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對那些希望能更深入地瞭解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的讀者來說,黃步添博士的這本專著來得非常及時。本書覆蓋了這一領域的各類課題,能幫助讀者從技術層面上進一步瞭解相關課題。同時,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本書的講解又能做到深入淺出。這本專著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是原創性和綜合性的,幾乎對所有區塊鏈的相關概念都進行了討論,而且,所討論的課題很前沿,包括以太坊(Etheruem)、分布式自治組織(DAOs),以及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等等。
如果透過分散式網路(Distributed Network)進行P2P支付,在這過程中,信任就不是必需的了,這種想法在比特幣的原始投資者中廣為流傳。實際上,非中心化(Not Centralized)的網路是最理想的。在集中化系統(Centralized
System)中,每個節點都有不同的資訊和支持不同的運算能力,要替代它幾乎是不可能的。一直以來,替代傳統的集中化系統,也只能是個理想而已。比特幣是由一小群人,或者說是一個人發明的。它之所以能吸引那麼多人的關注,主要是因為其高度的複雜性和適應性,這使得替代集中化系統成為可能。但是,即便不從技術角度講,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這個名字本身也很有意思,是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中道(NAKAmichi)和MOTOrola起首發音的組合。如果直接以日語漢字來解釋,意思是:中國人本來就聰明。這賦予了這個名字更多的神祕感,弄得絕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中本聰到底是誰。
隨著人工智慧領域技術的進步和電腦處理能力的提升,大家相信,有朝一日,機器會主宰人類。這可能超出了最初從事人工智慧的研究人員的考慮範圍,但是現在看來,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這是有可能發生的,科幻小說已經給人們做出非常詳盡的描述了。因此人們產生了這樣的思想:加密技術是用來保護人類的。在一九九〇年代,在這個領域中活躍著一群自稱為密碼龐克(Cypherpunks)的人,他們受到駭客傳統與自由主義思想(Libertarian
Ideas)的影響。他們相信,在電子時代的開放社會,隱私依然是絕對必要的。他們不認為集中式系統在未來能夠保障個人隱私。他們倡導的是人民應當捍衛自己的隱私權,並且透過編寫具有這樣功能的程式碼來實現這一目標。也許,他們相信當網路龐克(Cyberpunk)的小說會變成現實,在機器主導世界的情況發生時,這麼做至少能在某種程度上更好地保護人類的尊嚴。他們相信加密與解密將是一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持久戰,這場爭鬥的結果將決定未來人類將享有多大程度的自由。對他們來說,為了人類的自由,他們是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的。密碼龐克(Cypherpunks)是密碼(Ciphers)和網路龐克(Cyberpunks)兩個詞結合在一起產生的,從一九九二年九月開始就有人使用這個詞了。現在密碼龐克指的是一個崇尚透過加密技術來推動社會變革的社交網路群體。
二〇一四年,我第一次在矽谷就政府在這個生態系(Eco-system)中的重要角色做主題演講,大家好像都聽不太進去。新加坡管理大學透過Podcast推送了演講,之後新加坡沈基文金融經濟研究院(SKBI)又舉辦了世界第一場加密貨幣國際學術會議,分散式帳本研究社區中的很多人才開始被說服,大家認為技術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因為我們可以透過技術來保護生態系統的完全可信,而不必再去判斷對方是否值得信任。後來,我又參加了一系列有關電子支付和金融科技的訪談和論壇,進一步論述了技術有推動普惠社會的效能,可以為沒有充分獲得銀行服務的和完全得不到銀行服務的群體提供低成本的基本服務,這些論述開始得到業界的重視。
黃步添博士在本書中彙總了諸多與區塊鏈相關的課題,在其完整論述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借用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周亞莉老師為我在「領航+高管前沿人才培養計劃」課程的開幕演講中所撰寫的總結文稿加以概述:
(1)當前金融體系仍主要靠加強中心化來解決信任問題。為維護信任,在金融業的發展歷程中,催生了大量的中介機構,包括託管機構、第三方支付平台、公證機構、銀行、政府監管部門等。但中介機構處理資訊仍依賴人工,且交易資訊往往需要經過多道中介的傳遞,使得資訊出錯率高,且效率低下。在實踐中,權威機構透過中心化的資料傳輸系統收集各種資訊,並保存在中心伺服器中,然後集中向社會公布。中心化的傳輸模式同樣使得資料傳輸效率低、成本高。
