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短期大量寫詩的行動,發現詩也可以是一種寫故事的體裁。透過一首組詩,可以把許多聽過的故事,表現為一種充滿留白與餘韻的文學作品。
詩的特色,既精確又能引發思索,讀者也擅於在文字的留白之間,透過想像力,完成各自不同的情節與意義。《郵政櫃檯的秋天》這本書有10首組詩,每首組詩由20首短詩構成,共分成街譚、巷議、神話、聽說四輯,「街譚」的兩首詩,是我日常生活中聽來的故事,「巷議」的三首詩則是我因為人類學背景,田野調查期間採錄的趣事加以改編。「神話」是我的幻想故事,採用神話研究的原則來鋪排。「聽說」則是自己與家人的故事。本書構想幸獲國藝會出版補助,得以順利出版。
《郵政櫃檯的秋天》這本書有10首組詩,每首組詩由20首短詩構成,共分成街譚、巷議、神話、聽說四輯,分述如下:
1.「街譚」的兩首詩,是我日常生活中聽來的故事。
(1)年菜:社區裡有一位經常拜訪的獨居老婆婆。甚至有一年我們幾個同學與老婆婆一起圍爐。本詩記述老婆婆分享生活與記憶的點滴,發展為一篇餘韻幽深的作品。
(2)郵政櫃台的秋天:一萬首詩計畫開始之後,因為計劃設計的緣故,我們會與讀者聊天,把她的故事寫成詩。這是一個南部大男孩的故事,與我身邊幾個朋友一樣,有屬於鬼島世代無法掙脫的無奈,在龐大的大蕭條景象底下,要抓住小確幸,又衝反對未來毫無頭緒的徬徨。
2.「巷議」的三首詩則是我因為人類學背景,田野調查期間採錄的趣事加以改編。
(1)土地公廟紅燈閃爍:1998年,我跟著政大民族系上的老師們,到台灣各地尋訪廟宇,記錄台灣各地有趣的傳說。這個故事,是某個小鎮,地方公廟(土地廟)與庶民傳說的有趣田野紀錄。民間盛傳,這地方的土地公,因為幫助信徒解決困難,到酒家出任務,雖然任務圓滿,但土地公從此染上粉味習慣,不可自拔。
(2)妖行采風錄:求學時代,田野調查期間,許多鄉間耆老,會把村落大小事,比父為妖怪現象。恰逢1990年代,台灣環保公害問題嚴重,本詩將許多公害比附妖異的有趣見聞(從1998年到2016年),加以改編,成為台灣鄉間妖異傳奇。
(3)通靈人:依樣在廟宇調查期間,拜訪許多乩童、風水師、通靈人,以他們的遭遇、閒聊、垃圾話為基礎,想像他們現在的處境,發展為通靈人這個故事。
3.「神話」是我自己的幻想故事,採用神話研究的原則來鋪排。
(1)通勤死神:因為神話故事研究的興趣,發現神話充滿了當代性。於是想像了三個與神有關的故事。聊聊身邊的奇幻想像。通勤死神,講的是作為死神,每天引導這麼多的鬼魂,他們的遭遇,有血有淚的體驗。
(2)上班族阿智: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到身心受創,一個滿身身心創傷的上班族,真是可怕的存在啊。這個故事想像一個壓抑的上班族,擁有毀滅世界的力量,多麼的可怕。而現在網路上的情緒發洩,力道也一樣,足以毀滅一個陌生人。
(3)十二生肖:天地初開,萬物童蒙。這是一個人類稅開始之前,動物們與神的相處故事。
4.「聽說」則是自己與家人的故事。
(1)我有毛病:近年因為開設書店,接觸故事療癒、敘事療癒的領域。遂把相關理論,與自己的生活壞習慣結合,描述一個人格多重分裂的人(自己),展開認識自己,自己與自己認識彼此的多重對話。
(2)媽媽:我的身世,猶如一場肥皂劇。這次用詩,記錄我肥皂劇般經歷的雙親。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許赫
本名張仰賢,就讀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班。2000年開始以帳號harsh(謎語獸),在政大貓空行館BBS站詩版張貼作品,參與新詩推廣運動10多年,開設出版社與書店,斑馬線文庫出版社、心波力簡單書店負責人。輔大藝術與文化創意學程兼任講師,主講文化創意產業與故事寫作。詩作常見於衛生紙詩刊等刊物。發起新詩微運動告別好詩,認為掙脫好詩的枷鎖,詩人才可以自由寫詩,才能把寫詩這個書寫活動,確實在生活中實踐。正在進行告別好詩一萬首詩的寫作計畫。著有詩集《在城市,沒有人赴約的晚上》、《診所早晨的晴日寫生》、《診所早晨的晴日寫生v1.02》、《網路詐騙高中生-電腦工程師喜歡的詩》、《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囚徒劇團》等。
