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作家的第一步,從第一本書開始;
作家寫作的第一哩路,從第一本書出發。
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王志誠策劃,挑選日治時代至近現代、橫跨日治、老中青四代之四十位臺中在地作家,或邀請作家回顧、尋覓隱於心中的悸動,或延請專人撰稿,譜寫出不為人知的創作心事及出版歷程,構成一篇篇珍貴且獨一無二的「第一本書史」。
本書內容除了環繞每位創作者當年書寫時的動機之外,也觸及背後鮮為人知的初衷。透過閱讀這些珍貴的「出版背後」故事,體會他們創作時的掙扎與喜悅,感受他們寫作的初衷,也希望藉此鼓勵所有有志創作的人,走在創作的路途上,你從不孤獨。
目錄
李升如《復國吟》
巫永福《永州詩集.愛》
張彥勳《芒果樹下》
彩羽《捕虹的天梯》
大荒《有影子的人》
李敖《傳統下的獨白》
孟東籬《幻日手記》
岩上《激流》
郭心雲《蟬聲又起》
李永熾《日本的近代化與知識份子》
楊牧《水之湄》
亞媺《西園秋色》
游霸士.撓給赫《天狗部落之歌》
賴欣《窗內的歌聲》
旅人《一日之旅》
徐登志《徐老師講古》
尤增輝《鹿港斜陽》
詹錫奎《再見,黃磚路》
莫云《彩雀的心事》
王定國《細雨菊花天》
周芬伶《絕美》
保真《水幕》
蔡榮勇《兒歌創作集》
沈志方《書房夜戲》
苦苓《李白的夢魘》
江昀《逗點》
謝昆恭《走過冷冷的世紀》
蔡秀英《我和我的檳榔攤》
游鍫良《光的折射》
徐望雲《望雲小集》
陳斐雯《陳斐雯詩集》
楊明《風箏上的日子》
張瑞昌《現代龍馬何處尋》
林秀蓉《荷必多情》
賴曉珍《人魚小孩的初戀故事》
紀大偉《感官世界》
丁威仁《末日新世紀》
蔡文傑《風大我愈欲行》
謝文賢《好神》
何敬堯《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
附錄.作家初書一覽表
巫永福《永州詩集.愛》
張彥勳《芒果樹下》
彩羽《捕虹的天梯》
大荒《有影子的人》
李敖《傳統下的獨白》
孟東籬《幻日手記》
岩上《激流》
郭心雲《蟬聲又起》
李永熾《日本的近代化與知識份子》
楊牧《水之湄》
亞媺《西園秋色》
游霸士.撓給赫《天狗部落之歌》
賴欣《窗內的歌聲》
旅人《一日之旅》
徐登志《徐老師講古》
尤增輝《鹿港斜陽》
詹錫奎《再見,黃磚路》
莫云《彩雀的心事》
王定國《細雨菊花天》
周芬伶《絕美》
保真《水幕》
蔡榮勇《兒歌創作集》
沈志方《書房夜戲》
苦苓《李白的夢魘》
江昀《逗點》
謝昆恭《走過冷冷的世紀》
蔡秀英《我和我的檳榔攤》
游鍫良《光的折射》
徐望雲《望雲小集》
陳斐雯《陳斐雯詩集》
楊明《風箏上的日子》
張瑞昌《現代龍馬何處尋》
林秀蓉《荷必多情》
賴曉珍《人魚小孩的初戀故事》
紀大偉《感官世界》
丁威仁《末日新世紀》
蔡文傑《風大我愈欲行》
謝文賢《好神》
何敬堯《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
附錄.作家初書一覽表
序
序
臺中今年因花卉博覽會的舉辦而芬芳燦爛,六月期間,本府文化局更號召了全臺百位、涵蓋老中青三代的詩人,一同來為花卉博覽會留下詩歌的註腳,讓這場2018年的臺中盛事用文學詮釋,沉澱為雋永深刻的記憶,留予未來細細品味。
而今年已第三度「綻放」的《我的初書時代:臺中作家的第一本書》系列叢書,也是一幕幕生動流轉的臺中文學記憶,讓我們得以回顧如今已是「盛放」的臺中作家,當年是如何為他們的文學之夢來播種的。每回透過文學家們回顧自身「播種」的歷程,其實也讓我們得到勵志與啟發─每位作家的第一本書,都有著最原初、最純粹的理念,更是一種「只要勇於實踐,任何夢想都可以成真」的詔示。
