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緣、姻緣,聚一個好緣

血緣、姻緣,聚一個好緣
定價:237
NT $ 237
  • 出版社:金塊文化
  • 出版日期:2020-12-0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968503
  • ISBN13:9789869968508
  • 裝訂:平裝 / 192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資深婚姻諮商專家林蕙瑛博士最新力作
 
  夫妻間除了個性不合和外遇兩大常見問題外,婆媳不睦與親子關係也是常見的家庭代間問題,本書27個案例涵蓋許多常見的家庭人際問題,尤其是兩代之間的衝突,有待讀者閱讀完畢後,可以舉一反三,試著處理自己的問題,也可幫助家人或朋友紓解情緒,和解衝突。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有緣相聚,且不相互為難,但求結個好緣。作者長期觀察台灣社會中家庭生活現況,蒐集了許多資料,加以整理,編寫成案例,雖是虛擬人物與情節,卻是婚姻與家庭的真實反映,都有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
 
  本書以引導讀者閱讀故事的方式,了解家庭困難所在,跟隨諮商方向,獲得輔導的概念,學習看待及處理衝突,期能化解衝突、平和內心,進化家庭功能。
 
  離婚後,我倆還要當朋友嗎?
 
  許多女性在婚姻中不快樂,既然走出來了就要過不一樣的生活,與其與不合適的男人一起過,還不如單身過自己的日子,一樣可以幸福開心!
 
  〈案例一〉佳蓉的告白
 
  離婚四年,兩個孩子住在我中壢娘家,我住在台北公司宿舍,周末才回娘家和孩子們相聚。父母很喜歡我前夫,認為我不應該因他出軌就離婚,他們當然不瞭解我們之間十年的恩怨,更不知道前夫的輕浮。我已不跟前夫說話,他要探視孩子就發訊息給我,通常都在週末,父母都會留他吃晚飯,回家一看到他我就忍不住火冒三丈。
 
  爸媽認為孩子需要見父親,且他們認為與前女婿還有情分,這三個大人現在處得還真熱絡,居然還有話聊。我請前夫帶小孩出去玩,別待在我娘家,爸媽說我不近人情,所以我現在都在宿舍多住一晚,星期六晚上等前夫走了才回娘家。我很懷疑我這樣做真的是不近情理嗎?
 
  〈案例二〉慧慈的心聲
 
  因家暴離開夫家,如今保護令已取消快兩年了,目前因小孩與爸爸互動還不錯,為了孩子好,很想回夫家,但以前因婆媳及大小姑問題,又加上雙方親家不和才導致家暴問題,也因當初家暴報警,夫家很不高興,全怪罪到我身上。丈夫很孝順,就是不肯搬出來,如今都是我去看孩子,還得看婆家人臉色,很累。
 
  問過先生可否回去,他要我先別回家,怕又有問題,但拖了好久,他也沒離婚意願,主動提離婚似乎不利,加上我憂鬱症復發,正在治療中。我的情緒問題因探望小孩開心而緩解,也開始接觸宗教信仰,甚至做些零工賺取生活費,因先生給的生活費不多。回到娘家住,除了爸爸沒人支持,我感覺好無助,人生無趣!
 
  《專家的意見》
  夫妻做不成還能做朋友,能給孩子心靈上的完整感
 
  以上兩個案例都是婚姻受害者的告白,走出婚姻,不再與那個不會體貼不知珍惜的男人生活,婚姻中的問題看似不再存在,新的煩惱卻又出現。原本是要過新生活,卻被新問題攪得越不安、焦慮,甚至鑽牛角尖。負面情緒積得太滿,快要不能負荷了,乃萌生求助婚姻諮商之心。
 
  以佳蓉的狀況而言,也許旁觀者會覺得她小題大作,既已離了婚,就無夫妻之情,前夫探視孩子也是應該的,她何必因躲避前夫而犧牲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呢?只是佳蓉的確在婚姻中受了很多委屈,受盡煎熬終於離婚,決心將前夫徹底趕出生活,試圖忘卻過去的不愉快,開始新的生活,因此她一千萬個不想見到前夫,以免勾起傷痛,這是可以瞭解的。
 
