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革命:信任的轉移與科技所扮演的角色

信任革命:信任的轉移與科技所扮演的角色
定價:380
NT $ 285 ~ 342
  • 作者:瑞秋.波茲蔓
  • 原文作者:Rachel Botsman
  • 譯者:林添貴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8-11-2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3284111
  • ISBN13:9789573284116
  • 裝訂: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商業周刊》1619期、《經理人月刊》169期  書摘推薦
★《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 專文報導
★亞馬遜讀者五星推薦

  什麼是「信任」?就是對於未知的人事物感到放心的關係。
  世界知名共享經濟及信任議題專家--瑞秋.波茲蔓第一本專書,
  全面性、系統性討論「信任」對經濟型態、商業模式與消費行為的重要性及科技對其產生的影響。

  2008年,Airbnb提出共享住宅的構想,平均每天有將近200萬人投宿在他們安排的房子。

  2009年,自稱中本聰的日本人按鈕釋出第一批的50枚比特幣,提出「區塊鏈」的概念,被《經濟學人》譽為是「建立信任的機器」。

  2009年,Uber成立。每天有500多萬人打開Uber的軟體,幾分鐘內就坐上一位陌生人的車。

  2014年,阿里巴巴創下紐約證券交易所有史以來最高的全球首度公開上市募集金額。中國有80%以上的網路交易透過其旗下的網路市場進行。

  2014年,中國國務院公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個人行為受政府訂定的規則評分,並昭告天下此人是否值得信任。

  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將「大規模的網路錯誤訊息」列為社會最大的危險之一。2017年全球信任測量調查中,傳統媒體在28個受測國家中不受信任度高達82%。

  以上幾個看似不相干的例子,卻揭示我們處於社會變革的轉捩點──瑞秋.波茲蔓指出,一個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我們可能對專家和領導者失去信心,卻願意相信機器人、臉書演算法或虛擬貨幣。這是「分散式信任」的時代,這是一種由重寫人際關係規則的創新技術驅動的轉變。她同時也提醒大家如果要從這種激進的轉變中受益,我們必須了解在數位時代如何建立、管理、丟失和修復信任的機制。

本書特色

  世界知名共享經濟及信任議題專家--瑞秋.波茲蔓第一本專書,全面性、系統性討論「信任」對經濟型態、商業模式與消費行為的重要性及科技對其產生的影響。

  說明「信任」的演變,以及「分散式信任」的興起與未來挑戰。

各界推薦

  朱嘉明(知名經濟學家)  
  許毓仁(立法委員)
  廖世偉(台大金融科技與區塊鏈中心召集人)
 
  這本書完美引導讀者了解我們所知道的信任之過去、現在和未來。瑞秋在這個主題上的專業知識是無與倫比的。對於商業領袖和日常消費者來說,這絕對是必讀的一本好書。——尼克•夏皮羅(Nick Shapiro),美國中情局(CIA)前副幕僚長、Airbnb全球信任暨風險部門主管

  這是一本令人欽佩且極為罕見的書,讓你去『思考一個思想』,有助於將新事物歸位。《信任革命》對於一個成為更好的公民、消費者和父母的新世界而言非常重要。我很快就學到很多我想知道的東西。——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重新與人對話》和《在一起孤獨》作者

  瑞秋‧波茲曼解釋為什麼比爾‧蓋茨、史蒂芬‧霍金和艾隆‧馬斯克都擔心人工智慧下一次的重大飛躍發展,精彩地揭露資訊科技革命的核心弔詭——它將我們聯繫起來,同時讓我們與眾分隔……她鼓勵我們對我們想要生活的世界負責,並且保護社會最脆弱的資產:信任。——休•麥坎(Hugh Mackay),Ipsos Mackay Report創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瑞秋.波茲蔓 Rachel Botsman

 
  牛津大學薩伊德商學院訪問學者,是世界知名研究信任議題的專家,專注於研究科技如何促使「信任」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儲蓄和消費模式。在TED上她針對此議題的三次演講觀看次數已超過400萬。

  在第一本著作《我的就是你的》(What’s Mine is Yours)中她預測共享經濟即將興起,此概念被《時代》雜誌認定為「前十大將改變世界的觀念之一」。她曾是全球經濟論壇指名的「全球青年領袖」之一,亦被Thinkers 50評為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Monocle雜誌提名為全球頂尖20名會議主題演說講者,財經雜誌Fast Company稱譽為最有創意企業人士之一。

  她的文章散見於許多國際刊物,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期刊》、《哈佛商業評論》、《經濟學人》等。

