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所有來自其他科學領域有關認識的資訊,乃是至關重要的,就此而言,發生認識論要強調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堅決的跨學科屬性。事實上,發生認識論的特定問題是關於認識的成長問題,一般而言,就是在內涵(compréhension [connotation])和外延(extension
[extension])上,從比較不完善、貧乏的認識過渡到相對較為豐富的認識。目前,所有科學總是處於發展之中,而不認為現狀是固定不變的,雖然科學史上曾對此抱持幻想,例如,反對伽利略者抱持的亞裡斯多德主義,或是某些現代物理學家追隨的牛頓主義。廣義而言,發生學的問題含括所有科學知識的進展問題,其中包括兩個面向:一方面,是對於認識有關連的各方面事實的問題(特定層級的認識有何特徵,以及從某層級如何過渡到下一層級之類的問題);另一方面,是關於認識的實效性問題(validité
[validity],評價認識的進步或退化問題,特別是在形式結構方面的進步或退化)。所以很清楚,發生認識論的任何研究,不論所關切的是兒童某些方面的認識之發展(例如:數字、速度、物理屬性、因果關係等),抑或是某些科學相對應分支在思想上的演變,都需要預設所研究科學認識論的各學科專家合作,例如:心理學、科學史學、邏輯學、數學、模控學、語言學等研究學者等等。在我們日內瓦國際發生認識論中心(Centre
international d'épistémologie génétique),所有的嚴就基本上都是遵循採用團隊合作。因此本書接下來呈現的,在許多方面,都是集體合作的研究成果!
不過,這本小書目的,並不是要回顧此中心的歷史,甚至也不是要去詳細總結此中心出版的各卷《發生認識論研究報告》(Études d'épistémologie génétique [Studi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
。在這些《研究報告》中,可以找到我們完成的研究結果,還有各年度年會期間討論的報導,讀者可以發現其中重點在於聚焦持續進行的各類研究。我們這書的用意很單純,只是要指出發生認識論的若干普遍趨勢,以及舉出主要事實,以茲作為證成此等趨勢的根據。因此,本書的章節組織相當簡單:第一章,分析認識在心理發生方面的資料;第二章,分析認識發生的生物學前提條件;第三章,回頭重新考量古典的認識論問題。對於這樣的章節組織,有需要作一些說明,因為這當中前兩章,表面上看來可能讓有些人覺得沒有必要。
我們常使用心理學術語,尤其是描述認識涉及的心理發生(psychogenèse
[psychogenesis],本書第一章)。不過,認識論學者讀心理學研究報告並不多,而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心理學研究通常並不明顯處理認識論者關切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本書的探討將試著,盡可能集中在有認識論重要意涵的心理學事實,這樣的聚焦呈現方式可算是新的嘗試手法,其中將納入大量未發表的因果關連性的心理學研究報告。至於認識的生物學根源(本書第二章),自從出版《生物學與認識》(Biologie
et connaissance [Biology and
Knowledge],Gallimard,1967)以來,當初書中觀點至今幾乎未有太多調整,然而現在這兒(本書第二章)需要能夠使用低於二十頁的篇幅來概述,《生物學與認識》全書四百三十多頁的內容,所以我們希望讀者能諒解我們採取這種新方式,扼要提出認識的有機[生物]起源,確立如此前提是不可或缺的,這樣才好證成發生認識論對於主客體諸多關係所提出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