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101篇短文及畫作,內容分四輯:(一)藝文省思、(二)有情天地、(三)浮生軼事、(四)流轉生命。圖像畫風自由、隨性、多元,不講究寫實,多為寫意或象徵,有些近乎設計,更多的是素人的樸趣。文字敘述充滿溫度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濃郁的人文關懷,以及生活的感悟與哲思。每篇文章皆佐以英文短句,饒富哲理,畫龍點睛;書末另附精美書卡。全書圖像、中文、英文互相呼應對話,是圖畫與文字邂逅的生命讀本,也是知性與感性兼具的生活筆記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莊坤良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美國南加州大學英美文學博士。曾任台灣師大英語系主任、國際事
務處處長,以及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現為逢甲大學外文系教授、台灣愛爾蘭研究學會理事長。學術研究領域包括喬伊斯研究、後殖民研究、翻譯理論與實務、文學教學。著有《活學活用‧玩英文》—獲2017年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英語教學的文學觀點》,譯有《貝登保的足跡》、《都柏林人》、《生命殿堂-羅塞蒂的十四行詩》,編有《喬伊斯的都柏林-喬學研究在台灣》,論文散見於《中外文學》、《英美文學評論》、《英語教學期刊》、James Joyce Quarterly等刊物。近年嘗試繪畫創作,並在部落格與臉書,以圖文並陳方式發表生活所見所思。
莊坤良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美國南加州大學英美文學博士。曾任台灣師大英語系主任、國際事
務處處長,以及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現為逢甲大學外文系教授、台灣愛爾蘭研究學會理事長。學術研究領域包括喬伊斯研究、後殖民研究、翻譯理論與實務、文學教學。著有《活學活用‧玩英文》—獲2017年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英語教學的文學觀點》,譯有《貝登保的足跡》、《都柏林人》、《生命殿堂-羅塞蒂的十四行詩》,編有《喬伊斯的都柏林-喬學研究在台灣》,論文散見於《中外文學》、《英美文學評論》、《英語教學期刊》、James Joyce Quarterly等刊物。近年嘗試繪畫創作,並在部落格與臉書,以圖文並陳方式發表生活所見所思。
目錄
前言人間筆記:莊坤良書畫集
序一破格而出:側寫莊坤良人間筆記的心念…林磐聳
序二雜化年代的圖文跨界與人文省思…劉建基
Part I藝文省思
Part II有情天地
Part III浮生軼事
Part IV流轉生命
序一破格而出:側寫莊坤良人間筆記的心念…林磐聳
序二雜化年代的圖文跨界與人文省思…劉建基
Part I藝文省思
Part II有情天地
Part III浮生軼事
Part IV流轉生命
序
序二
雜化年代的圖文跨界與人文省思──
讀《人間筆記:莊坤良書畫集》
莊坤良教授專長英美文學、文化翻譯、全球化英語,以及跨文化溝通。其學術研究涵蓋愛爾蘭文學、喬伊斯專題、後殖民論述、文學教學等領域。莊教授兼具學術研究與文藝創作才華,一方面撰寫文學、文化評論文章,另一方面亦是工詩文、善圖畫。
莊教授長於圖文記事,將文字(詩、散文)與圖畫二個不同領域結合,記錄其對生活經驗的體悟,對生命的反思,對文化的觀察。在其臉書與部落格的「文化隨筆」裏,往往文圖並陳,且圖中亦另含相關主題意境的詩或散文,可謂文圖並茂、圖文互映。莊教授試圖透過文圖相互指涉與映襯,呈現文與圖的互證、互釋或互補的「對話想像」關係,展現活潑、趣味、幽默的跨界文創風格,以及豐富多元的意涵,開拓書畫創作的想像空間。
《人間筆記: 莊坤良書畫集》總共收錄了101篇圖文記事,內容涵蓋四大類:藝文省思、有情天地、浮生軼事、流轉生命。這本集子記錄了莊教授多年來在國內外訪問、演講、旅遊其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整本書洋溢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濃郁的人文關懷,表現其對真實生活的感悟,對人文教育的觀察、對生命教育的哲學反省,以及對多元文化的期許。這些圖文的創作,「有時,先有文字; 有時,先有圖案」,因此讀者閱讀此書時,不必拘泥於先後順序,即可領略文與圖各自所具有的文本表意與圖畫再現之屬性,亦可感受文與圖搭配、連結、互涉所產生的共振效應與多元意涵。