  TED Talk-瑞秋波茲蔓:我們已經停止信任機構,並開始信任陌生人
  www.ted.com/talks/rachel_botsman_we_ve_stopped_trusting_institutions_and_started_trusting_strangers#t-187196

譯者簡介

林添貴


  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譯作達百本,包括《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台灣的未來》、《一山二虎:中日關係的現狀與亞太局勢的未來》、《未知的海峽:兩岸關係的未來》、《從鄧小平到習近平》、《通敵:二戰中國的日本特務與地方菁英》等。

 

目錄

「信任」關鍵字
前言
1. 信任大躍進
2. 喪失信心
3. 陌生的熟悉
4. 責任該由誰承擔?
5. 但她看起來親切可靠
6. 即使在地下市場,聲譽還是一切
7.評分:你能得到好的信評分數嗎?
8. 我們信任機器人
9. 區塊鏈之一:數字淘金熱
10. 區塊鏈之二:真實機器
結論
謝詞
 

前言

  我們問一下自己:為什麼有人說他們不信任銀行家或政客,可是卻信任陌生人,願意與陌生人共乘?

  有一個傳統的解釋是:人們在接受調查時不一定說老實話。可能是如此,但是這一「信任矛盾」(trust paradox) 一定還有其他原因。我直覺認為還有更深沉的原因。信任會不會就像能源,不會被消滅,只是改變形式?

  《信任革命》這本書描繪一個理論,大膽宣示我們處於人類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大的信任革命的開端。當我們注視過去,我們可以看到信任落入不同的篇章。第一是地方式(local),我們住在小型地方社群範圍之內,社群裡彼此認識。第二是體制式(institutional),一種經過中介的信任,透過各種合約、法院和企業品牌,把商業從地方性的交易釋放出來,為有組織的工業社會建立必要的基礎。第三次仍在嬰幼期,就是分散式信任(distributed trust)。

  信任轉移未必就是舊式信任被完全取代;它只是新形式信任變得更具主導力。譬如,一個小型莊稼社群可能在某些事務上繼續依賴數百年來的地方式信任,但是更加傾向以新的市鎮法庭處理其他事務。

  原本往上流向仲裁者和規範者,流向權威和專家,流向監督者的信任,現在也平行流動,有時候流向我們同胞,有時候流向程式和機器人。信任已經出現變化。舊日的權力來源,專業知識和權威,不再握有一切王牌或甚至掌握叫牌權。它的結果,姑且不論是好是壞,都不能低估。

  共享經濟爆炸性地成長,是「分散式信任」發揮起來的一個教科書範例。但是這個理論也是通往理解類似暗黑網路的平台快速演化的道路,在暗黑網路上的消費者很樂於從「不值得信任」的中間人手中買下大麻菸、乃至AK-47步槍等東西。暗黑網路和數位運行的運用軟體你儂我儂的新時代,乍看似乎沒有太多共同點,其實它們具有相同的根本原則—人們透過科技,可以信任其他人。

  分散式信任說明了為什麼我們現在狂熱地評比每樣東西,從餐廳到聊天機器人、到優步司機(以及為什麼乘客也被評分),幾乎立刻協助打造各種企業的興衰,同時也建立「信譽足跡」(reputation trails),一個錯誤或行為不檢,有可能一輩子跟著我們。

  分散式信任幫助我們了解為什麼數位加密貨幣,如比特幣和乙太幣可能成為未來的貨幣,以及區塊鏈(讓這些加密貨幣虎虎生風的記帳本科技) 如何可以用在從追蹤食物或血腥鑽石的源頭、到不需借助地產經紀出售房子等多樣事物。

  分散式信任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為什麼以及如何信任訓練有素的機器人,無論它們是提供關係建議、處理停車罰單、訂購壽司,還是告訴我們是否得了癌症。

  事實上,我認為真正的中斷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它創造出來的巨大的信任轉移。

  分散式信任不僅僅是技術自由主義(techno libertarianism)的一種新的、理想主義的風格。這本書有許多故事展現它如何可以產生負面、黑暗或災難的後果—歧視、盜竊、甚至死亡。是的,科技可以擴大信任圈子,解開潛力合作、並與不熟悉的陌生人連結,但是它也能夠豎立和強化我們之間的界域。評比和檢討可能使我們更加負責,甚至更善待人類同胞,但是我們越來越依賴它們,也代表某些人會被永遠貼上黑標籤,淪落到數位煉獄去。而且,當我們急欲去舊迎新時,我們可能會太輕易、把太多信任擺放在錯誤的地方。

  現在越來越清楚的是,體制的沒落,不論是真實或捏造,使許多人危險地接受替代方案,並且準備投下毫不懷疑的新信任,有些人會說一些非常可疑的、疑似仲裁者的話。分散式信任遠非萬無一失,真正重要的問題是倫理和道德,而不是技術。

