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生鏡頭下的晚清中國: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

湯姆生鏡頭下的晚清中國: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
定價:1200
NT $ 720 ~ 1,080
 

內容簡介

紀實攝影先驅約翰.湯姆生經典代表作
四、五千哩的跋涉,兩百餘幅珍貴寫實影像
替動盪的年代,留下永恆的瞬間

  1868-1872年之間,英國攝影師湯姆生帶著笨拙的相機和設備,闖蕩中國大江南北,用鏡頭記錄了自己在中國、香港、臺灣各地的居遊生活。他挑戰當時中國人民對於鏡頭的排斥之心,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以濕版攝影技術替各地的人民、村落、建築及活動留下彌足珍貴的影像。

  湯姆生的鏡頭下除了當時的顯赫人物、朝廷重臣如李鴻章、奕訢、瑞麟等人,更多的是販夫走卒、尋常百姓,他不僅以照片記錄所到之處的山水風光、所遇之人民樣貌,家庭聚會、消遣娛樂、商賈買賣等常民生活也是他拍攝的重點,他並以帶有溫度的文字,寫下當時所見的藝術、習俗及風土民情,精確傳達彼時的生活景象,帶領讀者一窺社會各階層的日常樣貌。湯姆生後來將這些照片與文字整理出版成書,即為《湯姆生鏡頭下的晚清中國: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

  原書於十九世紀出版時,湯姆生力求以照片搭配文字,帶給讀者最寫實的異地旅遊體驗,因此與出版社商議,採用當時最新、效果最優異的珂羅版印刷法呈現照片,再插入另行印製的文字,於 1873-1874 年間分為四冊出版。這套巨著如今罕有狀態良好又齊全的副本留存。此次譯本由影像專家麥可・葛雷掃描魏延年先生所藏完整套書配圖,搭配作家葉伶芳所譯文字,按照現代讀者習慣重整圖文,以一冊四部之方式,將原來的四冊大書合一出版,力求再度為讀者帶來最新穎又真實的古國文明風光。

好評推薦

  王秋桂(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王雅倫(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
  張美陵(教師、藝術家、策展人)
  陳建守(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共同創辦人)
  游永福(文化工作者、《尋找湯姆生》作者)、黃明川(紀錄片導演、嘉義國際影展總監)
  楊双子(作家)
  劉克襄(作家)
  蕭宇辰(「臺灣吧」、「故事StoryStudio」共同創辦人)
  謝金魚(歷史作家)
  羅士傑(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齊聲讚譽

  湯姆生是個滿懷熱情的地理學家、旅行者、攝影家。他是紀錄攝影的開拓者,他的攝影與文字敘事,直觀平易樸實細膩,尤其再現了十九世紀末的臺灣土地與人民。──張美陵(教師、藝術家、策展人)

  湯姆生的人物作品並不純屬「自然」,這些擺拍卻意外地顯現了中國想要呈現的樣子。──謝金魚(歷史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 1837-1921)


  英國攝影家、地理學家、旅行家,是新聞攝影的先驅。

  1837 年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的菸草商家庭。完成基礎教育後,曾擔任光學儀器製造商學徒,期間熟悉了攝影技術,並同時進入夜校研讀,取得自然哲學、數學與化學三個學門的結業證書。

  1862 年赴新加坡與兄長會合,展開十年的遠東居遊生活。他與兄長經營經線儀、光學儀器與航海儀器生意,也開起自己的相館,為歐洲商人拍攝肖像,同時培養出拍攝在地人民與建築的興趣。他以新加坡為起點,到東南亞、南亞諸國旅行、攝影,足跡遍布現今的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越南、斯里蘭卡、印度等國,據信是最早拍下吳哥窟古蹟的攝影師。

  1866 年返英期間發表相關照片後,成為倫敦皇家民族學會與皇家地理學會會員,次年出版了其第一本作品《柬埔寨的古蹟》(The Antiquities of Cambodia),並再度返回亞洲。

