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身為兒青文學迷,我正在寫絕對會被我略過不讀的「推薦序」,因為我總怕序言「劇透」提早揭露謎底,或擔心寫序者完全寫錯重點而令人椎心。
要分辨一本書值不值得讀下去,瑞典兒童文學家林格倫曾說,好的故事在於好的開頭。例如林格倫的《米歐王子》一開頭是這樣寫的:「有沒有人在去年十月十五日聽到收音機的廣播?有沒有人聽到他們在尋找一個失蹤的小男孩?」或是你現在正在翻閱丹麥兒童文學家(同時也是犯罪小說家)琳恩.卡波布的《現形師傳奇》,第一集是這樣開頭的:「嚴格來說,我會被惡龍咬,其實不是希拉的錯。」這些描述,是不是都很吸引人、讓人忍不住想展書閱讀呢?
然而,對於正在翻閱推薦序、猶豫要不要買書的你,或是習慣先看看別人怎麼說的你,我要對你說:《現形師傳奇》真的太好看了!絕對是值得你珍藏與反覆閱讀的兒青小說!
當我在瑞典求學時,就驚豔於北歐兒童文學的蓬勃創作。許多兒童文學作家數十年致力創作好看的繪本或兒青小說,甚至還有兒歌歌詞創作者到八十歲還創作不輟,創作的歌詞音韻絕佳、幽默逗趣,宛如一首首兒童詩。在這樣豐沛的北歐兒童文學土壤上,卡波布創作出精采刺激的《現形師傳奇》,並且讓我在閱讀時,一再想到我最愛的林格倫小說《獅心兄弟》:龍勳士兵就像《獅心兄弟》裡令人膽戰的吞奇爾士兵;德拉漢則像吞奇爾一樣,靠龍的力量所向披靡。在暗地裡集結勢力、反抗德拉漢強權的寡婦與兵器長,也讓人聯想到《獅心兄弟》裡的索菲亞與胡伯特。而女主角迪娜的「櫻桃樹小屋」,連名字都讓人聯想到《獅心兄弟》裡還未被邪惡勢力破壞前的櫻桃谷。那開滿櫻花、和平靜謐的家,是兩本書主角心底最想念的所在,也是所有讀者閉上眼睛,都心嚮往之的桃花源。
不同的是,林格倫藉由一冊篇幅的《獅心兄弟》,和孩子們談「死亡」、「戰爭」與「和平」;而卡波布則更細膩地在《現形師傳奇》系列,一集集地開展她想談的深刻議題。
貫串整個系列的主題是「我是誰?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對尼可來說,要成為真正的自己,必須擺脫「督拿鎮堡主繼承人」的宿命。在德拉漢的暴政之下,許多人都仰賴尼可成為發動革命的領袖,但尼可卻不希望因為戰爭而有更多傷亡。在這一集裡,尼可的策略展現出作者對於「民主」議題的思考。如果世襲制不能產生最好的領導者,這集出現的格爾特人用的選舉制會是更好的方式嗎?領袖應該擁有什麼特質?究竟誰才適合成為領袖呢?
對迪娜而言,一開始她多麼希望自己沒有繼承媽媽現形師的能力,但在失去了特異天賦之後,迪娜反而開始覺得自己是否還是媽媽的孩子,是否還是真正的自己?當迪娜發現自己竟然還繼承了父親蛇族的特異能力,她更必須面對「究竟自己是父親或母親的孩子」的艱困選擇。
迪娜面臨的難題,也許是現今許多離異家庭子女面臨的問題──會不會因為自己選擇了爸爸或媽媽,而失去另外一方,甚至失去完整的自己?最後迪娜會有什麼樣的抉擇,作者給的答案,相信會溫暖許多離異家庭子女的心:你無須擔心、不必選擇,你就是最完整的自己;你可以不用屬於誰,就擁有爸爸媽媽最多的愛,並可以讓自己心有所屬。
我認為,《現形師傳奇》吸引人的地方,就像許多北歐犯罪小說一樣,書中主角及書裡討論的主題都讓人覺得親近而真實。也就是說,雖然這是一部奇幻冒險的小說,卻能讓讀者一再聯想到自己或身處的世界。例如,卡波布在書裡不露痕跡地描述阿泰或達文認為女孩子膽小、沒用、愛哭,或是達文懷疑來自貧民窟的羅絲偷竊,都展現了人們不經意就會出現的性別偏見或階級歧視。當現形師一家移居高地,達文一直覺得格格不入、一開口就讓人發現他不是高地人,也體現了現實世界中許多移民的心境與經驗。被不同統治者壓迫的格爾特人,則讓人聯想到各國的少數民族,包括傳統領域被侵占、打獵權利被限制的台灣原住民族。