許赫
本名張仰賢,就讀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班。2000年開始以帳號harsh(謎語獸),在政大貓空行館BBS站詩版張貼作品,參與新詩推廣運動10多年,開設出版社與書店,斑馬線文庫出版社、心波力簡單書店負責人。輔大藝術與文化創意學程兼任講師,主講文化創意產業與故事寫作。詩作常見於衛生紙詩刊等刊物。發起新詩微運動告別好詩,認為掙脫好詩的枷鎖,詩人才可以自由寫詩,才能把寫詩這個書寫活動,確實在生活中實踐。正在進行告別好詩一萬首詩的寫作計畫。著有詩集《在城市,沒有人赴約的晚上》、《診所早晨的晴日寫生》、《診所早晨的晴日寫生v1.02》、《網路詐騙高中生-電腦工程師喜歡的詩》、《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囚徒劇團》等。
序
推薦序
眾生連環圖,萬物浮世繪
或許(也不用或許了。根本就是──)許赫今日詩風的關鍵字,是「告別好詩」此四字;但我心目中,那位《在城市,沒有人赴約的晚上》時期的張仰賢,十足是有能力與才情寫出(並已寫下了)所謂「好詩」的詩人。這實也呼應了「告別」的真義:若不曾經歷,或真的擁有,怎能稱為告別?就像沒交往過的情人怎能稱為分手。
關於告別好詩,許赫曾以這段話明志:「詩也可以有聖俗之分,有追求藝術價值的詩,就是現在說的:一首好詩,一首文學價值很高的詩。那麼也可以有普通的詩,寫給親朋好友看的詩,寫來表達今天發生什麼鳥事的詩,這些應該也要是詩,而非『分行的文字』。」換句話說,許赫「告別好詩」,就是要告別那些過於講究象徵、技巧的詩,告別那些總愛隔空位移的文字煙花與意象魔術,告別那些菁英式的語調與措詞,而選擇採取一種直面生活的真實觀點,以簡易、短小、直說的詩行,道出他「想說」、認為「值得說」的事。
許赫告別好詩如此詩風的初次集大成應是《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這本詩集,這是一冊妙不可言、讓人由衷喜愛並讚嘆的「普世大書」,不但適合各類型讀者親近,還能啟發人心,反省人性,重新審視自身遭遇好壞,而獲得宗教般重生的力量,不誇張,真是一本神奇的詩集。
《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來自文學又超脫文學,源自生活而就如實陷溺在生活的無底洞裡了,我一讀再讀愛不釋手,內心澎湃洶湧,一度很想仿效許赫,開始寫這樣的詩,好釋放、救贖一下自己。記得我也曾在臉書公開推薦《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我認為台灣詩壇,甚至世界詩壇都應該重視許赫所主張並且已寫出來的這批詩,它們真的,可以讓人們,活得更真,更誠實,更輕鬆自在。《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就像一篇獨立宣言,勇敢說出了「原來詩不想嫁給聖人」的心聲,《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似乎是要頒給世人,一座「文學你不要再這樣糾結了」的告示牌,而且,斟酌看,會發現那還是一塊曼妙輕盈的保麗龍板;從形式到內容,整個身體力行。
依此寫作脈絡,繼續告別好詩,繼續做自己的許赫,後來推出《囚徒劇團》,應該算是《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的進階版了。《囚徒劇團》的敘事性、故事性、普遍性與生活性都更自然也更無痕了,相同的精神則是:直面生活,直抒胸臆的態度。從2012年底算起,告別好詩的許赫就一直致力於,讓詩與生活成為「同一件事」,別讓詩(只)是詩,而生活仍是生活,兩者無關,兩不相顧;這正如沈眠刊載於聯合報的書評〈普通的魔術師〉,專談《囚徒劇團》時所說的:「詩人也是一種角色扮演,詩人身分底下必然有另一種真實人生。而哪一個才是第一人生,哪一個又排第二呢?」「我以為,許赫詩歌有著真誠追問:詩歌到底是不是,能不能,就是生活的本身?」此為最佳註解。