今年度的《我的初書時代》第三輯,同樣收錄老中青三代的作家,有文壇重量級大老、亦有備受期待的文學新星;如已故的作家有大荒、尤增輝、巫永福、李升如、李敖、孟東籬、張彥勳、彩羽、游霸士.撓給赫等先輩;而仍在文壇、學術界、媒體圈活躍的作家更燦爛如繁星,如王定國、何敬堯、李永熾、周芬伶、岩上、紀大偉、苦苓、徐望雲、徐登志、張瑞昌、楊牧、楊明、詹錫奎、蔡淺、賴曉珍、謝昆恭等;另外,本書也邀請到如沈志方、亞媺、保真、旅人、莫云、郭心雲、陳斐雯、游鍫良、賴欣、丁威仁、江昀、林秀蓉、謝文賢、蔡文傑、蔡秀英等作家分享他們的初書記憶。不論何者,這套叢書都很榮幸參與了記錄他們最原初的那一刻。年代橫跨日治時期至近現代,文類包括小說、散文、詩及論述等,鉅細靡遺地為臺中文學史的遞變留下記憶,並讓作家的風采以多樣而親和的方式呈現,與讀者產生共鳴與互動。
《我的初書時代:臺中作家的第一本書》順利邁入第三輯,並延續舉辦相關展覽與推廣活動的初衷,是本府文化局始終致力於文學深耕的一項實踐。除此之外,文化局也長期規劃各種文學、藝術的出版品,向民眾推廣藝文新知,轄下的臺中文學館更提供豐富的講座、新書發表會、市集與音樂會等等,儼然已成為臺中的文藝新地標;凡此種種,都象徵著文學在臺中「百花盛放」。
一座現代城市不僅要搭上科技的潮流,更應保有在地文化。我期許臺中走向國際之時,也能夠發展出自身的特色與軟實力。臺中文學將不斷擴張版圖,如同臺中文學館園區中矗立的老榕樹,深植於這片土地,並在未來持續開枝散葉。
臺中今年因花卉博覽會的舉辦而芬芳燦爛,六月期間,本府文化局更號召了全臺百位、涵蓋老中青三代的詩人,一同來為花卉博覽會留下詩歌的註腳,讓這場2018年的臺中盛事用文學詮釋,沉澱為雋永深刻的記憶,留予未來細細品味。
而今年已第三度「綻放」的《我的初書時代:臺中作家的第一本書》系列叢書,也是一幕幕生動流轉的臺中文學記憶,讓我們得以回顧如今已是「盛放」的臺中作家,當年是如何為他們的文學之夢來播種的。每回透過文學家們回顧自身「播種」的歷程,其實也讓我們得到勵志與啟發─每位作家的第一本書,都有著最原初、最純粹的理念,更是一種「只要勇於實踐,任何夢想都可以成真」的詔示。
今年度的《我的初書時代》第三輯,同樣收錄老中青三代的作家,有文壇重量級大老、亦有備受期待的文學新星;如已故的作家有大荒、尤增輝、巫永福、李升如、李敖、孟東籬、張彥勳、彩羽、游霸士.撓給赫等先輩;而仍在文壇、學術界、媒體圈活躍的作家更燦爛如繁星,如王定國、何敬堯、李永熾、周芬伶、岩上、紀大偉、苦苓、徐望雲、徐登志、張瑞昌、楊牧、楊明、詹錫奎、蔡淺、賴曉珍、謝昆恭等;另外,本書也邀請到如沈志方、亞媺、保真、旅人、莫云、郭心雲、陳斐雯、游鍫良、賴欣、丁威仁、江昀、林秀蓉、謝文賢、蔡文傑、蔡秀英等作家分享他們的初書記憶。不論何者,這套叢書都很榮幸參與了記錄他們最原初的那一刻。年代橫跨日治時期至近現代,文類包括小說、散文、詩及論述等,鉅細靡遺地為臺中文學史的遞變留下記憶,並讓作家的風采以多樣而親和的方式呈現,與讀者產生共鳴與互動。
《我的初書時代:臺中作家的第一本書》順利邁入第三輯,並延續舉辦相關展覽與推廣活動的初衷,是本府文化局始終致力於文學深耕的一項實踐。除此之外,文化局也長期規劃各種文學、藝術的出版品,向民眾推廣藝文新知,轄下的臺中文學館更提供豐富的講座、新書發表會、市集與音樂會等等,儼然已成為臺中的文藝新地標;凡此種種,都象徵著文學在臺中「百花盛放」。
一座現代城市不僅要搭上科技的潮流,更應保有在地文化。我期許臺中走向國際之時,也能夠發展出自身的特色與軟實力。臺中文學將不斷擴張版圖,如同臺中文學館園區中矗立的老榕樹,深植於這片土地,並在未來持續開枝散葉。
內容連載
苦苓的第一本書│《李白的夢魘》
我從小作文成績就很好,老師的評語不是「文如行雲流水」就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我也不太懂是什麼意思,總之是我作文很強,將來適合當作家就是了。
於是大學聯考時(那時還是先填志願再考試)我就填了十八個中文系,臨時又多填了一個臺大圖書館系(因為喜歡讀書嘛),沒想到就中了唯一的一個,好在混了一年如願轉到中文系,卻發現等著我讀的卻是「文字學」、「文選」、「文心雕龍」,和文學創作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還有一位教授說:「古文學好了,白話文一定寫得好」。
