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隆文選

亞隆文選
定價:850
NT $ 276 ~ 765
 

內容簡介

  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造詣高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以《亞隆文選》與台灣書迷深情相遇了;這是一部教學型文選,成書於1998年,歷經22年,中文版雖然遲滯,但終於登台了,讓無論有沒有心理學基礎的讀者們,都能透過小說化的病人,學習到存在治療觀念與起源。

  現年89歲的亞隆,生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他深化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早已是學習團體諮商時的聖經,也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並將存在主義哲學融入心理治療之中,開創風格獨特、也啟發無數人的治療思想。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目前是該校榮譽退休教授,仍在加州執業。

  《亞隆文選》要面世了;倚天既出,誰與爭鋒??是的,除了自身專業實務外,亞隆大師的寫作功力也不遑多讓,多次獲得歐美小說與非小說文學奬類。從《亞隆文選》讀者可以感受到亞隆寫作的豐富多樣性;從具體臨床的實務、抽象的理論,乃至文學,無論是小說或經典教科書,他都善用心理治療探索人類的本質,以坦率、深具啟發性的自傳式風格,打開讀者眼界。

  最初驅使他展開職涯的是,對敘事強烈的熱情,這份熱情也將這本書是4部分的內容(團體心理治療、存在心理治療、融合團體和存在心理治療,以及寫作)緊緊的繫在一起。全書的架構反應出亞隆職涯的發展軌跡,選入的內容包括,他的教科書節錄、得奬專業論文,之前未發表的案例,以及《愛情劊子手》、《診療椅上的謊言》、《當尼采哭泣》的摘錄。

  此外,亞隆也為每一個主題,書寫介紹文字,聚焦於其著作出版後的職涯與思考的演進,不同的讀者,都可以獲益良多:喜歡亞隆臨床實務者,將受其小說入門文字所吸引,一般讀者對於心理治療實務會有更多的理解與欣賞;亞隆大師以心理文學作家的腳色出發,在《亞隆文選》裡,更為我輩還原學術圈、關於原創的真相,引領萬千的讀者群們重返現場⋯。

  舉個書中文本著墨甚多、提出佐證的例子吧,讀者會動容的發現,原來尼采的心理學領域應有的學術地位,只有亞隆可以還給他。弗洛依德對年長他12歲的尼采,有著瑜亮情結,為了想當上(原創思想家)一人偉大發現,因此,他總是避談「自己曾經閱讀尼采的著作,唯恐被剝奪掉自己原創者的成就感⋯」亞隆大師剖析,為什麼沒有尼采的大名?為什麼尼采一直被自外於偉大精神病學歷史、心理治療教科書裡,但事實上,尼采與現代心理治療的關聯性,根本盤根錯節,也無法切割。

  尼采生不逢時,生活在最不是時候的時代,也最不是地方的地方;19世紀的中歐、1844年,比弗洛依德早12年誕生的尼采,與現代心理治療的關聯性,根本盤根錯節,也無法切割。

  「從未在醫學或精神病學領域明確講述什麼,但是他已經萌生有關訓練治療師的想法:醫師要先能治療自己,從而治療病人。讓這個成為自己最有價值的本事──病人就能親眼見識到治癒自己的人…縱使治療師渾身是傷,仍然可以為病人指出一條道路──治療師是指導者,不是輸送帶。」

  他的洞識非同凡響,直到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仍然為哲學探索加油添煤。獨特的敏銳和直覺,喜歡單刀直入發掘真理,再淬鍊出充滿哲理的格言流傳後世。諸多領域,包括美學、道德、歷史、語言學、政治學、音樂──皆受益於尼采耀眼的理論。

  他說,「好的格言,歲月巨輪輾之不碎,雖千百年猶堪玩味,滋養後世後代心靈。是文學上之一大悖論,是恆變中的長久不變,若鹽之鹹味永保,若美食之齒頰留香味常在,好的格言其雋永亦如此。」

  他也說,我們此生的工作,應該是讓大自然更平衡,讓我們的本性更完美。對於我們必要的內心工作,他第一個格言是「成為你自己。」第二個是:「殺不死我,就會使我更堅強。」他的傳世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目前每為大學採用的標準教科書,但在出版第一年,僅賣出一百本。