從鴻鴻曾對許赫這些告別好詩的評價:「後來讀他的詩,越被他的現實敏銳度所吸引、被他在困頓人世中的自嘲寬解所感動。他的『告別好詩』也是一種吆喝,召喚大家把注意力從技藝轉向內容,看似叛逆魯莽,實則成竹在胸。許赫自己深諳大巧若拙之道,雖力爭下游,卻得以暢泳江湖。」以及李屏瑤對許赫這些富有生活味道的詩的觀察:「以前許赫寫詩,也覺得是寫給詩人、寫給懂得的讀者看;而今,則像是寫給朋友看的,每天寫一首詩之後,會有很多人留言或寫信給他,跟他討論,這些詩成為跟朋友之間的交流,不再只是按讚或已讀不回。」許赫告別好詩的發想與實踐,應是成功的。
顯而易見,許赫的詩學主張,以及詩寫實踐,就是在生活裡,在活生生的日子裡,每一天,每個時刻,感覺,感受,感應,感動,感通,感想很多,感時花濺淚,或埋怨,而且是直接埋怨,或諷刺,而且是直接諷刺。這相當符合沈眠〈普通的魔術師〉裡所觀察與敘及的許赫,是「凝視與思維日常,觀察和記錄生活,也就形塑出許赫詩歌獨特的位置。他把自己當作普通人那樣寫,便寫出普遍性,寫出普通人的生存處境。大部分人寫詩是把自己當作詩人那樣寫,不管是意象技術高超,又或者是流行通俗如情歌,都夾帶某種必須成為詩、作為詩人的知覺。唯許赫反其道而行,他不要像是個詩人那樣寫詩──」。
這不就是許赫自己預期,而且已經做到的嗎:「我認為詩是一種表達的形式,詩可以承載任何的內容,內容是真實給人感受的,詩這個形式只是載體。所以詩可以只把想要表達的內容寫出來,但是不需要關心藝術或者文學成就。」於是,台灣現代詩壇終於迎來了這本《郵政櫃台的秋天》。
至於為何不是銀行櫃台、百貨公司櫃台、遊樂園櫃台或通訊行櫃台?為何不是夏天或冬天?這些提問,都可以有不同答案,也可以沒有答案。《郵政櫃台的秋天》除了繼續告別好詩,繼續直觀述說所見所聞所想所慨之外,也更往故事與小說靠攏了,這是《郵政櫃台的秋天》最大的特色。
君不見,《郵政櫃台的秋天》四輯:「街譚」、「巷議」、「神話」與「聽說」,都與「事」相關。事從何來?人也。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人的地方,就很有事;好事,歹事,故事,妙事,韻事,軼事,時事,大事小事,家事國事天下事,虛構或真人真事等,都是人所糾集,都是生活即景。事之成事,本無好壞,卻因人的言、行、心、性等人為因素,遂有了差別。
特別的是,無論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或他人的故事,或田調所採錄的奇聞趣事,甚至是許赫自己幻想的科幻與神話故事,都以一種「煞有介事」又「若無其事」的口吻,娓娓道出,而且是以分行的方式。可以這麼說,《郵政櫃台的秋天》是許赫用詩的形式,寫的小說故事集。
因此,《郵政櫃台的秋天》是詩,也不是詩,是小說,也不是小說。那麼,《郵政櫃台的秋天》究竟是什麼?
以形式來說,《郵政櫃台的秋天》是詩;從內容來看,《郵政櫃台的秋天》是小說。因此,將《郵政櫃台的秋天》當成詩來讀的話,它是小說詩;把《郵政櫃台的秋天》視為小說的時候,它是詩小說。唯《郵政櫃台的秋天》「扮演」詩小說時,指的不是語言詩化的小說,而是敘述方式採詩句分行的小說。
問題來了,既然《郵政櫃台的秋天》最大的特色是故事性,是(詩的)小說化與小說特質,那還能繼續告別好詩嗎?
我認為許赫做到了。讀者自可從這冊詩集裡,通透直述的語言,以及一種直面生活的態度,在一組一組簡短的詩行中讀到許赫「想說」、認為「值得說」的各種故事。這種不會讓人產生隔閡的表達策略,採用的依然是告別好詩非菁英式的筆法路數,依然是告別好詩(與讀者)溝通無礙的書寫方式;此外,《郵政櫃台的秋天》四輯內容,無論街譚巷議或神話聽說,也都含括了不少「現實」元素,例如各式人物、角色、職業、食材、料理、動物、生肖、場所、事件等,甚至土地公與法主公,這些現實的題材在許赫筆下各具聲色,各擁表情,各展性格,是一格又一格眾生百姓的連環圖,也是一幅又一幅人神萬物的浮世繪。
推薦序
該是告別碎唸的時候:獻給「告別好詩」的勸世文
先說結論,我認為「告別好詩」已經走到盡頭了。許赫如果想寫出新哏,恐怕得告別「告別好詩」。
不是憑空「告別好詩」
