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緣起
今日沙漠,明日汪洋。自我進化的生存之道!
謝銘元 /iFit&ECFIT雲端CRM創辦人
網路在近數十年快速發展,除了讓資訊以百倍,甚至千倍提速傳遞,更重要的是「加速資金的自由流動」,進而加劇商業環境的更迭。放眼全世界,景氣循環的週期愈來愈短,以股市為例,2000年網路泡沫化引發了2年多的大空頭,但2008年的金融海嘯,空頭市場縮短到僅有1年時間。金融市場的循環週期縮短,隨之而來的是商業環境的快速變遷。過去一個商業模式可能帶來10年榮景,現在每兩、三年,甚而年年都有大變動!
今日身處在乾涸的沙漠,積極尋求水源;明日可能就面臨汪洋,需要泅水求生。換句話說,不管是企業經營者,抑或是孜孜不倦的工作者,生存的關鍵並非在既有環境有多少投入,而是面臨變動環境能在多快時間完成自我進化,成為適應變遷的新物種,更甚至,設法將自己打造成水陸兩棲的突擊艦,才能夠在短期間調整,因應各種不同的生存環境。
以我個人經驗為例,過去3次創業都處在不同領域,很幸運都能獲利、持續經營;即便是在創業時間最長的「iFit愛瘦身」經驗中,我也不斷嘗試新的商業模式。常有人問我:「這種自我革新、進化的體質從何而來?」我認為有兩大關鍵:
關鍵1 不管環境景氣如何變遷,都要持續強化「管理知識和能力」
「獲利工具」可能會隨環境紅利有所變革,就像是武功招式。然而,「管理能力」卻猶如心法,能夠跨業態、跨產業持續地累積。
關鍵2 勤讀實戰案例,樂於交流學習
在多年創業的過程裡,我加入不少創業輔導組織,也得到許多和台灣實業先進交流討教的經驗,由於討論的都是大家「實際在做的事」,舉凡商業機會判讀、最大門檻、可能誤區等議題,都能夠得到很實際的討論。如此的互動體驗,使我對不同產業、商業模式有更具體的思考脈絡。
出版這套商戰聯盟系列的初心,便是源於上述的思考。每位讀者身處的時間、空間條件不同,未必能夠和我一樣,參與這麼多的實戰討論,閱讀書籍仍是多數人自主進修的主流方式。不過,坊間多數的經營管理書籍,大多以歐美等國的公司作為討論案例,箇中內容或許可以為大家帶來一些管理概念上的啟發,但由於環境和文化與國內仍有本質上的不同,也導致讀者們的思考難以延伸至「這個狀況如果在台灣,我們會怎麼做」的落實層面。
基於以上想法,我開始了這套書籍的籌畫:「找台灣的經營者、談台灣的案例、論台灣的做法。」透過台灣產業裡許多優秀經營及管理者的實戰經驗,讓本地的經營智慧能得以嫁接。
此外,相對過去的案例,多數談論已經成功的大型企業在創業過程中篳路襤褸的艱辛,本系列將著重在「正在成長中的企業如何解決正在發生的問題」。或許案例本身的獲利不算驚人,企業規模也算不上大,但正因如此,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更像是讀者們每天身處的商業環境中會發生的,達到傳承「在地實戰智慧」的目的。
期望本套書是一個開端,作為拋磚引玉的先行者,使更多出版社願意投入台灣商業智慧的分享。最重要的是,進一步帶起台灣實業經營者們的討論風氣,共同把自己打造成為水陸兩棲的突擊艦,隨時都能彈性因應全球景氣的劇烈變遷。
推薦序
願做所有創業者的靠山
簡榮宗(台灣創新法律協會理事長、兩岸暨跨境創新創業交流協會理事長)
「iFit愛瘦身」以及「ECFIT雲端CRM」共同創辦人謝銘元,最近打算出版一套「在地商業智慧」的書籍(這本《善敗》是其中一本),情商我寫推薦序文。
我覺得很開心。一方面因為銘元是我很欣賞的年輕創業家,認真、勤奮(他之前經常半夜還在跟我用FB討論事情);另一方面,我認為台灣的確需要更多以台灣的創業案例、討論實戰經驗的書籍。
離開金融圈,我二次創業時,就鎖定「創新創業輔導」為律師的主要業務範圍之一。因為我看到台灣有許多優秀的創業者,但因為資訊、資金及資源的不足,而沒有辦法擴大規模,甚至上市上櫃。所以這幾年,我跟幾位好朋友一起創立了「兩岸暨跨境創新創業交流協會」,努力地解決資訊不對稱、媒合創投基金與串接各地資源,目前有了初步的成效。當然,讓台灣創業環境更好的這件事,仍需要更多有心的人一起協助。
銘元在《善敗》這本書中,不藏私地分享了許多親身經歷且未公開的經驗,包括iFit是怎麼做社群電商(商業文案的實戰、內容行銷、做通路還是做品牌)、創業者如何做好財務管理(新創公司的財務長、月損益表、提高毛利率的方式)、募資9,000萬的過程(天使輪及A輪的洽談、募資投影片範例、電商業界相關資源),甚至分享了曾嘗試卻未成功的專案(輕卡便當、iFit運動體驗中心、自建紡織工廠),還有新創公司常見的誤區(忽略的會計稅務、法律風險、股權結構)等等。
由於我自己也是創業者,看完書後,除了對於相關情境心有戚戚焉之外,覺得相當實用。所以我很樂意推薦給各位「打算創業」「已經創業」及「曾創業失利」的朋友們,相信各位讀完也會有相見恨晚之感。
創業是一連串的挑戰,而放棄也是最容易,但最不能做的決定!當你遇到挫折時,別忘記我跟銘元,還有許多好朋友,仍願意盡已所能,給創業者一些聆聽或建議。
未來,一起為台灣的經濟與法制環境的改善,加油!
自序
害怕失敗,更要善敗
從小到大,我們其實都在避免失敗,小至兒時與同儕玩遊戲,連猜拳都不想輸(直到自己成了父母,才發現這似乎是人的天性),大到學業、事業,我們兢兢業業,就像在踩地雷,深怕踏上名為「失敗」的座標。
然而,投身事業經營後我漸漸理解,越害怕失敗、越期望遠離失敗,也讓我們越不了解失敗的本質,甚至因為努力過程無法得到回饋的悵然所失,讓我們沈浸其中而不自知,更我們少了從中學習的機會。
其實「失敗」二字,並非窮凶惡極,比起來,一帆風順其實更可怕,因為他會讓我們缺乏危機感,也喪失評估風險的能力。我們應該避免的,是預期外、限度外的失敗;反觀,如果已經過風險評估,甚至預先做好停損的準備,反而我們應該勇於經歷失敗,因為其中給予我們的獲得,可能超越安穩平順的過程。
尤其在環境變化百倍速的現在,我相信「善敗」:懂得運用限度內的失敗,敗得有價值、敗得有學習的人,也更能提升存活率。
本書中,我將分享 iFit 一路走來,從社群、結合電商、深耕品牌、再橫跨虛實通路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匯集了過去我曾經歷、思考過的失敗案例,並提出後續我「覆盤」過後的觀點,同時分享有助於評估風險的工具,與目前台灣市場上好用、實用的資源。期望通過本書的閱讀,讓讀者們更能正視失敗,也更「善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