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追尋當下諸多問題的歷史根源,是歷史研究者的重要使命之一。冷戰持續了近半個世紀,不僅主導了戰後世界的政治格局,影響到許多國家的發展方向,甚至對當前一系列國際纠紛和衝突還在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正因為如此,在冷戰結束後的國際學界掀起了「冷戰國際史」研究的熱潮,並逐漸成為一門「顯學。」與此同時,中國的冷戰史研究也在興起。
本書以史為鏡,回望東歐二十年紛亂與陣痛,反思國家民族自立自強之路,以三大分類:國別個案、地區專題與相關考察進行東歐政治發展研究,深入了解美國對匈牙利「十月危機」的反應、「納吉案件」之謎、東歐社會最後十年、東歐劇變的「蘇聯因素」等等。
目錄
代序:冷戰國際史研究:世界與中國7
一、冷戰國際史研究的學術特徵 7
1 以眾多冷戰史研究群構成的國際學者隊伍 8
2 檔案開放、收集的國際化與多國檔案的綜合利用11
3 研究者學術關懷的重點集中在重建歷史事實17
4 在檔案交流和專題研究中盛行的國際合作18
二、冷戰國際史研究的熱點問題 19
1 關於冷戰起源和結束的討論持續不斷20
2 關於蘇聯與冷戰關係的研究引人注意20
3 對於中美關係的考察經久不衰21
4 對於中蘇關係的研究邁上新臺階22
5 朝鮮戰爭仍然是研究者最感興趣的課題23
三、冷戰國際史研究發展的新趨勢 24
1 走出大國關係史研究的光環,考察中心地帶與邊緣地區的互動關係24
2 突破傳統國際關係史研究的範疇,把經濟、文化、社會納入觀察視野26
3 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重新建構冷戰國際史的分析框架和理論模式27
國別個案39
試論戰後匈牙利的「蘇聯模式化」 39
一、短暫的「人民民主」及其產生背景39
二、從「人民民主」向蘇聯模式的過渡42
三、蘇聯模式在匈牙利的全面確立44
結論47
美國對匈牙利十月危機的反應 48
一48
二54
三59
四63
五67
納吉關於匈牙利社會主義道路的設想 71
一、以新經濟政策作為過渡時期整個經濟政策的基礎72
二、以尊重民主與法製作為黨和社會生活的基本準則74
三、以「和平」或「積極共處」作為外交政策的取向76
四、以尊重人格和人道主義精神復興社會的倫理道德78
「納吉案件」之謎——根據原蘇東國家解密檔案的分析 80
一、蘇南糾葛與所謂的「納吉問題」81
二、「納吉案件」的政治背景84
三、「納吉案件」的審判及其結局88
近二十年波蘭外交轉型芻議 91
一、波蘭外交轉型的幾個階段92
二、轉型時期的外交重點101
結論110
地區專題 135
東歐的政治變遷——從劇變到轉型 135
一、社會主義的最後一程135
二、20 年風雨轉型141
三、結論162
東歐劇變的「蘇聯因素」探析 164
蘇聯把東歐國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165
東歐國家衝擊蘇聯模式的嘗試169
布里茲涅夫摧毀了東歐的改革173
戈巴契夫修正歷史錯誤,給東歐以選擇的自由177
透過現象看本質182
冷戰與東歐——近二十年國外學界相關代表性研究及述評 184
一、有關東歐冷戰歷史的研究185
二、有關東歐重大危機的研究189
三、有關東歐政治劇變的研究193
東歐社會主義的最後十年——二十年後的回顧與反思 199
一、經濟領域危機重重200
二、政治局勢複雜緊張202
三、「戈巴契夫因素」及其影響205
結論207
東歐劇變二十年——回望與反思 208
波蘭: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209
匈牙利:協議式轉變的典型211
連鎖倒下的東德、捷克斯洛伐克213
衝擊波影響下的東南歐諸國215
「骨牌效應」的內在邏輯217
東歐轉型國家公民社會探析 219
公民社會:透視東歐政治轉型的一個視角220
非政府組織:考察東歐公民社會的一個維度223
相關考察 251
國際共運與中蘇關係——二十世紀1950、1960 年代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評估 251
一、對中蘇結盟與合作時期國際共運的預測與評估(1949—1957)251
二、對中蘇分歧與爭論時期國際共運的預測與評估(1958—1964)260
三、對中蘇關係走向徹底破裂時期國際共運的預測與評估(1965—1966)271
以歷史檔案重構戰後東歐史——從讀《東歐史》一書談起 274
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的近況 280
