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的話
《怒海餘生》是一本刻畫鮮明的小說,不僅人物的性格生動,對於打魚人的生活也有相當細微的描述,讓讀者能對船員生活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除此之外,作者吉卜林也在故事中加入描寫漁夫心境的歌曲,使人感到他們的無奈與辛酸。以下為其中一段的歌詞:
四月過了,雪融化了,
我們就要離開新貝德福;
是的,我們就要離開新貝德福。
我們是海上的捕鯨人,
從來沒見過麥穗開花。
麥穗開了花,淚珠留下我愛人的臉頰;
麥穗開了花,我們在海上為生活掙扎;
麥穗開了花,留下我的愛人獨自在家;
請耐心等我回來,撐起我們美麗的家。
若您的孩子不畏懼神祕未知的大海,且對海上生活有興趣,編輯非常建議您可以讓他/她就讀海洋技術的相關學校,從事海員的工作。這個職業雖然艱辛、且得與家人分隔兩地,但是收入卻堪比空服員呢!而且現在漁船的設備愈來愈新穎,說不定之後在海上也能和親朋好友隨時聯繫啦!
專文導讀
黃愛真(高雄市一甲國中閱讀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少年的成長儀式
少年哈維是十八世紀末美國鐵路運輸、礦場、林場大亨伽尼家族的兒子。當時漁船學徒每月收入十美元的年代,哈維的零用錢卻可達每月二百美元,加上父親忙於工作和母親的溺愛,哈維一直過著奢華、吊兒郎當,不事生產的日子。直到一次搭乘客輪時不小心墜海,失去身上所有的金錢……
哈維的落海瀕死與一無所有,再被葡萄牙漁夫救起,似乎象徵著死亡與重生。隨後他上了漁船「在這兒號」,因為不服船長狄斯科管教,被掄了一拳後,重新以漁船學徒的身分在船上學習,並以每月十美元的薪資,開始展開海上數個月的新生活。船長那一拳,猶如台灣原住民少年的成長儀式:鄒族的「打屁股」,以及部分族群的拔齒習俗,意味著少年必須忍受疼痛,然後再進入另一個和原來生活不同的空間,待上一段時日,才能褪去稚氣,蛻變為成人。
漸漸地,哈維開始學習服從,並在不熟悉的漁船空間上生活一段時間,完成歷練,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他擁有負責任的心態,以及靈活應對人事物的能力,因此獲得了父母的肯定。日後,哈維進入學校學習知識,擁有掌管父親事業的企圖心,成為讓美國人驕傲的男孩典範。在船上的這一段經歷,成為哈維邁向成長的一段過渡期。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的少年觀
一八六一年到一八六五年,美國人經歷了南北戰爭,日後逐漸形成對於當時美國男孩的兒童觀(當時社會對男女期待不同,女生尚未擁有投票權,上大學也備受限制,較無社會地位)。
英國作家吉卜林,先於一八九六年在雜誌上連載了《怒海餘生》長篇故事,再於一八九七年集結成冊出版,這本書是吉卜林唯一以美國做為場景的小說。二ΟΟΟ年起,美國逐漸開始探討當時數十年來的社會現象:美國男人的典範,來自於理想完美的男孩典型。理想男孩的特質在於,不能夠柔弱、懦弱、愚笨、不負責任、自視甚高,相反地必須努力工作、靈活應變、擁有掌握各種情況的能力,並具備正確的道德觀和純潔的心靈,而少年哈維正是當時最佳的男孩模範。
然而,吉卜林為英國作家,為什麼能掌握美國對男性少年要求的兒童觀?可能是由於他曾在一八八九年赴美旅遊,遊歷過紐約、波士頓等地,因此成為日後書寫《怒海餘生》的重要材料。除此之外,他還曾與當時著名的作家馬克.吐溫會面。那時,馬克.吐溫甫完成《頑童歷險記》等有關探討種族主義的系列小說,對於美國文化有精闢且深入的觀察。
《怒海餘生》相異於《頑童歷險記》描寫美國南方少年,以北方的工業文明,帶出有錢的北方頑童瀕死,因而見到重生希望,蛻變為美國理想男孩的過程。此書不僅有著類似馬克.吐溫作品中的頑童冒險型式,更充滿男孩從歷險中成為當時能力者的精采過程。然而不同型式的頑童樣貌,正好顯示了美國南方與北方經濟發展方式的不同,成為美國少年文化的代表小說之一。
跟隨「在這兒號」,探索海上生活
《怒海餘生》從一個新鮮人少年哈維的眼光,帶領讀者見識了百年前的海洋生態。作為一個「外人」的哈維,正猶如不明白大海的讀者,透過摸索遠洋捕魚行業的生態,成為真正的「內行人」。對於擁有資深經驗的打魚人來說,從一條魚可以看出海洋的訊息,就像小說中與哈維類似年紀的阿丹,他洞悉哈維的心情,站在對方的立場給予關懷,並耐心地教導有關海上生活的常識。
哈維跟隨船長狄斯科,學習在海上與人和平共處,以及互助的道理,此外,他也明白了航海地圖、四分儀、重測錘可以探知海洋的訊息與方向,以及與各船員學習捕魚、海釣、魚種辨識、遠洋漁獲的處理,並從中聽聞海中生物的危險、海洋傳說和鬼故事。這些經歷使得哈維逐漸深入海洋文化,甚至可以駕駛漁船、操作風帆、了解每一條船帆上繩索的名稱與駕馭漁船的方法。
目前台灣相當重視海洋生態的各項發展,包括能源與科技、海洋資源利用等。雖然《怒海餘生》的故事背景為距離我們相當遙遠的大西洋,然而書中描寫的海域幅員遼闊,因此仍可以作為兒童少年與成人,理解海洋文化知識的途徑。
小結:從仰賴家財萬貫到憑藉自己的真本事
西方近二十世紀,用煤驅動蒸氣或者石油作為燃料,開始了蓬勃發展的工業時代,馬和馬車逐漸為現代交通工具取代。《怒海餘生》見證這段歷史的轉折,並提出社會的主要中堅者應該具備的能力與品格。
哈維搭上漁船「在這兒號」後,一反在郵輪上的調皮搗蛋,成為活潑健康、目光清澈、口齒清晰、態度穩重的少年,以及未來讓美國社會驕傲的男人。他愛好海上生活,擁有實務經驗,並在父親老伽尼的鼓勵下到學校進修,成為老伽尼理想中的未來接班人。
老伽尼作為美國北方鐵路運輸大亨,進一步佈局新式輪船運輸行業,並企圖以現代化科技與技術,取代傳統漁船的作業方式。此外,他打算交由哈維管理,並讓阿丹協助輪船業務,因此時代的交替與世代的交替,就這樣在小說中完美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