更讓我讚嘆的是卡波布深刻地描述獨裁者的統治手段。在第二集出現了「挑撥離間」戰術,讓聚落之間失和征戰,以及那些讓人聯想到勞改營或集中營式的強迫勞動。第三集則描述了讓小孩泯滅人性、順服獨裁者的可怕「教育」,讓奴工順服的競賽與懲罰,以及讓人心徹底崩潰的「回聲堂」酷刑。這集則是可怕的戰略及馴服人的手段。身在曾有過白色恐怖歷史的台灣,讀過台灣政治犯的口述歷史,讓我在讀這些描述時,更覺膽戰心驚。
由於故事中的所有人都身在德拉漢的極權統治下,作者在《現形師傳奇》系列一再探討一個重要的核心議題:面對各種威脅利誘時,人要如何保有良知,行所當行?第一集的試煉發生在迪娜母親米露希娜及迪娜身上:當德拉漢以迪娜為脅迫時,米露希娜不為所迫,拒絕做偽證。在迪娜與尼可身陷險境時,迪娜決心以霸凌她的人為戒,讓自己保有正義的行止。
然而,到了第二集,迪娜卻因為人質阿泰的安危,遭受強權擺布,並且必須在之後一再面對自己的罪惡感。在第三集,達文則是在與尼可一起被俘時遭受刑求,在關鍵時刻懦弱地選擇自保。第四集,再度被縛的達文,會成為龍勳騎士的一員嗎?在喝完龍血後,人不再感覺疼痛、不再被罪惡感所困,這種自由與快感,可以讓人脫離痛苦、放棄良知。這不也像當今社會中的麻醉藥物或毒品帶給人的感受?究竟達文會選擇飲鴆止渴,或讓自己保持正直良心呢?這是達文「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的關鍵挑戰。而最後結局的安排,作者則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承認或重新回看自己曾犯的錯誤,雖然令人痛苦,但現形師要我們正視它,因為只有正視這些錯誤、記取教訓,下次才能做出不同選擇,不會再度犯下同樣的錯。我認為,這不僅適用於個人,也包括人類如何面對在歷史中曾犯的錯,而這也是轉型正義的真諦。
此外,作者在性別領域的功力與著墨也讓我折服:德拉漢政權對現形師的迫害,應該不難讓人聯想到歐洲迫害女巫的歷史。在多數以男孩為主角的冒險小說世界裡,不論是主角迪娜、屢屢在關鍵時刻立功的羅絲、睿智的女堡主海蓮娜.拉克朗與莫蒂.凱西,或是這集即將出現的奇女子卡蜜安,都是少見的女性角色。而米露希娜單親撫養三個孩子,更呈現了多元家庭的樣貌。這集最後透露出達文與梅麗的身世,更讓我們看到卡波布創造出來的世界裡,女性擁有的性自主權,以及婚姻、生育與家庭的多種可能。
而德拉漢母親妲瑪.莉姿亞對於督拿鎮前堡主的控訴,更呈現作者對於負面角色的細膩描述,讓我們得以跳脫冒險小說裡善惡的二元對立。如果不是尼可父親對莉姿亞始亂終棄,安排她另嫁他人、讓德拉漢成為「私生子」,莉姿亞與德拉漢就不會滿懷怨恨。為了脫離這樣的邊緣位置,德拉漢必須以更大的權力欲與權謀,來讓自己成為新的領袖。而這集最後為德拉漢安排的結局,也再次呈現作者試圖讓讀者們去同理德拉漢這類「壞人」的一生。
兒青冒險小說竟能出現如此深刻的人性描述與複雜議題,讓我深深覺得《現形師傳奇》系列已為兒童文學開拓出更深廣的思考空間──就像北歐犯罪小說最恐怖的不是犯罪者個人,而是國家社會整體問題,北歐兒青文學也不只是奇幻冒險,而有濃厚的社會性與議題性。
讀到第三集,相信大家就像德拉漢暴政統治下的人民一樣,抑鬱之感已經滿溢到最高點。究竟最後的征戰是什麼模樣?會不會有新的統治方式?迪娜、達文或尼可能成為真正的自己嗎?請趕快展書閱讀吧!
楊佳羚/瑞典隆德大學社會學博士、《台灣女生 瑞典樂活》作者