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快門紀錄歲月走過的痕跡,生命的記憶又重新倒帶。
◎橫跨30年、500餘幅的攝影作品,除了留下個人的生命軌跡,也側寫了攝影技術的發展。
◎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風景,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靈魂和生命的軌跡,雖然春去秋來年復一年,不過能留給一個人的記憶卻不一樣,它取決於你內心的世界。
從膠卷相機到數位相機,從單眼相機到智慧手機,
不變的是快門下捕捉美好的心情與樂趣。
橫跨三十年的作品,鏡隨心轉,以攝影美學為主體,
片段展現一些城市景點的有趣畫面和生活細節,
留下時間的流變與歲月的印記……
前半部作品主要蒐錄1985到1992年,用幻燈片在臺灣留下的個人行腳,
它和現在數位相機清晰而銳利的畫質不同,卻有著細膩而柔和的色調,
並記錄著主人年少輕狂歲月裡的激情澎湃。
後半部收錄2006年之後數位攝影的作品,呈現在世界各地走動,探訪許多城市,
不同而獨特的風貌和人文,但瀟灑自在,不拘一格,甚至特立而獨行。
猛回首,容顏斑駁,華髮早生,往事依然歷歷,總是感謝那些在人生旅程中讓人留下深刻印記的人們和他們演繹的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416986.pdf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塵
本名楊文智,英文名Jack
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
曾從事於台灣的半導體和液晶顯示器科技產業,
先後任職聯華電子、茂矽電子、聯友光電、
友達光電和群創光電等科技公司。
緣於青年時期對文學、歷史和攝影的熱情,
離開科技職場之後曾自行創業,
經營過月光流域葡萄酒坊和港式飲茶餐廳,
現為自由作家,主要從事攝影、詩集、旅遊札記、
生活美學、創意料理和美食評論等專題創作。
楊塵
本名楊文智,英文名Jack
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
曾從事於台灣的半導體和液晶顯示器科技產業,
先後任職聯華電子、茂矽電子、聯友光電、
友達光電和群創光電等科技公司。
緣於青年時期對文學、歷史和攝影的熱情,
離開科技職場之後曾自行創業,
經營過月光流域葡萄酒坊和港式飲茶餐廳,
現為自由作家,主要從事攝影、詩集、旅遊札記、
生活美學、創意料理和美食評論等專題創作。
序
作者序
時間是一把無聲的鑿子,它忠實雕刻著歲月走過的痕跡。
1985年我大學畢業,那一年剛開始自學攝影,當時沒有數位相機,只有裝膠卷底片的傳統相機,底片一卷一般只有24 張或36 張,底片當時不便宜,拍攝完一卷就要換裝新的一卷,無法重複使用,這使得攝影者被要求更精準的取景和曝光。 一般底片用的是負片只能用來沖洗照片,若要用來投影就須用正片即所謂幻燈片來拍攝,本攝影集前半部主要就是蒐錄1985 年到1992 年,我用幻燈片在臺灣拍攝所留下的個人行腳。 這些塵封已久的幻燈片也有很多都已發霉,直到2012 年我把幻燈片掃描成數位電子檔,依稀可以看到照片裡霉菌滋長擴散的痕跡,它和現在數位相機清晰而銳利的畫質稍有不同,雖然透過後期製作調整,現代數位相機也可以呈現各種風格,不過以前的幻燈片有著我喜歡的細膩而柔和的色調。 即使年代已遠,這些照片質量參差不齊,但做為個人一個時代的生活印記,在年少輕狂的歲月裡,激情澎湃,工作之餘一有機會,上山下海,樂此不疲,拍照定格的剎那就註定不可重來,而時間是一把無聲的鑿子,它忠實雕刻著歲月走過的足跡。