  佳蓉很努力在過新生活及修復自己的心情,只是成人子女的婚姻解組對於娘家婆家來說也都是不容易的,先前建立好的親情、友情要重新調整。雖然原生家庭通常都會主觀地衛護自己的子女,對他們離異的伴侶沒給好臉色或有敵意,但也有像佳蓉父母這樣之人,疼愛孫子也尊重前女婿,也許他們具有傳統觀念,「男人出軌是可以原諒的,只要他把家裡顧好就好」,所以他們希望能維持成人友誼,並協助促進父子親情。而孩子的爸可能也因感動於前岳父母的接納、善待及溫暖對待,也願意維持良好互動。
 
  孩子養在娘家,前夫與孩子及娘家父母相處愉快,佳蓉應覺得欣慰,何況前夫並未糾纏或騷擾前妻,他真的是去探望小孩、問候前岳父岳母,因此佳蓉可以用正向思考來接納此事,理想而言,離婚夫妻若能一起與孩子相聚,也是一種典範,夫妻做不成還能成為朋友,也能給孩子心靈上的完整感,但現實生活中,人有太多的情緒,很難做到此境界。
 
  因此,佳蓉在同意前夫週末探視的時間不要出現即可,她周五留在宿舍晚一天回娘家的決定,對她離婚後的心理調適目前是有益的。晚一天回去看孩子,固然少了一些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但她心理壓力減低,心裡會舒服些,而且讓父子單獨相處,他們也會自在些。
 
  離婚四年,佳蓉離婚後的調適並不良好。一般而言,兩年是調適期,她拖到現在才求助諮商,為時並未晚,只是她讓自己忍受太久了。離婚後調適的最高境界是原諒、寬恕、觸景不生情,及因孩子福祉而成為淡如水的君子之交,這當然需要時間、認知完整及領悟,佳蓉可以一步一步地走向心理健康,順暢人生。
 
  佳蓉與娘家的關係密不可分,所以她必須與父母溝通,表示尊重他們與前女婿的情誼,只要他是真心對待兩老,但也請父母尊重女兒的感覺及決定,不要再說她小心眼不近情理,以防孩子聽到會產生誤解,也請他們認清事實,兩人是絕無可能復合了。
 
  藉由諮商排解情緒、產生自信與力量,重新找出生活的意義
 
  再看慧慈的案例。她的情況是歷經家暴,沒有婆家支持與關心,又因保護自己而報警,得不到婆家人諒解,且丈夫又向著婆家,心不在她身上,她當時能做的就是離開先生與小孩,走出婚姻,取得保護令,暫時獲得人身安全與自由。然而小孩不在身邊,娘家人又只有父親支持,心中苦悶可想而知。孤單無依又思念孩子,加上又沒經濟基礎,日子難過,情緒無處宣洩而得了憂鬱症,非常值得同情。
 
  但慧慈很勇敢,一直掙扎著想要走出過往的不幸。她接受治療按時吃藥,想要以好模樣去見小孩,看到小孩讓她心情變好,也因尋求信仰而自心中產生力量,還打零工賺錢,其實她已經走出第一步,開始新的人生了。只是她還籠罩在悲傷的情緒中且缺乏自信,非常需要有人拉她一把,這時,諮商師就可以幫助她排解情緒,產生自信與力量,重新找出生活的意義。
 
  即使保護令已取消,當年的家暴必定是事實且很嚴重,雖然時間會沖淡痛苦也能療傷,但自慧慈先生目前的言行看來,他家人仍不肯接納她回去,他也無意願。先生跟他家人本來就是一國的,明知慧慈想家是為了孩子好,也不願意再接納她,他們大概認為讓慧慈回去看孩子就已經是大恩惠了。
 
  夫妻倆目前只因孩子而有些微互動,先生雖然沒有怒言相對拳腳相向,但也不想和慧慈重修夫妻之情,更未自母親的天性及孩子的福祉來設想,這種丈夫及這樣的婆家,慧慈再回去也不會有好日子過,還有可能自取其辱,但慧慈就因為太想念孩子而無法看到整個大局。
 
