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張善政
《國家為什麼會成功》是一本篇幅可觀,超過四百頁的書。我接到撰寫推薦序的邀請,心理壓力自不待言。對這樣篇幅的書,我習慣上是先看最後一章結論,再決定這本書值得細讀的章節。結果欲罷不能,很快瀏覽了大半。
欲罷不能,是因為一邊讀、一邊心驚肉跳,覺得看似書中都是在介紹其他國家,可是處處也都在暗指我們台灣的困境與問題。另一方面,也不止是指出問題,這書也在提示我們國家應該努力的方向與路徑。
最該看這本書的,應該是上從總統、下到各部會首長的官員,以及任何有意角逐政治職位的人。但是,也不能只期待官員自發性的改變。我們一般民眾,常對國內各種政經局面抱持不滿意的批評態度。這些批評,是客觀有所本,還是基於意識形態?這本書也可以用來喚醒我們對台灣政治與民主發展的認知,也就是說,我們民眾應該秉持什麼心態與原則,來要求我們政府的行事準則?如何客觀看待、評斷我們政府的表現?
這本書介紹的,都是某些國家成功處理棘手問題的案例。有先進的美加、我們鄰近的星、韓和印尼。但最令人意外的,卻是我們不熟悉而印象中覺得很落後的非洲波札那。如果想像中這樣落後的國家都可以成功,我們台灣就沒有道理不成功啊!
對照當今許多國內的局面,我尤其對書中介紹的幾個觀念,有很深的感觸與迴響:
一、愛默生(Ralph Emerson)曾說:「愚昧的堅持,是心胸狹隘者揮之不去的心魔。只有那些目光如豆的政客、哲人與教士才會將它奉為聖旨。」
但是,什麼是愚昧的堅持,什麼是睿智的堅持?我們希望當政者有足夠智慧來判別。
二、愛默生創造了「實用主義」,就是開放心胸尋找解決方法,不讓任何黨派、部族、門閥或習俗阻撓搜尋之路。實用主義要成功,要有「無所不包的多元異質性」。
所以,多元與包容,不被意識形態綁架,是務實解決問題的成功要素。
三、只有在重大危機期間,非傳統的候選人才有可能成為這個城市的市長(指九一一事件以後的紐約市長),因為只有在災難與迫在眉睫的緊急狀況,才能使當權者撇開日常政治與傳統決策,展現創意,從「非常大」的大處找出解決辦法。
那麼,台灣目前有沒有重大危機?有沒有機會出現非傳統、做事由大處著眼的人物?台灣是否正在期待這樣的人物出現?
四、需要建立治理規範,避免領導人過分的理想主義,而忽略了「人會做壞事」的現實。
我們政府有沒有在執政時,有意無意已經超越法律、人權規範界線的疑慮?
五、改革要是漸進式、符合人道的。領導人面對過去不公不義,要放棄報復的意念,免得欲速則不達。不畏艱辛去訂定新的價值觀共識,才能替國家打下安定發展的基礎。
所以,我們的轉型正義,做法有沒有落入這樣的盲點?
看完這幾點,讀者們有沒有與我一樣「心驚肉跳」的感覺,好像都在暗指台灣?
通常一個人不容易面對與接受他人對自己的指責。如果能讓一個人藉由觸類旁通的機會先放下戒心看到他例,再來想到反省自己,可以說是最高招的勸說技術。對於我們來說,這本書沒有用台灣當案例,是件好事。因為這樣,大家可以坐下來客觀安心閱讀,不擔心有被批評的機會而先建起防禦之牆,排斥這本書。
接下來就是看我們讀者的智慧。有人看完本書後只是覺得看完一本近代政治改革史,有人看完則是體會到真正能名留青史的為政之道,或是體會能良性驅動政府走上長治久安的永續民主機制。親愛的讀者,您希望自己是上面哪一種人呢?
(本文作者為行政院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