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的慾望(博客來簽名版)

看電影的慾望(博客來簽名版)
定價:330
NT $ 297
  • 作者:張亦絢
  • 出版社:木馬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8-08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為什麼有電影令人「頭痛欲裂也推薦」?
是什麼讓我們「看得懂或看不懂」一部電影?

  ★既有漂亮的制高點,又能殺出偏斜的切入點,保留電影的「本事」,偏又顯出自己本事。──陳栢青

  ★五十篇別有洞天的電影文字。

  ★內含影片多元且多樣。

  從韓國類型片《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到台灣藝術電影《聶隱娘》,從怪獸電影《正宗哥吉拉》到社會經濟史電影《新天堂樂園》,還可將《抓狂美術館》與《日常對話》同時盡收眼底,打開看電影的視界與胃口。

  ★熱愛推廣電影之文化小尖兵最親密的教戰手冊備忘錄。

  輯一「內心戲」帶著有話就說的直接與某些不經控制的真情流露,既讓人一睹電影日記體的自由痛快,也留存了二○一四至二○一八,四年間電影大小事的吉光片羽。

  輯二「影評事」收錄了發表於副刊或是與影展相關活動的正式影評,提供想了解電影史經典人物、性別文化或電影美學的讀者,扼要的分析與解說。

  ◎談《聖鹿之死》
  劇本、導演與演員都無懈可擊,但是心臟太弱的人真的不太建議,想看傳統驚悚片與恐怖片的觀眾,也許就算了——除非你是想鑽研。這是大島渚的禁忌深度、大法師的身體調度、外加布紐爾的反家庭強度,互相加乘。

  ◎談《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簡單說,還是該去看。韓國類型電影或非類型電影成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這部電影大概也有指標作用,把類型的東西做到淋漓盡致,且這類型有奇幻成份,也非常成功。

  ◎談《聶隱娘》
  「全新的感官經驗」,這通常是商業大片讓我一看就略過不信的東西,但看《聶隱娘》時,我卻不斷想到這個形容。

  ◎談《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這樣一個深具反殖民性格的導演,選擇去拍少女同志,這就像是寫〈蘋果的滋味〉的黃春明或寫〈菊花夜行軍〉的林生祥,寫出以少女同志為主題的小說與歌謠一般—這能不讓人驚奇與期待嗎?

  ◎談《日常對話》
  ......——以喜劇效果極佳的「親人(口頭)走避」同志議題的段落而言,那不只是滑稽的寫實,同時也是入骨的剖析——因為導演的不迴避,才能捕捉眾人的迴避——圍出一塊塊彩虹旗尚難飄揚的空白之處,這些空白,我認為它是影片極其燦爛之處,並不因為那些空白應該「天然白」,而是它以事半功倍的方式,呈現了各個頓挫點的雙面性,比如親人顧左右而言他彷彿熱鬧有勁,但正間接寫下同志在情愛之外的社會生活中,身處的(他人)認識荒蕪與寂然。

  《看電影的慾望》 是張亦絢第一本電影私筆記,也是關於「愛與慾望如何說出來」的分享與練習。

各界推薦

  ★ 王君琦、神小風、孫梓評、張之維、陳栢青、686詹正德 慾望滾滾推薦

  張亦絢以親暱如密友的語氣,分享高知識濃度的深刻影評,她筆觸所及的每一部片都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看,而且是一看再看,她彷彿是在邀請我們透過閱讀,跨時空地與她展開有關性別、作者、美學、與電影慾力的無窮對話。──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  王君琦
    
  張亦絢對電影是真愛,這點毫無疑問。而那愛裡有一種活蹦亂跳的脾氣,她愛電影、愛觀眾、愛導演,甚至愛「愛電影的人」,時常連那背後的國家和歷史也一起愛了——是了。她愛的是電影裡面與外頭的所有生命。我喜歡她的愛;喜歡她談電影的豐盛眼光,更有身為創作者的執著與細緻體貼之心;更喜歡她總嚷嚷著大家怎麼可以不看呢——於是就跟著去搶票了(如《怒祭戰友魂》)若她是幸福也瘋狂的影迷,我則是影迷的小影迷了。──小說家神小風

