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修者的話
日本首次實施物理治療國家考試的那年,好巧不巧地就是我出生那年。21年之後,我在大阪接受國家考試,通過後,在日本三重縣的國立醫院當PT,開啟了我的PT生涯。當時,三重縣的物理治療師連30位都不到,在一間醫院裡,光是有物理治療師,就會被大家認為那裏的復健治療做得很進步。當年在這樣的環境中當物理治療師,從動作系統障礙、腦血管病變、呼吸系統、循環系統、運動傷害等,什麼都要會。物理治療師必需像個通才一樣,當然這也是有好有壞。
這幾年,國家考試的合格人數已經逼近一萬人,培養物理治療師的學校,每年入學名額全部加總起來更超過兩千人,各位必須知道,這是耗費35年的時間才達到的成果。看到入學名額在短時間內大增,就知道到社會上對PT是有相當的需求。但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想先經歷各個領域,再踏入專門領域精進,反而變得很困難。就拿動作系統障礙來說好了,在某間醫院可能是以治療脊椎疾病為主,但在另一間診所可能是以肩肘關節病症為主要診療範疇。甚至在比較有規模的復健科,還會在科內細分成:動作系統障礙組、腦血管病變組等等,並要求PT在該領域具備高度專業。可以說,現在的物理治療師已經不需要當個樣樣通,而是從一開始,就需要高度專業的知識和相當的技術水平。
因應這樣的需求,運動與醫學出版社針對「肩關節攣縮」這樣特定的主題,出版了此書。負責撰寫的赤羽根良和,是少數我在臨床上親自帶過的學生。赤羽根同學之前有一位交情深厚的朋友,就是吉田骨科醫院的中宿同學,兩人是互相較勁的對象。他們倆總是十分地熱情地在學習上切磋、較量各自的手腕,也拿出最真誠的態度,面對患者。如今赤羽根同學已經獨當一面,在佐藤骨科醫院擔任院長的左右手,持續在醫療的第一線努力著。
在我的恩師當中,有一名骨科醫師,他總是說:「物理治療師在功能解剖學上怎麼能輸給其他醫療專業!改善關節活動度這種事,要做得比其他人都更快、更擅長才行!」一旦確實地掌握了關節攣縮,相關的疼痛問題自然就會處理,其他伴隨攣縮的現象,也都可以聯想到。也要感謝各位讀者選了本書,我們學會投注了極大的心力,在研究關節攣縮的診療,這本書等於集結了日本骨科復健學會的精華。赤羽根同學身為骨科復健學會的第二代領導人,也想透過本書將諸多訊息傳達給讀者們,對此我十分地敬佩,也期許他在未來能夠更加地活躍。
面對患者時要懷抱誠意,平時自己也要磨練診療技術;但技術的背後,需要解剖學、生理學、運動學的知識,這些技術才能夠有再現性,也才能用言語說明病症的背景。物理治療師的工作是需要直接地接觸患者,也因此,更該要求自己在臨床上具備這樣的技術和知識。最後,很高興本書能夠順利出版,在此向運動與醫學出版社的各位人員致上最深的謝意。
運動器機能解剖學研究所所長 林典雄
作者序
感謝各界的協助,讓本書得以順利付梓,在此獻上至深的謝意。又,筆者在學生時期承蒙恩師林典雄(現任運動器機能解剖学研究所所長)提點;在撰寫本書時,老師也爽快地允諾,負責本書監修。老師在百忙之中撥冗批閱不才之文章,更正諸多錯漏字,小生著實感謝。當年在老師門下學習,將物理治療師應具備的、重要的基礎觀念和精髓,一一傳授予我,小生至今仍感念在心。
回想起來,成為物理治療師至現在,已經過了十幾個年頭,最初任職的地方,是日本愛知縣豐田市的吉田骨科醫院。當時的復健科,仍然以傳統的物理治療方式為大宗。在我任職後,林老師出了兩項功課給我:要我每天花三小時唸書,還有要求我看兩萬張正常的X光片。
從那天起,只要有時間,我就翻找文獻,養成了閱讀文獻的習慣;幾個月之後,甚至不讀點文獻就渾身不對勁。但另一項功課—看X光片,就沒有那麼容易做到了。因為那時候只有在診療室才能看X光片,於是我和當時的同事—中宿醫師(現為吉田骨科醫院復健科科長)商量,讓我假日也能到醫院去看X光片。
記得一開始還看不太懂的X光片,在看完一萬張之後,逐漸掌握住了軟組織的相對位置和型態。那段感到自我成長過程,至今仍記憶猶新。一旦學會看正常的影像之後,就能從骨折的型態,推測出有哪些軟組織受傷,術後表現也能從X光看出來,這時我才深刻地感受到會看X光片的重要性。
在本書中,將肩關節攣縮做了一個彙整。臨床上,想要準確地判斷軟組織的攣縮,是非常困難的事。因此,為了能明確了解攣縮背後的成因(肌肉、韌帶、關節囊),在書中詳述了不同組織的評估方式,並且介紹運動治療的方法論。肩關節靠著軟組織獲得穩定和支撐,因此,軟組織攣縮會造成肩關節的功能障礙。若撇除發炎期不談,一般來說,關節活動度受限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於軟組織的攣縮,很少會是骨頭的影響或其他因素。
又,若想要準確地診察疾病表現,觸診是十分關鍵的技術。診察時,必需確實地找出哪裡有壓痛。一旦出現壓痛,就表示有異常。除此之外,還要認識軟組織的立體型態,才能確實地伸展組織附著部位。肌肉是很容易出現壓痛、攣縮、縮短的組織,因此,若能在正確的時機,給予肌肉適當的伸展、收縮,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成效。
最後,本書承蒙骨科復健學會不吝分享,方能獲得此般豐富的知識與技術,在此感謝學會的各位理事和評議員。沒有各位的指導,就沒有這本書,萬分感謝各位的協助。
此外,也要感謝關東勞災醫院中央復健部的今屋健老師、勝木秀治老師、Condition Lab的園部俊晴老師,各位老師在校閱文稿時,煞費苦心;還有將我的想法繪製成插圖、負責設計的谷本健先生,以及負責排版、設計的大見廣道先生,還有運動與醫學出版社的各位同仁,以及辛苦拍攝照片的佐藤骨科齋藤正佳醫師和服部潤醫師,在此誠摯地向各位道謝。
佐藤骨科 物理治療師 赤羽根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