許赫自稱從2012年開始「告別好詩」,至今(2018)一路走來七年了。但單就詩的內容及風格看來,早已於2005年自行出版的《診所早晨的晴日寫生》定形。他與當時的主流相左,在一片耽美艱澀的詩風之中堅持直白,寫些「不像詩」的東西。當年許赫的創作風格幾乎等同批判、反抗,這不光落實在詩本身,還包括2005年參與「玩詩合作社」把詩「物件化」的行為,都反應他對詩的中心思想;詩,是可以用的。
詩人早有同溫層,互相取暖非難事。但人類學背景,不光在意「文本」更在意「文壇」的人,簡直是詩人中的異類、小眾中的小眾。2005年與許赫初識,免不了討論大環境如何影響詩作、美醜價值、好壞標準。諸如一成不變的文學獎與刊物,對廣大讀者缺乏同理或刺激。我們一拍即合,深知互相取暖不夠,做刊物、自費出版、搞活動,現在看來彷彿都是一種宣示:不要劃地自限。比起被選入經典、被學院肯定獲獎,更不能忽略詩的可能性。詩不是被困在文字裡的模樣,它可以帶來行動、開拓視野、激發想像,所以玩詩合作社時期的夥伴諸多嘗試,不論是裝置展覽、行為藝術、以詩為名開發不同的商品等,試圖與一般讀者取得「共鳴」,而非曲高合寡的刻板詩人。
這些都成為2012年「告別好詩」的養份。我認為這並非頓悟或覺醒的瞬間,許赫已經忍很久了,他終於要走出以「好詩」為名的深櫃,高喊「拎北說這就是詩啦!」
好詩的瓶頸
一般讀者聽到「告別好詩」,可能會忍不住問「什麼是好詩」或「什麼是詩」。雖然這四個字本身就是個洞,但本文完全沒有要跳進去的意思。身為許赫的讀者與現實生活的友人,只能談「我看到的許赫在幹嘛」,包括他認為的好詩「可能」是什麼。如果「好詩」本身沒問題,為什麼要告別?默默的讀、寫不可以嗎?直到現在還堅持(容我再提醒各位,這一別就是七年,恐怕還會繼續下去),只有這麼在意「好詩」的人,才會如此念念不忘吧?
身為一個寫詩的人,執著「好」詩非常合理。許赫的詩雖然直白,乍看能面向一般讀者,但一路以來都不是個廣受讀者青睞,或被學院重視的詩人。更何況,一昧迎合他者標準,也有失創作者的格調。如果創作者被允許多一點任性,又希望獲得認可該怎麼做?或許只要強調任性是一種理性的選擇,是深思熟慮的價值營造,甚至足以重新詮釋好壞標準。這很可能便是「告別好詩」的濫觴,它源自於許赫渴望被重視、討論的創作野心。
許赫詩作幽默諷刺,表面直白單純,其實處處鑿痕,內行的都看得出其斷句與留白的技術高明,簡直是個訓練有素的搞笑藝人。只能說這樣的作品「非主流」,若單以意象及音韻等就認為缺乏詩意、給予負評的人,往往也是陷入「好詩」泥沼之人。他們的瓶頸來自被主流風格綁架、盲目追求特定價值的好詩,反而忽略創作得貼近個性、本質的核心價值。
我認為「告別好詩」不光是許赫的書寫策略,也是一種政治主張。它是自由的象徵,期盼寫作者走出「好詩」的牢籠。諷刺的是,當許赫於2016年著手「告別好詩:一萬首詩的旅程」計畫,打算在五年內寫一萬首詩時,也就陷入了被催稿、不得不寫的、失去自由選擇的困境。
這是許赫的瓶頸,更是「告別好詩」的瓶頸。
告別好詩,再成為好詩
我認為告別好詩,其實是另一種對於好詩的追求。除非告別好詩是封筆、用來逃避寫詩的藉口,否則這種「越寫越多」的行為,在我看來不是逃避,是換個方向前進的積極策略。為實現五年寫一萬首詩的計畫,他試圖以多首組詩來完成一首長詩,於是出現重視情節、將敘事段落變得更細碎,一口氣寫「很多首」詩的奇招。例如收錄於本書的作品,幾乎都以20段為一首,各段皆能獨立閱讀,所以加上組合後的長詩,一個主題就能完成21首。雖說這兩年來拖稿有時、朋友代筆(詳參許赫詩集《囚徒劇團》)有時,還是不得不佩服詩人的巧思。「告別好詩體」於焉完成。
如果許赫是個不顧一切偷吃步,也要完成計畫的人,那肯定免不了濫竽充數的詩。雖不能說幾近完美,但以良率來說,截至目前(2018年12月)的兩千多首,在我看來完成度出奇得高。就算以組詩的方式「偷吃步」,要在時限內想到那麼多主題也十分困難,它們肯定與許赫的人類學訓練脫不了關係。閱讀這些詩彷彿進入鄉野奇談,穿梭於不同信仰、族群的日常生活,以他們的八卦為養份恣意生長,漸漸成為一首風格獨具、詩一般的民族誌。在《郵政櫃台的秋天小說詩集》第三輯中,甚至命名為「神話」,收錄死神與來自銀河系的科幻故事。仔細想想,這根本不符合「告別好詩」的字面意思;這麼費力、結構完整的詩,能「不好」嗎?
許赫稱其為小說般的詩。這讓人有點擔心,會不會哪天又說自己在「告別小說」?
