靠山,終有一天會離他遠去,他必須早點面對這個世界。
「那一片竹林」中,奕棋和家慈兩兄妹,面對後院那片竹林被砍伐,心中十分不捨,那是他們從小遊戲的地方,也是大人曾經挖竹筍、摘竹葉去賣的來源。這片竹林陪他們一家人走過物資缺乏的年代,大家對竹林懷著感恩的心情。我希望少年讀者看了這篇小說後,也能想一想,你的四周有誰曾經幫助過你?時時存著一顆感恩的心。
隨著電視、電影、網路等新興媒體的發展,現在的孩子各個成為電視迷、遊戲迷。然而專家表示,新媒體娛樂性強,注重視覺和聽覺衝擊,孩子往往處於被動的過程,無法獨立思考。文字閱讀就不同了,文字閱讀會牽動大腦思考,閱讀文學作品,可以有效提高孩子運用語言的能力,擴大他們的知識面。
藉著書籍,透過閱讀,希望這本散文小說集能在師長和青少年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陪他們走過躁動的心,陪他們度過狂風暴雨。
陳啟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