  1868 年落腳於香港,並於皇后大道上開設了工作室,接下來四年期間以攝影記錄了許多中國各地的人物影像、風土民情、建築樣貌。

  1871 年於廈門與長老會派駐臺灣的傳教士馬雅各醫師相遇,受馬雅各描述的福爾摩沙吸引,與之渡海由打狗港進入臺灣西南部,前往山區踏查,拍攝下許多臺灣早期自然風貌、平埔族聚落生活場景,也造訪了臺灣府與打狗城。

  1872 年返回英國,定居於倫敦布里克斯頓(Brixton)。返英後開始出版其遠東影像作品以及文字紀錄,也與記者合作拍攝倫敦人的街頭生活。出版作品有一系列書籍,亦有散見於報刊雜誌的單篇圖文。篇幅共有四大冊的《湯姆生鏡頭下的晚清中國: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為一代表作。《十載遊記》為他統整遠東所見所聞的集大成之作,網路與書曾於 2019 年出版中譯本。

  1881 年受維多利亞女王指派為皇家攝影師。

  1886 年起擔任皇家地理學會攝影顧問。

  1910 年退休後搬回愛丁堡,仍持續發表攝影相關文章。

  1921 年逝世。

  其於旅居東亞所攝六百多幅濕版攝影玻璃版底片,在身後由威爾康圖書館(Wellcome Library)收藏。

譯者簡介

葉伶芳


  畢業於東吳大學政治系、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曾任聯合報系駐莫斯科記者、《台灣日報》國際新聞中心主任,英文《台北時報》(Taipei Times)採訪主任。著有長篇小說《鴛鴦渡水》、《三八女人心》、《潮騷的秘密信箱》及兩性評論文集《馬賽克女郎》等書。
 
 

目錄

導言
自序
 
第一部
恭親王
香港
香港港口
一頂香港的轎子
一位中國學童
一位中國女孩
一位香港畫家
香港的鐘樓
香港的海旁
船家女
一名廣州船婦與小孩
樂師
廣州戎克船
香港天后宮
化緣的僧侶
香港的街道
在飯館吸食鴉片
在家裡來一口鴉片煙
晚餐過後的家庭聚會
為功名苦讀
梳妝打扮
四個勞力階級的頭像
海口,海南島的新通商口岸
兩廣總督瑞麟
韃靼士兵
廣州仕女
婢女
新娘和新郎
廣州
廣州的舊商館
廣州的英國領事館
廣州的當鋪
廣州海幢寺
華林寺羅漢堂
華林寺住持
廣州的揀茶葉葉
廣州的藥鋪街
踩製香片與珠茶
茶葉秤重以便出口
廣州的茶廠
廣州外商的試茶間
廣州士紳
鑑識假錢
繅絲
澳門
福爾摩沙島的山間隘口
 
第二部
福爾摩沙木柵的竹子
福爾摩沙的原住民
平埔族的住所
平埔族的類型
台灣府附近的鄉間小徑
汕頭
中國南方的佛塔
潮州府廣濟橋
男性頭像,漢人與蒙古人
中國婦女的髮型
中國優伶
鼓浪嶼
廈門港
廈門婦女
中國婦女的小腳
福州造船廠
福州租界
永福寺
鼓山寺的住持與僧人
老式戎克船
福州租界一隅
梯田
牌樓
福州苦力
福州馬快
乞丐
轎子
犁具
中國北方的矮種馬
中國的水果
茶樹
延平險灘
小型快船
 
第三部
浙江省的寧波
寧波天后宮
雪竇山
上海
一八七二年的上海外灘
上海獨輪車
紡紗
中國法庭與刑罰
枷刑,處罰微罪犯人的枷鎖
處罰極刑犯的站籠
普陀山上的觀音寺
揚子江
揚子江上的銀島
揚子江上的金島
南京兵工廠一景
南京
南京明孝陵
洋槍隊
九江租界
九江街頭群像
九江碼頭
勞動中的鋸木工
織帶機
漢口中國人聚落
漢口租界
黃鶴樓
從漢口到巫峽
 
