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於被宣告罹患癌症的人,就像是人生路上突然遇到了交叉路口。
即使是同一類型、同樣階段(期數)的癌症,也會因為治療方式不同,造成不同的結果。有些患者順利從癌症中康復,當然也會有狀況不良、病情持續惡化的人。
更進一步說,即使是同一種類的癌症及同一階段的癌症,也會存在能生存下來的患者,以及沒辦法繼續存活的患者。
如此不同的道路是在哪一點產生分歧的呢?
癌症,通常是經過長時間累積形成的。
一般來說,當檢查時在體內發現一公分左右的腫瘤,才會被宣告罹癌。腫瘤的重量大約一公克,細胞的數量約十億個。腫瘤在一公分時即被發現的話,通常處於癌症早期,但其實這般大小的腫瘤已是癌症細胞生成多年後產生的結果。
在檢查中被發現的癌症細胞是繼承自父母的遺傳基因,透過我們的生活習慣、累積下來的壓力等原因長成的。
一旦這樣思考,就會驚覺最初的交叉路口不是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嗎?
如此一來,由於生活不健康而導致癌症的患者,在被告知罹癌時,其實已經無法挽回了嗎?
當然不是這樣的。
不如說,我認為在被告知罹癌後,才存在真正重大的分歧點。
當患者被告知罹癌後,必須針對癌症的治療做出幾個決定,並且會因為選擇上的差異而影響治療程度。
重要的是,為了做出比較好的選擇,患者必須知道對自己有幫助且正確的資訊。
患者會在癌症的「標準治療」及「尖端醫療」之間做選擇,大部分的患者或許認為「尖端」比「標準」來得高級,所以期望可以接受尖端醫療,對吧?
畢竟,「標準治療」這個名稱給人一種「普通」、「中等」的印象。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在癌症治療中,所謂的「標準治療」指的是有實際的科學根據(證據)證明其治療效果良好,屬最為推薦的治療方法。
另一方面,「尖端醫療」指的是在最前端研究中進行的醫療方式,尚未有確定的評價,科學根據也還不夠的治療方法。
因此,尖端醫療雖在短期內是先進的治療方法,但其實還在試驗階段,只要沒有足夠的實證,便無法升格為標準治療,往後無法實際用於治療的狀況也很常見。
換言之,無法期待使用標準治療能痊癒的患者,能夠選擇嘗試尖端醫療。
當患者必須針對治療方式做出選擇時,是否了解兩種治療方式之間的差異,會對選擇帶來很大的影響。
這本書的目的之一便是提供與癌症相關的基本資訊,以幫助患者做選擇,下定決心。
此外,也希望盡力告知患者一些必須了解的資訊。
現在,網路、電視和書本等媒體,流傳著許多關於癌症的資訊,其中包括對患者有益的資訊,也有完全錯誤的資訊。
關於這件事,本書會盡可能地指出正確與錯誤的資訊,希望藉此減少誤導患者的資訊。
於此同時,我也希望透過本書,將自己從超過一千個臨床經驗中獲得的知識和見解,傳達給大家。
我從九州大學醫學部畢業後進入外科,此後超過二十年都從事癌症患者的治療。
研究所時期,我以癌症為主題做了研究,在那之後五年,我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醫學系留學,這是一所以治療胰臟癌聞名的大學附設醫院,進行著最前端的癌症研究。
而現在我身為大學附設醫院的肝膽胰臟外科主任,主要專業是胰臟癌手術。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癌症可以被治癒,但是,胰臟癌仍是現今被認為最難治療的癌症之一。
罹患胰臟癌後生存率大約為10%,雖然很遺憾,但的確很多人因胰臟癌去世。
胰臟癌是一種幾乎沒有自覺症狀的癌症,所以當發現罹癌時,通常都是較後期的狀態了。
常常在發現的當下,癌症已經在胰臟周圍擴散並轉移到肝臟等其他器官,以至於無法進行外科手術,即便做了手術,也很容易復發。
換句話說,胰臟癌的難以察覺,常常導致患者是在極為突然的狀況下面臨殘酷的現實。
胰臟癌就是如此棘手。身為一個專科醫生,除了一邊跟患者密切溝通外,我也必須持續尋找能讓患者脫離威脅的方法。
雖然在我治療的胰臟癌患者當中,不少因為我能力不足而過世的患者,但也有人克服了逆境,存活下來。
在被告知罹癌後,患者做什麼比較好呢?不能做什麼呢?
