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的造形是一個點一邊旋轉一邊向前進的移動與迴旋兩個要素所構成,換成用線來思考,例如將一段線往水平方向移動的話,會產生平面可以形成的長方體或立方體這樣的造形,但是如果加上迴轉的話,會變成具有曲面扭轉的造形。將視線轉移到自然界的話,可以發現很多地方都有螺旋的存在,植物盤繞的弧線、動物的角、水流的漩渦、颱風、銀河系的造形以及其它許多東西都具有螺旋要素。DNA的雙重螺旋也是,我的眼睛無法看到的光、電波等也是被推測是像螺旋般的運行,若是這樣的話,重新意識到其實直線與平面是不存在於自然界的人造物。
一般來說,我們會認為抽象雕塑是無機的。我的雕塑被認為是抽象雕塑,個人則是認為自己的作品是非常有機的抽象雕塑,是來自自然中存在的造形要素所形成的雕塑。雖是冰冷的金屬素材,常被說感覺是具有溫度的造形應該也是原因之一。又,不鏽鋼的表面所研磨成的鏡面映出周遭的景色,呼應作品所設置的空間,有將周遭的空間吸收進入作品之中的效果。隨著觀者的移動景色角度也隨之移動讓觀者感到心情愉悅,放在野外會反射藍天,螺旋的造形以各種角度反射太陽或月亮的光芒,作品所呼應的世界,說是拓展到像宇宙般的寬廣也不為過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木戶修
1950年出生於石川縣輪島市的木戶修,四歲以後則在東京成長,父親是漆器的職人,母親是蒔繪的專家,在雙親都是從事工序繁複的漆工藝家庭成長的木戶修,在高中時受到美術老師的鼓勵之下製作了一件石雕頭像也就不足為奇了,有這樣的成長背景,在進入東京藝術大學雕刻科之後,學院的雕塑訓練除了幫他的藝術修為打了底,也為他的造形能力做了淬鍊。幸運的是木戶修的研究所時代,正是日本社會對公共藝術(雕塑)的需求極為旺盛的時期,各種雕塑競賽及公募展等,可以發表創作登龍門的機會頗多,研究所二年級時他就參加「二科展」並獲得「特選」,4年後獲「二科賞」,二科展是1914年自日展分離出來的一個注重創新精神的公募展,能夠短時間連續獲得這兩個獎項,是他的作品具有時代精神所致,除此之外他也積極參加各種雕塑競賽,並積極發表創作,曾在33歲那年獲得「第三屆亨利•摩爾大賞展」的「優秀賞」以及「第10屆現代日本雕刻展」的「宇部市戶外美術館賞」,兩件得獎作品都設置於該美術館,36歲時獲「第二屆東京戶外現代雕塑展」的「優秀賞」,38歲時獲得「安田火災百周年紀念雕塑公募」獲「大賞」等,39歲以後就幾乎每年都有創作設置,可見木戶修的創作才華不僅獲得雕塑界及社會的認同,同時也獲得母校的提攜,從研究所畢業後隔年擔任兼任助手開始,一路當到雕刻科的教授及系主任退休,除了自我創作有輝煌的成果外也為日本的雕塑界作育英才無數。
木戶修
1950年出生於石川縣輪島市的木戶修,四歲以後則在東京成長,父親是漆器的職人,母親是蒔繪的專家,在雙親都是從事工序繁複的漆工藝家庭成長的木戶修,在高中時受到美術老師的鼓勵之下製作了一件石雕頭像也就不足為奇了,有這樣的成長背景,在進入東京藝術大學雕刻科之後,學院的雕塑訓練除了幫他的藝術修為打了底,也為他的造形能力做了淬鍊。