第四部
中國的政府
李鴻章
芝罘外國租界
天津人
北京國子監入口
北京觀象台
北京觀象台的渾儀
北京大官官邸
中國婦女的髮型和頭飾
北京正陽門大街
北京鐘樓
北京鼓樓
北京義聚公絲綢店
活人墓
中國的醫者
北京的街頭娛樂與消遣
古玩商
中國古青銅器
中國古瓷器
滿族女子與滿族婚禮
北京孔廟裡的孔子牌位
李善蘭與他的門生
一座北京牌樓
北京的滿族喪禮
班禪喇嘛的清淨化城塔
北京的圜丘與天壇
滿族士兵
蒙古人
朝鮮人
圓明園
萬壽山的銅亭
明陵的石像生
長陵祾恩殿
北京的守衛
北京的駱駝
南口隘口
居庸關拱門上的古佛雕
中國長城
 

導言

約翰.湯姆生的中國與台灣行


  針對湯姆生一八六八至一八七三年攝影應用棉膠濕版法之觀察,兼論《湯姆生鏡頭下的晚清中國》運用的珂羅版印刷法──麥可.葛雷(Michael Gray)

  「旅行者常常認為,任何人都會攝影,所以這門藝術只要一個下午便能學會,且只有在絕對必要時才需要加以研究。多年來,我不斷嘗試修正這種錯誤觀念,卻徒勞無功。我個人已涉獵這門藝術超過二十五年,仍持續埋頭苦幹,努力追趕科技的腳步;然而,攝影技術進展飛快,我盡力邁步,只能勉強跟上。」──約翰.湯姆生〈攝影與探險〉(一八九一年)

  約翰.湯姆生一邊遊歷中國和台灣,一邊攝影,留下不少棉膠濕版負片,這些收藏極為珍貴無價。這些負片後來被應用在他出版的《湯姆生鏡頭下的晚清中國: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又譯《中國人與中國影像》)中;這本著作極具影響力,讓西方讀者認識了中國高度發展的文化。湯姆生是個活力充沛、意志堅定的人,才華滿溢又富創新思維;在遠東的十年光陰,使他滿載具有高度美學和專業素質的影像重返歐洲。

  玻璃版攝影:棉膠濕版法要運用棉膠版攝影法,攝影師須將含有碘化鉀的火棉膠跟酒精、乙醚混合溶解成溶液後,倒在玻璃版的正中央,晃動之,使黏稠的乳白液體均勻分布在版面,凝結但不乾燥。緊接著,將玻璃版迅速浸入硝酸銀洗浴,經由所謂的複分解過程,在纖維素膜內形成一層感光的碘化銀。所有的操作步驟(包括顯影)都必須在感光玻璃版仍濕潤時完成。如湯姆生這般水準的攝影師,會運用各種顯影劑,根據曝光當下的狀況以及希望負片呈現的反差程度來謹慎挑選、調整每種顯影劑的配方。

  此時,在盡可能不耽誤的情況下,將潮濕的感光版插入暗片中,放置在相機背部,曝光五到三十秒。隨後,攝影師立刻回到暗房帳篷,將玻璃版感光面朝上放入含有硫酸亞鐵或鄰苯三酚顯影溶液的馬來樹膠盤。待影像細節完全顯現後,攝影師會先清洗玻璃版,去除殘留的顯影劑,並以強烈的氰化鉀溶液定影,接著再次洗去所有殘劑。一旦回到一間設備齊全的暗房時,湯姆生便會揀選、準備、運用各式各樣的減薄、加厚及化學反應技巧,把眾多負片影像昇華成一件件卓越的作品。

  從某些方面來說,比起世界上第一種在紙上生成正負像的卡羅法,棉膠版法帶來的問題其實更多,尤其是在偏遠地區操作時。首先,紙張非常輕盈,容易攜帶,玻璃版則是笨重又脆弱。其次,棉膠濕版法要求操作者在曝光當下準備/裹覆玻璃版,並且要馬上顯影,因此他必須將化學原料和暗房帳篷帶在身邊,也必須找到乾淨的水清洗玻璃版。

