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讀這一本凃妙沂的短篇小說集是一種享受。她的一篇極短篇小說,讀完它,甚至可能比喝完一杯咖啡的時間還要短,但讀後的回味卻不亞於咖啡的甘醇喔!我總認為小說對讀者的第一個貢獻是單純作為讀者的閱讀享受,其次是對於生活與生命嶄新領悟的提供。這些功能,凃妙沂的短篇小說集都做到了。除此之外,我更推薦的是,這本小說集的主題,是透過數百年來台灣人的生活記事,彰顯了人們所追逐的價值─對這塊土地的愛。
妙沂是位國際馳名的女詩人,寫了很多台語詩,有很多詩作被譯成外文,在國際文壇享有美譽。她寫詩的語言天份也流露在她寫的小說中。例如,在〈牛是一隻青色的夢〉中,女主角美嬌對憨直又值得憐愛的男主角阿舉去偷一頭青色的牛的行為,用非貶抑性的調侃口吻對他說:「你就是青暝牛,做代誌攏袂溜掠,牽一隻青牛作記號?笑破人嘴。」這話的意思大概是:「你這個人真的夠憨直了,做起事情來既不夠圓熟又不精準,還偷來一隻無法掩飾犯行的青牛,就不免被笑話了。」用台語來讀小說中的這句話,就既傳神又精準了。凃妙沂在這一篇小說中,可說是淋漓盡致地掌握了台語的精髓。筆者我是一面朗讀它,一面拍案叫絕。
二戰後出生的台灣人,學校教的歷史只有中國歷史,台灣的歷史是被刻意隱藏的。就算在一九八七年解嚴後的台灣歷史課本,台灣史仍然是附屬於中國歷史下的小小篇章。隨著台灣主體意識的高漲,台灣歷史的教學逐漸在學校教育中取得重要性,甚至在新研擬的高中歷史課綱中被認為台灣歷史不但要有一定的份量,還應該有獨立的篇章,而中國歷史應被列入東亞史的一章。台灣歷史的教育從國民義務教育開始的策略是對的,但讀者透過閱讀小說中的台灣歷史故事,正是台灣人民對台灣歷史的補習。
凃妙沂的〈烏鬼記〉是這本小說集中不可不讀的一篇。這篇小說用第一人稱的視角,擬人化地講述一隻黑鬼三百五十年前,迄今的生命故事,從第一句「我是一隻黑鬼」開始,凃妙沂以愛情故事為情節,展現精湛的文筆,帶出了台灣三百五十年來的歷史,甚至溯源台灣文化來自南島文化的陳述。做為一個台灣歷史小說的愛好者,筆者對這一篇〈烏鬼記〉有特別的偏愛,不但反覆細讀,還根據小說故事提及的歷史事件去查閱相關史料,發覺作家縱讀台灣史的細心及優異的呈現手法,值得再次推薦讀者,一定不要錯過了喔!
文學界對於極短篇的定義似未有定論,多數人同意少則一千五百字,多則以三千字為限。但一九八○年代以後的台灣報紙副刊,不也曾經出現過八百字至三百字等不同的極短篇。極端篇本屬於小說的類屬,但眼尖的小說讀者可能已經發現那些低於一千五百字的極短篇,多數已經溢出了小說的圍籬,穿著堂皇的散文裝,或像詩句不斷地踱步與吟唱於文壇。凃妙沂這本小說集有一篇只有一千字的極短篇〈身體的復權〉值得反覆閱讀與討論。且讓讀者我們來辨識或界定它是小說、散文或詩?李喬大師曾在他的大作《小說入門》中嘗試界定小說是「以散文寫成,包含許多成分的虛構故事。」書中並說明,所謂散文就是不講究節律的書寫作品。成分則至少要有主題意識、人物、故事情節、特殊結構,及敘事觀點等。至於虛構則容許杜撰的手法。如果用上述定義來讀凃妙沂的〈身體的復權〉,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雖只有一千字的作品,但小說的五臟則俱全呀!它的人物是「她」,也就是女人;故事情節則是夢境的現實與虛幻;結構如灌木林的枝葉交錯;敘事觀點是「第三人稱單一觀點」;使用的語言近似詩語;而它的主題意識則留給讀者您來判定。透過這樣的細讀與分析,讀者將會與筆者我同感,可以毫無懸念地認定〈身體的復權〉是極短篇佳作中的佳作。
前述讀小說的第一個好處是享受閱讀,其次是生命的領悟。當首要的目標無法獲取時,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這樣的狀況就發生在筆者閱讀凃妙沂的〈絲瓜掉到陽台下〉時。由於小說的故事情節,讀來讓人無法感受到愉悅,反而為女主角的遭遇充滿憤怒與不平。為憧憬愛情而婚姻的女性,為何不堪地以被家暴收場而必須繳械自我療傷?是命中註定,還是愛情叫人目盲導致的?讀者能否從這篇小說〈絲瓜掉到陽台下〉得到反思?小說中女主角的年紀大家暴於她的男主角「四年又五月零七天」。凃妙沂為何用這麼精準的時間來凸顯小說夫妻的年齡差異?自認為敏銳性極高的筆者我,百思不得其解。但能確定的是女主角在請求共同負擔婚前的房屋貸款責任時,再一次無奈地發現她只有自己吃下清償房貸的後果,才能了結這樁不幸婚姻的牽絆。值得同情與肯定的是,小說情節流露著女主角最後一次去見前夫與新歡捲髮A女時已無恨意,讀者可以從這篇小說〈絲瓜掉到陽台下〉領悟到的生命境界是:寬恕。
凃妙沂這本小說集的篇數不算多,一般讀者花個一星期,一定讀得完,筆者卻足足用了兩倍的時間來細讀,因為那些發生在我生活周遭的小人物的故事,看似平常,推敲究裡後卻能發現,篇篇都展現了如同台灣諺語般的生活智慧,加上小說中的隱喻與廣泛的知識,必須延伸查索,以求甚解,所費時間自然延長,但享受閱讀之餘,卻是值得的。
筆者何德何能,承蒙凃妙沂小姐的厚愛,得以先讀到她的大作文稿,並受邀分享些許閱讀心得,內心由衷地感謝。讀小說是筆者從中學時期就養成的興趣;在台灣文學研究所研習時,受到陳建忠教授的教誨及影響,養成了每讀一篇文學作品或一篇文論,隨即慣習地寫下他簡稱「千字文」的閱讀心得。不過,因受妙沂小姐囑咐的字數所限,本文無法呈現每一篇小說的閱讀筆記,期待來日新書發表會時,或可與讀者對話,動腦逐一討論與分享了。
蔡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