幸運的是木戶修的研究所時代,正是日本社會對公共藝術(雕塑)的需求極為旺盛的時期,各種雕塑競賽及公募展等,可以發表創作登龍門的機會頗多,研究所二年級時他就參加「二科展」並獲得「特選」,4年後獲「二科賞」,二科展是1914年自日展分離出來的一個注重創新精神的公募展,能夠短時間連續獲得這兩個獎項,是他的作品具有時代精神所致,除此之外他也積極參加各種雕塑競賽,並積極發表創作,曾在33歲那年獲得「第三屆亨利•摩爾大賞展」的「優秀賞」以及「第10屆現代日本雕刻展」的「宇部市戶外美術館賞」,兩件得獎作品都設置於該美術館,36歲時獲「第二屆東京戶外現代雕塑展」的「優秀賞」,38歲時獲得「安田火災百周年紀念雕塑公募」獲「大賞」等,39歲以後就幾乎每年都有創作設置,可見木戶修的創作才華不僅獲得雕塑界及社會的認同,同時也獲得母校的提攜,從研究所畢業後隔年擔任兼任助手開始,一路當到雕刻科的教授及系主任退休,除了自我創作有輝煌的成果外也為日本的雕塑界作育英才無數。
序
導讀
這本書我很難定義他的主體目標,我貪婪地想把我在印度所見所思、我所看過的美景、我的際遇、我在拍攝前的想法、我在拍攝後的整理…等等,一股腦兒的寫出來,也希望這些可以完整的表述我對印度的看法以及攝影技巧的分享,更重要的是我的體悟。
2015年以及2018年兩次前往印度北方。如同在印度的老友老莫說的:印度太大了,要用一輩子來遊歷,十來天不夠的,看到的只是千分之一而已。
兩次前往印度目的與定位不同,習慣拍攝人像攝影的我第一次來的時候,覺得在每一個景就是缺少什麼!跟老友Kevin說,如果這裡擺一個人該多好!那裡有個美女加入進去該多好!
我們對攝影很多時候想的是加法,而當你沒有這些元素後,是不是可以淬煉出視覺與想法後的心得?眼見即為我所思,加註在影像後面的文字會不會情溢乎詞,使得詞與圖的關聯性缺乏連接呢?自己的想像與體悟,藉由影像去傳遞,而產生另一種攝影價值。
第二次來有三位專業的模特兒協助,在時尚與古老文化的衝擊下有了不同的觀點。我猶如貪婪的影像掠奪者,讓每一次的視覺衝突去彌補上一次沒有的遺憾。因為習慣與直覺,時尚與文化之間有了巧妙地結合也有很突兀的違和感。人物是一個引子,引出我對環境與人們的觀感,也藉這個引子作為連接,讓各位感受我的所見。
我們誤會印度了!這是我的結論。多年來我們對於印度的負面觀感多過於它的深層文化與虔誠的宗教信仰。當一個地方有一百件好事他是稀鬆平常,但有一件壞事出現就會被放大。而一個惡名昭彰的地方出現一件好事,他就被會被歌功頌德。就像在義大利、巴黎…等地,騙子與扒手或是騷擾事件沒有停過,但我們還是在浪漫的糖衣外表包裝下趨之若鶩。印度很委屈地在成長與茁壯中,近幾十年來也在擺脫窮困縮短富差距。很多行為與傳統讓我們匪夷所思,但那是他們的生活、生命與宗教的宿命與不可改變的邏輯。你可以看到牛隻穿梭在人群當中、你可以看到無所不在的排泄物、你也可以看到在城市中伸手向你乞討的窮人、他們會用眼神看你但不騷擾你、他們會拿著手機靜靜的等你忙完,然後禮貌的問可以合拍一張照片嗎?身處已開發國家的我們,想法與與習慣無法融入的話,你會覺得連空氣都髒。我看到他們笑臉迎往,對於我們這外來者是友善的。看到他們樂天知命而無所求、無所慾的安逸,我倒是產生了一種羨慕,能過這樣過日子多好?我們對生命、生活有過多的希望與要求,更有許多高大上的生命目標,但那已是我們自找的壓力與不安。
還記得國中的時候很喜歡的一本雜誌叫做皇冠。喜歡每一期前半部有個專欄,一張照片,一篇短文。那時我體會到了一張影像的想像延伸加上文字的撰述是多麽有力量。後來跟圖書館的老師熟了,我便把當期的、過期的每一期都借來看,三年來一直沈浸在影像與文字裡。畢業時,老師把過期要作廢的雜誌,將圖文篇都剪下讓我保存,我很感謝當時的圖書館老師!這一本書的寫法與章法也是延續當年的感覺與概念,一張影像、一篇文字,從影像裡延伸出去。
看完這一本書,有我的想法與見解,以及我對生命、人際、心理的不同體悟。文字之間是你我的交流,也有我對攝影的分析與講解。讀完、看完,我們再來定義這一本書的中心價值與目的吧!
