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揭開讓我們選擇沉默的人性機制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揭開讓我們選擇沉默的人性機制
定價:390
NT $ 270 ~ 504
 

內容簡介

為什麼人們面對暴行卻不願挺身制止?
道德勇氣並非與生俱來,無所作為才是人性!


──不是現代人冷漠,而是人類天生明哲保身──
2011年,中國佛山市一名兩歲的小女孩被車輾過,在她倒地流血的十七分鐘內,至少十八個行人路過,卻無人伸出援手。
許多惡行、暴舉發生的當下,並不是沒有目擊者,但大多數的人選擇保持沈默、無所作為、不去介入。
根據研究,這種狀況並不是單純的冷漠,而是肇因於同樣因素:
對事件本質感到困惑、旁觀者不覺得對此有個人責任、誤判社會規範、害怕插手的後果。

──好人袖手旁觀,來自誤判狀況與權衡風險──
●旁觀者效應:69%人在有旁人在場時不會主動伸出援手。他們假設別人會出手相助。
●評價顧慮:81%人不會介入夫妻即將暴力爭執的情境。他們怕搞錯狀況會很尷尬。
●社交代價:69%護理師曾看到同事未遵循規範卻沒指正。他們擔心被當成告密仔。
●從眾壓力:37%人會故意給出錯誤答案,以求與其他組員一致。他們寧可犯錯也不願被排擠。
●生理機制:腦部活動對被社交排擠的反應,相當於經歷肉體疼痛。

本書作者凱瑟琳・山德森教授,將從心理學、腦科學、生物學、經濟學等不同角度,
探究惡行發生當下,這群「良善之人」為何受制各種因素冷眼旁觀,又如何成為惡行背後的隱形推手。

──從學校到職場,人人都有能力挺身而出──
只要情境得宜,即使好人也可能不自覺地作惡,或是面對他人惡行沉默無為。
本書將會檢視校園霸凌、大學性騷擾、職場不當行為等特定現實情境,
有哪些因素會克制旁觀者的行動,並提供實用的應對方式與技巧,
學習那些勇於發聲的「道德叛客」的共通特質,克服生理與心理上的機制,
使我們能在別人亟需救援時更勇於採取行動,找到破解「無所作為」的最後防線。

【挺身推薦】
蘇逸人/長庚大學行為科學所副教授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黃益中/公民教師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是探究人性與道德拉扯的精彩之作。作者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文獻為基,揭示人們面對他人惡行或困境時,為何多保持沉默,僅少數挺身而出。本書也戮力觸及三個旁觀沉默充斥的領域—校園霸凌、大學不當性行為及職場惡行,提出務實的對應見解。對於當前屢見不鮮的道德爭議,本書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蘇逸人,長庚大學行為科學所副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凱瑟琳・山德森Catherine A. Sanderson
任職於安默斯特學院的生命科學/心理學院,2012 年時被普林斯頓評論(The Princeton Review)評為全美 TOP 300 教授之一。山德森教授的相關演講、文章散見於各大媒體,如《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大西洋》雜誌、CBS電視網、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等。

譯者簡介

林凱雄
三腳渡人。英文、法文翻譯,自由撰稿人。譯有《為什麼傷心的人要聽慢歌》(商周出版)、《文學大數據》(創意市集)等書。
各方賜教、工作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目錄

第一篇:好人為何默不吭聲
    第1章:禽獸的迷思──尋常人也會做出糟糕事
    第2章:誰該負責任? ──人類在群體中天生傾向不作為
    第3章:模稜兩可之惡──解讀情勢與害怕誤判的顧慮
    第4章:伸出援手的高昂代價──人會權衡風險以免自找苦吃
    第5章:社群內的從眾力量──融入群體要比異於旁人舒服多了

第二篇:加害人與旁觀者
    第6章:學校篇:對抗中小學校園霸凌──讓學生獲悉同學對霸凌的真實感受
    第7章:大學篇:減少大學的不當性行為──破除對男性雄風抱持誇大的理想
    第8章:職場篇:培養職場倫理──以問責文化避免踩上犯錯的滑坡

第三篇:學習行動之道
    第9章:了解道德叛客──獨立自信且堅持信念的勇氣
    第10章:成為道德叛客──從踏出勇敢的一小步開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電子書
    69
    $270
  2. 二手書
    73
    $283
  3. 新書
    75
    $293
  4. 新書
    79
    $308
  5. 新書
    79
    $309
  6. 新書
    85
    $332
  7. 新書
    9
    $351
  8. 新書
    9
    $351
  9. 新書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