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開始使用相機的鄭桑溪,18歲加入張才創辦的「新穗影展」。在張才的引導下,他以自然、感性的眼光,使用紀實手法拍攝所見景觀,並為蘭嶼、基隆、九份等地留下彌足珍貴的歷史影像。
早期拍攝飛禽專題,展現鳥類活潑生動的樣貌。任職新聞局攝影室時則留下難得的新聞畫面。九份與基隆系列是長期耕耘的攝影專題,如今成為最珍貴的城市影像。
鄭桑溪是臺灣報導攝影的先行者。曾連續兩年在「台北攝影沙龍」獲得最佳作品獎。創辦基隆市攝影學會。製作並主持臺灣第一個攝影教學節目「攝影漫談」。1975年與影友組成「鄉土文化攝影群」。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永智Yang Yuan-chih
報導攝影工作者。曾任《自立早、晚報》攝影組主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新新聞》特約攝影、《臺北人》雜誌圖片主編、《時報週刊》攝影組主任、撰述委員,《TaiwanNews》攝影主任、《愛心世界》特約攝影記者,世新大學兼任老師、社區大學老師、NGO攝影志工。
重要著作:《國會生態學》(1986)、《縱走大陸河山》(1988)、《活著Alive》(1999)、《失落的族群》(2000)、《他們是歷史的目擊者》(2008)、《不要說再見,福爾摩沙!我的二分之一人生》(2016)、《臺灣攝影家:周鑫泉》(2017)。
以鏡頭捕捉臺灣近三十年變化,留下歷史瞬間的珍貴片刻。拍過各式人物,覺得心靈最自然、平靜、和諧者是從事慈善公益的人,他們臉上洋溢著行善之美,讓人不自覺放下防衛與隔閡,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愛,並深感「真正的美,乃是因行得美善」(Beauty Is As Beauty)。
楊永智Yang Yuan-chih
報導攝影工作者。曾任《自立早、晚報》攝影組主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新新聞》特約攝影、《臺北人》雜誌圖片主編、《時報週刊》攝影組主任、撰述委員,《TaiwanNews》攝影主任、《愛心世界》特約攝影記者,世新大學兼任老師、社區大學老師、NGO攝影志工。
重要著作:《國會生態學》(1986)、《縱走大陸河山》(1988)、《活著Alive》(1999)、《失落的族群》(2000)、《他們是歷史的目擊者》(2008)、《不要說再見,福爾摩沙!我的二分之一人生》(2016)、《臺灣攝影家:周鑫泉》(2017)。
以鏡頭捕捉臺灣近三十年變化,留下歷史瞬間的珍貴片刻。拍過各式人物,覺得心靈最自然、平靜、和諧者是從事慈善公益的人,他們臉上洋溢著行善之美,讓人不自覺放下防衛與隔閡,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愛,並深感「真正的美,乃是因行得美善」(Beauty Is As Beauty)。
目錄
部長序
館長序
小傳
1.出身傳統家族的攝影天才
大時代中的基隆傳統家族
攝影圈的「New Face」
從天分興趣到畢生職志
2.報導攝影及現代攝影的先行者
「飛禽」專題展現自我價值
蘭嶼達悟原始風情
九份黃金山城紀實
新聞局攝影室的珍貴經歷
「港都舊情」留存故鄉情懷
3.從絢爛重返攝影的樸拙
致力攝影發展與交流
重拾創作晚年轉換心境
注釋
鄭桑溪大事紀
參考書目
館長序
小傳
1.出身傳統家族的攝影天才
大時代中的基隆傳統家族
攝影圈的「New Face」
從天分興趣到畢生職志
2.報導攝影及現代攝影的先行者
「飛禽」專題展現自我價值
蘭嶼達悟原始風情
九份黃金山城紀實
新聞局攝影室的珍貴經歷
「港都舊情」留存故鄉情懷
3.從絢爛重返攝影的樸拙
致力攝影發展與交流
重拾創作晚年轉換心境
注釋