這本書我很難定義他的主體目標,我貪婪地想把我在印度所見所思、我所看過的美景、我的際遇、我在拍攝前的想法、我在拍攝後的整理…等等,一股腦兒的寫出來,也希望這些可以完整的表述我對印度的看法以及攝影技巧的分享,更重要的是我的體悟。
2015年以及2018年兩次前往印度北方。如同在印度的老友老莫說的:印度太大了,要用一輩子來遊歷,十來天不夠的,看到的只是千分之一而已。
兩次前往印度目的與定位不同,習慣拍攝人像攝影的我第一次來的時候,覺得在每一個景就是缺少什麼!跟老友Kevin說,如果這裡擺一個人該多好!那裡有個美女加入進去該多好!
我們對攝影很多時候想的是加法,而當你沒有這些元素後,是不是可以淬煉出視覺與想法後的心得?眼見即為我所思,加註在影像後面的文字會不會情溢乎詞,使得詞與圖的關聯性缺乏連接呢?自己的想像與體悟,藉由影像去傳遞,而產生另一種攝影價值。
第二次來有三位專業的模特兒協助,在時尚與古老文化的衝擊下有了不同的觀點。我猶如貪婪的影像掠奪者,讓每一次的視覺衝突去彌補上一次沒有的遺憾。因為習慣與直覺,時尚與文化之間有了巧妙地結合也有很突兀的違和感。人物是一個引子,引出我對環境與人們的觀感,也藉這個引子作為連接,讓各位感受我的所見。
我們誤會印度了!這是我的結論。多年來我們對於印度的負面觀感多過於它的深層文化與虔誠的宗教信仰。當一個地方有一百件好事他是稀鬆平常,但有一件壞事出現就會被放大。而一個惡名昭彰的地方出現一件好事,他就被會被歌功頌德。就像在義大利、巴黎…等地,騙子與扒手或是騷擾事件沒有停過,但我們還是在浪漫的糖衣外表包裝下趨之若鶩。印度很委屈地在成長與茁壯中,近幾十年來也在擺脫窮困縮短富差距。很多行為與傳統讓我們匪夷所思,但那是他們的生活、生命與宗教的宿命與不可改變的邏輯。你可以看到牛隻穿梭在人群當中、你可以看到無所不在的排泄物、你也可以看到在城市中伸手向你乞討的窮人、他們會用眼神看你但不騷擾你、他們會拿著手機靜靜的等你忙完,然後禮貌的問可以合拍一張照片嗎?身處已開發國家的我們,想法與與習慣無法融入的話,你會覺得連空氣都髒。我看到他們笑臉迎往,對於我們這外來者是友善的。看到他們樂天知命而無所求、無所慾的安逸,我倒是產生了一種羨慕,能過這樣過日子多好?我們對生命、生活有過多的希望與要求,更有許多高大上的生命目標,但那已是我們自找的壓力與不安。
還記得國中的時候很喜歡的一本雜誌叫做皇冠。喜歡每一期前半部有個專欄,一張照片,一篇短文。那時我體會到了一張影像的想像延伸加上文字的撰述是多麽有力量。後來跟圖書館的老師熟了,我便把當期的、過期的每一期都借來看,三年來一直沈浸在影像與文字裡。畢業時,老師把過期要作廢的雜誌,將圖文篇都剪下讓我保存,我很感謝當時的圖書館老師!這一本書的寫法與章法也是延續當年的感覺與概念,一張影像、一篇文字,從影像裡延伸出去。
看完這一本書,有我的想法與見解,以及我對生命、人際、心理的不同體悟。文字之間是你我的交流,也有我對攝影的分析與講解。讀完、看完,我們再來定義這一本書的中心價值與目的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41折$413
-
新書47折$473
-
新書9折$900
-
新書95折$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