我後來在「古詩習作」裡寫了「思君如電纜,千里一線牽」的句子,被老師認為不應拿現代題材入詩,就好像國畫水墨裡能畫涼亭、不能畫高樓一樣─豈有此理?那這豈不是一種已經「死掉」的文學,不能描寫任何現代生活中的事物?物極必反,我就寫起新詩來了。
新詩也很多種,余光中、楊喚的看得懂;葉珊(後來的楊牧)、鄭愁予似懂非懂;洛夫、葉維廉就完全不懂了。反正只知道要寫成一行一行,長短不齊,不用押韻,分段可有可無,最好一部分是大家看得懂的,又有一部分是似懂非懂的,這樣就比較像新詩(或叫現代詩)了。
我們還組織了「臺大現代詩社」,有羅智成、廖咸浩、天洛、方明、我、羅曼菲、陶馥蘭和一個哲學系「用生活寫詩」的漂亮女孩,請了顏元叔當指導老師(不過他只在創會時來過一次),學校也批准了,大功告成。
有了詩社,我們就有理由和現代詩社、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社等「大人」詩社來往,受益匪淺,大家也都開始嘗試創作,起先是登在《臺大新聞》、《代聯會訊》、《臺大青年》及一些系刊上,大家互相標榜、相濡以沫,作品也越寫越多,眼看就可以合成一本詩集了。
我們當然沒有錢自費出版,也不會有出版社「慧眼識英雄」,大家都只是作夢而已─但我剛好交了一位女友,她的隸書寫得奇好,於是我就厚顏無恥地請她幫我謄抄整本詩集,如此就省下了「巨額」的排版費,我只要拿到那些平常幫我們印校刊、系刊的小印刷廠去付印就行了。
我從小作文成績就很好,老師的評語不是「文如行雲流水」就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我也不太懂是什麼意思,總之是我作文很強,將來適合當作家就是了。
於是大學聯考時(那時還是先填志願再考試)我就填了十八個中文系,臨時又多填了一個臺大圖書館系(因為喜歡讀書嘛),沒想到就中了唯一的一個,好在混了一年如願轉到中文系,卻發現等著我讀的卻是「文字學」、「文選」、「文心雕龍」,和文學創作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還有一位教授說:「古文學好了,白話文一定寫得好」。
我後來在「古詩習作」裡寫了「思君如電纜,千里一線牽」的句子,被老師認為不應拿現代題材入詩,就好像國畫水墨裡能畫涼亭、不能畫高樓一樣─豈有此理?那這豈不是一種已經「死掉」的文學,不能描寫任何現代生活中的事物?物極必反,我就寫起新詩來了。
新詩也很多種,余光中、楊喚的看得懂;葉珊(後來的楊牧)、鄭愁予似懂非懂;洛夫、葉維廉就完全不懂了。反正只知道要寫成一行一行,長短不齊,不用押韻,分段可有可無,最好一部分是大家看得懂的,又有一部分是似懂非懂的,這樣就比較像新詩(或叫現代詩)了。
我們還組織了「臺大現代詩社」,有羅智成、廖咸浩、天洛、方明、我、羅曼菲、陶馥蘭和一個哲學系「用生活寫詩」的漂亮女孩,請了顏元叔當指導老師(不過他只在創會時來過一次),學校也批准了,大功告成。
有了詩社,我們就有理由和現代詩社、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社等「大人」詩社來往,受益匪淺,大家也都開始嘗試創作,起先是登在《臺大新聞》、《代聯會訊》、《臺大青年》及一些系刊上,大家互相標榜、相濡以沫,作品也越寫越多,眼看就可以合成一本詩集了。
我們當然沒有錢自費出版,也不會有出版社「慧眼識英雄」,大家都只是作夢而已─但我剛好交了一位女友,她的隸書寫得奇好,於是我就厚顏無恥地請她幫我謄抄整本詩集,如此就省下了「巨額」的排版費,我只要拿到那些平常幫我們印校刊、系刊的小印刷廠去付印就行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63折$220
-
新書79折$277
-
新書85折$298
-
新書85折$298
-
新書88折$308
-
新書9折$315
-
新書9折$315
-
新書9折$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