該是告別碎唸的時候了
差點忘了,這是一篇收錄於《郵政櫃台的秋天小說詩集》的推薦文。身為許赫的忠實讀者,我衷心盼望他能開創新局,不要空有「告別好詩」的口號,更應該用行動實踐之、進化之。雖然他並不直接承認自己寫的詩很好,但也從不迴避演講、文學獎評審等增加「正面評價」的機會。也就是說,許赫只要持續寫詩,就等同往好詩的路上邁進。
既然如此,就把口號化為具體的實踐吧。「告別好詩體」通常採第一人稱,彷彿喝悶酒的阿北不停碎唸。乍聽生猛有力,但持續放送太久難免使人疲乏,左耳進右耳出。我一向喜歡許赫詩裡快速閃動的智慧,但得搭配深層的人文關懷、恰到好處的天馬行空,才能彰顯敘事強度,忍笑忍到內傷的功力啊!
該是承認自己在寫好詩了。也請您不要輕信詩人的片面之詞,以「好詩」的觀點,享受詩人精心營造的閱讀體驗,問問自己到底看了什麼吧!
眾生連環圖,萬物浮世繪
或許(也不用或許了。根本就是──)許赫今日詩風的關鍵字,是「告別好詩」此四字;但我心目中,那位《在城市,沒有人赴約的晚上》時期的張仰賢,十足是有能力與才情寫出(並已寫下了)所謂「好詩」的詩人。這實也呼應了「告別」的真義:若不曾經歷,或真的擁有,怎能稱為告別?就像沒交往過的情人怎能稱為分手。
關於告別好詩,許赫曾以這段話明志:「詩也可以有聖俗之分,有追求藝術價值的詩,就是現在說的:一首好詩,一首文學價值很高的詩。那麼也可以有普通的詩,寫給親朋好友看的詩,寫來表達今天發生什麼鳥事的詩,這些應該也要是詩,而非『分行的文字』。」換句話說,許赫「告別好詩」,就是要告別那些過於講究象徵、技巧的詩,告別那些總愛隔空位移的文字煙花與意象魔術,告別那些菁英式的語調與措詞,而選擇採取一種直面生活的真實觀點,以簡易、短小、直說的詩行,道出他「想說」、認為「值得說」的事。
許赫告別好詩如此詩風的初次集大成應是《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這本詩集,這是一冊妙不可言、讓人由衷喜愛並讚嘆的「普世大書」,不但適合各類型讀者親近,還能啟發人心,反省人性,重新審視自身遭遇好壞,而獲得宗教般重生的力量,不誇張,真是一本神奇的詩集。
《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來自文學又超脫文學,源自生活而就如實陷溺在生活的無底洞裡了,我一讀再讀愛不釋手,內心澎湃洶湧,一度很想仿效許赫,開始寫這樣的詩,好釋放、救贖一下自己。記得我也曾在臉書公開推薦《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我認為台灣詩壇,甚至世界詩壇都應該重視許赫所主張並且已寫出來的這批詩,它們真的,可以讓人們,活得更真,更誠實,更輕鬆自在。《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就像一篇獨立宣言,勇敢說出了「原來詩不想嫁給聖人」的心聲,《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似乎是要頒給世人,一座「文學你不要再這樣糾結了」的告示牌,而且,斟酌看,會發現那還是一塊曼妙輕盈的保麗龍板;從形式到內容,整個身體力行。
依此寫作脈絡,繼續告別好詩,繼續做自己的許赫,後來推出《囚徒劇團》,應該算是《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的進階版了。《囚徒劇團》的敘事性、故事性、普遍性與生活性都更自然也更無痕了,相同的精神則是:直面生活,直抒胸臆的態度。從2012年底算起,告別好詩的許赫就一直致力於,讓詩與生活成為「同一件事」,別讓詩(只)是詩,而生活仍是生活,兩者無關,兩不相顧;這正如沈眠刊載於聯合報的書評〈普通的魔術師〉,專談《囚徒劇團》時所說的:「詩人也是一種角色扮演,詩人身分底下必然有另一種真實人生。而哪一個才是第一人生,哪一個又排第二呢?」「我以為,許赫詩歌有著真誠追問:詩歌到底是不是,能不能,就是生活的本身?」此為最佳註解。