  1908年,心理分析年會舉辦的兩次會議,全程討論的都是尼采。會議記錄裡,弗洛依德承認尼采在直覺式方法上的見解,與那些以冗長系統化科學實證心理分析的結果竟有驚人的相似處。包括確認尼采是第一位發現發洩、壓抑、遺忘、假裝生病、對生命無常過度敏感症,以及精神生活的本能──包含性和虐待本能的重要意義。

  雖然弗洛依德不時會宣稱自己沒讀過尼采的書,但是有時候又承認他確實想要讀尼采的書,卻被攪得頭暈眼花,密密麻麻,頁頁皆真知灼見,與自己的看法竟如此相似,讓他心煩意亂。

  傳記作者恩尼斯特瓊斯說,弗洛依德在一座眾神殿裡供奉著幾個偉大人物,他說自己絕對無法獲致他們的成就。這些人物裡有歌德、康德、伏爾泰、達爾文、叔本華…和尼采。

  附錄,即選錄的~導言、第九章、第十章原文版,讓亞隆質樸溫潤的文本,盡在教學用與心理學小說間。

名人推薦

  江文賢(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
  姜忠信(政大心理系教授)
  張德聰(華人家庭健康促進協會暨群我倫理促進會理事長/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暨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前理事長)
  曾端真(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黃俊芳(僑務委員會海外文化老師/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兼任講師/作家)
  (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1931年6月13日-)


  生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造詣高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他將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發揚光大,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並將存在主義哲學融入心理治療之中,開創風格獨特、也啟發無數人的治療思想。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目前是該校榮譽退休教授,也仍在加州執業。

  他的著作等身也備受重視,其中《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存在心理治療》為心理治療的經典教科書,而一部部散文與小說,包括《日漸親近》、《生命的禮物》、《凝視太陽》、《愛情劊子手》、《診療椅上的謊言》、《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一日浮生》等,均是全球暢銷之作。

  亞隆的太太瑪莉蓮‧亞隆(Marilyn Yalom)也是知名作家,著有《乳房的歷史》、《太太的歷史》等書。兩人育有四名子女,定居加州。

譯者簡介

鄧伯宸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編輯、編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為資深媒體工作者,曾獲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現專事譯作。

徐大成

  中山大學管理碩士。曾任商船及軍艦官員、美商公司專業經理人、企管顧問、兼任講師、科技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等職。譯作有《印度~美麗與詛咒》、《遙遠的目擊者~阿拉伯之春紀事》、《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奧斯曼的黃粱夢》等。
 
 

目錄

導言

第一卷 團體治療
第一章 治療要素:治療的關鍵/前言/治療要素/灌輸希望/普世皆同/知識傳達/利他主義/原生家庭團體重現/培養社交技巧/行為模仿/感情宣泄/存在要素/團體凝聚力/人際學習/團體是社會縮影/
 
第二章 專注當下的治療師/前言/治療師:專注當下/過程的定義/過程專注:團體力量的來源/治療師當下的任務/當下啟動的技巧/過程釐清的技巧/過程的認知/過程評論:理論概述/
 
第三章 特殊團體的團體治療---住院病人、酒精成癮病人、絕症病人、失親者/導言/住院病人的臨床環境/帶領的策略及技巧/進階住院治療團體:一種工作模式/團體治療與酒精上癮/導言/末期病人團體治療/失親團體治療/失親團體的技巧與主題
 
第二卷 存在治療
第四章 四大終極關懷
導言/導言:存在心理治療/存在治療:一種動力心理治療/存在導向:陌生卻熟悉/存在心理治療的領域/ 存在治療與學術圈
 
第五章 死亡、焦慮與心理治療
導言/死亡生死相依/面對死亡:個人的改變/死亡與焦慮/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中對死亡的忽略/
死亡焦慮:一種精神病理模型/獨特性/終極拯救者/精神病理的整合觀點/死亡與心理治療/死亡是為極限狀態/死亡是焦慮的根本來源/心理治療的問題/生活滿足與死亡焦慮:治療的立足點/死亡麻痺
 