  湯姆生在偏遠地區時,極難取得攝影過程所需的基本材料。檢視他拍攝負片所使用的大量玻璃版,就能看出他經常重新切割、使用已經用過的玻璃版。攝影過程對人體很不健康,回想起在自己設計打造的暗房帳篷工作時的光景,他這麼提醒:「即使把帳篷搭在涼爽的樹蔭下,竭盡所能讓室內通風,工作了十分鐘後,快速揮發的化學物質依然會使空氣充滿毒性,尤其是如果從裹覆火棉膠到氰化鉀定影的每一個步驟都在室內完成。」他接著又說:「在這樣充滿化學物質的帳篷內工作一整天後,我覺得自己都可以被用來裹覆玻璃版或印出影像了。」

  準備玻璃版負片時,湯姆生建議使用約略等量的酒精和乙醚;液態棉膠層尚未浸入硝酸銀時,酒精可以在棉膠層達到凝膠點前減緩其揮發速率。這樣一來,操作者不僅能迅速完成所有的必要步驟,又不需要匆忙倉促。在極為炎熱潮濕的條件下,他建議:「如非必要,切勿在篷內多停留一秒。可在戶外裹覆棉膠層,接著在使用硫酸亞鐵銨完成顯影並將玻璃版清洗過後,在戶外使用氰化鉀定影,接著就可以風乾、收好負片,有空時再重新顯影。」

  高溫高濕不是唯一的問題。他曾提到在芝罘發生的一件事:「成功拍好一張照片後,我到隔壁的小屋找一瓶水,想清洗負片,但是當我將玻璃版從暗房帳篷拿出來,把水倒在上面時,水馬上就在玻璃版的表面凍結成冰,邊緣凝成小冰柱。阿洪(湯姆生的助理)站在幾乎及膝的雪中,把臉埋在大衣袖子裡,至於水瓶,已經凍成一大塊冰了。雖然遭遇種種困難,我們終究仍得以在一戶友善人家歇息,在炭火堆上解凍玻璃版,再以熱水清洗。拍攝負片時,幾乎是沒有辦法控制反差的。因此,攝影師在後續的顯影、穩定和重新顯影階段,必須好好操控。挑選、運用單一或綜合的顯影或加厚劑,是濕版攝影師必備的技能。湯姆生在一八六六年為《英國攝影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撰寫了一系列有關攝影過程和工序的文章,文字清楚簡潔,資訊豐富,點出他獨特的攝影技巧。

  一九○七年,湯姆生憶道:「棉膠濕版法這旅伴……在任何冒險旅程都最要求化學與技術精準,每當我行經森林和熱帶叢林時,其缺點就變得顯而易見。」然而,他也大肆稱讚這個方法,說:「我得點出它一個獨特的強項,那就是玻璃版得當場曝光、顯影、完成,所以在拆除帳篷前,便能立判成敗。」此法的主要特點是:「棉膠濕版負片可顯現非常極致精微的細節,呈現絕佳的漸層與印刷品質,是目前已知的所有技法都無法超越的。」直至今日,幾乎沒有人會提出異議,而這也是棉膠濕版法之所以能夠一直延續到一九六○年代中期的原因。

  實際操作

  約翰.湯姆生當然受了所處時代和西方教育的影響,但是他這個人同時也極為複雜。他操控棉膠濕版法的老練手法,清楚顯現出他對中國文化和民族的觀察與認識。他對中國社會擁有學術方面的興趣,使他能夠獲得模特兒的信任。許多複雜的社會標準都使中國人忌諱人類形體的再現。例如,湯姆生曾描述過:「如果可以避免,中國人不會願意被拍到側臉或甚至四分之三側臉的照片,因為其肖像一定要展現出兩個眼睛和兩個耳朵,且圓臉必須跟滿月一樣完美。整個身體也必須遵守同樣謹慎的對稱感,臉部也必須盡可能不帶任何陰影。倘若真有陰影,也得左右相等。他們說,陰影不該存在。」威爾康醫學史協會所藏的湯姆生正式人物肖像中,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尊重這些文化考量。他既富有同理心,也很會發揮創意。拜訪柬埔寨時,他拍攝國王,國王首先「……穿著當地的王袍,第二次則是法國陸軍元帥的制服。在拍攝後者時,我記得靴子方面有點問題,因此最後國王陛下向廚師借了一雙來穿。」

