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骨子裡的氣質:搞懂德國人在想什麼,我學會簡單生活、深度思考, 就算慢慢來結果也很好!

德國骨子裡的氣質:搞懂德國人在想什麼,我學會簡單生活、深度思考, 就算慢慢來結果也很好!
定價:360
NT $ 234 ~ 760
  • 作者:洪莉
  • 出版社:任性出版
  • 出版日期:2018-08-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650015
  • ISBN13:9789869650014
  • 裝訂: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200多張彩圖 + 洋蔥爆點!一位華裔女子在德國生活25年的第一手報導!
  暢銷書作者褚士瑩、德國羅伊爾特市長傾情推薦!


  ◎兩個孩子在學校打架,德國老師的處理方式是要他們一起回家做蛋糕。
  ◎他們是史上最強的分類狂,垃圾桶還分綠、黃、黑與塑料筐;一切井井有條怎麼辦到?
  ◎「你的秩序都好嗎?」、「你在秩序中嗎?」德國人最常說的問候語到底啥意思?

  德國,人口八千萬,是僅次於美國的移民大國,
  什麼樣的魅力與文化,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們不斷湧入?
  世界一流的「德國製造」,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作者洪莉定居德國超過25年,以多年的採訪經歷及細膩觀察,
  從德國人的素質、歷史教育、精神傳承、環保生活、食品醫療、德式思維等,
  帶你窺探這個國家骨子裡的氣質,跟我們到底哪裡不一樣?
  所謂的德國思維 : 簡單生活、深度思考,慢慢來也很好,是怎麼培養的?
 

  ◎素質教育:舉國之力鍛造嚴謹和理性
   
  .學前教育,首重培養社會能力
  小學生沒有成績單,只有老師對孩子的性格特點報告書,
  也從不選班長或幹部,每班只有一位學生代言人負責跟校方溝通,
  但大學不能混,想畢業得百煉成鋼,「德國製造」就是這樣來的
   
  .德國工程師的練成,從工人與工具箱開始 :
  所有男人都是工人!因為他們認為能力不是天生,而是動手,
  工具箱人手一把,38種螺絲刀、20把鉗子,從房間裝修到花園修剪,都自己動手。
        
  ◎歷史教育:銘記在心才是最好的反省
 
  .德國人對二戰的深刻自我認知 : 從街上的絆腳石開始
  希特勒發動世界二戰、屠殺猶太人,德國人自己怎麼看?
  從戰爭廢墟瓦礫到富國民強,他們又是如何改變自己?
  那些逝去的歲月,背後都有著一段段不忍揭開的傷痛與折磨……

  ◎環保生活:全民垃圾分類是環境美好的基礎

  .不用核電,電價狂漲?民眾都接受
  儘管德國西門子有領先世界的核能安全措施,
  但德國是全世界首個通過立法,在2022年全面退出核電的國家,
  「我寧可為此多付電費」,讓風力和太陽能這種再生能源越來越被重視。
 
  .垃圾桶有各種顏色,讓你不會丟錯;雞蛋還印有「身分證」
  史上最強垃圾分類,有綠、黃、黑桶、塑料筐;政府還會寄回收日曆本給你;
  超市雞蛋上還有終極密碼,生物蛋、散養蛋還是圈養蛋,你可以追蹤原產地。

  還有,德國的醫療體系甩尾全世界,老人手上有呼叫鈕,救護車隨CALL隨到;
  路邊還有專屬的順風車──「搭車椅」,大家皆可共乘。
 
  搞懂德國人在想什麼,
  你也能學會他們的簡單生活、深度思考,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名人推薦

  國際NGO工作者/褚士瑩
  「Mico在德國生活的日子」版主/Mico
  德國羅伊爾特市長/克勞斯‧克萊恩庫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洪莉


  祖籍湖南,生長於遼寧。1982年遼寧大學化學系畢業後,任教於遼寧石油化工大學。1991年旅居德國,曾學習德語,進行研究生專業學習,參加職業培訓和實習等,具有各種與德國相關的學習、工作及生活閱歷。後來,與她的德國老公相識。