鄭桑溪大事紀
參考書目
序
導讀
小傳:臺灣攝影家 鄭桑溪(1937-2011)
鄭桑溪出生於1937 年的基隆,童年正好是中日抗戰期間,戰時的苦日子讓鄭桑溪留下深刻回憶,攝影作品中能看到不少臺灣庶民生活影像。1952 年就讀建中初中部三年級的鄭桑溪,向同學借了相機拍照,這是他首次對攝影產生興趣。而後鄭桑溪進入成功高中就讀,卻在第二年因胃病休學,休學3 年間他到父親開設的「皇宮咖啡廳」打工,用攢下的一小筆錢,買了一台「鴿牌」(PIGEON)相機。1955 年,18 歲的鄭桑溪透過好友引介加入攝影前輩張才成立不久的「新穗影展」,成員總戲稱年輕的鄭桑溪為「New Face」。這位新面孔經常得到張才的佳評,作品也常入選佳作,1956 年的作品〈老人〉,被張才選為首屆「新穗影展」參展作品,入選美國「MAXIMA 國際影展」,並以大篇幅刊登於影展專輯,使得鄭桑溪體會到感人的「真」,比品質的「善」及畫面的「美」要來得重要。
於成功高中復學後,他會將上學途中仔細觀察到的人文景觀用相機記錄下來,為基隆老火車站與候車室留下不少影像。1959 年高中畢業,進入政治大學新聞系,藉著對攝影的熱忱成立「政大攝影研究會」,在擔任總幹事的3 年間,常帶著學員外拍,不定期找張才、郎靜山、黃則修等人來指導,同時也擔任師範大學攝影研究社顧問,在大學期間亦不斷參與攝影比賽以及美、澳、英、日、法、香港等國際沙龍影展。也因為1960 及1961 連續兩年在「台北攝影沙龍」獲得最佳作品獎第一名和優秀作家 ,而在1963 年從新聞系畢業時,有勇氣於美而廉藝廊擧辦「飛禽」攝影個展,且在同年創辦基隆市攝影學會,選擇以攝影作為終身職業。
大三進入行政院新聞局攝影室實習,畢業後順利進入新聞局攝影室,這可說是鄭桑溪攝影生涯最輝煌的時刻,得以經常出入政府機關,更拍攝到不少一般人無法拍到的官方照片。他也常企劃一些人文題材到地方拍照,和當地攝影界交流,將攝影與工作結合,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1965 年,鄭桑溪與張照堂一同舉辦「現代攝影雙人展」,在主流為沙龍與傳統寫實風格的年代,「現代攝影」被批評頹廢、消極,然而繪畫與現代文學界則認為兩人有勇氣破而後立,將攝影帶入哲學與美學的層面。鄭桑溪後來也以展出的作品通過中國攝影學會的博學會士資格。1967 年更在攝影家莊靈的推薦下,於臺視製作並主持臺灣第一個攝影教學節目「攝影漫談」,自此開創攝影座談風氣。1968 年至《綜合月刊》與《婦女雜誌》專任攝影工作,做過不少動人的圖片報導,可說是臺灣報導攝影的先行者。
因為體驗到對攝影的本質與觀念不足,1970 年時鄭桑溪遠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日語,後專攻演劇、電影,並取得修士學位,本想留在日本從事攝影相關工作,卻因是家中長子而在1974 年返臺接管漁船公司,但鄭桑溪仍利用假日期間推動地方攝影發展、提攜後輩,至1987年因基隆漁業蕭條多年而結束漁船公司。
1991 年鄭桑溪重拾中斷20 年的攝影創作,在《大地地理雜誌》邀請下,前往中國絲路,回臺後舉辦「現代絲路」攝影個展,並出版《現代絲路》攝影輯,此後多次踏出國門,前往四川涼山、北極,成為臺灣首批拍攝北極影像的攝影家。
2009 年6 月,鄭桑溪抱病前往澳門,與攝影好友張照堂、莊靈等參加「中國百大攝影家」典禮。2011 年2 月2 日,一代攝影大師鄭桑溪辭世。他鐵漢柔情、瀟灑不羈,揮別了「港都舊情」,和那質樸的攝影銀鹽世代。鄭桑溪揹著相機以他獨有的攝影美學,留下無可取代的歷史與地方記憶光影。
小傳:臺灣攝影家 鄭桑溪(1937-2011)