  本書頭兩章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們怎麼會走到今天這步田地?它們解釋為什麼信任如此重要。接下來三章探討使「分散式信任」成為可能的三個條件—信任新思想、信任平台,以及信任其他人或機器人。這一部分說明如何調適,以及在新時代建立信任;以及在失去信任時該怎麼辦。嚴肅的是,它提問:當信任不再集中化而是分散時,誰該負責任。

  本書其他章節也深入暗黑網路深邃之處,試圖了解為什麼信譽非常重要,甚至古柯鹼毒犯都得盜亦有道。它(信譽)進入在中國興起、歐威爾式的信任評分制度,它可以從決定公民的工作,甚至到是否能買火車票或飛機票等一切事物。

  最後幾章探討我們的數位未來,尤其著重我們在人工智慧上快速演進的信任。如果我們養成信任智慧機器的習慣,是否會更難和人類建立信任關係?備受稱頌、探討的區塊鏈,這個數位帳本是否真如許多狂熱分子聲稱,將成為「價值互聯網」?大型銀行最後會「接管」此一原本設計來切斷中間人的科技嗎?

  因新科技而能力大增的分散式信任正在重新改寫人類關係的規則。它正在改變我們看待世界和彼此的方式,使我們回歸到類似舊日村莊的地方式信任模式,只不過現在社群的規模是全球性的,它某些隱形的轡繩是由互聯網巨擘在牽拉。現在遠比任何時刻更嚴峻,必須了解此一新信任時代的影響:誰將獲利、誰將失利,以及後果將是什麼。

  為什麼?因為若無信任,若對如何建立、管理、失去和修復信任沒有了解,社會無法存活,它也肯定無法欣欣向榮。信任幾乎是每種行動、關係和交易的根基。新興的信任轉移不只是科技令人目不暇給的勃興,或是新商業模式興起的故事,它更是一種社會和文化革命。它和我們息息相關。它非常重要。
 

內容連載

第三章 陌生的熟悉
 
是什麼東西誘導我們接受新點子呢?就是信任,它影響新點子能傳播多遠、多快和多持久。
 
信任新發明不會是偶然就發生。有些普遍的心理和感情障礙必須先克服。使它能夠發生的條件可以歸納為三個主要概念:第一是加州卷原則,第二是「我在裡頭有什麼好處」因素(WIIFM factor, what’s in it for me),第三是信任影響者(trust influencers)。
 
第一,要讓不熟悉的東西變成更熟悉。以壽司為例,壽司的概念是在一九六○年代末期引進美國,當時娛樂、音樂、時裝和食物的品味都出現旋風式大改變。起先,美國人不能接受壽司。請記住,當時一般家庭坐下來吃的晚飯是肉塊配淋上肉汁的馬鈴薯泥。在絕大多數上餐廳吃飯的人心目中,吃生魚片被認為很奇怪、又危險。這時候洛杉磯市中心小型壽司吧「東京會館」(Tokyo Kaikan)的廚師真下一郎(Ichiro Mashita)出現一個新點子。他想到:「如果把陌生的成分配上黃瓜、蟹肉和酪梨這些熟悉的成分,會是怎麼樣呢?」 真下一郎也發覺美國人喜歡米飯在外頭、海苔在內側。換句話說,如果把壽司捲反轉過來會讓美國人更覺熟悉。
 
沒想到果真一炮而紅。加州卷成為許多人認識日本料理的入門。美國人現在一年吃掉的壽司總值二十二億五千萬美元。《鉤癮效應》(Hooked)一書的作者尼爾.艾歐(Nir Eyal)寫:「加州卷的教訓很簡單—人們不要真正新的東西,他們要的是以不同手法做出的熟悉的東西。」
 
所謂加州卷原則就是把新東西和某些熟悉的東西結合,使它產生「陌生的熟悉」。這種現象就是心理學家羅伯.查瓊克(Robert B. Zajonc)所謂的「重複曝光效應」(mere-exposure effect)或「熟悉法則」(Law of Familiarity)。我們可以理解,人類處於他們熟悉的人或事物中間,往往會更舒適坦然。根據這一點,就有許多可以發揮的地方了。
 
......
 
讓我介紹一家公司,它曉得如何打造一道橋梁,讓人們可以輕鬆地由已知數走向未知數。這家公司叫做Airbnb。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5
    $285
  2. 新書
    76
    $288
  3. 新書
    79
    $300
  4. 新書
    79
    $300
  5. 新書
    79
    $300
  6. 新書
    79
    $300
  7. 新書
    79
    $301
  8. 新書
    85
    $323
  9.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