  1998年,她搬入德國北威州下萊茵地區莎蒲森小鎮居住,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熱情天性,與德國街坊鄰居深入接觸,密切來往,加入當地協會,參與社會活動。她不斷悉心融入,感悟思考,喜歡隨身攜帶相機,隨時記錄生活中的難忘瞬間和小鎮四季風情。

  2007年,她開始在德國《華商報》開設專欄「德國古堡的故事」,後成為德國《華商報》記者、編輯,筆名紅柳。此後,以報導德國新聞、華人社會、採寫中德交流、德國政治經濟及文化為己任。平常喜歡探究德國民俗,酷愛鄉村旅遊,撰寫遊記,拍攝田園古鎮和自然風光。

  同時,應邀為中國《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及其他多家國內媒體報刊撰寫過多篇介紹德國教育、閱讀、育兒及社會方面的文章,其中〈德國憲法沒有禁止學前教育〉〈德國工程師是怎樣練成的〉和〈德國注重推動青少年閱讀〉等多篇文章,被新浪等國內多家著名大型網站及《人民教育》、《讀者》等媒體和《北京家長匯》等中國及德國多家微信公眾號轉載。合作出版有《在德國我們這樣上中學》、《小鎮德國》、《北威州的華人世界》等書籍。

 
 

目錄

推薦序一 從團體的生活「秩序」,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褚士瑩
推薦序二 德國人的獨立與自主,從「玩」開始/Mico
推薦序三 德國製造的美好,從勞作開始/克勞斯‧克萊恩庫恩

第一章 素質教育篇:舉國之力鍛造嚴謹和理性

1國家,給了生養孩子強大保障
養小孩的錢,政府幫你出
兒童教育,從小學到大學都免學費

2學前教育,首重培養社會能力
學前教育,孩子會更聰明?錯!
正確解讀德國憲法有關兒童學前教育的條款
德國學前班的現狀,和你想的相反
用「玩」的,讓小孩成長

3德國工程師的練成,從工人與工具箱開始
能力並非天生,來自於「動手」
獨立是摔打出來的?
從小學開始,就勤動手與拓展興趣
中學考試不一定高分,但實踐力、創造力大勝
不能混,大學畢業得百煉成鋼

4愛讀書的國度
手機電腦out,書是最好的禮物
「陪子閱讀」,擴大人生視野
重視閱讀,考試沒標準答案,得用自己的想法表達
建立各種讀書專案,促進青少年閱讀
街頭「行動」書櫃
 
第二章 歷史教育篇:銘記在心才是最好的反省

1.德國人對二戰的深刻自我認知
公車上的插曲:一個普通德國人的格局
維利和威廉,不忍揭開的內心傷痛
反思戰爭的教育理念

2.街上那塊「絆腳石」
銅磚塊的暗黑歷史
希特勒的種族滅絕
民間藝術家的壯舉
以「絆腳石」銘記鄰居

第三章 精神傳承篇:大學生聯盟的百年騎士風範

1陽剛氣貫雙堡城
魏因海姆的守衛城堡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為民主奠定基石
大學生兵團聯盟

2.魏因海姆探祕之旅
大學生就是屁孩?兵團男人謙和低調
遵紀、守時──必需的素養
   「啤酒爸爸」VS.「啤酒兒子」!有你罩,我不怕!
 
3.世代承襲的騎士之道
新學生當官,老學生監督
傷痕是男人的勳章
參加火把遊行,轉角愛上「小鮮肉」

第四章 環保生活篇:全民垃圾分類是環境美好的基礎

1.家庭垃圾分類
不用核電,電價狂漲?民眾都接受
垃圾桶有「顏色」,最強分類狂
垃圾回收日,政府幫你記

2參觀垃圾汙水處理再利用工廠
汙水淨化處理
垃圾焚燒處理,汙水也能變寶物
全智慧(機械)自動化環保事業

第五章 食品醫療篇:嚴格監督,完善救助

1.超市雞蛋殼上有密碼?