  其實慧慈可以不要過得這麼愁雲慘霧,越思念就越心酸。她應該往好處想,她還可以見到孩子,他們當然會認媽媽、渴望見媽媽,婚姻雖有名無實,但她永遠是孩子的母親。現在的慧慈其實已經苦盡甘來,孩子在婆家受到好的照顧,慧慈若硬要回去,沒幾年孩子長大有自己的生活,到時慧慈想要再走出婚姻,那時就連孩子都不會諒解了。
 
  沒有先生的經濟支援就只有靠自己,好在先生還有給微薄的生活費,慧慈不妨自己先站穩腳跟,從打零工到全職工作慢慢來,也尋求社會支援與資源,等到情緒穩定、生活平靜、經濟也能完全獨立時,她就會變成另一個成熟有自信的人,那時就有能力及判斷力來決定要不要離婚,而她的諮商歷程正可以幫助她轉換心情早日成長。
 
  學習正向思考,化負面情緒為正面情感
 
  從正向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佳蓉及慧慈都可以學習正向思考,化負面情緒為正面情感,有三點原則可循:
  1.要明白、接納和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如佳蓉的焦慮、嫌惡、不平,慧慈的傷心、難過及憂鬱,想辦法去處理,不要責怪自己,也不要記恨他人。
 
  2.想一想、變一變,反思自己「自我挫敗」的話語是否常掛在嘴邊,如「我真倒霉又碰上前夫了」、「這個人害我半生還不夠?」或者「  孩子好可憐,沒有媽媽!」、「沒有人喜歡我、關心我」等,消極且不合理。她們必須嘗試改變那些不合理的想法,多對自己說些進取的話語,自我激勵!
 
  3.學習欣賞自己,平日多留意及發揮自己的長處,可以建立自信心去面對問題。
  每個人都有煩惱,婚姻的問題最煩人,因為是人際問題、家庭關係,許多女性在婚姻中不快樂,既然走出來了就要過不一樣的生活,與其與不合適的男人一起過,還不如單身過自己的日子,一樣可以幸福開心,這都在一念之間,化煩惱為考驗,走過困難而成長!
 
本書特色
 
  可讀性──本書故事中的問題多是常見且真實的,讀者或許不曾親身經歷,但類似的情節或許就發生在週遭親友身上。作者以說故事的方式陳述每個案例,沒有艱澀的文字,輕鬆讀來能從中獲益良多。
 
  實用性──本書收錄多個常見的家庭及伙伴關係問題,包括:夫妻、婆媳、親子、姻親、情侶等,每個問題作者都仔細分析,深入探討,讓深受其苦的當事人撇開負面情緒,看清癥結,並引導解決之道。
 
  專業性──作者為心理學博士、資深婚姻諮商專家,擁有性教育師/性諮商師雙認證,擔任婚姻諮商師20多年,輔導過無數個案,實務及教學經驗豐富,並長期擔任報紙及多家雜誌情愛婚姻專欄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蕙瑛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資深婚姻諮商專家、性教育師/性諮商師雙認證,現任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婚姻與家族治療所兼任副教授、杏陵性諮商中心資深顧問、台灣婚姻與輔導學會理事長、台灣性教育學會常務監事、台灣婦女健康學會理事、自由時報及多家雜誌情愛婚姻專欄作家。
 
  著有《性愛心流――伴侶親密溝通手札》、《試煉,只為遇你相遇》、《婚姻,最浪漫的修行》、《好男好女──幸福婚姻GPS》、《激情向左,愛情向右──幸福婚姻99招》、《牽伴不牽絆──幸福一生的30個關鍵策略》(以上為金塊文化出版)、《EQ創意──老師的感情故事》、《讓婚姻得滿分》、《親密溝通》、《擁抱優質的婚姻》、《父母如何與子女談情說理》、《感情的危機與轉機》等30餘本著作。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1.婆媳心結宜解不宜結
婆媳一向各有立場,如果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就能夠瞭解彼此的想法與情緒,且兩個人都應該替自己所愛的人設想。
 
2.我的男友不想婚!
男女戀人最怕的就是一個想婚一個不想,關係就會產生衝突。當出現這種問題,不妨從結婚的框框中跳脫,主導並繼續發展原有戀情或另尋感情歸宿。
 
3.離婚後,我倆還要當朋友嗎?
許多女性在婚姻中不快樂,既然走出來了就要過不一樣的生活,與其與不合適的男人一起過,還不如單身過自己的日子,一樣可以很幸福!
 
