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浪漫、混亂、慧黠、世故、尖刻、優雅……
世人對於法國的所有刻板印象,在此盡數化為靈動、詼諧,
而且充滿文化底蘊與歷史深度的透徹洞見!

  I.《法式誘惑——賞—法國人如何玩味人生;探—法國文化的幽微精髓》

  法國文化與生活中的深層奧秘,一切都與「誘惑」有關。

  法國是一個講究誘惑的國家,她的優雅,她的美麗,她的感官之情、生活之樂,無不浸透著誘惑的因子。但誘惑對法國人而言絕非只是逢場作戲,它根本就是理解何謂法國的關鍵所在。雖然性愛的追逐與征服向來是誘惑力施展的核心領域,但對法國人而言,誘惑早已進一步成為民族生活哲學,甚至是一種意識形態。

  誘惑是法國文化與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底蘊,涉及的不只是浪漫的情愛關係,法國人無論在職場應對、生意往來、享受美饌醇酒、定義風尚、進行學術辯論、選舉民意代表,甚至在全球權力角逐場中,時時刻刻無不努力上演誘惑的遊戲。法國人在日常生活中譜寫誘惑的魔力,形式變化萬千。唯有掌握「誘惑」這個幽微精髓,才能了解法國文化真正的核心底蘊。

  紐約時報資深駐法記者秀黎諾從內部觀察者的角度,細膩詳盡地解密法式誘惑的運作方式,分析這個國家的權力意涵與侷限所在。她以幽默風趣、充滿個人風格的筆法檢視法式文化及生活,出神入化地引領我們從巴黎街巷的庶民小店遊走到國家機器的華麗殿堂,復而從既宏偉秀麗的凡爾賽皇家花園,忽又置身農產富饒、鬱鬱蔥蔥的法蘭西鄉間,跨度含括政治、美饌、歷史、情慾,行文幽默機智,趣味與知識兼具。值得所有享樂主義者細細品味的好書,理解當代法國文化與生活的必讀指南。

  II.《偏見法國——正解還是誤解? 關於法國的41個迷思、綺想與真相》

  在想像和偏見背後,法國,她究竟是什麼真實模樣?

  法國女人無比時尚,而且不會胖,每個男人都有情婦,風流倜儻;法國人不愛洗澡、頭上總頂著貝雷帽;他們餐餐蝸牛鵝肝,無酒不歡;法國人工作懶散,而且罷工是絕對必然……世人對法國的印象往往建立在一連串的偏見和迷思上。這些謬解的矛盾讓法國人在外人心中總顯得神祕莫測,擁有世人無法理解的不可思議特質。不過,當扭曲成刻板印象的迷思變成一個國家的形象,那可就值得好好檢視了。

  《偏見法國》從法國的飲食、性愛、禮儀、政治、歷史、生活態度,以及法、英這兩個「最親密的敵人」的糾葛情仇觀點,破解世人無不熟悉的四十一個「偏見」,細膩呈現一個讓全世界愛恨交織的文化的真實面貌。伊特薇筆下的觀察結合了淵博史實、大眾文化、精妙語言和個人第一手記錄,從幽默趣味和廣博知識切入,不見浮濫淺薄的老梗觀點,而有英式幽默特有的棉裡藏針口吻,深入剖析世人對於法國的各樣偏見和幻想的對與錯,內容敘述辛辣,妙趣橫生,而且解析細膩獨到,讓讀者能以各種「偏見」,去理解這個總教人又愛又憎的高盧文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依蓮.秀黎諾 Elaine Sciolino


  曾陸續擔任《紐約時報》外交事務首席特派記者、駐聯合國辦公室主任、駐巴黎辦事處主任,現為該報駐巴黎通訊記者。曾以《波斯迷鏡:今日伊朗撲朔迷離的面貌》(Persian Mirrors: The Elusive Face of Iran)一書獲得多項出版獎殊榮,二○一○年又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軍團勳章。過去亦曾擔任《新聞週刊》海外特派員,先後於巴黎及羅馬服務。現與夫婿居住於巴黎。

琵鄔.瑪麗.伊特薇  Piu Marie Eatwell

  琵鄔.瑪麗.伊特薇以一等成績自牛津大學英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後,曾先後擔任英國國家廣播公司電視節目製作人及律師。同時,身為人母的她也曾擔任紀錄片製片、法庭辯護律師及教職,目前於倫敦、巴黎兩地專職寫作。

譯者簡介

徐麗松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後旅居法國多年,分別於巴黎七大、里昂二大及高等社會科學院攻讀語言學及跨文化研究,目前於台灣及法國從事英法文翻譯及商務工作。

謝孟璇

  高雄長大,台北成熟,畢業於政大教育系、師大英語所。曾任教育業,受文字召喚而投身筆譯與撰稿工作。
 
 

