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江湖師友:師友同業篇

金庸的江湖師友:師友同業篇
定價:598
NT $ 472 ~ 568
  • 作者:蔣連根
  • 出版社:心一堂
  • 出版日期:2020-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88583336
  • ISBN13:9789888583331
  • 裝訂:平裝 / 250頁 / 17 x 23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大文豪金庸在人生不同階段的老師,以及朋友受同業。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都是有來歷有師承的,而且個個都是尊師重教的好孩子:郭靖和楊過是不用多言的模範生,大理段公子在神仙姐姐的玉像乾脆利落地叩首千番,就連憊懶乖張的韋小寶在九難師太面前也不敢造次,而令狐冲對岳不群的崇拜敬重則是讓人心痛的迂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名師出高徒,良匠琢美玉」,這樣的古老觀念是金庸的根深蒂固。

  金庸曾經說過:「我最要好的朋友,都是中學時代結交的,那時候大家一起吃飯,住同一個宿舍,一起上課學習,生活親密。這些好朋友現在還經常聯繫,爭取機會見面。」

  與池田大作對話,他詮釋「知己」的含義:「中國人結交朋友,很重視『知己』的觀念。要互相了解而志趣相投,那是最重要的,不一定需要長時期的結交。《史記》中說:「諺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如果互相意見不投合,即使從小做朋友做到大家白了頭髮,仍如新相識的陌生人一樣;如果意見一致,即使是道路上初次偶然相逢,停下車來隨便談談,也可以成為老友,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本書特色

  《金庸的江湖師友——師友同業篇》(蔣連根「金庸學研究」系列香港繁體增訂足本版),精采內容:

  金庸的「海寧小老鄉」蔣連根,運用社會科學的「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和「滾雪球抽樣調查」(snow ball sampling method),將幾十年所獲的紮實資料厚積薄發,深入瞭解金庸的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真實人生。

  金庸讀者數以億計,毫無疑問當中大部份都視金庸為中國歷史文化的好老師!金庸本人又受過那些老師教誨和影響呢?本篇介紹大文豪金庸在人生不同階段的老師,包括一起報辦的小學老師陳未冬,教導金庸不可忘本的中學校張印通,中學時數學老師章克標,早期的文學創作啟蒙老師報刊編輯陳向平,晚年的博士導師麥大維。

  少年同窗好友:稱兄道弟的王浩然和救了金庸一命的沈德緒。

  長期合作的政界師友:同族叔祖查濟民和既是戰友、也是伙伴的張浚生。

  還有更多報界師友:調換工作崗位致令人生轉向的同事李君維,金庸首婚的證婚人同事前輩許君遠,從神交到深交的老報人楊奇,俠骨文心的老上司李俠文,讓金庸梁羽生成為武俠小說名家的羅孚,後輩同業杜南發和萬潤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蔣連根


  一九五五年生,金庸喚他「我的海寧小老鄉」(陪同楊振寧在鹽官觀潮,接受採訪時說的)。筆名耕夫、戀耕、鳴雁等,畢業於金庸任院長的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不過是遠程教育的,因而跟他的兒子是同學。

  早年入伍學習新聞採寫,退役後便做了金庸的同行,以新聞記者為職業,是中國資深新聞工作者榮譽證章(中國記協頒發)獲得者。曾擔任金庸學術研究會理事,徐志摩研究會理事。善寫人物傳記,已出版的有《名人家園》、《金庸和他的家人們》、《金庸和他的師友們》等書。退休後居杭州西湖,常與金庸書院為伴。

  「未必出類拔萃,但一定與眾不同。」這是他的一生追求。
 
 

目錄

總序
前言
師生辦牆報,一同「喔喔啼」——小學老師陳未冬
今來舊址憶故人——中學校長張印通
百歲新郎是吾師——中學老師章克標
文學創作的啟蒙老師——副刊編輯陳向平
金庸日記裡的「浩弟」——同學王浩然
「我們兩個都寫了十四部書」——同學沈德緒
金庸執弟子禮向他鞠躬——洋導師麥大維
和「小查」共推「雙查方案」——「和平紳士」查濟民
是「戰友」也是伙伴——香港回歸新聞發言人張浚生
跟金庸「換位」命運便「轉了向」——被遺忘的作家李君維
金庸第一次婚姻的證婚人——前輩同事許君遠
從彼此神交到坦誠深交——粵港老報人楊奇
俠骨文心可見報人風骨——大公報人李俠文
金庸梁羽生的「催生婆」——老報人羅孚
金庸出謎面:詩聖主國,朱雀騰飛——詩人總編杜南發
「金庸茶館」沏茶人——高級記者萬潤龍


 
 



  《詩經》寫道:「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鳥兒呼叫也是在尋找友誼,何況人呢!何為「朋友」?就是「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講習道義」。

  莊子講過一則寓言:有兩條魚生活在大海裡,某日,被海水沖到一個淺淺的水溝,只能相互把自己嘴裡的泡沫餵到對方嘴裡生存,這就是成語「相濡以沫」的由來,指的是「少年夫妻老來伴」的夫妻。但是,莊子說,這樣的生活並不是最正常最真實也最無奈的,真實的情況是,海水終於要漫上來,兩條魚也終於要回到屬於它們自己的天地,最後,他們要相忘於江湖。