4.子女的「不對稱」戀情,父母該怎麼接受!
子女成年後本就得自家庭分化出來,父母即使不捨、不願或不滿,也只能學習在成人親子關係中溝通、接納及妥協,才能健康地連結兩代關係,也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5.關於「誰做飯」這件事 
廚房其實是很好培養家人感情的地方,喜歡做菜的一方必有成就感,另一方也樂得享受家人的廚藝;不管夫妻或家人,在廚房能聊的話題很多,感覺也能較親近。
 
6.我就是不要離婚!
離婚當然是不得已的選擇,但原來的婚姻樣態若已經不存在,只剩下空殼,為了自己,也為了教育孩子正確的感情婚姻觀,還是放手吧,離婚心更寬,天地更大!
 
7.我的岳家怎麼那麼多事?
夫妻感情好,就會為對方設想,當遇到困難或衝突,較易同心協力來處理,而好的感情、深遠的關係,也是從為對方設想開始。
 
8.是我把丈夫慣壞了嗎?
先從自己改變起,對方必會受到影響而做出不同的反應;畢竟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僵化已久的互動需要時間、耐心及愛心來活化。
 
9.假學歷,真詐婚
婚前交往不見得與婚後幸福呈正相關,但至少能多認識、多瞭解,在互相信任、安心、放心的基礎完全建立之後才談婚論嫁,可避免為失敗婚姻付出高昂的代價。
 
10.婆媳正向互動,加持好婚姻
婆媳若是正向互動,妳來我往,互相關心,親情、恩情、友情,都可以從中發展出來,婆媳關係良好,必促進三代關係緊密。
 
11.單身或結婚,都要過得好
不論幾歲的單身生活,不妨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只要愛自己、有信心,單身者必能與已婚者一樣過得充實與快樂。
 
12.基礎穩固,感情路才能走得長遠
不論是戀愛同居或結婚,男女雙方要的都是一段穩定的感情關係,而欲進入長期關係,承諾與投入是重要的概念與行動。
 
13.「結婚、離婚、再婚」三部曲
婚姻中的兩人要學會以正確角度來看待離婚家庭與目前家庭,才能共同努力來經營進行中的婚姻關係。
 
14.媽媽的兒女經,化積怨為祝福
兒女雖是父母身上的肉,卻己分化成獨立個體,有自己的思考及生活方式,包括婚與不婚的選擇,父母與其憂心兒女的婚姻狀態,不如多花心思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
 
15.爸爸缺席的日子
不論是父兼母職或母兼父職,只要心態正確,家庭生活正常、親子關係良好,單親也可以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
 
16.準婆婆發威,準媳婦接招
調和未來婆媳的關係,男方若懂得攻心為上動之以情,幫助女方漸進式的調整與適應,就能讓女方慢慢融入婆家,讓婆媳一家親。
 
17.親家可以不必是仇家
夫妻要同心承擔小家庭的責任,對於長輩不合理的要求要一起擋回去,但切記要低姿態、有耐心地說明他們的立場與態度,才能建立更好的家庭新關係。
 
18.無良親戚麻煩多
不需要分是誰家親戚朋友,面對問題時夫妻槍口要一致,態度堅決,言語客氣,讓聽者感受到界線,卻不覺得無情或被拒絕,才能修好姻親相處這門課。
 
19.我家有個麻煩人物
處理姻親關係,一定要有另一半的支持,不是出頭幫忙打抱不平,而是給伴侶言詞、肢體及行動上的支持與安慰,適時成為潤滑劑。
 
20.同居前先約法三章
同居的兩人若基本價值觀不同,差異在同居半年後一定就會顯露,彼此得學著在差異中適應、瞭解與溝通,日後修成正果的機會才比較大。
 
21.吾家子女初長成,搞得快抓狂!
父母要先有覺醒,調整心態,改變與孩子互動、溝通的方式,期待他們能懂事;當然,還是得等到年輕人自己當了父母,才能深刻體會天下父母心的真愛。
 
