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制的特色之一為其一脈相承的君主制度,其中雖有變化,但往往都是大同小異。這樣的特性不只影響今日的中國,也對許多建設的傳承與進步帶來正面的效果。
交通建設可涵蓋海陸空,而中國往往膠著在前二者;本書將相關內容分成五個部分,分別介紹不同類型的設施,包含其歷史發展、變化,還有其歷史意義。
第一部分〈通衢大道,官道與棧道〉聚焦在道路的變化上。道路的歷史起始於人類的誕生;根據學者的研究,史前時代的人們就會根據交通的便利性選擇其居住地,而在有能力修築後,後世無一不重視這項基礎建設,每個朝代都會因其地理位置或政治考量而有所不同。
第二部分〈代步工具,車馬與轎子〉著重交通工具本身。中國古代幅員廣闊,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不同朝代使用的工具也會有所差異,諸如夏朝的馬車、商周的獨轅車、秦漢的單馬雙轅車、兩宋時期的太平車、平頭車以及戰車,還有清代豪華舒適的轎子,這些種種都在中國歷史上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第三部分〈信使之所,郵傳與驛站〉探討信使的歷史。中國統一的王朝制度有利於建立統一的通訊系統,最早可追溯至堯帝時期;之後的各個朝代,人們為了傳遞訊息,發明各式各樣的通信方式,又基於不同的需求影響到法律典章。器物制度相結合,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第四部分〈王朝命脈,漕糧與漕運〉討論的是漕運的變化。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將徵收自田賦的糧食經由水路運往京師或其他指定地點,而漕運往往是他們透過的管道,是維繫朝廷經濟命脈的關鍵之一,對維護國家政治穩定、推動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均產生不可估計的作用。
第五部分〈歷史起航,造船與航海〉以船與海結尾。中國明朝的海洋史是其不可忽視的輝煌一頁,在此時期,造船與航海技術均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甚至促成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歷史壯舉,這樣的創舉是前朝的累積,也影響及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