2婆婆全方位的醫療保障
「富人幫助窮人」的醫保體系
家庭緊急自救系統
 
第六章 日常生活篇:用德式思維,簡單過生活

1.用愛心和責任,造就高品質的生活
德國人到底有多愛管閒事?
見人摔倒,眾人相助
德國人的專屬順風車──「搭車椅」

2.和政府官員「槓上」是你的權利
倒楣房東和賴皮房客
罰款單先別繳?免得變冤大頭
不服超速罰款,竟使出大絕?

3.市長選舉
權力屬於人民
不說幹話,市長這樣競選

4.一切都是翻譯惹的禍

第七章  德國普通家庭縮影:勤勞善良的馬科斯一家

1.德國小夥馬科斯和雙胞胎姐妹
入鄉隨俗的大男孩
雙胞胎姐妹花
中國之行

2爺爺的家鄉情懷
傳奇半生,無比溫柔的惜子情深
與老城有淵源,重視歷史文化
紅公牛餐館

3世界唯一讚的兒媳婦
6個孩子的母親
後院的啤酒花園,享受週末好悠閒

4莎拉和瑪麗婭的王子花園

5.簡單生活就快樂的大家庭
全家共進早餐
因書結緣

後記 人生的遺憾和美好
致謝 德國是我第二個故鄉

 
 

推薦序一

從團體的生活「秩序」,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國際NGO工作者/褚士瑩


  我對德國從內到外散發的氣質,一直有著很深的好感。

  德國的氣質,不同於西班牙的熱情、法國的浪漫、不丹的神祕、中國的霸氣,或是日本的拘謹,德國的氣質是一種「秩序」。但秩序不同於「規範」,秩序是一種個體跟整體的和諧關係,像是一棵樹在森林的角色,意識到自己既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也是盤根錯節的生態系裡,隨時造成影響與被影響的環節,那是一種能夠掌握微妙動態平衡狀態的能力。

  洪莉在《德國骨子裡的氣質》這本書的前言,毫不避嫌的一口氣用「嚴謹、理性,勇於承擔,勤於動手,正直善良,謙遜守禮,樂於助人,尊重傳統和規則,擅長全域考量和長遠考量」這麼多讚美的詞語,形容她生活25年的德國和18年的小村,可能會讓文化自信心比較低下的中文讀者,對德國要不是心生如烏托邦的嚮往,要不就是認為這又是一本「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書而產生反感,但這兩種反應,都是非理性的,恰恰證明了德國社會做對的事。

  書中提到,她兒子的一對雙胞胎姊妹朋友,第一次從德國去中國旅行時,剛在上海下飛機,就被野雞計程車騙去好幾百塊錢,她們對這無良司機拿錢掉頭開溜的欺騙行為當然很生氣,因為她們在市集擺攤賣菜掙錢不易,這筆錢並不是一筆小數目。但是洪莉觀察到,這對雙胞胎姊妹並未由此對中國產生偏見,歸結為中國人如何,或是以偏概全。這顯示出她們的成熟和理性,原因在於德國教育從小鼓勵「廣泛深入的閱讀、獨立思考式教育、從小出門旅行,使得德國青年相對比較成熟、思維廣、自信理性。」

  我完全同意,正是這樣的小細節,讓我們看到了德國這個國家骨子裡,與眾不同的氣質。這樣的理性教育,從學前教育就開始了,當亞洲的學前教育,提前了法定的小學生學習課堂知識的年齡,在學英語、算術,或是背誦唐詩三百首、《弟子規》填鴨知識教育的時候,德國的學前班跟小學低年級,學習的重點是「團體生活是什麼」,以及認識「社會是如何運作的」。

  以德國漢堡小學的學前班為例,學前班不是為一般兒童設立,而是專門為一些身心發展較遲緩,而家庭又無法給予合適教育的學齡前兒童設置的,以便他們進入小學後,能夠順利適應上課環境,與人和諧相處。學前班幫助這些孩子,學會在課堂上不亂跑亂動,不妨礙和影響別人,學會與人交往、合作,掌握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應該具備的識別能力、語言交流能力、閱覽能力等。