目錄

I.法式誘惑

輯一:非常法蘭西
第一章 自由,平等,誘惑!
第二章 誘惑的國度 
第三章 非關性愛  

輯二:讓當下持續回甘  
第四章 華麗法蘭西
第五章 知識份子的前戲 
第六章 我們哪知
第七章 與肉店老闆成為朋友  

輯三:身體的書寫  
 第八章 肉體的魅惑 
 第九章 香氣的召喚 
 第十章 美食的高潮  

輯四:誘惑與公領域 
第十一章 藏身在光天化日之下
第十二章 「菸斗」與「雪茄」
第十三章「加油哦,小捲心菜!」
第十四章 傳播文明的火把

輯五:告別誘惑情緣?    
第十五章 不誘惑毋寧死

尾聲:一場法式晚宴
銘謝
參考書目
 
II.偏見法國

開胃酒
頭戴貝雷帽、身穿條紋衫,自行車上掛著累累洋蔥的法國人

第一章料理之王與國王料理-關於法式飲食的迷思
• 法國料理乃世界之最
• 法國人不是愛吃馬肉嗎?
• 而且還愛吃青蛙腿與蝸牛
• 法國人是世上最愛乳酪的民族
• 法國人愛吃大蒜
• 法國人不吃速食
• 法國人餐餐無酒不歡
• 法國人從不醉倒

第二章妳美翻了-關於法國女人的迷思
• 法國女人舉手投足最時髦
• 法國女人不會胖
• 法國女人是廚房女神
• 法國女人不剃毛

第三章危險性關係-關於性愛、婚姻與生育的迷思
• 法國人沉迷性愛
• 法國人極度寬容通姦
• 法國人習慣大家庭
• 法國小孩不亂扔食物

第四章媽的!-關於法式衛浴的迷思
• 法國廁所很噁心
• 法國人不洗澡
• 法國浴室都有坐浴盆

第五章噗,誰在乎!-關於法式禮儀的迷思
• 法國人不是普通地粗魯
• 法國人打招呼必行親吻禮
• 法國是老菸槍的國度
• 法國人對動物殘忍不仁

第六章自由、平等、博愛-關於法國歷史與社會的迷思
• 法國是革命之國
• 法國的社會平等
• 法國人工作懶散
• 法國是猛吃乳酪的投降猴子

第七章充滿例外的地方-關於法國文化的迷思
• 法國人對法語滿心偏執
• 法國流行樂遜到爆
• 法國電影自命不凡

第八章  光之城-關於巴黎的迷思
• 左岸是大作家與知識分子的天堂
• 巴黎地鐵臭氣沖天
• 巴黎是歐洲的狗糞首都

第九章  法國內地-關於法國人度假的迷思
• 法國的八月唱空城
• 法國海灘污染嚴重
• 法國海灘滿是袒胸露乳的女人
• 法國鄉村典雅別緻
• 法式鄉村風格好潮

第十章  最親密的敵人-關於《英法協約》的迷思
• 法國人眼中的英國食物很噁心
• 英國人占領了法國鄉村……法國人也攻陷了英國城市
• 英國人是園藝冠軍

餐後酒
致謝
資料出處
參考書目
 
 
 

內容連載

《法式誘惑》

我第一次接受法國式吻手禮是在法國總統府——艾麗榭宮的拿破崙三世廳,行吻手禮的人則是法國總統本人。

那是在二○○二年秋天,是賈克.席哈克(Jacques Chirac)擔任法國總統前後一共十二年任期間的第七年。當時小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正著手策畫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法國與美國的關係跌到數十年來的最低點。我剛被《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調任為駐巴黎辦事處主任,席哈克接見我以及《紐約時報》國際新聞部的編輯羅傑‧柯恩(Roger Cohen),目的是宣布由法國主導的戰爭迴避策略,並使其成為頭條新聞。那個星期天上午,我們抵達艾麗榭宮時,席哈克跟羅傑握了手,接著以吻手禮(baisemain)歡迎我。

吻手禮這種禮儀在今天被幾乎所有六十歲以下的人視為過時,但在傳統中卻是一個神聖而隆重的動作,歷史可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中世紀時,地方諸侯向領主行吻手禮以表敬意。到了十九世紀,吻手禮的意義有了新的詮釋,成為男子向女性傳達紳士風範及禮儀的方式。今天依然實行吻手禮的男性應該都懂得並且遵守這項禮節的規則:不可以吻戴了手套的手,或是年輕女孩的手;只能吻已婚婦女的手,而且只能在室內進行。

席哈克握住我的右手,溫柔地捧著,宛若那是他私人藝術收藏中的一件珍貴瓷器。他將我的手提到他胸前的高度,彎身趨近,然後吸了一口氣,彷彿在品味它的芬芳。緊接著,他的雙唇印上我的肌膚。

這個吻不是一種熱情的表現。它完全不像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其長篇鉅作《追憶似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第一部《斯萬家那邊》(Du côté de chez Swann)中所描述的那種激情澎湃的情景——敘事者「盲目地、熱烈地、瘋狂地」抓住並親吻一名身穿粉紅衣裝的女子伸向他的手。然而席哈克的吻依然讓我感到些許不安。某部分的我覺得它非常迷人,非常風光。但在這個女性為了讓人認真看待,必須加倍努力的時代,席哈克在一個專業性的交流場合這麼直接地讓個人印記流瀉而出,並且假定我會感到歡喜,還是讓我內心隱約產生某種不自在。這件事在美國是不可能發生的。如同在法國其他種種情況,那個吻手禮其實是在幽微而又明確地釋放「誘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1
    $277
  2. 新書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