自大學畢業投身科技產業,由於忙碌的工作關係,從1993 年到2005 年我的業餘攝影嗜好基本上處於中斷狀態, 2006 年之後開始有機會利用假期外出旅遊,或者利用出差空檔在世界各地走動,得以有機會探訪許多城市,而不同的城市有著獨特的風貌和人文。 此時個人攜帶式電子產品進入數位照相功能的全盛時代, 本人閒置已久的傳統相機已被拋棄在數位革命的荒野,我便又從最簡單的傻瓜相機開始重拾拍照的樂趣,就這樣一路靠著隨身攜帶的相機,手機或平板電腦, 記錄當下的所見所聞。 這當中並沒有特定想拍什麼,只是鏡隨心轉很隨性地拍一些自己喜歡的人事物, 在風格迥異的城市中有些內在元素是特立而獨行的,有些外在呈現的事物又是共通或者互有關聯的,這其中可以隱約看出文化在各個區域的散播和歷史的變遷。做為攝影愛好者,在這方面我沒辦法用相機去完整詮釋這樣的內涵,倒是以攝影美學為主體,零星片段地展現一些城市景點的有趣畫面和生活細節。
隨著斷斷續續的拍照記錄,時間飛逝橫跨三十年,這使得照片的風貌呈現每個時期特有的質感和色調,而不知不覺那個當年的攝影愛好者也已容顏斑駁,華髮早生。
整理諸多不同時空的照片,彷彿生命的記憶又重新倒帶,一一重溫當年的情景,感謝每張照片背後和我共同經歷的親人和朋友,也感謝那些在人生旅程中讓我留下深刻印記的人們和他們演繹的故事。
2019.11.5 楊塵于新竹
時間是一把無聲的鑿子,它忠實雕刻著歲月走過的痕跡。
1985年我大學畢業,那一年剛開始自學攝影,當時沒有數位相機,只有裝膠卷底片的傳統相機,底片一卷一般只有24 張或36 張,底片當時不便宜,拍攝完一卷就要換裝新的一卷,無法重複使用,這使得攝影者被要求更精準的取景和曝光。 一般底片用的是負片只能用來沖洗照片,若要用來投影就須用正片即所謂幻燈片來拍攝,本攝影集前半部主要就是蒐錄1985 年到1992 年,我用幻燈片在臺灣拍攝所留下的個人行腳。 這些塵封已久的幻燈片也有很多都已發霉,直到2012 年我把幻燈片掃描成數位電子檔,依稀可以看到照片裡霉菌滋長擴散的痕跡,它和現在數位相機清晰而銳利的畫質稍有不同,雖然透過後期製作調整,現代數位相機也可以呈現各種風格,不過以前的幻燈片有著我喜歡的細膩而柔和的色調。 即使年代已遠,這些照片質量參差不齊,但做為個人一個時代的生活印記,在年少輕狂的歲月裡,激情澎湃,工作之餘一有機會,上山下海,樂此不疲,拍照定格的剎那就註定不可重來,而時間是一把無聲的鑿子,它忠實雕刻著歲月走過的足跡。
自大學畢業投身科技產業,由於忙碌的工作關係,從1993 年到2005 年我的業餘攝影嗜好基本上處於中斷狀態, 2006 年之後開始有機會利用假期外出旅遊,或者利用出差空檔在世界各地走動,得以有機會探訪許多城市,而不同的城市有著獨特的風貌和人文。 此時個人攜帶式電子產品進入數位照相功能的全盛時代, 本人閒置已久的傳統相機已被拋棄在數位革命的荒野,我便又從最簡單的傻瓜相機開始重拾拍照的樂趣,就這樣一路靠著隨身攜帶的相機,手機或平板電腦, 記錄當下的所見所聞。 這當中並沒有特定想拍什麼,只是鏡隨心轉很隨性地拍一些自己喜歡的人事物, 在風格迥異的城市中有些內在元素是特立而獨行的,有些外在呈現的事物又是共通或者互有關聯的,這其中可以隱約看出文化在各個區域的散播和歷史的變遷。做為攝影愛好者,在這方面我沒辦法用相機去完整詮釋這樣的內涵,倒是以攝影美學為主體,零星片段地展現一些城市景點的有趣畫面和生活細節。
隨著斷斷續續的拍照記錄,時間飛逝橫跨三十年,這使得照片的風貌呈現每個時期特有的質感和色調,而不知不覺那個當年的攝影愛好者也已容顏斑駁,華髮早生。
整理諸多不同時空的照片,彷彿生命的記憶又重新倒帶,一一重溫當年的情景,感謝每張照片背後和我共同經歷的親人和朋友,也感謝那些在人生旅程中讓我留下深刻印記的人們和他們演繹的故事。
2019.11.5 楊塵于新竹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316
-
新書79折$316
-
新書88折$352
-
新書9折$360
-
新書$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