從鴻鴻曾對許赫這些告別好詩的評價:「後來讀他的詩,越被他的現實敏銳度所吸引、被他在困頓人世中的自嘲寬解所感動。他的『告別好詩』也是一種吆喝,召喚大家把注意力從技藝轉向內容,看似叛逆魯莽,實則成竹在胸。許赫自己深諳大巧若拙之道,雖力爭下游,卻得以暢泳江湖。」以及李屏瑤對許赫這些富有生活味道的詩的觀察:「以前許赫寫詩,也覺得是寫給詩人、寫給懂得的讀者看;而今,則像是寫給朋友看的,每天寫一首詩之後,會有很多人留言或寫信給他,跟他討論,這些詩成為跟朋友之間的交流,不再只是按讚或已讀不回。」許赫告別好詩的發想與實踐,應是成功的。
顯而易見,許赫的詩學主張,以及詩寫實踐,就是在生活裡,在活生生的日子裡,每一天,每個時刻,感覺,感受,感應,感動,感通,感想很多,感時花濺淚,或埋怨,而且是直接埋怨,或諷刺,而且是直接諷刺。這相當符合沈眠〈普通的魔術師〉裡所觀察與敘及的許赫,是「凝視與思維日常,觀察和記錄生活,也就形塑出許赫詩歌獨特的位置。他把自己當作普通人那樣寫,便寫出普遍性,寫出普通人的生存處境。大部分人寫詩是把自己當作詩人那樣寫,不管是意象技術高超,又或者是流行通俗如情歌,都夾帶某種必須成為詩、作為詩人的知覺。唯許赫反其道而行,他不要像是個詩人那樣寫詩──」。
這不就是許赫自己預期,而且已經做到的嗎:「我認為詩是一種表達的形式,詩可以承載任何的內容,內容是真實給人感受的,詩這個形式只是載體。所以詩可以只把想要表達的內容寫出來,但是不需要關心藝術或者文學成就。」於是,台灣現代詩壇終於迎來了這本《郵政櫃台的秋天》。
至於為何不是銀行櫃台、百貨公司櫃台、遊樂園櫃台或通訊行櫃台?為何不是夏天或冬天?這些提問,都可以有不同答案,也可以沒有答案。《郵政櫃台的秋天》除了繼續告別好詩,繼續直觀述說所見所聞所想所慨之外,也更往故事與小說靠攏了,這是《郵政櫃台的秋天》最大的特色。
君不見,《郵政櫃台的秋天》四輯:「街譚」、「巷議」、「神話」與「聽說」,都與「事」相關。事從何來?人也。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人的地方,就很有事;好事,歹事,故事,妙事,韻事,軼事,時事,大事小事,家事國事天下事,虛構或真人真事等,都是人所糾集,都是生活即景。事之成事,本無好壞,卻因人的言、行、心、性等人為因素,遂有了差別。
特別的是,無論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或他人的故事,或田調所採錄的奇聞趣事,甚至是許赫自己幻想的科幻與神話故事,都以一種「煞有介事」又「若無其事」的口吻,娓娓道出,而且是以分行的方式。可以這麼說,《郵政櫃台的秋天》是許赫用詩的形式,寫的小說故事集。
因此,《郵政櫃台的秋天》是詩,也不是詩,是小說,也不是小說。那麼,《郵政櫃台的秋天》究竟是什麼?
以形式來說,《郵政櫃台的秋天》是詩;從內容來看,《郵政櫃台的秋天》是小說。因此,將《郵政櫃台的秋天》當成詩來讀的話,它是小說詩;把《郵政櫃台的秋天》視為小說的時候,它是詩小說。唯《郵政櫃台的秋天》「扮演」詩小說時,指的不是語言詩化的小說,而是敘述方式採詩句分行的小說。
問題來了,既然《郵政櫃台的秋天》最大的特色是故事性,是(詩的)小說化與小說特質,那還能繼續告別好詩嗎?
我認為許赫做到了。讀者自可從這冊詩集裡,通透直述的語言,以及一種直面生活的態度,在一組一組簡短的詩行中讀到許赫「想說」、認為「值得說」的各種故事。這種不會讓人產生隔閡的表達策略,採用的依然是告別好詩非菁英式的筆法路數,依然是告別好詩(與讀者)溝通無礙的書寫方式;此外,《郵政櫃台的秋天》四輯內容,無論街譚巷議或神話聽說,也都含括了不少「現實」元素,例如各式人物、角色、職業、食材、料理、動物、生肖、場所、事件等,甚至土地公與法主公,這些現實的題材在許赫筆下各具聲色,各擁表情,各展性格,是一格又一格眾生百姓的連環圖,也是一幅又一幅人神萬物的浮世繪。
李長青
推薦序
該是告別碎唸的時候:獻給「告別好詩」的勸世文
先說結論,我認為「告別好詩」已經走到盡頭了。許赫如果想寫出新哏,恐怕得告別「告別好詩」。
不是憑空「告別好詩」