一、發展經濟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旋律281
二、「三明治中的奶酪」:西方國家共產黨的角色定位282
三、徬徨與期待:西歐社會民主黨的理論與實踐284
四、重陷困境:俄羅斯的社會主義運動285
五、新一輪的復興:東歐國家社會民主黨287
一、冷戰國際史研究的學術特徵 7
1 以眾多冷戰史研究群構成的國際學者隊伍 8
2 檔案開放、收集的國際化與多國檔案的綜合利用11
3 研究者學術關懷的重點集中在重建歷史事實17
4 在檔案交流和專題研究中盛行的國際合作18
二、冷戰國際史研究的熱點問題 19
1 關於冷戰起源和結束的討論持續不斷20
2 關於蘇聯與冷戰關係的研究引人注意20
3 對於中美關係的考察經久不衰21
4 對於中蘇關係的研究邁上新臺階22
5 朝鮮戰爭仍然是研究者最感興趣的課題23
三、冷戰國際史研究發展的新趨勢 24
1 走出大國關係史研究的光環,考察中心地帶與邊緣地區的互動關係24
2 突破傳統國際關係史研究的範疇,把經濟、文化、社會納入觀察視野26
3 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重新建構冷戰國際史的分析框架和理論模式27
國別個案39
試論戰後匈牙利的「蘇聯模式化」 39
一、短暫的「人民民主」及其產生背景39
二、從「人民民主」向蘇聯模式的過渡42
三、蘇聯模式在匈牙利的全面確立44
結論47
美國對匈牙利十月危機的反應 48
一48
二54
三59
四63
五67
納吉關於匈牙利社會主義道路的設想 71
一、以新經濟政策作為過渡時期整個經濟政策的基礎72
二、以尊重民主與法製作為黨和社會生活的基本準則74
三、以「和平」或「積極共處」作為外交政策的取向76
四、以尊重人格和人道主義精神復興社會的倫理道德78
「納吉案件」之謎——根據原蘇東國家解密檔案的分析 80
一、蘇南糾葛與所謂的「納吉問題」81
二、「納吉案件」的政治背景84
三、「納吉案件」的審判及其結局88
近二十年波蘭外交轉型芻議 91
一、波蘭外交轉型的幾個階段92
二、轉型時期的外交重點101
結論110
地區專題 135
東歐的政治變遷——從劇變到轉型 135
一、社會主義的最後一程135
二、20 年風雨轉型141
三、結論162
東歐劇變的「蘇聯因素」探析 164
蘇聯把東歐國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165
東歐國家衝擊蘇聯模式的嘗試169
布里茲涅夫摧毀了東歐的改革173
戈巴契夫修正歷史錯誤,給東歐以選擇的自由177
透過現象看本質182
冷戰與東歐——近二十年國外學界相關代表性研究及述評 184
一、有關東歐冷戰歷史的研究185
二、有關東歐重大危機的研究189
三、有關東歐政治劇變的研究193
東歐社會主義的最後十年——二十年後的回顧與反思 199
一、經濟領域危機重重200
二、政治局勢複雜緊張202
三、「戈巴契夫因素」及其影響205
結論207
東歐劇變二十年——回望與反思 208
波蘭: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209
匈牙利:協議式轉變的典型211
連鎖倒下的東德、捷克斯洛伐克213
衝擊波影響下的東南歐諸國215
「骨牌效應」的內在邏輯217
東歐轉型國家公民社會探析 219
公民社會:透視東歐政治轉型的一個視角220
非政府組織:考察東歐公民社會的一個維度223
相關考察 251
國際共運與中蘇關係——二十世紀1950、1960 年代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評估 251
一、對中蘇結盟與合作時期國際共運的預測與評估(1949—1957)251
二、對中蘇分歧與爭論時期國際共運的預測與評估(1958—1964)260
三、對中蘇關係走向徹底破裂時期國際共運的預測與評估(1965—1966)271
以歷史檔案重構戰後東歐史——從讀《東歐史》一書談起 274
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的近況 280
一、發展經濟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旋律281
二、「三明治中的奶酪」:西方國家共產黨的角色定位282
三、徬徨與期待:西歐社會民主黨的理論與實踐284
四、重陷困境:俄羅斯的社會主義運動285
五、新一輪的復興:東歐國家社會民主黨287
序
序