22.尊重「小大人」,兩代溝通更順暢
子女與異性朋友交往,既然阻擋不了,父母只能通過溝通管道慢慢教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性愛感情婚姻觀,陪伴他們正向成長。
 
23.結冰的婆媳關係也能正向思考
生別人的氣就是在懲罰自己!將婆媳互動從積極轉消極,不讓負面情緒在心中發酵,降低自己的期望,不去攪亂湖水,而是一心享受湖面的平靜。
 
24.走出婚變,開創新生活
經歷婚姻變故,若能覺醒,從婚姻受害人轉換成人生學習者,則可重新出發,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25.人到中年的「三明治」危機
很多看似難以處理、容易造成壓力之事,如果讓它們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妨先接納,再與之和平共存,人生還是可以順暢開心的。
 
26.無血緣的「新兩代」親子關係
動機純正且有愛心的「新兩代」,使雙方都感受到溫暖的生活經驗,不論以後各自的人生會如何發展,彼此都會是對方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27.耐心化解子女的分化歷程
只要肯面對自己,重新整理內心的衝突,努力化解兩代歧異,雖然父母不見得能馬上被改變,但至少能打開僵局,讓溝通進行,親情必能在愛裡流動。
 

自序
 
  大學時心理系教授曾說「心理就是生活」(Psychology is life),當時覺得有點深奧,後來有了專業知識的獲得、實務經驗的累積,及歲月的流動,才終於體會到人的認知、情緒與行為所呈現的心理狀態,都是跟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諮商心理師、婚姻諮商師或家庭治療師,都是從心理學的基礎在幫助人們探討個人、伴侶或家庭問題,處理負面情緒,分析困難,以新行為代替原有行為做為對策或因應之道,以求感覺舒適,生活自在。
 
  人一生當中不可能沒有困擾或挫折,而個人困擾中絕大部分都與人際關係有關,更何況夫妻的雙人關係,乃至家庭成員中兩人或多人關係,都因人與人及人與環境而可能產生一些不意欲的結果或人際困擾,久而久之形成個人內心衝突或人際間的衝突。
 
  雖說樂天派的人活得快樂一些,一旦有了人際牽扯,也是得面對,還是得視衝突的對象去學習應對之道;也就是說,有了困擾悶在心裡,或以自己的方式來處理,不是不可以,但壓抑情緒會影響健康,自行因應也許是事倍功半。多讀諮商心理學書籍,多上點相關課程,或尋求諮商/治療,都是增強自我能量且精進人際技巧的良策。
 
  生活中的人際困擾太多了,任何一件事,對某些人來說就可能是大問題。姑且不論工作上的人際問題,光是婚姻與家庭中就不勝枚舉了。夫妻間除了個性不合和外遇兩大最常見問題外,婆媳不和與親子關係則是常見的家庭代間問題,牽涉到許多小問題及家庭成員,甚至是家庭外之人,處理不易。
 
  筆者觀察台灣社會中家庭生活現況,蒐集了許多資料,加以整理,編寫成案例,雖是虛擬人物與情節,卻是婚姻與家庭的真實反映,都有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本書以引導讀者閱讀故事的方式了解家庭困難所在,跟隨諮商方向,獲得輔導的概念,學習看待及處理衝突。
 
  俗話說「攘外要先安內」,正好符合企業/員工諮商(EAP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的主旨,研究也證明了員工只有先處理好個人及家庭問題,尤其是親密關係,才能安心於工作,並將家庭人際技巧轉換成工作人際技巧,形成良好的人脈,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
 
  本書27個案例雖是涵蓋許多最常見的家庭人際問題,尤其是兩代之間的衝突,然而還有許許多多的困擾無篇幅可呈現。有待讀者閱讀完畢後,可以舉一反三,試著處理自己的問題,也可幫助家人朋友紓解情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