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達賴喇嘛序
丹增嘉措
從一開始,佛陀的法教就關注在要實踐一個願望,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再者,因為一切眾生都有相同的權利去追求這些目標,而且即使是人類,在興趣上、個性上、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因此佛陀教導了許多不同的法門。
這些法門主要是面對修行所需,以開展內心的清淨、行為的淨化,以及對實相的正確知見。它們是涉及有關禪定,避免惱害他人、如果能力足夠還可以積極助人的倫理規範,以及了悟諸法空無自性、互相依緣的實相。
佛陀所給予這一切不同的教示中,藏傳佛教的密續是最高深的。從外層上,行者嚴守著清淨的戒律生活;在內層裡,他開展著利他的菩提心;在密層中,透過修行本尊瑜伽,專注於氣、脈、明點的修煉,行者最後達到證悟的境界。
時輪金剛是最後從印度傳到西藏的密續系統之一,最為深奧。近年來,由於不少喇嘛公開主持過時輪灌頂,許多西方人士慢慢熟悉這個系統。我自己在西藏、印度以及西方國家也主持過好幾次。這個灌頂是以一個壇城為依據,本尊和其清淨的居所,通常是以唐卡繪圖的方式描述。我所接受的傳承是以彩沙製作一個壇城。它在灌頂前被非常精細的繪製,灌頂後則予以分解。
由於壇城的炫麗色彩和複雜難懂的特質,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雖然有些能夠公開解釋,大部分還是秘密的。因此,許多推測的和錯誤的詮釋流傳開來,或是無法聽聞到正確可靠的解釋。由於嚴重的誤解其傷害要遠比局部抄襲秘密大得多,我鼓勵能做更多的公開展示以及對壇城的精確解釋。
因此,透過達蘭莎拉尊勝寺喇嘛的協助,貝利.布萊恩和三昧耶基金會已經完成了許多工作,增進時輪金剛壇城的正確評價,讓人們了解它在佛法修行內涵上的深遠的意義。這本書包含了可信的資料來源,而且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對他們的努力而言是另一項難得的成果。
佛陀當初所傳授的大部分密續都是針對個別的弟子,但是時輪金剛密續開始是傳授給一個團體──香巴拉王國的子民。因此在西藏已經成為一種慣例,時輪金剛灌頂都是針對一群人傳授。我覺得以這樣的方式介紹如此深奧的成就法,對於所有在場的人都創造了一個善的連結,而且也種下了和平的種子。
因此我衷心祝願作者和參與此書的工作者,願他們的善意都能實現。
1992.06.
二版序
李察.吉爾
我非常有幸在1984年瑞士雷康(Rikon)參加生平首次的時輪金剛灌頂法會。
雖然我已經研修禪宗傳承約有十年之久,但是這些經驗對於參加達賴喇嘛主持的時輪金剛灌頂而言仍嫌不足。不同於禪宗新教徒式的素樸,我現在已經迎向一個咒語、本尊、金剛舞、亮麗服飾、密宗手印、壇城和空行母等交替的世界中。
我已經掉入密法的洞中,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
等待第二次和達賴喇嘛見面,我有點緊張,我們第一次的會面是幾年前在印度。休息時間我被帶到達賴喇嘛的帳篷,問了幾個看來有點愚蠢的基本佛法問題。他一臉困惑的看著我,慈悲的笑著說:「你真的是個初學者吧?不是嗎?」我跟著笑了,有點自覺的說,「是的,我想我是吧。」
經過了十年聖教的薰陶和自我修行,參加過七次在全球各地舉辦的時輪金剛灌頂法會,今天我仍然是個初學者。金剛乘中有個密集而又蘊藏無盡智慧的傳承,不斷引領我們進一步的發現與突破。學習的唯一終點就是佛性:完全清淨、無我的慈悲、自在解脫。
這本1992年的新版本主要是增加未曾發表過的時輪密續和壇城的資料,以及感念我的朋友貝利.布萊恩(Barry Bryant),他致力於向人們介紹快樂的泉源──時輪金剛。
1988年,充滿慈悲和耐心的尊勝寺(Namgyal Monastery)喇嘛們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首次公開製作時輪金剛沙壇城,我跟隨著貝利去參觀。很難形容那種喜樂,它充滿整個博物館,去參觀的孩子們被邀請使用工具堆沙,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人們佇立幾個鐘頭,當沙壇城成形變得鮮活的時候,人們呆立現場,帶著微笑、思想昇華。博物館也跟著變得有生命似的。人們就是喜歡待在那兒,超過五萬人。
貝利推廣壇城的使用極限,將它的理念帶到工廠和不同的公共場所,包括安排年輕的幫派分子和監獄參與的節目。他的動機總是轉化暴力和負面的情緒為愛與慈悲。那確實不易,但他為人們做了許多。
當然,如果沒有達賴喇嘛非凡的示現,這本書不可能出現。他的影響不只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他慷慨的法布施以及時輪密續對世界的淨化作用;的確,人們對於各種形式的佛教產生強烈興趣,或許更重要的是,一個新的心靈世界觀和宇宙責任的興起,大部分是由於他永無止盡的努力所致。這個「單純的佛教比丘」,如同他一貫所自稱,已經打破了所有文化、種族和宗教的藩籬。他是大家的達賴喇嘛。清淨而坦誠,他在每個人心中,或許沒有人能在此末法或當前的世紀像他一樣,是一個完全值得信賴的心靈摯友。我們非常樂意隨著他掉進密法的洞中。
為了幫助他邁向航程,沒有人比尊勝寺的喇嘛們是更好的夥伴。尊勝寺是達賴喇嘛的私人道場。由於他們的仁慈和專業鼓舞了這本書的出版。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這本精美的書能在這個動亂的時代,對那些尋求平靜與快樂的人提供一些幫助和鼓勵。但願一切眾生都能遠離痛苦以及苦因,並透過智慧和慈悲的結合得到無上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