  至於一般孩子的早期教育,則像作者說的,著重於讓孩子們學習舉止禮儀,學習社會公德、交通常識、生活常識,以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和閱讀習慣。而且,德國的學習方式並不是填鴨式教育,而是在遊戲活動中自由進行。德國的幼稚園教育,不把時間花在學習國、英、數,這些亞洲父母認為必須「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的學科,關注的是孩子的想像力、動手能力和生活常識,注重戶外運動。

  到了四年制的小學,孩子一律只上半天課,一、二年級沒有成績單,只有老師鑑定書,記錄孩子們的性格特點、行為舉止、合作能力、交際能力;還設立了自行車課程,學校會請交通警察講解交通規則,由員警舉辦路考,發放自行車駕照,從小為他們建立持照駕駛、遵守交通規則的觀念。比起學科,小學教育更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老師經常在課堂上帶領小學生們,為朋友、家人製作生日卡、節日禮物,所以孩子從小知道自己是家庭、社會這些「團體」的一分子。

  這其實與德國政府開設給初來乍到的難民、新移民的融入課程(Integrationskurse)內容,非常相似,這個免費的660小時的必修課程,其中600小時用在語言學習,另外還有60小時就在教育社會的新成員,這個社會是如何運作的,從垃圾分類、汙水處理,到如何填表、如何找工作、性別平權,也教導德國的法律、文化、歷史,讓每個新成員都知道自己在社會上應該盡自己的責任,在街上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即使被罵多管閒事也沒關係。

  靠著教育「知識」而贏在起跑點的,往往因為不知道如何「思考」人生的方向,跑著跑著就躊躇的慢下腳步,不敢全力以赴,東張西望,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路,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一直奮力往前跑。如果不知道人生要往哪裡去,卻一直盲目的衝刺,往往不會在終點勝出。

  但是德國強調「如森林中的秩序」般的教養原則下,個人就像講究勻速馬拉松的跑者,注意控制速度,明白自己的能力與極限後,根據自己的萬米成績乘以馬拉松耐力係數,算出自己的馬拉松預計成績,再把馬拉松成績對應上配速,努力在全程以這個同樣的配速來跑。

  這種所謂「勻速」狀態下調節自己的跑步速度,往往才能更好發揮自己的實力,因為能夠在馬拉松賽站上伸展臺的優勝者,往往不是那些一馬當先、贏在起跑點、眼睛被蒙住的人,而是知道自己跟著成千上萬人一起跑步時,如何在團體的動態當中找到秩序,同時得到競爭與支持,而能夠表現得比自己孤單時更好的人。

  在動態中找到和諧的能力,這就是我喜歡的德國精神,只要願意,這樣的氣質,你我也都能夠學習、內化,在人生的馬拉松賽上,成為一個更好的市民跑者。

推薦序二

德國人的獨立與自主,從「玩」開始

Mico在德國生活的日子


  很榮幸能夠受邀成為此書的推薦人,推薦這本與我生活息息相關的好書。作者透過細膩的觀察,分享了許多德國各個層面的生活經驗,也讓我這個住在德國只有3年的菜鳥,對德國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前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來到這般遙遠的國度,對德國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句廣告詞:“Volkswagen, das Auto!”後來,學會德文才知道,原來Auto是「車子」的意思(按:廣告標語應譯為「噢,天哪!這是一部車!」)。但在臺灣,德國的資訊是少之又少,我是因為有德籍先生,才有機會住在這個國家,所以一開始也花了不少時間才適應。

  該怎麼說呢?結婚前,到德國旅遊很新奇,但在這裡真正定居下來生活,卻是另一回事。我還記得,剛到德國沒多久,便馬上到語言班報到,因為要和人溝通就必須會德文;在一年的德文裡打轉後,也考了一張手排的駕照,讓自己具備最基本的獨立自主條件,接著就是進入職場。這一路以來跌跌撞撞,也接受過無數人的幫忙,好在最終順利通過幼兒園實習,拿到德國的幼兒園教師執照。

  雖然只有短短3年,我對德國的認識還不算透澈,但這本書所描述德國的生活,其中關於德國幼兒園的教育,是讓我最感興趣的一篇。就如同作者提到的,德國和亞洲填鴨式的教育完全不同,孩子們來到園所就是在「玩」。老師會設計一些遊戲,讓他們從中學習各種技能,藉此仔細觀察每個孩子的天賦,孩子也能透過自由活動的時間,培養社交技能和應對能力。