  然而,有些時候他會決定不拍攝任何照片:「我曾遇過許多懼怕迷信的不幸之人跪倒在地,懇求我不要用致命的鏡頭拍出跟他們神似的影像。這種事在不久的過去也曾發生在我們的國家,人們相信照片是魔鬼的作為。」

  我要提及的最後一張照片,再次凸顯攝影師必須將當地的敏感議題列入考量的重要性,否則攝影對象可能會把無心之舉視為邪惡的行徑:「有天早上,我在日出前便起床,想要拍攝一座跨河的古橋。我左思右想,認為這次這麼早起,應該不會遇到城裡的大批群眾。沒想到,橋上竟然有個市集……我才剛現身,拍了一張照片,一群大吼大叫的民眾便衝過來,跑向站在小船附近岸上的我。在各種投擲而來的物品之中,我趕緊解開相機,相機裡面還有未顯影的照片,把設備夾在腋下,然後一邊舉著尖尖的三角鐵架向迅速靠近的凶神惡煞揮舞,一邊退後踩進河水,匆匆忙忙爬上小船。我弄丟了相機的蓋子,明亮的鏡片也潑到河川的泥濘。然而,最後出來的照片很不錯,我也得以誇耀自己使用了三腳架拍攝這座橋梁。」這種經歷很少見。湯姆生對於中國人的敏感議題似乎隨著時間變得愈發了解、尊重。他留給我們的中國社會影像十分人道且充滿同理心。

  湯姆生的作品試圖處理一個非常龐大的主題:中國及其人民。他知道,如此重要的作品會需要同等程度的攝影技術。他的性情和性格正好能幫助他通過層層阻礙,完成有時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掌握的攝影過程。他清楚地回憶攝影現場的操作流程,憑著個人經驗使文字具權威性,並流露出對於這門「黑暗藝術」的敬意與情感。

  湯姆生的中國攝影作品散布、傳播得很廣,有時候運用了各種印刷方式(石版、凸版、雕版),因此不是那麼易於辨識。製圖者和版畫師一直到十九世紀末都還會轉譯、詮釋他的影像。例如,在巴黎國家圖書館的地理學會藏品中,就有一系列寄給地理學家雷克呂斯(Élisée Reclus)的湯姆生攝影作品及註釋,是他著作的出版起源。

  約翰.湯姆生四冊巨著《湯姆生鏡頭下的晚清中國: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的印刷歷程

  「試圖用照片來說明旅途見聞,是一項新奇的實驗。幾年前,這些照片既容易腐朽又難以複製。但如今這項技藝已進步許多,我們可以用相同的設備來複製多張,並用相同的材料印出來,像是木刻印刷或雕刻法的情況一樣。總之,我對這項任務樂觀以對,也希望我所採取的方式能夠讓其他旅人有所依循,因為這些照片所呈現的忠實影像,能夠讓讀者以最近的距離,來檢視相中的情景。」(取自《湯姆生鏡頭下的晚清中國》第一冊自序內容)

  一八五五年,法國攝影師柏德范(Alphonse Poitevin)獲得珂羅版印刷法的英國專利。此印刷法是根據重鉻酸膠質的感光特性發展而來,屬於平版印刷,也就是印刷與非印刷區域之間沒有物理性的區別,但暴露在紫外線之下的膠質層會硬化、呈現網狀,能吸收油墨,而相對應的「負片」區塊則具保水力,因此無法印上油墨。