從存活下來的患者身上,有著可以作為往後治療的參考價值,受益於這些患者,我學到了好多事情。
也許可以說是生存者的智慧吧。我想把它們傳達給大家。
我相信這種經驗來的智慧,不僅能用在治療胰臟癌上,對所有癌症患者的治療都會有幫助。
六十多歲的S女士因為糖尿病惡化來醫院看診,檢查結果發現胰臟有一顆2.5公分的腫瘤,被診斷為胰臟癌(當時為4A期)。
S女士理所當然地因被宣告罹癌受到了巨大衝擊,S女士的媽媽、妹妹都是因為胰臟癌去世。S女士表示自己在被告知罹患胰臟癌的那個瞬間,「腦袋突然一片空白」。
此後,S女士持續被負面情緒影響。半夜肚子痛醒來時,不自覺想著「若是疼痛轉移的話,我是不是就會死了……」,想著想著就難以入眠,日子不斷如此重覆持續著。
但是她決定重新振作,她向我表示「我還不想死」。
S女士選擇了「術前化學療法」,在手術前做抗癌劑治療。
我以「只要還能進行手術,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來鼓勵S女士,建議她每天樂觀生活、確實攝取蛋白質和做運動。
手術前持續了兩個月的抗癌劑治療,在沒有發生特別副作用的狀況下,手術日來臨了。
被判定為癌症的三個月後,S女士做了一併切除門脈(胰臟內的重要血管)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於消化系統的癌症中,被列為大手術的類項)。S女士術後沒有引發任何併發症,順利出院。
S女士在那之後開始了術後的抗癌劑治療,雖然會因身體倦怠等副作用困擾,仍順利完成了術後一年期的治療。
門診檢查時,S女士總會與我談論飲食和生活的事,我也建議她凡事採取積極態度。最初的門診時,她總是表現出不安,但經過一段時間,她漸漸會在會面時展露笑容了。
手術後已經過了兩年半,S女士的恢復狀況良好、癌症沒有復發,非常朝氣地生活著。
從S女士克服癌症的寶貴例子中,我學到了以下幾點:
①如何克服被宣告罹癌的衝擊
②如何選擇治療法
③手術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④針對抗癌劑該怎麼規劃對策
被宣告罹癌後,多數人會受到很大的衝擊,腦袋一片混亂。能否整理好心情、重新振作是很重要的。S女士雖然最初也十分震驚,但決定重整心情後,便能鎮定地面對罹癌的事實。
接著,最讓主治醫生和患者頭痛的便是如何選擇治療方法了。
術前化學療法是在手術前使用抗癌劑,使癌細胞縮小以提升手術成功率的治療方法。以前多是針對乳癌等癌症使用,但近年許多人亦開始關注化療運用於胰臟癌治療的狀況。
當然,也有「不想要在手術前化療」以及「不做手術,只選擇抗癌劑」的選項,S女士是經過深思熟慮才選擇了新的治療法。
另外,手術前的飲食及運動等,都需要確實地做「術前復健」(請參本書內文)。S女士在手術順利成功後,使用抗癌劑作為術後(輔助)化學療法,順利度過了追加的治療期間。
綜合以上努力,S女士順利克服了第四期的胰臟癌,現在身體十分健康。
診斷出癌症後,患者在不同階段下了怎麼樣的決定,以及為了貫徹自己的選擇,該用什麼方式積極對抗癌症,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不同的選擇及治療方式,帶領患者走向截然不同的未來。
本書針對患者面臨被宣告罹癌、手術前、術後三個不同的階段分為三大章,列出患者應該要知道的事情。
特別希望有以下情形的患者閱讀這本書。
●被宣告罹患癌症後心情低落的人
●由於癌症治療法的選擇而煩惱的人
●考慮是否要尋求「第二意見」的人
●不想做癌症手術的人
●想接受癌症手術的人
●使用抗癌劑治療中的人
●希望避免復發、轉移的人
●癌症復發的人
●尋求對癌症治療有效的飲食方法及營養品的人
如果本書能夠幫助癌症患者或其家屬迎向明亮的未來,那將會是我很大的榮幸。
二〇一八年六月
產業醫科大學第一外科講師 佐藤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