(2)區塊鏈是基於共識機制建立起來的,由集體維護的分散式共享資料庫。它具有非中心化、去中介化、無須信任系統、不可篡改、加密安全、交易留痕並可追溯、透明等優點,可以有效繞過諸多中介,降低溝通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快速確立信任關係或在交互雙方未建立信任關係時即達成交易,進一步靠近了金融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
(3)目前,區塊鏈技術在數位貨幣、信貸融資、支付清算、數位票據、證券交易及登記結算、代理投票、股權群眾募資、跨境交易、保險經紀等方面,已從理論探討走向實踐應用。上述領域的共同特點是對信任度要求高,而傳統信任機制的成本居高不下。
(4)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位貨幣是區塊鏈技術最為成功的運用。比特幣與傳統紙幣相比,發行數位貨幣能有效降低貨幣發行及流通的成本,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這種數位貨幣具有超幣種、超國界、超主權、即時結算的特點,一旦在全球範圍實現了區塊鏈信用體系,數位貨幣自然會成為類黃金的全球通用支付信用。
(5)與現有的傳統支付體系相比,區塊鏈支付在交易雙方之間直接進行,不涉及中間機構,即使部分網路癱瘓也不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運行。如果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一套通用的分散式金融交易協議,為用戶提供跨境、任意幣種即時支付清算服務,則跨境支付將會變得便捷高效和成本低廉。
(6)區塊鏈技術被視為下一代價值互聯網的主要協議之一,任何需要或者缺乏信任的生產和生活領域,區塊鏈技術都將有用武之地。從數位貨幣到證券與金融合約、互助保險、教育、所有權登記、轉讓、賭博、防偽、物聯網、智慧合約,甚至旅遊,還可以在公益及社會治理領域如身份認證、司法仲裁、投票、健康管理、人工智慧,以及非中心化的社會組織等領域中進行廣泛應用,這將會極大地改變甚至顛覆我們未來的生活。
在黃步添博士的這本專著中,您可以看到:
第一章 從區塊鏈的起源與成功應用──比特幣以及區塊鏈的發展歷程與原理等方面介紹區塊鏈。
第二章 從區塊鏈與傳統行業、人工智慧、金融、大數據等領域的結合,描述了區塊鏈能為人們帶來的巨大技術變革。
第三章 介紹區塊鏈技術的主要應用場景及相應案例,包括存在性證明、智慧合約、供應鏈、身份驗證、預測市場、資產交易、電子商務、文件儲存、物流、交易所、醫療應用等。
第四章 從原理、技術創新、發展等方面介紹了當下成功的區塊鏈技術實踐項目,包括以太坊、公證通、比特股、瑞波以及超級帳本。
第五章 總結全書,從區塊鏈網路自身的演化、物聯網、互聯網等方面描繪了區塊鏈技術的未來藍圖──構建基於信用的下一代互聯網。
但是,我對大家常用的「去中心化」這個詞有些不同的看法。因為對於這個詞的解讀,很難區分到底是要「摒棄集中化授權」還是建立「分散化設置」。中文的直譯似乎不能很準確地表達其內在含義。我更傾向於使用「非中心化」(Not
Centralised),而不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sed)。在漢語裡,與「中心化」相對的應該是「非中心化」,也就是說「不是集中式的」,而不是要摒棄中心化的「去中心化」,是「非中心化」而不是「去中心化」。「非中心化」的每個節點之間,仍然可以有「迷你中心化(Mini
Centralization)」。總之,可以認為這個「去中心化」表達的是一種「分散式的」含義。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比特幣挖礦在每個節點的運算能力也都能保持一致,那麼沒有哪一個節點會比其他節點更有優勢,「迷你中心化」也就不會發生。這樣,也許我們就有了一種理想的狀態:分散式系統(Distributed System)。
我希望在以後的著作和文獻中,學者應該考慮對現有詞彙的翻譯進行調整,不然容易混淆重要的概念。「去中心化系統」這樣的提法,也會給人們帶來類似於完全「無須治理」的想法,這是不正確的。即便是在一個完全分散式的系統中,仍然會由「核心開發者」「授權開發者」或者「認證開發者」來編寫程式碼。然後,由挖礦人、股東或代幣持有人(Token
Holders)來決定新的治理結構或者程式碼是否可以被接受。雖然不需要介入軟體下載,但是如果沒有新的法律或者治理結構來應對這些問題,核心開發者仍然可能會面對尚不明確的法律責任。在這一領域,程式碼是法律,還是法律是程式碼?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討論清楚。這就給可能的司法訴訟埋下了伏筆。同時,只要我們在區塊鏈環境中還能夠追蹤並確認個人或者實體的身份,那麼這個系統就不是真正的匿名系統而只是P2P匿名系統。諷刺的是,區塊鏈的出現雖然是密碼龐克社區的重大貢獻,但是,完全的非中心化和分散式可能不會真正產生。此外,因為區塊鏈高度透明,有可能帶來和人們期望完全相反的結果,更高程度的集中化和中央控制是有可能會在分散式帳本系統中出現的。但是,這一點也不會動搖密碼龐克社區為此付出努力的決心,可以肯定地說,保護人類在由機器主導的世界中的尊嚴,是一個高尚而值得探索的目標。也就是說,最理想的完全摒棄集中化授權的分散式系統,也許只在理論中存在。
信任是個稀有的資源,上述區塊鏈的特點補充了我們現在以技術、平台、數據為基礎所建立的信任系統。黃步添博士的著作出版得非常及時,大家應該都看一看,非常高興我能有幸為本書作序。在此向雲象區塊鏈和黃步添博士致以最美好的祝願。
李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