鄭桑溪出生於1937 年的基隆,童年正好是中日抗戰期間,戰時的苦日子讓鄭桑溪留下深刻回憶,攝影作品中能看到不少臺灣庶民生活影像。1952 年就讀建中初中部三年級的鄭桑溪,向同學借了相機拍照,這是他首次對攝影產生興趣。而後鄭桑溪進入成功高中就讀,卻在第二年因胃病休學,休學3 年間他到父親開設的「皇宮咖啡廳」打工,用攢下的一小筆錢,買了一台「鴿牌」(PIGEON)相機。1955 年,18 歲的鄭桑溪透過好友引介加入攝影前輩張才成立不久的「新穗影展」,成員總戲稱年輕的鄭桑溪為「New Face」。這位新面孔經常得到張才的佳評,作品也常入選佳作,1956 年的作品〈老人〉,被張才選為首屆「新穗影展」參展作品,入選美國「MAXIMA 國際影展」,並以大篇幅刊登於影展專輯,使得鄭桑溪體會到感人的「真」,比品質的「善」及畫面的「美」要來得重要。
於成功高中復學後,他會將上學途中仔細觀察到的人文景觀用相機記錄下來,為基隆老火車站與候車室留下不少影像。1959 年高中畢業,進入政治大學新聞系,藉著對攝影的熱忱成立「政大攝影研究會」,在擔任總幹事的3 年間,常帶著學員外拍,不定期找張才、郎靜山、黃則修等人來指導,同時也擔任師範大學攝影研究社顧問,在大學期間亦不斷參與攝影比賽以及美、澳、英、日、法、香港等國際沙龍影展。也因為1960 及1961 連續兩年在「台北攝影沙龍」獲得最佳作品獎第一名和優秀作家 ,而在1963 年從新聞系畢業時,有勇氣於美而廉藝廊擧辦「飛禽」攝影個展,且在同年創辦基隆市攝影學會,選擇以攝影作為終身職業。
大三進入行政院新聞局攝影室實習,畢業後順利進入新聞局攝影室,這可說是鄭桑溪攝影生涯最輝煌的時刻,得以經常出入政府機關,更拍攝到不少一般人無法拍到的官方照片。他也常企劃一些人文題材到地方拍照,和當地攝影界交流,將攝影與工作結合,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1965 年,鄭桑溪與張照堂一同舉辦「現代攝影雙人展」,在主流為沙龍與傳統寫實風格的年代,「現代攝影」被批評頹廢、消極,然而繪畫與現代文學界則認為兩人有勇氣破而後立,將攝影帶入哲學與美學的層面。鄭桑溪後來也以展出的作品通過中國攝影學會的博學會士資格。1967 年更在攝影家莊靈的推薦下,於臺視製作並主持臺灣第一個攝影教學節目「攝影漫談」,自此開創攝影座談風氣。1968 年至《綜合月刊》與《婦女雜誌》專任攝影工作,做過不少動人的圖片報導,可說是臺灣報導攝影的先行者。
因為體驗到對攝影的本質與觀念不足,1970 年時鄭桑溪遠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日語,後專攻演劇、電影,並取得修士學位,本想留在日本從事攝影相關工作,卻因是家中長子而在1974 年返臺接管漁船公司,但鄭桑溪仍利用假日期間推動地方攝影發展、提攜後輩,至1987年因基隆漁業蕭條多年而結束漁船公司。
1991 年鄭桑溪重拾中斷20 年的攝影創作,在《大地地理雜誌》邀請下,前往中國絲路,回臺後舉辦「現代絲路」攝影個展,並出版《現代絲路》攝影輯,此後多次踏出國門,前往四川涼山、北極,成為臺灣首批拍攝北極影像的攝影家。
2009 年6 月,鄭桑溪抱病前往澳門,與攝影好友張照堂、莊靈等參加「中國百大攝影家」典禮。2011 年2 月2 日,一代攝影大師鄭桑溪辭世。他鐵漢柔情、瀟灑不羈,揮別了「港都舊情」,和那質樸的攝影銀鹽世代。鄭桑溪揹著相機以他獨有的攝影美學,留下無可取代的歷史與地方記憶光影。
內容連載
1. 出身傳統家族的攝影天才
大時代中的基隆傳統家族
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基隆媽祖廟慶安宮旁,有一條窄小巷子,攝影家鄭桑溪1937 年出生在巷子裡一棟四樓透天厝。小時候他祖母蕭氏貴在媽祖廟附近做雜貨生意,父親鄭榮華1 先是幫忙家裡,後來白手起家在慶安宮旁開棺材店,從小是童養媳的母親鄭許雪幫忙整理花圈、花籃等。1943 年11 月至1945 年8 月間,盟軍軍機空襲臺灣,基隆多次遭受轟炸,市區及港口滿目瘡痍,這時鄭桑溪母親帶著家人躲到基隆七堵瑪陵坑及宜蘭二城的親戚家近一年多時間,「躲空襲」成為鄭桑溪童年的深刻記憶。