  好的評論,有賴厚實累積的閱聽經驗,細膩史觀的兼備,見微知著的能力;再苛求一些的話,精準且能優美的文字,則使閱讀評論成為享受——這些,恰好都是張亦絢的擅場。然而,書中有幾篇卻把我讀哭了。不是我愛哭,我一向知道,屬於亦絢最珍貴的,不僅僅是她的聰穎,天才,自律(以上三項可進行混搭),還包括她別無分號的可愛與一顆別無分號的柔軟的心。──詩人  孫梓評

  是手術刀的精準,剖開了每部電影的整副軀體,横的縱的交錯的肌理、內臟隱藏的病兆、連接骨骼的筋膜、血管裡源自的血脈,皆一一畢現。在張亦絢筆下,從短短數十分鐘,乃至數小時擷取的每一片段電影影像,都宛如被「深刻的特寫」,歷史的、文化的、性別的、家國政治的,在彷彿幻影裡剝露了血淋淋的真實。──瑯嬛書屋店長 張之維

  既有漂亮的制高點,又能殺出偏斜的切入點,保留電影的「本事」,偏又顯出自己本事。所以,看別人談電影,最好看是進去。跟著被拉進去。看張亦絢談電影,還要提防出來,你會覺得他隨時會從黑暗中竄出。那時你的心跟著跳,在張亦絢看電影的慾望前,分不出是想看電影,還是想趕赴一場電影般去轟轟烈烈談個戀愛。──作家  陳栢青

  張亦絢此書既展現了留法學電影的專業性,又呈現出小說家寫影評的文學性;視角相當獨特,論述的筆調也很有個性,可說是開啟了另一種影評書寫的風格。我不擔心少了一位優秀的小說家,卻更欣喜多了一位有見地的影評家。──影評人 686詹正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亦絢


  一九七三年出生於台北木柵。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早期作品,曾入選同志文學選與台灣文學選。另著有《我們沿河冒險》(國片優良劇本佳作)、《小道消息》、《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長篇小說《愛的不久時:南特 / 巴黎回憶錄》 (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

  網站:nathaliechang.wixsite.com/nathaliechang
 
 
 

目錄

寫在前面  看電影的慾望

輯一  內心戲
01 與迪亞滋共度十小時又四十分鐘
02 聽原一男映後座談有感
03 嚴肅的變態與變態的嚴肅──小記《聖鹿之死》
04 難忘《淑女鳥》的女配角
05 兩種無愛──《當愛不見了》與《抓狂美術館》
06 來點切分音吧!老大!
07 非說不可的兩句話
08 他不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09 大推蘇菲亞.柯波拉的《魅惑》──性別政治與恐怖電影
10 最近大家最好都不要碰到我
11 台語片經典《大俠梅花鹿》
12 散步者、飄流者、畢安生
13 影片修復是很迫切的事
14 BBC百大電影名單與《正宗哥吉拉》
15兩種民族主義與可不可以賺人民幣?
16終於來到《柳川之女》之台中
17在「立方計畫空間」看萬迪拉塔那
18 關於撫育我們的底層:《新天堂樂園》中的地方電影院史及其他
19她穿一身皮衣去領獎
20黃皙暎也出現在韓國片《萬神》中呢
21全新侯孝賢
22皮凱提怎麼看希臘與說德國
23侯孝賢最是給國高中生
24野孩子香妲.艾克曼
25台中人再也不想坐車到台北看電影了
26因為四方田而想看狸子演的電影
27也算香港驚險電影──建制派與泛民派難忘的一天
28如果我們很不想很不想說話
29今天有點發怒了
30早餐店的人讓我想起《切膚之歌》
31不同時間點的電影劇照
32關於杯葛以色列電影
33伊朗導演帕那西的姪女代表他……
34讀《蘿絲瑪麗的嬰兒》原著小說
35應該懷念忍辱負重嗎?
36物理學家看到藍波時
37我喜歡《神探朱古力》
38比賽誰記得最多頭髮
39《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悲)喜劇經典的一幕
40《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阿黛兒是存在者