  德國幼兒園讓我深刻領悟到,為什麼德國人會如此的獨立、堅強又有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從小就開始教育孩子要勇於嘗試、放手讓他們爬在高處,而且不管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聚在一起討論。他們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聲音,這也是德國教育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鄭重推薦《德國骨子裡的氣質》這本書,作者引用了許多相關資料,告訴我們各個面向的緣由,也分享了實際的生活經驗,帶領大家深入認識德國的內涵──骨子裡的氣質。

推薦序三

德國製造的美好,從勞作開始

德國羅伊爾特市長/克勞斯.克萊恩庫恩


  在這本書裡,洪莉女士描寫了她在德國的生活經歷。洪女士來自於一個完全不同於德國文化的國度。但在德國,在這個最初對她來講,完全陌生的國家、陌生的文化、陌生的人群中,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還學會了去發現新故鄉的可愛和新生活的美好。

  洪女士長期定居在德國的小城鎮,與德國人朝夕相處。這裡的人們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化和風俗習慣,人與人之間交往密切。文化是一個民族最寶貴的財富。而一個民族所特有的習俗、禮儀和傳統,既是連接各民族的感情紐帶(按:Human Bonding,指人與人之間形成的一種親近的人際關係),也是將其與其他人群聯繫在一起的紐帶。文化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為人們提供一個澄清的價值觀和未來願景的空間。從文化中,人們汲取力量,獲得歸屬感,找到生命之源,從而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換句話說,文化是人類努力「勞作」的結果。

  而這樣的「勞作」,是從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開始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比如鄰居或協會成員之間。如果你學會了如何與身邊的人和睦相處,那麼走遍整個德國應該都不成問題。我誠摯推薦各位品讀此書,並且盛情邀請大家來德國觀光旅遊,從北海遊到阿爾卑斯山。希望各位和洪女士一樣,也能夠發現德國的美好。

  致以真摯的問候!
 

內容連載

德國工程師的練成,從工人與工具箱開始
 
一對華人朋友買了一棟漂亮的新別墅,我們去幫忙搬家。建築工程師朋友用來拆卸家具的工具,只有兩個極袖珍的小螺絲刀和小鉗子。我笑朋友用那兩件工具就像兒童玩具,告訴他有了房子,得準備像樣的工具。朋友理所當然的說:「我又不是工人!」我當然明白他的意思。我們都是在「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傳統觀念薰陶下長大的,接受的是注重課本知識、考試成績的填鴨式教育。何況他博士畢業,讀了二十幾年書本,自然是學富五車,不會動手、也不屑於動手。
 
我指著我先生攜帶的私人工具箱說:「在德國,男人都是工人!他也是工程師,可你看看他的工具箱。」他的工具箱分三層抽屜,整齊擺放著38把各種型號的螺絲刀、20把各式鉗子、小儀表、量尺、各種膠帶、線筆等。朋友夫婦都看傻眼了。而這只是一個可隨身攜帶的工具箱,家裡的工具庫裡,還有20臺鋸、鑽、刨、切、磨等各種用途的電動機器,以及掛滿牆的各類大小型工具、幾十盒不同型號的釘子等。可以說,他有一個小型車庫。我們家大到房間裝修、小到花園修剪,都是他自己動手。
 
德國男人白天從事各種職業,如醫生、教授或普通職員,但回到家都有一個共同喜好,就是動手鼓搗。他們普遍愛逛建材商場,喜歡買各種工具,也喜歡自己設計、動手裝修房子,給孩子做木馬搖椅、木板拉車,且樂此不疲。他們這種獨立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並非天生,而是得益於德國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培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5
    $234
  2. 新書
    7
    $252
  3. 新書
    7
    $253
  4. 二手書
    72
    $260
  5. 二手書
    73
    $261
  6. 新書
    75
    $270
  7. 新書
    79
    $284
  8. 新書
    79
    $285
  9. 新書
    9
    $324
  10. 新書
    9
    $324
  11. 新書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