許赫自稱從2012年開始「告別好詩」,至今(2018)一路走來七年了。但單就詩的內容及風格看來,早已於2005年自行出版的《診所早晨的晴日寫生》定形。他與當時的主流相左,在一片耽美艱澀的詩風之中堅持直白,寫些「不像詩」的東西。當年許赫的創作風格幾乎等同批判、反抗,這不光落實在詩本身,還包括2005年參與「玩詩合作社」把詩「物件化」的行為,都反應他對詩的中心思想;詩,是可以用的。
詩人早有同溫層,互相取暖非難事。但人類學背景,不光在意「文本」更在意「文壇」的人,簡直是詩人中的異類、小眾中的小眾。2005年與許赫初識,免不了討論大環境如何影響詩作、美醜價值、好壞標準。諸如一成不變的文學獎與刊物,對廣大讀者缺乏同理或刺激。我們一拍即合,深知互相取暖不夠,做刊物、自費出版、搞活動,現在看來彷彿都是一種宣示:不要劃地自限。比起被選入經典、被學院肯定獲獎,更不能忽略詩的可能性。詩不是被困在文字裡的模樣,它可以帶來行動、開拓視野、激發想像,所以玩詩合作社時期的夥伴諸多嘗試,不論是裝置展覽、行為藝術、以詩為名開發不同的商品等,試圖與一般讀者取得「共鳴」,而非曲高合寡的刻板詩人。
這些都成為2012年「告別好詩」的養份。我認為這並非頓悟或覺醒的瞬間,許赫已經忍很久了,他終於要走出以「好詩」為名的深櫃,高喊「拎北說這就是詩啦!」
好詩的瓶頸
一般讀者聽到「告別好詩」,可能會忍不住問「什麼是好詩」或「什麼是詩」。雖然這四個字本身就是個洞,但本文完全沒有要跳進去的意思。身為許赫的讀者與現實生活的友人,只能談「我看到的許赫在幹嘛」,包括他認為的好詩「可能」是什麼。如果「好詩」本身沒問題,為什麼要告別?默默的讀、寫不可以嗎?直到現在還堅持(容我再提醒各位,這一別就是七年,恐怕還會繼續下去),只有這麼在意「好詩」的人,才會如此念念不忘吧?
身為一個寫詩的人,執著「好」詩非常合理。許赫的詩雖然直白,乍看能面向一般讀者,但一路以來都不是個廣受讀者青睞,或被學院重視的詩人。更何況,一昧迎合他者標準,也有失創作者的格調。如果創作者被允許多一點任性,又希望獲得認可該怎麼做?或許只要強調任性是一種理性的選擇,是深思熟慮的價值營造,甚至足以重新詮釋好壞標準。這很可能便是「告別好詩」的濫觴,它源自於許赫渴望被重視、討論的創作野心。
許赫詩作幽默諷刺,表面直白單純,其實處處鑿痕,內行的都看得出其斷句與留白的技術高明,簡直是個訓練有素的搞笑藝人。只能說這樣的作品「非主流」,若單以意象及音韻等就認為缺乏詩意、給予負評的人,往往也是陷入「好詩」泥沼之人。他們的瓶頸來自被主流風格綁架、盲目追求特定價值的好詩,反而忽略創作得貼近個性、本質的核心價值。
我認為「告別好詩」不光是許赫的書寫策略,也是一種政治主張。它是自由的象徵,期盼寫作者走出「好詩」的牢籠。諷刺的是,當許赫於2016年著手「告別好詩:一萬首詩的旅程」計畫,打算在五年內寫一萬首詩時,也就陷入了被催稿、不得不寫的、失去自由選擇的困境。
這是許赫的瓶頸,更是「告別好詩」的瓶頸。
告別好詩,再成為好詩
我認為告別好詩,其實是另一種對於好詩的追求。除非告別好詩是封筆、用來逃避寫詩的藉口,否則這種「越寫越多」的行為,在我看來不是逃避,是換個方向前進的積極策略。為實現五年寫一萬首詩的計畫,他試圖以多首組詩來完成一首長詩,於是出現重視情節、將敘事段落變得更細碎,一口氣寫「很多首」詩的奇招。例如收錄於本書的作品,幾乎都以20段為一首,各段皆能獨立閱讀,所以加上組合後的長詩,一個主題就能完成21首。雖說這兩年來拖稿有時、朋友代筆(詳參許赫詩集《囚徒劇團》)有時,還是不得不佩服詩人的巧思。「告別好詩體」於焉完成。
如果許赫是個不顧一切偷吃步,也要完成計畫的人,那肯定免不了濫竽充數的詩。雖不能說幾近完美,但以良率來說,截至目前(2018年12月)的兩千多首,在我看來完成度出奇得高。就算以組詩的方式「偷吃步」,要在時限內想到那麼多主題也十分困難,它們肯定與許赫的人類學訓練脫不了關係。閱讀這些詩彷彿進入鄉野奇談,穿梭於不同信仰、族群的日常生活,以他們的八卦為養份恣意生長,漸漸成為一首風格獨具、詩一般的民族誌。在《郵政櫃台的秋天小說詩集》第三輯中,甚至命名為「神話」,收錄死神與來自銀河系的科幻故事。仔細想想,這根本不符合「告別好詩」的字面意思;這麼費力、結構完整的詩,能「不好」嗎?
許赫稱其為小說般的詩。這讓人有點擔心,會不會哪天又說自己在「告別小說」?