輯二  影評事
01自(從)我毀滅──記雪侯(Chéreau)     
02可塑性電影與可塑性觀眾──《築巢人》的觀影經驗  
03一定要去看《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嗎?
04為愛誘惑是高尚的──《遠離塵囂》改編電影有感  
05香妲.艾克曼的約會──同志、電影、開路者                               
06電影值得毀滅,毀滅值得電影──香妲.艾克曼的贈禮
07真的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嗎?──淺介香妲.艾克曼的早期經典電影       
08燦爛的空白——《日常對話》觀後感       
09小記憶與大電影──《BPM》的愛滋書寫啟示
10問國家,民為何物?──速寫「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三作品  

後記與致謝       

 
 
 

寫在前面

  我是趕上太陽系MTV末期(1987-1991)的一代。當太陽系最興盛時,我仍處於在大學聯考壓力的高中生階段。等到聯考完,覺得可以豁出去大看特看電影的時候,已是太陽系被迫歇業的前後。那幾年,我翻來覆去想著「所有學長姐熟悉的經典名片,我全來不及恭逢其盛,我真是個沒有電影文化的一代可憐人」——有種痛苦,讓我覺得我當定了一無所有的文化乞丐。雖說如此,很多年後,有次在「斯洛伐克  慢慢幹」的臉書上,看到斯洛伐克影展的消息,提到台灣對斯洛伐克電影不熟,邀請大家去看斯洛伐克電影,我興致很大地點開片單來看。不覺「哇!」了一聲:《瀟灑上枝頭》!我高中時就看過的電影!——但那不是在太陽系,而是高中時的金馬影展。當時果斷地翹了課,看了十部片。還記得有時模擬考之後,甚至等不到第二天,考完就揹著書包去MTV。溫德斯的《慾望之翼》看到睡著,連日考試太過疲倦了,眼皮要垂下來之際,還不忘困惑:天使是男人嗎?天使的性別是......。就睡著了。

  第一年在歐洲,想到我連一部高達都沒看過,楚浮只看過《日以作夜》,真覺得從哪裡會出現某一人,直接呼我一掌。因為前面有十年渴望看電影而不可得的積壓,一下了地,幾乎直奔電影院。有時四部片四部片地看,只為了追上我心中曾經存在,前輩們擁有的黃金歲月。

  進入電影系的第一堂影評寫作課,考題是《威尼斯之死》。上課方式是放兩遍老師的選段,然後當場就寫。之後一個個輪流站起來,唸自己的稿。想到要與其他法國同學相較,說都不怯懦,絕不是真的。後來我回台灣,有次碰到李幼鸚鵡鵪鶉,我跟他說,當時我除了自己看片的心得,還把從他書中讀過的資訊,揉和了進去寫。法國老師聽完後,甚至還說:「這個部份,我從來都不知道。」真是光采。台灣的國力......:就算我本人不怎樣,有的是肩膀可踩,看來還是可以勇往直前。

  很快影評寫作課裡的同學就一一陣亡,不來了。我堅持到最後,應該是因為開頭開得不錯。——雖然我在看電影一事上,大大落後我的前輩們,但幸而我早有「望梅止渴」的好習慣,就算沒看到電影,也靠讀電影書,腦中有個裝了電影掌故的文字儲藏室。荷索沒看過是吧,但他吃鞋子的事,深印腦中;要說高達嘛,有回聊天一半,我順口說出,就是說啊,他是某某星座嘛——就連這等事都可以蓄勢待發......。讓大家笑成一團。——如果因此就說我是高達專家,當然是錯的,然而,電影就是除了藝術的歡愉之外,它也是最世俗與生活的:逗我們笑、惹我們哭、給我們第一次性經驗時的勇氣、教我們無話可說時的其他出路......。總之,幸福乃是一種瘋狂。這種瘋狂,我從其他人那裡染上,也從來不打算痊癒......。