  相忘於江湖,江湖之遠之大,何處是歸處和依靠?人在江湖,總會有許多的無奈、寂寞、冷清。金庸說:「友情是我生命中一種重要之極的寶貴感情。」人生在世,總要或多或少地依靠來自自身以外的各種幫助——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朋友的關愛、社會的鼓勵……所「依」甚廣,所「靠」甚多。

  在金庸生命的各個時期,他的身邊總是圍繞着一群人,一群愛他敬他,願意為他無私奉獻,助他一臂之力,在他需要時挺身而出,替他掃平障礙或是進行善後工作的朋友。若是沒有這樣一群鐵桿朋友在身邊,恐怕這個大俠必定當得十分吃力。所以說,金庸的生命離不開他的朋友圈,是一群朋友在背後默默支持他,才讓他成為大俠,在人前光鮮亮麗受人尊重,令人敬仰。也正是這樣一種深厚的情義,才襯托出了大俠的光輝形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受殖民統治的香港,金庸虛實相間的新派武俠小說大大拓展了香港人閱讀的想像空間,縱深了歷史記憶。武俠行蹤在江南、中原、塞外、大理國、帝都之間舖展游移;小說裡的人物與思想,在朝與野、涉政與隱退、向心與離心、順從與背叛、大義與私情之間尋求着平衡,思考着普遍的人性和古代歷史的規律。種種時局的因緣際會,在向來被視為「文化沙漠」的香港,開出了一朵絢爛的花。挾一腔豪情,聚千古江山。金庸創造的武俠世界氣勢恢宏、波瀾壯闊,布衣英雄熱血肝膽,重情重義,為國為民,震撼人心!他用豐富的學識和深厚的文化修養,宏大的氣魄和嫻熟的筆法,融歷史傳奇故事,寫華語文化傳奇!讀過金庸作品的人,肯定會在其刀光劍影中體會到友情的濃烈。金庸以生花妙筆描寫了人與人的形形色色的友情,那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打不相識、點頭之交、生死相許、忘年之交、超越性別的知己之交、危難之中的莫逆之交……無一不讓我們深深感動並心嚮往之。那些真情,在關鍵時刻經受住了考驗,變得更加堅不可摧,固若金湯,在經歷了劫難的洗禮後煥發出了人性高潔的光芒。

  金庸的武俠小說為什麼能在華人中流行這麼廣泛,影響這麼深遠?究其根本,情節和歷史圖景是一回事,更深層的原因是金庸的武俠小說突出了一個乃至中華民族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友誼的最核心問題——義氣! 從生死相依到共創江山,從書劍恩仇到武林劍嘯時的惺惺相惜、傾囊相授,這種坦蕩和崇高,讓人看了熱血沸騰,這就是友情加上重義。金庸採取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他把負面化為正面,他寫神州大地的萬里河山,英雄人物任意馳騁其間,與天下豪傑互相結交,氣味相投,便成莫逆,一同出生入死,共謀大事。生活多麼自由,人生多麼豐富,只要朋友之間有情有義,世上的艱難險詐又有什麼可怕之處?

  金庸說:「現在中國最缺乏的就是俠義精神。每個人,都是作為歷史長河中的一名過客,有個小朋友問我,來生願意做男人還是做女人,做郭靖還是做黃蓉?我說,不論做男人也好,做女人也好,都要做一個好人。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宣揚俠義精神的,本意基本與打打殺殺的『武』無關……我主張現代人學俠義二字,是補課,是主張勇於承擔責任,擁有快意人生。俠義真的是個很遠大很美麗的世界。」「我喜歡那些英雄,不僅僅在口頭上講俠義,而且在遇到困難、危險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而不是遇到危險就往後跑,我自己正是這樣努力去做的。遠離危險、躲在後面,這樣卑鄙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

  金庸在台北參加遠流三十周年的演講時說:「台灣流行崇拜關公,關公的武藝高強沒有話說,但他真正受人崇拜,還在於他講義氣,所以民間社會稱他關公,他的地位和帝王爺同高。義氣在中國社會中是相當重要的品德,外國人和親朋好友講LOVE,中國人講情之外,還講義,所以要有情有義,單單有情是不行的。做生意談不成,沒關係,彼此之間的『義』還是在的,所謂『買賣不成仁義在』。武俠小說不管任何情況,這個『義』是始終維持的,歷史人物或武俠人物,『義』都是很重要的批評標準。」

  很多看過金庸小說的人都喜歡去猜測,金庸最像他眾多小說主角的哪一個,是憨厚木訥的郭靖,是飛揚跳脫的楊過,是豪情萬丈的蕭峰,是優柔寡斷的張無忌,還是乖覺油滑的韋小寶……其實,任何一位小說主人公都只是金庸性格的一部分。知遇而知己,是金庸性格的體現。金庸雖然多次老實坦白自己與書中男主角並不相像,「我肯定不是喬峰,也不是陳家洛,更不是韋小寶」,但愛交朋友這一點,倒是毫無二致的。金庸大名滿天下,金庸朋友也是滿天下。

  每個人背後都有他的故事,金庸寫的故事已家喻戶曉,而他自己和朋友們的故事,跟他的武俠小說一樣引人入勝。
  這就是金庸自個兒的江湖:老師和朋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472
  2. 新書
    9
    $538
  3. 新書
    9
    $538
  4. 新書
    95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