第三卷 談寫作
第六章 文學中的心理學
前言

第七章 心理學看文學─「用心理學的觀點談海明威」
導言/從心理學看海明威
 
第八章 從心理醫師到小說作家
PATIENT VIGNETTES:FIRST STEPS INTO NARRATIVE
《日漸親近》(Every Day Gets A Little Closer):一項治療實驗及記述/亞隆醫師的前言/金妮的前言/ 亞隆醫師的筆記/金妮的筆記/亞隆醫師後記摘錄/《愛情劊子手》:個案情節成為短篇小說/《愛情劊子手》:導讀/〈如果強姦不犯法⋯⋯〉
 
第九章 教學用小說
《當尼采哭泣》第12章/弗里德里希‧尼采寫給彼得‧加斯特的信/兩個治療師的故事/受傷的治療師:情況危急/翻轉情勢─另一版本/誰是病人?誰是治療師?/《當尼采在哭泣》第20章
 
第十章 心理學小說
透明/治療的界線/夢/當下/一躍而入純粹的虛構/小說是虛構的?事實是真實的?/謊言與心理治療/《診療椅上的謊言》:序曲
 



這是一席流動的饗宴啊!


  過去合作30年的出版商基本書局(Basic Books)第一次建議出版這本書時,我聳聳肩,總以為文選云云,無非是一個位作家過世後的作品集。如若不然,充其量也只是一種回顧展之類的東西,一個人寫作生涯結束後,匯會集出版的一本集子而已。

  因此,在我看來,這樣一本書,不過就是為人生多添一塊里程碑而已罷了。另一方面,說來悲傷,一如從史丹佛大學退休,竟是在提醒你,說你老了,老人斑出現了,膝蓋開始痛了,跟網球說掰掰拜拜了,看著孩子成家立業,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

  但不管怎麼說無論如何,對於這樣一個文選兼回顧的點子,我漸漸熱中起來,心想這未嘗不是一個機會,可以為自己喜愛的那些舊作來上一次謝幕。興沖沖吹掉舊檔案上的灰塵,重讀那些自己珍愛的文章,諸如催眠治療腳底疣、產後憂鬱、攻擊性窺淫狂、迷幻藥、海明威、老年器質性腦疾、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治療等等。

  但不消多久就明白,所有這些東西,艱澀難懂,互不無關聯,多數又都過時,到頭來,唯一的讀者大概就只剩下了自己。因此,我再次將它們束諸高閣(海明威的那篇例外)這也才了解到出版商的慧眼,這樣一本文選詳細記錄了我30來的寫作生涯,隨著時間的進展,從發表在專業刊物上的研究報告到小說。

  我的早期著作都是心理治療教科書,最近的作品則以心理治療小說為主。因此,我擁有兩類讀者:其一,心理治療師,他們在接受正式訓練期間修讀了我的教科書;其二,非專業的讀者,受我後期說故事形式作品的吸引,不經意地對心理治療發產生了興趣。

  透過文本,引介讀者到不同領域

  透過這些篇章,我希望能夠將這兩類讀者引介到我不同作品的領域──以一種溫和緩的方式,使非專業的讀者得以認識較為理論的、以臨床經驗為基礎的心理治療觀點,另一方面,則是培養執業治療師的興趣,使他們更能領會說故事在心理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

  本書分成3個部分,反映我的主要關懷:(1)團體心理治療;(2)存在心理治療;(3)寫作。

  我一生致力於理解、闡述、傳授心理治療,從一開始,我就對兩種治療方法特別感興趣:團體治療與存在治療。在最初所接受的訓練中,我認定自己是一個醫學科學家,所接受的團體治療文本無不來自於實證研究。後來,當我開始深入存在治療,才發現實證研究其實有所不足:要對人類情況做出深層的主觀回應,其間環繞許多問題,這在實證研究中是無法找到答案的。因此,我大部分的存在治療作品,基本上都取材於哲學的探討──包括我自己的及他人的。

  本書的第三卷〈論寫作〉詳細記錄了我對說故事的強烈興趣,也正是這股說故事的動力,始終潛伏於我所有專業作品的背後,時不時穿插遊走於文本之中,最後,到了晚年,甚至完全主導了一切。