在這本書畫集,讀者可以藉由圖畫中的線條、形狀、色彩與構圖,領略一位「素人畫家」的特有風格:「自由、隨興、多元,不講究寫實,多為寫意或象徵,有些近乎設計,更多的是素人的樸趣。」另外,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學界的「文字遊俠」,以詩文隨筆的手法及幽默的態度,透視現今雜化(hybridity)年代的「情感結構」(structure of feelings)與生活風貌。在〈比雜的年代〉一文中,莊教授提出他對多元文化的深刻省思與期許:「文化多元才有活力,創意來自雜化。/ 單一性預告死亡,生物多樣性,才有永續發展。/ 不要問你從哪裡來,只要在乎你要去哪裡?/ 不要問你是不是純漢人,要問: / 你身上有幾種不同的文化元素?」
在〈只看到「病」,沒看到「人」〉一文中,莊教授關注醫學的人文屬性,強調醫學是直接與人相關的學問,務必要回歸到人文關懷,並且重新省思人文學科對醫學的重要性。他以幽默的口吻, 道出了醫學非人性化的偏失:「高等教育的分科訓練,造成人文與理工的分道揚鑣。……一味強調專業,忽視人文素養,後遺症不小。例如: 醫生看診,只看到『病』,沒看到『人』。……人文學科的邊緣化,情操分離的教育,正一步一步腐蝕社會的穩定力量。」壯哉斯言!醫學過度科學化導致了原先所蘊含的人文氣息逐漸褪色,傳統的濟世濟人精神、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日漸式微。
這是一本圖畫與文字邂逅的書畫集,也是一本兼具知性與感性的生命讀本,同時又是一本跨文化溝通的文化筆記,以及人文與科學對話的文本,值得讀者仔細品味。
雜化年代的圖文跨界與人文省思──
讀《人間筆記:莊坤良書畫集》
莊坤良教授專長英美文學、文化翻譯、全球化英語,以及跨文化溝通。其學術研究涵蓋愛爾蘭文學、喬伊斯專題、後殖民論述、文學教學等領域。莊教授兼具學術研究與文藝創作才華,一方面撰寫文學、文化評論文章,另一方面亦是工詩文、善圖畫。
莊教授長於圖文記事,將文字(詩、散文)與圖畫二個不同領域結合,記錄其對生活經驗的體悟,對生命的反思,對文化的觀察。在其臉書與部落格的「文化隨筆」裏,往往文圖並陳,且圖中亦另含相關主題意境的詩或散文,可謂文圖並茂、圖文互映。莊教授試圖透過文圖相互指涉與映襯,呈現文與圖的互證、互釋或互補的「對話想像」關係,展現活潑、趣味、幽默的跨界文創風格,以及豐富多元的意涵,開拓書畫創作的想像空間。
《人間筆記: 莊坤良書畫集》總共收錄了101篇圖文記事,內容涵蓋四大類:藝文省思、有情天地、浮生軼事、流轉生命。這本集子記錄了莊教授多年來在國內外訪問、演講、旅遊其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整本書洋溢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濃郁的人文關懷,表現其對真實生活的感悟,對人文教育的觀察、對生命教育的哲學反省,以及對多元文化的期許。這些圖文的創作,「有時,先有文字; 有時,先有圖案」,因此讀者閱讀此書時,不必拘泥於先後順序,即可領略文與圖各自所具有的文本表意與圖畫再現之屬性,亦可感受文與圖搭配、連結、互涉所產生的共振效應與多元意涵。
在這本書畫集,讀者可以藉由圖畫中的線條、形狀、色彩與構圖,領略一位「素人畫家」的特有風格:「自由、隨興、多元,不講究寫實,多為寫意或象徵,有些近乎設計,更多的是素人的樸趣。」另外,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學界的「文字遊俠」,以詩文隨筆的手法及幽默的態度,透視現今雜化(hybridity)年代的「情感結構」(structure of feelings)與生活風貌。在〈比雜的年代〉一文中,莊教授提出他對多元文化的深刻省思與期許:「文化多元才有活力,創意來自雜化。/ 單一性預告死亡,生物多樣性,才有永續發展。/ 不要問你從哪裡來,只要在乎你要去哪裡?/ 不要問你是不是純漢人,要問: / 你身上有幾種不同的文化元素?」
在〈只看到「病」,沒看到「人」〉一文中,莊教授關注醫學的人文屬性,強調醫學是直接與人相關的學問,務必要回歸到人文關懷,並且重新省思人文學科對醫學的重要性。他以幽默的口吻, 道出了醫學非人性化的偏失:「高等教育的分科訓練,造成人文與理工的分道揚鑣。……一味強調專業,忽視人文素養,後遺症不小。例如: 醫生看診,只看到『病』,沒看到『人』。……人文學科的邊緣化,情操分離的教育,正一步一步腐蝕社會的穩定力量。」壯哉斯言!醫學過度科學化導致了原先所蘊含的人文氣息逐漸褪色,傳統的濟世濟人精神、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日漸式微。
這是一本圖畫與文字邂逅的書畫集,也是一本兼具知性與感性的生命讀本,同時又是一本跨文化溝通的文化筆記,以及人文與科學對話的文本,值得讀者仔細品味。
劉建基
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2018年4月
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2018年4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37
-
新書79折$237
-
新書79折$237
-
新書85折$255
-
新書88折$264
-
新書9折$270
-
新書9折$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