在20 世紀的最後10 年,人們驚異地發現,國際史學界有一項研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學術成果之多、之新,學術活動之廣泛、之頻繁,令其他研究領域望塵莫及,以至人們不得不考慮賦予這一研究以新的概念,這就是關於冷戰歷史的研究。著名的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交流中心(The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於1991 年成立了冷戰國際史項目(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同時創辦了專業刊物《冷戰國際史項目公報》(CWIHP Bulletin)。此後,「冷戰國際史」這一概念便開始流行,並被國際學界廣為接受。所謂「國際史」,其含義在於,無論是學者隊伍和史料來源,還是研究對象和觀察視角,凡在冷戰史的範圍內,都不能再以某一個或幾個國家為中心,而已經構成了一種國際現象。在各國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冷戰結束後二十年來,在參與者的人數和國度、研究的角度和方法、題目的種類和範圍以及檔案資料所涉及的語種和國家等方面,冷戰國際史研究的確為歷史學發展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因此,中國《歷史研究》雜誌前主編徐思彥提出的看法——冷戰史研究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學術增長點」——毫不為過。在筆者看來,可以進一步指出,冷戰國際史研究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學科增長點。
冷戰國際史研究是國際學術界在20 世紀1990 年代以來發展起來的前沿性、跨學科學研究究領域,當前在世界主要國家已成為發揮重要影響的學術潮流,並受到很多國家相關決策部門的重視。本文打算從學術特徵、熱點問題及發展趨勢等方面談談冷戰國際史的研究狀況及其在中國的表現。
在20 世紀的最後10 年,人們驚異地發現,國際史學界有一項研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學術成果之多、之新,學術活動之廣泛、之頻繁,令其他研究領域望塵莫及,以至人們不得不考慮賦予這一研究以新的概念,這就是關於冷戰歷史的研究。著名的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交流中心(The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於1991 年成立了冷戰國際史項目(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同時創辦了專業刊物《冷戰國際史項目公報》(CWIHP Bulletin)。此後,「冷戰國際史」這一概念便開始流行,並被國際學界廣為接受。所謂「國際史」,其含義在於,無論是學者隊伍和史料來源,還是研究對象和觀察視角,凡在冷戰史的範圍內,都不能再以某一個或幾個國家為中心,而已經構成了一種國際現象。在各國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冷戰結束後二十年來,在參與者的人數和國度、研究的角度和方法、題目的種類和範圍以及檔案資料所涉及的語種和國家等方面,冷戰國際史研究的確為歷史學發展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因此,中國《歷史研究》雜誌前主編徐思彥提出的看法——冷戰史研究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學術增長點」——毫不為過。在筆者看來,可以進一步指出,冷戰國際史研究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學科增長點。
冷戰國際史研究是國際學術界在20 世紀1990 年代以來發展起來的前沿性、跨學科學研究究領域,當前在世界主要國家已成為發揮重要影響的學術潮流,並受到很多國家相關決策部門的重視。本文打算從學術特徵、熱點問題及發展趨勢等方面談談冷戰國際史的研究狀況及其在中國的表現。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395
-
新書85折$425
-
新書85折$425
-
新書85折$425
-
新書93折$465
-
新書95折$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