  我始終堅持,看電影是一種慾望的活動。這種慾望是珍貴的——「看電影的慾望」這六個字,說的是三件事。首先,可以說是看每部電影文本,如何作為一種慾望的表現存在;其次,《看電影的慾望》也說怎樣激發去看電影的慾望。影評一事,固然有評論的任務,但它的另一面向,也想和人們的社會或是歷史慾望對話。如果我們沒有對自己的愛、對人世與生命的想像力,以及某些基本的慾望文化基礎,我們不太可能,走進電影院。因此,談論一部電影的慾望,總是比談影片,更廣泛也更複雜一些,它總是隱藏著,某種對變化的信仰。人不見得會因為看電影而變得更好,也不能保證世界可以只靠著電影而改善,然而,在電影院裡,存在著變化的契機,我們盡可能地面對慾望,包括它的危險、不穩定、未知、甚至黑暗——。

  此外,「看電影的慾望」還有第三個面向,牽涉到我個人的奇怪經驗。

  (未完待續)
 
 

內容連載

〈全新侯孝賢〉

星期三晚上去電影院看侯孝賢的聶隱娘。被些瑣事加上颱風延宕到那麼晚才去看,我都快抓狂了。電影開始大概十五分鐘左右,我前面兩個年輕人就站起來走了。沒多久,我隔壁的一對老夫婦,也從我面前借過離開,他們離去之前,我聽到老先生低聲在說:看不懂啊看不懂。我很感傷,很想拉住他們說:不會的、不會的、再過一下下就會懂。     

後來我就很專心看電影,可以說看得眼都不霎吧。因為實在太棒了。了不起的東西太多了,今天不打算一一寫,怕寫起來就沒完沒了。「全新的感官經驗」,這通常是商業大片讓我一看就略過不信的東西,但看聶隱娘時,我卻不斷想到這個形容。侯孝賢從來沒有過那麼強的故事性,但又同時做到最高度的抽象,雖然過去不是無跡可尋,但這真的是全新的侯孝賢。現在是每個動作、每個時刻,都極端沉穩、節約、又豐沛。這是每個鏡頭,都要當一整部電影來看的作品。

從唐傳奇變化來的故事,說起來沒有特別要忠於哪個史實的問題,但是兩個聚焦處,尤其有啟發性。一是講安史之亂後的藩鎮魏博,二是關於公主。傳統中國歷史說到藩鎮,必有唐的朝廷本位,嘉誠公主(唐代宗之女/德宗之妹)嫁節度史田緒,這是政治婚姻,但在嘉誠公主與唐朝廷,仍存在一種「不同一性」。電影中「冤叛了窈七(隱娘)」一語,是極重要的關節。如果嘉誠公主將自己視為執行政治文化任務或權力的工具,那就絕不存在冤屈背叛隱娘,這一類的感情與痛苦:訓練是沒有用的,這一點嘉誠公主與隱娘都一樣。人還是有自由。公主在正史中,除了嫁誰,幾乎沒有記載什麼,這個無聲的部份講起話來了,這是非常有意思的。

嘉誠公主「沒有同類」的另一個意思,就是自我從不完全被消滅與被吸收,所以會有脫稿演出,這對人性是非常樂觀的看法。鏡子照了就覺有同類,這當然是騙局,幾乎是一下罵盡用影像來使觀眾熱情激動(彷彿看到自己)的電影了。(罵得優雅,但也真是罵得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