戰後沒多久,鄭家搬到位於基隆仁四路與愛三路口的「博愛館」(旁邊為早期的福德市場,現在已改建為仁愛、博愛市場)。博愛館平面呈「ㄇ」字型,是一棟建於1922 年日本時代的社會住宅。一樓店鋪,二、三樓為住家,二樓以上住了兩、三百戶人家,裡面住的人十分複雜,愛三路與仁四路的角落是紅燈區,一樓中間有巷子可以通行,左右兩邊都有公共樓梯。父親鄭榮華在博愛館開了一間華盛頓旅社與公共澡堂,旅社房間並不多,主要是以公共浴室為主,上面一個小閣樓給澡堂燒水的人住,二、三樓是旅社,一樓是男生與女生的公共澡堂。澡堂附近有放置衣物籃子區,這是鄭家小孩和鄰居玩歌仔戲的地方。每逢過年時不少婦女會來澡堂,他們就特別忙碌,由於冷水不夠用,小孩們都要幫忙舀冷水,澡堂洗一次花費三塊半,個人池是八塊錢。
鄭家共有八個兄弟姐妹,老大與老么是兒子。鄭桑溪是老大,下面有六個妹妹、一個弟弟鄭介堂。臺灣早期盛行重男輕女觀念,鄭桑溪的阿嬤認為女生是「賠錢貨」,剛好女生們排行一、三、五都送人養,二、四、六留在家裡。鄭桑溪大妹林鄭阿美今(2018)年80 歲,生下來兩個月又12 天被送去當童養媳,三妹吳寶猜、五妹呂淑如也被送人。當時阿嬤作風傳統,鄭桑溪的父親很孝順,都由阿嬤做主。與鄭桑溪年齡相差17 歲的老六鄭淑姬本來也要送出去,「背嬰兒」的人都來到家門口準備要「背走」六妹,據說是大妹救了她。聰明機靈的大妹小學畢業時成績很好,父親鄭榮華想要讓她念初中,但養父母家人反對,爸爸意識到孩子送給人家就沒有自主權,才決定把鄭淑姬留下。
大時代中的基隆傳統家族
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基隆媽祖廟慶安宮旁,有一條窄小巷子,攝影家鄭桑溪1937 年出生在巷子裡一棟四樓透天厝。小時候他祖母蕭氏貴在媽祖廟附近做雜貨生意,父親鄭榮華1 先是幫忙家裡,後來白手起家在慶安宮旁開棺材店,從小是童養媳的母親鄭許雪幫忙整理花圈、花籃等。1943 年11 月至1945 年8 月間,盟軍軍機空襲臺灣,基隆多次遭受轟炸,市區及港口滿目瘡痍,這時鄭桑溪母親帶著家人躲到基隆七堵瑪陵坑及宜蘭二城的親戚家近一年多時間,「躲空襲」成為鄭桑溪童年的深刻記憶。
戰後沒多久,鄭家搬到位於基隆仁四路與愛三路口的「博愛館」(旁邊為早期的福德市場,現在已改建為仁愛、博愛市場)。博愛館平面呈「ㄇ」字型,是一棟建於1922 年日本時代的社會住宅。一樓店鋪,二、三樓為住家,二樓以上住了兩、三百戶人家,裡面住的人十分複雜,愛三路與仁四路的角落是紅燈區,一樓中間有巷子可以通行,左右兩邊都有公共樓梯。父親鄭榮華在博愛館開了一間華盛頓旅社與公共澡堂,旅社房間並不多,主要是以公共浴室為主,上面一個小閣樓給澡堂燒水的人住,二、三樓是旅社,一樓是男生與女生的公共澡堂。澡堂附近有放置衣物籃子區,這是鄭家小孩和鄰居玩歌仔戲的地方。每逢過年時不少婦女會來澡堂,他們就特別忙碌,由於冷水不夠用,小孩們都要幫忙舀冷水,澡堂洗一次花費三塊半,個人池是八塊錢。
鄭家共有八個兄弟姐妹,老大與老么是兒子。鄭桑溪是老大,下面有六個妹妹、一個弟弟鄭介堂。臺灣早期盛行重男輕女觀念,鄭桑溪的阿嬤認為女生是「賠錢貨」,剛好女生們排行一、三、五都送人養,二、四、六留在家裡。鄭桑溪大妹林鄭阿美今(2018)年80 歲,生下來兩個月又12 天被送去當童養媳,三妹吳寶猜、五妹呂淑如也被送人。當時阿嬤作風傳統,鄭桑溪的父親很孝順,都由阿嬤做主。與鄭桑溪年齡相差17 歲的老六鄭淑姬本來也要送出去,「背嬰兒」的人都來到家門口準備要「背走」六妹,據說是大妹救了她。聰明機靈的大妹小學畢業時成績很好,父親鄭榮華想要讓她念初中,但養父母家人反對,爸爸意識到孩子送給人家就沒有自主權,才決定把鄭淑姬留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356
-
新書85折$383
-
新書95折$428
-
新書$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