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人算不如天算,世事總是出人意表!今時今日我在安享晚年,竟然死水灘也起波濤!事緣早前與一位年青人,他是我的學生,叫張溢軒,談及我死後處理遺下的照片問題,他說早在八十年代已把我第一版的《電影人》存檔,提議可在「臉書」發佈。我一向「縱容」年青人,就如2005
年吳文正要再版《電影人》時,我完全置身事外,讓年青人為所欲為!就這樣,《電影人》一幅一幅的黑白照便在「臉書」的「盧玉瑩映像」專頁重現江湖,想不到這些陳年舊照放到網絡平台後,竟然引起很多關注,好些年青人和傳媒爭相追訪,更有出版社提出第三度刊印本書,與第一版足足相隔33 年!
驀然回首,年青時熱愛電影;只因我有相機,對攝影有點兒興趣,便被指派負責拍照,配合出版,推動香港電影文化。為了推介電影工業的幕後工作者,我於1979 年在《電影雙周刊》開始了一個攝影專欄︰〈曝光人物〉,以人像攝影,把電影工作者一一介紹。〈曝光人物〉立刻被圈內人關注,1986 年,徐克和施南生的「電影工作室」更把〈曝光人物〉上的照片結集成書,那就是《電影人》的第一版。19
年後的2005 年,「文化葫蘆」的吳文正找上門,希望再版《電影人》,那時我已淡出文化界,退出電影圈,再版一事,只為完成年青人的出版計劃,與我無關,就是做前行者該做的;再14 年後的2019 年,「非凡出版」的梁卓倫竟然再度提出重新刊行《電影人》,於我一個70
歲老人,無驚無喜,只因有些人很想擁有一本《電影人》,那麼,何樂而不為?做我可以做的,盡我的人事而已,然而,內心仍存懊惱,畢竟香港還有很多可愛可敬的電影人,我總覺欠他們一張照片。
在我踏入佚我以老之時,張溢軒的無心推波,使我有機會接觸到一班年青的媒體人,有來自北京、廣州、深圳和台灣的,他們都是為了那輯《電影人》的照片而來,訪問我這位過去/
過氣的攝影人。他們令我想起,我也曾像他們熱誠投入自己喜歡的工作,那是多麼痛快、多麼充實!又,配合今次重新出版,編輯要求我為每幅照片寫一小段文字,使我和相中人再次重會;久別重逢,別有一番滋味,特別其中一些經已往生,更添惆悵……
在這裏,我誠懇感謝那些被我拍攝的人物、刊登照片的《電影雙周刊》,願意出版《電影人》的機構、幫我寫序的朋友,以及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謝謝!
2020 年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