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一小片浮雲》由三部相互獨立的中篇小說──〈一小片浮雲〉、〈第一次〉、〈海狼──一首抒情詩〉構成,三部中篇小說完成後給了雜誌社,《中國作家》二○一八第一期曾發表過作為中篇小說的〈一小片浮雲〉。但編輯同時告訴我:中短篇沒人讀,你得弄成長篇。我與出版界鮮有來往,不瞭解圖書市場的狀況,編輯的忠告我也無從判斷。但他的話讓我下意識地做了一個動作──我在電腦上將這三部原本相互獨立的中篇小說放在一起,以第一章〈一小片浮雲〉、第二章〈第一次〉、第三章〈海狼──一首抒情詩〉的方式進行了編排。得,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都沒改,長篇小說《一小片浮雲》就這樣誕生了。我很遺憾犧牲了三部中篇,也很慶幸得到一部我還算滿意的長篇。這是一件我至今也不能理解的奇異之事。寫作也許的確存在某種神奇,好作品也大都源自於神的安排。單靠人力我們怎麼能處理那些神祕得幾近於天然自成的結構與關係呢?三部相互獨立的中篇小說天然自成地構成了一部新的長篇小說,對我而言真彷彿做夢一般。
事實上《一小片浮雲》脫胎於我二○一八年匆匆寫就的一部長篇小說──《折騰》(二○○八年中國北京作家出版社初版、二○二二年臺灣秀威以《赤腳狂奔》為名再版)。二○一九年香港的幾個年輕人提出將其中的〈第一次〉改編成電影,同年我將其延伸出了一首近五百行的長詩。於是這次秀威的繁體中文版便由長篇小說〈一小片浮雲〉、長詩〈浮雲之歌〉及電影劇本〈一小片浮雲〉構成。這樣的出版安排在我是為了檢視多文本寫作之成敗,亦是為了與深具文學探究心的朋友分享文本轉換的心得與快樂。看三部相互獨立的中篇小說如何天然自成為一部新的長篇小說,再看它如何分娩成一部電影及一首長詩。我當然也相信秀威的這個安排,會帶給有心的讀者十分特別的閱讀體驗。
我畫畫、寫詩、寫小說、改編電影,也做影像與裝置──互文性創作是我的工作方式與快樂之源。除了《一小片浮雲》,長篇小說《懸空的椅子》原本只是我的裝置作品,而影像《抖床單》、裝置《床》、《勞斯萊斯》、《雷鋒!雷鋒!》則源自於《懸空的椅子》的某些情節。同一個主題或故事,我總是會以不同的文本與材料去呈現,並使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纏繞。這當然也是我的文本試驗,一種文本會強化、詮釋、解構另一種文本,從而產生更為豐富、更為複雜微妙也更為奇特、重大的意義。我期待我的藏家讀我的小說與詩,也期待我的讀者能夠看到我的電影與展覽。唯其如此,我們的精神與心靈才能在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中深入交流。感謝秀威做了這麼奇妙有趣的出版安排,謝謝中研院研究員楊小濱先生、秀威資訊總經理宋政坤先生、編輯伊庭小姐和人玉小姐,也謝謝那些同時讀我的詩、小說、劇本和看我的展覽的有心人。
唐寅九
二○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