  文學對我的吸引力可以追溯到人生最早的歲月,在我受教育的過程中,特別有一段時期,培養了我講說故事的能力。醫學院的前頭兩年,基本科學的課程,我可是手到擒來,勤奮用功自不在話下,在班上也幾乎也都是名列前茅,但對科學的醫學課程卻並不真正具有熱情,都只是機械性地應付而已。

  三年級時,我到精神科見習,分到第一個位病人,儘管姓名早已忘記,但病人迄今如在眼前:一位女同性戀,年輕,憂鬱,一臉雀斑,一頭紅髮,辮子長長的,用粗橡皮筋隨便扎起。

  初次見面,我極度不安,心裡明白,我們兩個人對精神醫學幾乎都是一無所知。但那樣反而好;對於我的專業領域,她高度地不信任(之所以如此,也難怪她,在那個同性戀尚屬非法的年代,她很有可能被正式診斷為性變態)。

  至於我自己,不僅對心理治療懵懂無知,對同性戀,除了普魯斯特(Proust)一段有關斯旺(Swann)偷窺兩個女人做愛的煽情文字外,我同樣一無所知。我能夠為她做些什麼呢?

  最後,我決定,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讓她來當我的嚮導,盡我所能地去探索她的世界。之前她與男人交往的經驗令她倒盡胃口,而在我這個性別的人當中,尊重且用心傾聽她的,我是第一個。她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動,兩次會晤之間,我常常都會想到她,幾個星期下來,我們彼此間發展出一種溫暖甚至關愛的情感。她似乎很快得到改善,至於她的改善到底有幾分是真實的?其中又有多少是得自於傾聽與關懷?我始終不知道。

  每一個精神科學生按規定都要在每星期的個案研討會上提出報告,輪到我時,環顧室內,但只見精神科教師及幾位波士頓精神分析學會(Boston Psychoanalytic Institute)中,赫赫有名之士盡皆在座,令我惶恐不已。最後,我選擇對他們視而不見,深深吸一口氣,然後開始。那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了。

  對於研討會的情形所記憶不多,只記得在我講述自己與病人會晤及彼此間發展出的關愛情感時,會議室裡一片安靜,深沉的安靜。沒有人移動,沒有人作做筆記,接下來的討論中,出乎意料地,每個位與會的精神科醫師似乎都無話可說。令我驚訝的是,許多人對我的報告讚許有加,甚至令我感到困窘;另一些人則什麼都沒說,就只是說我的報告本身已經說明了一切,無須再做補充。

  善說故事,找到秀出能力的途徑

  那次研討會的經驗是一次頓悟──剎那間的透徹了悟。這樣一群卓越的聽眾,居然引起這樣大的反響,我憑的是什麼?當然,既不是我的表現掌握了任何理論,也不是我講了一套系統性的有效治療。沒錯,我所做的完全是另一回事:用生動的故事形式傳達病人及我們之間關係的本質。

  我一向善於講說故事,那一刻,我相信,我為自己找到了一條善用這種能力的途徑。四十年前,走出會議室,我確信,精神醫學是我的使命,並確信而我將會以一個說故事者的身分,以某種方式──當時還不知道──對精神醫學做出我自己的獨特貢獻。

  除了幾篇導言及三篇談論講說故事的新文章外,本書內文均節錄自已經出版的書籍及發表過的文章,並在精簡、可讀及條理上做過一番編輯整理。

  托天之福,我有機會和我兒班恩‧亞隆(Ban Yalom)作家及極為傑出的編輯,一同完成這項計畫。他從頭至尾自始至終投入本書的編輯工作,在本書的組織架構上提出專業建議,包括各章導言的內容、內文的選擇及摘錄的編輯,所有一切,多虧有他。

  我也要感謝基本書局的發行人:喬安‧米勒(Joann Miller)提議出版本書的蓋爾‧溫斯頓(Gail Winston)及約翰‧多納提克(John Donatich)支持這項出版計畫終底於完成。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2
    $276
  2. 二手書
    32
    $276
  3. 新書
    34
    $288
  4. 新書
    35
    $300
  5. 新書
    66
    $565
  6. 新書
    79
    $672
  7. 新書
    85
    $723
  8. 新書
    9
    $765
  9. 新書
    9
    $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