該是告別碎唸的時候了
差點忘了,這是一篇收錄於《郵政櫃台的秋天小說詩集》的推薦文。身為許赫的忠實讀者,我衷心盼望他能開創新局,不要空有「告別好詩」的口號,更應該用行動實踐之、進化之。雖然他並不直接承認自己寫的詩很好,但也從不迴避演講、文學獎評審等增加「正面評價」的機會。也就是說,許赫只要持續寫詩,就等同往好詩的路上邁進。
既然如此,就把口號化為具體的實踐吧。「告別好詩體」通常採第一人稱,彷彿喝悶酒的阿北不停碎唸。乍聽生猛有力,但持續放送太久難免使人疲乏,左耳進右耳出。我一向喜歡許赫詩裡快速閃動的智慧,但得搭配深層的人文關懷、恰到好處的天馬行空,才能彰顯敘事強度,忍笑忍到內傷的功力啊!
該是承認自己在寫好詩了。也請您不要輕信詩人的片面之詞,以「好詩」的觀點,享受詩人精心營造的閱讀體驗,問問自己到底看了什麼吧!
沈嘉悅
內容連載
1.榨豬油
家裡從來都用沙拉油
其實蠻困擾的
一下說健康
一下說致癌
現在人少了
本來豬油要
前幾天就榨了備好
現在可以一大早來做
以前我家死鬼
還在的時候
會添碗飯淋醬油
然後抓一大把豬油渣
攪在一起配紹興酒
整個早上動也不動
窩在沙發看日本摔角
2.十二菜碗
韭菜魷魚豆干
竹筍豬腸
芹菜芋頭
雞翅雞腳
魚丸菜頭
肉片菠菜香腸
米糕芋圓紅豆
五姑是讀書人
心眼特別死
要是五姑還在
每年這個時候
就會打電話來問
12菜碗到底是哪12碗
我說隨便弄12碗
她不相信硬要我
一碗一碗講給她
我每年怎麼隨便弄
就怎麼隨便講給她聽
要她記下來
她到底有沒有記
心眼那麼死的人
怎麼沒發現
每年講的都不一樣
啊現在想想
準是她迷糊慣了
紙片都放忘了
3.三牲之好柴的豬肉
拜拜的豬肉怎麼做
啊就這樣做啊
要講究的東西太多了
神明只好將就
二伯的兒子
還在的時候
常常問我三嬸
這豬肉怎麼好硬
真的很柴啊我也知道
我就摸摸他的頭說
這是神明要吃的
就是怕像你這樣
貪吃孩子來偷吃
只好交代我煮柴一點
不然他就沒得吃了
4.三牲之鯧魚
鯧魚現在都好小
像這樣煎起來已經很方便
以前鯧魚可以買到的
比鍋底大根本翻不動
啊這煎起來就好惱人
那時候大伯還在
他人高馬大
手抓了大鯧魚就翻面
好神氣啊
還是我姊姊福氣
嫁給大伯
雖然是我先看到的
哎呦
家裡從來都用沙拉油
其實蠻困擾的
一下說健康
一下說致癌
現在人少了
本來豬油要
前幾天就榨了備好
現在可以一大早來做
以前我家死鬼
還在的時候
會添碗飯淋醬油
然後抓一大把豬油渣
攪在一起配紹興酒
整個早上動也不動
窩在沙發看日本摔角
2.十二菜碗
韭菜魷魚豆干
竹筍豬腸
芹菜芋頭
雞翅雞腳
魚丸菜頭
肉片菠菜香腸
米糕芋圓紅豆
五姑是讀書人
心眼特別死
要是五姑還在
每年這個時候
就會打電話來問
12菜碗到底是哪12碗
我說隨便弄12碗
她不相信硬要我
一碗一碗講給她
我每年怎麼隨便弄
就怎麼隨便講給她聽
要她記下來
她到底有沒有記
心眼那麼死的人
怎麼沒發現
每年講的都不一樣
啊現在想想
準是她迷糊慣了
紙片都放忘了
3.三牲之好柴的豬肉
拜拜的豬肉怎麼做
啊就這樣做啊
要講究的東西太多了
神明只好將就
二伯的兒子
還在的時候
常常問我三嬸
這豬肉怎麼好硬
真的很柴啊我也知道
我就摸摸他的頭說
這是神明要吃的
就是怕像你這樣
貪吃孩子來偷吃
只好交代我煮柴一點
不然他就沒得吃了
4.三牲之鯧魚
鯧魚現在都好小
像這樣煎起來已經很方便
以前鯧魚可以買到的
比鍋底大根本翻不動
啊這煎起來就好惱人
那時候大伯還在
他人高馬大
手抓了大鯧魚就翻面
好神氣啊
還是我姊姊福氣
嫁給大伯
雖然是我先看到的
哎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折$224
-
新書75折$240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85折$272
-
新書88折$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