  湯姆生便是運用這種具開創性的新式照片複印技術來印刷、重製他的作品。跟桑普森洛與瑪斯登出版社(Sampson Low, Marston and Company)商討之後,他指示影印公司(Autotype Company)以新近改良的珂羅版印刷法印製「兩百一十八張人物與風景攝影照片」,再插入由奇司威克印刷社(Chiswick Press)印出的描述性文字對照。我們不清楚這份出版品的印刷量,只知今天世界上僅剩不到四十份完整、狀態良好的副本。魏延年(René Viénet)先生所藏之全四冊叢書,不僅保存狀態極為良好,並且顯示主體部分在最早的印刷階段就已進行裝幀。

  仔細檢視威爾康基金會所收藏的湯姆生負片與玻璃中間正片,可以證實他在這四冊著作的印刷與製作過程中,確實扮演非常重要的密切監督角色,是過往的攝影師沒有做到的。此點特別值得注意:他對攝影過程和複印藝術兩者的結合具備很深的了解,在當時是無人可比、前所未有的。

  先前,湯姆生已經出版過《柬埔寨的古蹟》(The Antiquities of Cambodia)和《福州與閩江》(FooChow and the River Min)這兩部重量級著作,同樣是以自己的攝影作品做為插圖。前者附有十六張蛋清印刷圖片,後者則有八十張碳版印刷圖片,全都是來自原始的玻璃版負片。珂羅版比先前這兩種方法還要好的原因是,它可以提升出版品的印刷量,遠遠超出當初的市場所能負荷的程度。

  仔細檢視一張珂羅版,就能看出這種印刷法的細密網狀特色。這是為了精準複製漸層色調所必須運用的結構,可以印出最深的陰影和最亮的區域。

自序

  本書的設計,是希望透過一系列有關中國及其子民的照片,以對中國各省所盛行的藝術、習俗及風土人情,傳達一個精確的印象。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相機成了我旅途上的忠實伙伴,多虧它為我的途中所見以及所接觸到的不同民族,留下忠實的影像。

  凡熟悉中國人和他們根深蒂固的迷信,就會知道,要執行這個任務所牽涉到的困難和危險。有些地方,人們壓根沒見過白種人。識字階層則相信,世人應小心避開各種邪靈,其中最應極力迴避的,莫過於「蕃鬼」或「洋鬼子」。他們化為人形,出沒人間只圖己利。他們藉助神奇視力,得以透視天地間的隱秘財寶。我因而被冠上不祥風水師之名,我的相機也被視為巫術的法器。加上我用自然或超自然的方法所造就的非凡眼力,賦予我看穿岩石和山巒的能力,可以洞察當地人的靈魂,並以巫術製造出神奇的圖片,它同時會令相中人元氣大傷,並很快一命嗚呼。

  由於攝影被視為必死的徵兆,我很難拍攝到孩童。在這個百善孝為先的國度,說來奇怪,子女竟然帶著他們年邁的父母,來到那神秘靜默、致人於死的相機之前。

  對於人像攝影,我付給當事人的微薄小錢,或許可以幫他們買一口棺木。這份禮物會被人鄭重地搬運到老者的家中,等待老人西歸之日,讓為兒的用來光耀往生者的遺體。讀者不要以為我在說笑,在中國,用體面的喪禮來榮耀先人的觀念已經極端至此,以致父母認為孩子獻上一口清涼舒適的棺木,是表達孝心,也是人子所應為。

  中國人的迷信,正如我前面提到的,讓我飽受猜疑。人們不只一次地朝我扔石頭,或是用其他各種粗暴的方式對待我。而且,愈是在那些大城市,對外國人的憎恨表現得愈是明顯。在很多鄉村地區,不管是與歐洲人有來往的地方官員,還是那些因與西方的交流而受益匪淺的普通民眾,都向我展示了他們的友好,給予我這個外國人最真誠的款待。試圖用照片來說明旅途見聞,是一項新奇的實驗。幾年前,這些照片既容易腐朽又難以複製。但如今這項技藝已進步許多,我們可以用相同的設備來複製多張,並用相同的材料印出來,像是木刻印刷或雕刻法的情況一樣。總之,我對這項任務樂觀以對,也希望我所採取的方式能夠讓其他旅人有所依循,因為這些照片所呈現的忠實影像,能夠讓讀者以最近的距離,來檢視相中的情景。

  圖片所搭配的文字,可以為這些照片提供有趣而清晰的內容,而這些資訊的來源都非常可靠,有一些是我拍攝之時所取得,或是我旅居中國將近五年期間所做的筆記。

  我盡可能依自然順序或旅途的先後來整理這些筆記與照片,我的足跡則粗估大約有四千到五千哩之譜。

  我將從英國殖民地香港說起。這裡一度被稱為歐洲人的墳場,然而今日香港以其維多利亞城金碧輝煌的公共建築、公園與花園、碼頭、工廠、電報機,及汽船隊伍,或可稱為東方文明新時代的誕生地。接著我將循珠江前往廣州,對外國人而言,該城比其他城市更富歷史趣味,因為這裡正是他們早期試圖在中國尋找一個立足點的基地。

  接著我將前往福爾摩沙,一個有著熱帶繁茂景象與宏偉山勢的島嶼,早期葡萄牙水手稱它為「美麗之島」(Isla Formosa)一點也不為過。在台灣,熱蘭遮城的古碉堡遺址既奇特又有趣,國姓爺鄭成功就是從這個要塞驅逐了荷蘭人。他們有些人據稱向原住民尋求庇護,這些原住民如今還保有荷蘭人的文書,並延續著他們仁心的紅毛弟兄的行事作風。這個島嶼日趨重要,主要是開放港口所發展出來的貿易與日俱增,也因它是中國重要的煤礦場之一,而注定在未來扮演重要的角色。

  越過海峽回到大陸,我會走訪汕頭與潮州府,兩地以優質蔗糖和稻米聞名,其氏族紛爭與村莊械鬥也讓人不禁想起蘇格蘭的封建時期。

  然後我會北上廈門。這是外國人最早到訪的港口之一,一波波移民浪潮從這個福建省的港口湧向麻六甲海峽和美洲,這裡的人民也是最後屈服於滿清統治的一群。

  福建境內的高山景觀隨處可見,閩江沿岸也不乏大山景致。靠著這條河流,每年七千萬磅的茶葉得以被運送到福州的市場。

  再順著這條路線往北走,我接著會帶讀者到上海,它是中國最大的通商口岸,短短幾年,外國人的社區在吳淞江畔迅速建立,它占地如此遼闊,會讓訪客誤以為他一轉眼來到了英國的港口―那擁擠的船運、碼頭、倉庫、棧橋、堤岸、貴氣豪華的建築、街上人車喧囂、川流不息的光滑馬路,以及河岸邊那些展示外國人優雅品味的花園,都會令人有此錯覺。但只要走出社區,看到當地人擁擠不堪的住所,錯覺就會幻滅,彷彿它們被迫往後退,好讓路給這個較高尚的文明在它們中間築起的城市。離開上海,我會去寧波及雪竇山,這是上海人最喜歡的春遊勝地,這時剛好有萬紫千紅的杜鵑花、山景、大小瀑布;然後去揚子江,途中會拜訪一些通商口岸以及古都南京,並穿過揚子江上游峽谷的奇特景觀,一路遠達夔州府。最後的旅程會到芝罘、北河、天津和北京,城中那些非凡無比的古蹟、宮殿、寺廟、觀象台、這座龐大首都的不同種族、圓明園的遺址和明陵,也都會一併呈現給讀者。接著我會帶大家到南口隘口,然後在長城畫上休止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電子書
    6
    $720
  2. 電子書
    7
    $840
  3. 新書
    79
    $948
  4. 新書
    79
    $948
  5. 新書
    85
    $1020
  6. 新書
    9
    $1080
  7. 新書
    9
    $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